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生态经济战略构想

一、构建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的战略意义

(一)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因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6%。万峰湖周边正是黔、滇、桂三省(区)石漠化连片区。(二)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岩溶地区人口密度大,地区经济贫困,群众生态意识淡薄,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导致土地石漠化。曲靖、文山州、黔西南、百色正是国家主攻的贫困区域。(三)各种污染源对万峰湖生态环境的破坏。南盘江流域周边至少有七种污染源。一是来自企业的污染,虽然库区周边经济明显滞后于其他地区,但对库区水资源影响甚重,如化肥厂、水泥厂、电冶厂、化工厂和整日挖山施工等,使之周围烟雾、粉尘较大,大气污染严重;二是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染,生活垃圾和生产污水,该流域的若干市县目前建立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有限,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南盘江流域;三是肥料和农药的污染;四是养殖业污染;五是船舶的污染;六是因自然灾害漂浮物的污染;七是有毒危险品运输污染。(四)万峰湖区域大旱的警示。近几年因100年不遇的大旱,万峰湖水位大幅度下降,南盘江流域几十万人面临饮水困难,大旱必有大涝。黔、滇、桂三省(区)际结合部的万峰湖区域既是山区、老区、经济落后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该区域资源丰富,有以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煤炭资源、生物资源、有色金属资源等为代表的多类资源,且资源组合良好,具有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但是由于三省(区)市(州)界线的分割,经济发展的差异和资源开发的差别,加之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规划,从而严重影响了万峰湖区域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区域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以及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淡水是21世纪最紧缺的资源。构建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事关珠江中下游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对我国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至关重要。由于众多原因,万峰湖区域发展目前仍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亟需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大项目的优化配置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强力推进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建设。构建以曲靖、文山、黔西南、百色为主导的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将有效地化解黔、滇、桂三省(区)际结合部共生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治理两大边界冲突问题,实现省际结合部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创建资源互补、产业互联、市场互通、经济互惠的共赢、多赢局面。

二、构建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的基础条件

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主要包括云南省的文山州、曲靖市,贵州省的黔西南州,广西自治区的百色市。万峰湖区域无论是地理气候、人文传统,还是资源分布、交通格局、产业基础,都具有同质性。应按照“生态优先、综合治理、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将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走生态发展之路,统筹处理协作圈内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万峰湖区域正处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特征,以及该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选择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导的资源型产业结构是黔、滇、桂三省(区)际结合部万峰湖区域各州市的必然选择。万峰湖区域各州市主导产业间关联互补作用较强,特别是矿产业与能源产业之间的互补性强,矿产的开采和加工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能源产业就是工业发展的命脉。产业合作发展关系到边界区域四州市的整体利益,产业合作已经成为四州市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顺应万峰湖区域各州市发展的需要,早在2005年黔西南州就提出构建南昆经济走廊煤电铝生态工业基地的区域合作倡议,倡议得到三省(区)四州市的积极响应,从此拉开了黔、滇、桂三省(区)际结合部的万峰湖区域四州市产业合作发展的序幕。(二)万峰湖区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黔西南州居住着布依、苗、彝、回、汉等3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45.6%;百色市有壮、汉、瑶、苗、彝、回、仡佬7个主要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7%;文山州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58.4%;曲靖虽然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7.6%,但少数民族个数却不少,有彝族、回族、壮族、布依族、苗族、瑶族、水族等。该区在几千年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多个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该区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各民族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涵容、彼此依存、不可分离。各民族都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活动,相同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各民族之间必然产生相同、相近和相似的心理特征和生活习俗。由于该区文化形成发展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历史积淀,长期以来本区文化的延续性和融合性较强。一方面,由于地理环境的闭锁性,使得外来文化很难改变原有的文化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各民族间的同质性和亲和力;另一方面,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在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和相互融合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依存,共同发展的牢不可破的民族友情。在目前经济要素配置不优的状况下,文化成为万峰湖区域经济和城镇空间组织的纽带,因此,地域文化成为构建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的“文脉”。(三)万峰湖区域为喀斯特生态群,自然旅游资源总体趋同。四州市“山同脉,水同源”,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同脉共生。该区域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开发条件较好,已建和在建的有国家重点水电工程鲁布格、天生桥一级、天生桥二级等一批座界河大中型水电站。黔西南州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发电量达1,000万千瓦以上,年原煤产量已突破2,000万吨,黄金远景储量达1,000吨以上,被中国黄金协会誉为“中国金州”。曲靖市水能资源可开发利用300.31万千瓦,已开发利用135.46万千瓦,已发现47种矿产资源,总储量354.7亿吨。煤炭远景储量270亿吨,占全省的56%,占云南全省总储量的36%。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水能资源可开发量176万千瓦,已开发利用的水电装机容量为45.87万千瓦,境内优质铝土矿储量为3,385万吨,具有规模开发潜力。百色市已探明矿产有57种,是我国十大有色金属矿区之一。其中铝土矿已探明储量7.8亿吨,远景储量10亿吨以上,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煤的储量在4.5亿吨以上,现已成为广西产煤的主要基地。百色市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达500万千瓦以上,已开发利用近400万千瓦,优势矿产资源是铝土矿,铝土矿探明储量达7.5亿吨,百色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该生态经济协作圈的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样,共生性特征明显,互补性强,颇具规模开发潜力。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的万峰湖区域“山同脉,水同源”,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同脉共生,为构建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提供了系统的物质条件。(四)现有的产业合作———从加工制造到旅游业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万峰湖区域已基本建成大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构成区域经济合作的地理空间。可否考虑建立共同的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体系,共同开发物流市场。共同建设以货物集散、仓储、运输、配送为主的现代化、开放式和多功能的综合物流园区,共同建设区域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推进物流电子数据的普及和应用,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积极推广现代物流技术,促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体系。(五)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依托万峰湖及周边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观等,加强旅游产业合作,构架万峰湖生态旅游网络。一是加强旅游规划合作,坚持规划优先,突出重点和特色,联合规划旅游资源和景区景点,共同策划和推广环万峰湖精品旅游线路,并与当地规划有机衔接。二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壮大旅游产业基础。三是构建协作圈内无障碍旅游,推进协作圈内旅游资源共享、旅游客源互动、旅游产业同兴。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的建立使资源互补性得到加强、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三、构建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的价值取向

(一)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的建立,使合作的多方都面临着共同的发展机遇,存在着很强的相似性和互补性竞争的态势。这是共享发展机遇,是创造更多发展成果的现实选择;是有效避免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促进区域后发优势形成的最佳选择。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的四州市经济基础相近、发展水平相近、发展需求相近,势必在机会、资源、政策、行动上进行激烈竞争。相似性竞争,势必造成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不利于区域后发优势的形成。而加强协调与合作,则有利于充分发挥构建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的重要作用。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可共同分享区域经济合作的收益,共同抵御来自外围市场的各种冲击,共同营造稳定和充满活力的周边经济环境。(二)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是达到互利双赢,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共同选择。圈内四州市具有开展区域经贸合作的地缘、市场、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结构、产业结构、消费水平等相似。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有利于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整合开发优势资源,形成分工合理、重点突出、比较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产业布局;有利于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改造和提升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有利于加快黔、滇、桂三省(区)际结合部的产业对接、市场对接和基础设施对接,拓展合作领域和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更多的贸易创造效应和投资乘数效应。(三)构建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合作机制。区域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这就必须建立四州市政府合作机制。政府合作机制的建立,要突破单位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确立协作圈公共管理的新思维。在此基础上,政府间共商协作圈内区域市场的构建途径,以制度性的合作规则来保证整体发展所达成的共识,形成协作圈内共同遵守的公约,以强化地方政府调控政策的规范与协调。政府合作机制的主要方式,一是学习交流。不定期组织学习团、交流团到对方省(区)进行参观、访问、学习、交流等增进了解和共识,寻求互利合作的重要渠道。二是论坛和合作洽谈会,建立“三方四州市”对话机制。促进政府间的合作,使黔西南州可以通过北部湾经济区“借船出海”,也可以通过云南走向印度洋和大西洋,拓展海洋经济的发展空间,实现共同发展。三是信息共享。利用圈内已有的信息化设施,建立以资源整合为基础的圈内综合信息交流系统,促进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信息互动与合作。四是建立多层次的协调机制。通过“三方四州市”联席会议制度,着重协商关于协作圈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确定协作圈内合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领域,达成的共识作为推进协作圈经济合作的指导性文件。(四)将构建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从珠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的视角、从三省(区)结合部区域生态经济协作发展的视角,由国务院牵头,协调三省(区),按照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共同编制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推进圈内经济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和水资源管理一体化,加强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并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高度统一,大力发展以资源高效合理利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建设生态化城镇,并建立环万峰湖旅游战略联盟,发展有高原湖泊特色的生态旅游业。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主要是实施“绿色生态万峰湖工程”,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污水达标排放工程,建立自然保护区及湿地保护工程。形成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的长效机制。加强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强环万峰湖保护治理、促进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法规;制定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行业制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环万峰湖生态经济协作圈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作者:戴卫平 单位: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黔西南州行政学院学报副主编


    更多计算机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生态经济战略构想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jsjlw/82100.html

    相关专题:金融风险管理师考试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上一篇:SPSS在证券投资实训中的运用
    下一篇:文学与美术的共生与融合综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