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绪论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概括来说,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通过相关应用软件来代替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某种程度的数据分析和处理。会计电算化可以分成财务和管理两个方向,前者主要是提供各种数据、报表等;后者以前者为基础,但是随意性较大,在实际工作中较难实施,并且难以制定统一的标准。只有兼顾财务与管理两个方向,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才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企业环境。实行会计电算化,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可以使会计人员从机械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其次,可以统一标准,规范记账,减少错记、漏记的现象,提高工作质量;第三,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会计人员的数量,压缩开支;第四,可以很好得支撑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与普及,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益。

二、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相关的管理措施还比较缺乏,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加以指导,也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际措施,导致电算化不能完全发挥其效果。

(一)会计电算化实施前存在的风险

良好的准备工作可以大大推动电算化的实施进程,但是目前企业在推行会计电算化之前往往缺乏足够的准备,从而产生了很多风险。

1、缺乏领导支持。有些单位推进电算化之前没有做好部分领导的思想工作,未能取得他们的支持,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阻力。有些领导觉得电算化不利于企业避税,有些领导觉得人工计算已经足以解决会计工作,有些领导虽然不反对但是不愿提供额外的资金和扶持。会计工作与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施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事情,还需要所有部门的通力合作。此外,电算化也需要充足的软硬件支持,需要足够的技术人员以及大量的资金,如果没有做好领导阶层的思想工作,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很容易遭遇各种障碍。

2、管理水平不足。这里的管理水平包括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两方面。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其电算化的实施效果。如果企业缺乏信息管理经验,就没有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一般也不会有实行电算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依赖于计算机进行工作,要求输入标准、完整的数据,需要规范的工作流程,才能得到正确合理的结果。电算化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但是不可能提高企业的管理基础。

3、财务人员不适应。某些员工由于年龄原因可能不适应会计电算化而持反对态度,阻挠正常工作。另外,也有些员工缺少电算化工作经验,不懂相关财务软件的操作,不利于电算化的快速推行,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员工培训。

4、财务软件市场混乱。由于我国财务管理与西方差异较大,电算化采用的相关软件绝大多数都是国产的,软件市场里既有全国性质的大型企业,也有不到十人的小工作室。大型企业的软件产品质量可能更有保障,小企业的产品则可能更加切合用户的特殊需求,这就为软件采购带来风险。

(二)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将财务软件用于会计工作中是会计电算化的起点,是推进电算化、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一环。对于外购财务软件的企业,财务软件的应用由开发公司负责,问题较少,偶尔出现问题也可以由卖方负责解决。对于自行开发的软件,企业必须加强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合理进行分工。企业自主开发财务软件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种问题。

1、规划不合理。不少企业在自主开发软件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以至于将精力耗费在一些不必要的项目里,使软件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匮乏。其后果往往是软件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实用性低,或及时能够勉强使用,但是维护复杂,适应性差,难以长期使用,形成重大的浪费。

2、人员分工不合理。软件开发的过程本质上是这一特殊产品的制造过程。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必须对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科学的控制。对于软件开发来说,生产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是开发人员和使用人员,所以只有对开发人员和相关的会计工作者安排合理的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得保证产品的优质。

(三)会计电算化是实施后存在的风险

财务软件正式应用以后,电算化就进入了日常应用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为了保证电算化的顺利应用,对财务软件以及相关的支撑硬件进行定时的维护和更新,从而保证财务电算化的效率。电算化实施后的运行周期较长,维护工作也较多,其中存在很多问题。

1、相关法规未能贯彻。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颁布了三个有关电算化的文件,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规范。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不清楚这些文件的内容,对于他们有意或者无意中造成的违规行为,也没有相应的执法机构进行监督和调查。

2、专业人员匮乏。尽管现在绝大部分会计人员都由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是尚不足以进行专业、高效的财务电算化和管理电算化。很多企业都会对职员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培训内容较为基础,缺乏高精尖人才。企业的培训大多以基础操作为主,能够进行系统设计与维护的人才很少,缺口较大;

(2)培训内容较为宽泛,缺乏实用性。很多培训班的老师都是计算机从业人员,对会计工作了解不多,缺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效果较差;

3、人员组织不合理。不少企业实施电算化以后,依然大量采用手工计算方式,不利于电算化的深入发展。许多岗位可以裁除,也有一些新的岗位需要设立,从而满足会计电算化形势下的新需要。

三、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防范对策

会计电算化的实行也伴随着诸多问题,使其难以发挥最佳效果,必须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好相应的对策,保证会计电算化的顺利执行。

(一)会计电算化实施前的风险防范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项目,在实际操作前必须要做好统筹规划,尽量减少潜在风险。

1、做好规划工作。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通过事前规划,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合理目标,有序得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提高推进效率。

2、做好有关人员的思想工作。会计电算化不是财务部门自己的事情,其顺利实施必须取得企业其他各部门的积极配合,这首先要征得各部门领导的同意和扶持。电算化水平越高,财务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就越重要。采取会计电算化,是用计算机将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机械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到企业的财务预算与决策中,更好得为企业服务。

3、选择合适的软件平台。合适的软件平台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使用需求,可以为企业工作更长的时间,也可以让会计人员更方便得使用。

(二)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对策对于自主进行软件开发的企业,在实施电算化的同时需要做好全局规划和人员合理安排。

1、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可以分为分析、设计、实施三个阶段。分析阶段主要的工作是评价其可行性,防止造成成本浪费。设计阶段是在开发人员与财会人员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开发与测试,对软件的实用性、可靠性、保密性、共享性等进行评估与测试。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把财务软件融合到财会工作当中,代替部分手工操作。

2、分离开发人员与使用人员。在软件开发中,开发人员与会计人员可以相互交流,保证软件的实用性,但是必须要做到严格分工,防止开发与使用的职务重合,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会计电算化实施后的风险防范对策

1、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电算化实施后,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为会计犯罪提供了方便之门。加强财会人员的道德教育,是防止会计犯罪的有效措施。

2、明确分工。财务软件投入使用后,应该隔离开发人员,防止其利用软件漏洞实施犯罪行为;对于维护人员,应防止其接触软件的核心内容,从而保持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对于财会人员来说,需要明确操作人员和监督人员的职责。操作人员负责对财务数据进行处理和核对,同时开具会计凭证;监督人员则需要对会计凭证进行审核。

3、加强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企业对财会人员组织技能培训,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培训内容,提高其涉猎深度与广度,尤其要针对企业采用的软件加强培训,使其能够熟练使用。同时,还应该增加决策方面的内容,使财会人员具备利用财务软件进行分析决策的能力。

四、小结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要正视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在谨慎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实施相应的防范对策,将各种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将各种阻力降到最低。对会计电算化进行风险防范,不仅可以保证其实施效果,还可以为企业全面进行信息化管理积累宝贵经验,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的进行。

作者:何逢源 黄秋菊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更多计算机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防范对策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jsjlw/180944.html

    相关专题: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初级会计电算化


    上一篇: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下一篇:少儿阅读推广途径与新方向(3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