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共4篇)

第一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对策探讨

摘要:结合新预算法实施以来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实践,解析了新预算法对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政策影响,并提出适应财政改革要求加强预算管理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新预算法;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于2014年8月31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修正案,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新预算法为核心的新一轮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建立公共财政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现代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新预算法以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为目标,在预算内容的完整性、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预算监督的严肃性及预算活动的公开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科研事业单位作为公共财政预算单位,必然要适应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

一、新预算法对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

(一)提高预算编制内容的完整性

1.所有收支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新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我国自2011年起已全面取消了预算外收支,原预算外收入全部上缴国库,纳入预算管理。新预算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界定了四本预算的功能定位、编制原则及相互关系,建立了全口径预算体系,提高了预算的完整性,促进预算管理由碎片化向统筹化方向转变,真正实现“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2.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打破了以往单一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将促进预算安排由收入约束性向收入预期性转变,从而更加符合预算收支安排的需要。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建立要求科研事业单位改变“以收定支”的单一预算方式,不仅要准确测算预算年度的收支计划,还要合理预计中长期的收支规划,从而增强预算的前瞻性和全面性。3.突出预算与政策结合,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要求部门编制三年滚动规划,对未来三年重大收支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实行中期财政规划将有效提升预算的统筹能力和可持续性,促进预算审核的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这就要求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要从单一财务预算向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相结合转变,实现预算收支安排与单位发展规划的实质性融合。

(二)增进预算编制方式的科学性

1.健全预算标准体系。新预算法强调要按照预算支出标准编制预算。以预算支出标准作为支出预算安排的测算依据和约束条件,将有效杜绝预算支出的随意性,促进预算编制向规范化、精准化方向迈进。2.细化预算支出分类。新预算法规定要严格按照政府收支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编制部门预决算,决算应当与预算相对应,按预算数、调整预算数、决算数分别列出。新预算法对于预决算细化编制的要求,使得以经验估计为主的粗放式预算编制模式难以为继,科研事业单位预决算编制必须在科学测算、精细核算的基础上进行,并要充分利用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手段,实现预决算的口径衔接,从而有效减少和控制预决算差异率。

(三)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规范性

1.硬化预算支出约束。新预算法强调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明确规定经人大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预算支出要严格按照预算用途、预算科目和规定程序执行。这就需要科研事业单位改变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的观念,全面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水平和预算执行的规范化程度,在预算编制环节,做到预算早编细编、收入应编尽编、支出准编全编;在预算执行环节,坚持无预算不支出,超预算不支出,进而从源头上解决预算编制与执行“两张皮”的问题。2.规范国库收付管理。新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自2001年我国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来,国库管理制度日益健全,资金覆盖范围愈加广泛。随着新预算法的实施,公务卡结算管理、国库动态监控管理等改革持续深入,科研事业单位要主动适应改革要求,严格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促进预算收支公开透明,保障资金运行安全有效。3.严格政府采购管理。新预算要求预算支出涉及政府采购的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政府采购情况列入预决算公开范围。政府采购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共同构成了引领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三驾马车,是规范财政支出的重要工具。为切实增强财政支出的规范性和透明度,科研事业单位必须加快建立政府采购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机制,完善政府采购预算,规范政府采购行为。4.加强结转结余管理。新预算法要求积极盘活存量资金,明确规定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预算执行情况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结转结余情况列入决算审查的重点内容。由于科研项目资金下达较迟、实施周期较长,科研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结转结余规模较大的问题,在当前严控结转结余的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必须把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作为预算管理的重点内容,努力压减结转结余规模,切实规范结转结余管理。

(四)提升预算资金支出的有效性

新预算法确立了“讲求绩效”的预算原则,并将之贯穿到预算编制、审查、执行及决算等各个环节。绩效管理突破了“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局限,是公共财政框架下实现对预算资金支出问责问效的有效方式。随着绩效管理的内涵和范围不断扩大,科研事业单位必须树立绩效管理的理念,切实改进资金管理,提高支出效益。

(五)增强预算监督审查的严肃性

新预算法勾勒了预算监督审查的体系框架,形成了人大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部门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为一体的全方位预算监督体系,加大了问责力度,强化了责任追究。长期以来,科研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内控意识淡薄,监督检查弱化的问题,随着预决算审计监督的常态化、全面化、严格化,科研事业单位必须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加强监督检查,着力提升预算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六)加大预算经济活动的公开性

新预算法确立了预决算公开的制度框架,对于公开的内容、时间、主体等都作了全面、具体的规定,明确要求部门预决算、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政府采购情况等内容都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随着预决算公开的要求不断提高,科研事业单位必须牢固树立透明预算、阳光理财的观念,积极稳妥推进预决算公开,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切实规范理财行为。

二、新预算法下加强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顶层设计,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1.全员预算。全员预算是指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全员参与。随着新预算法的实施,仅仅依靠财务部门闭门造车的预算模式已不能适应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针对科研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预算参与度低、执行力弱的实际,一方面要加强预算政策宣传,形成人人懂预算、人人参与预算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完善预算组织体系,将预算管理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形成全员参与、全员监督、全员考核的体制机制。2.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指预算编制范围应涵盖所有收支。一是要加强收支统筹管理,将单位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盘子统筹安排;二是要建立资产管理、战略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机制,在编制预算时,不仅要编制财务收支预算,还要同步编制资产配置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及中期财务规划。3.全程预算。全程预算是指预算管理流程的全程化。预算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预算编制这一环节,而是应该对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与评价等全过程进行流程化管理[1]。科研事业单位只有建立健全编制精细、执行严格、控制有力、监督到位、检查问效的全过程预算管理体系,才能真正确保预算的约束性和严肃性。

(二)细化预算编制,改进预算编制方式

1.完善预算编制流程。一是要规范预算编制程序,明确预算编制、审核、上报、批复的职责权限和管理流程,确保预算编制程序规范。二是要前移预算编制关口,要提早谋划预算编制工作,提前制定中期财务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提前开展项目规划论证及政府采购预算等工作,从而提高预算编制及执行效率。2.细化预算编制内容。一是要严格基本支出标准,严格按照人员、公用、资产等支出定额和限额标准,精细计算各项支出,确保支出有标准、支出有依据;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三公”经费等行政运行支出只减不增。二是要细化项目支出预算,完善项目内容、资金用途、支出标准,使项目预算更加具体化,提高预算的可执行性。3.改进预算编制方法。一是要采取零基预算法。年度预算要结合各类收支增减因素,根据财力可能和支出需要、支出政策、支出标准重新测算,尤其是项目预算要摒弃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模式,预算安排的重点要由只关注增长转向更注重绩效。零基预算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解决资金“固化”问题,从而增强预算单位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预算调控能力。二是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要构建完善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强化机构、人员、工资、资产等基础信息管理,确保预算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建立各项收支测算的政策依据库和数据信息库,并制定统一的预算编报模板,实现预算的规范化、标准化编报,提高预算编审的质量和效率。

(三)硬化预算约束,完善预算执行体系

1.构建多维会计核算体系。要进一步提升会计核算的精细化水平,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分别按功能分类、经济分类、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设置会计科目,并按资金来源、项目性质设置核算项目,以此构建一个涵盖科目、项目及部门的多维会计核算体系,从而满足预决算编制、预算执行及财务查询等多重需求。2.严格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一是要优化国库支付方式,严格控制国库现金支付,积极推进公务卡结算管理,着力提升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二是要强化国库支付对账,及时做好国库支付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的对账工作,确保支付与核算相一致。3.强化预算执行分析控制。一是要健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预算批复后,要及时编制单位内部细化执行预算,对预算进行细化分解和批复下达,明确各部门的预算指标、预算执行方案和管理责任,建立支出与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切实做到预算资金“谁使用,谁负责”。二是要完善预算执行查询系统。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查询系统,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查询、全程监控,从而增强预算执行的主动性和时效性。三是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加强预算执行的分析控制,定期通报预算执行进度,及时纠正预算执行偏差,切实提高预算执行效力。四是要加强预算支出审核控制。明确各项支出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支出用途,加强授权审批控制、支出审核控制,切实硬化预算约束。4.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一是要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明确采购职责、采购范围、采购方式、采购流程、采购档案管理等内容。二是要健全政府采购组织,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及专家组成的政府采购小组,具体负责政府采购的组织实施。三是要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加强对采购需求、采购预算、采购计划、采购实施的流程控制和衔接,实现政府采购各环节的相互制衡。5.建立存量资金清理机制。一是建立存量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全面清查单位存量资金规模及构成等情况,摸清存量资金家底,分析存量资金成因,定期分类清理现有存量资金,严格控制新增存量资金。二是建立结转结余与预算编制结合机制。对于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的项目适当核减预算;对于跨年度项目编制分年度预算;对于没有特定用途的结余资金应纳入预算统筹安排。三是建立结余资金统筹使用机制。健全结余资金管理制度,加大结余资金统筹使用力度,明确资金统筹使用的方式方法,确保结余资金使用规范有效。6.加强决算数据分析评价。要转变“重预算、轻决算”的观念,提高决算编制质量,注重决算分析利用,通过预、决算的对比分析,查找预算编制的不足之处和预算执行的薄弱环节,从而为改进预算编制和执行提供依据。

(四)量化目标考核,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一是要健全绩效管理制度,构建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二是要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结合科研事业单位业务特点,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三是要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年度工作考核相挂钩,并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五)优化管理流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将预算编制、批复、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业务的主要环节嵌入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预算管理流程,制定完善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框架,明确预算业务的组织机制、工作流程、风险节点、防控措施及责任主体等,并以预算执行业务为中心,将单位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工程管理、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衔接,以此形成内部控制多方面的有效互动[2]。

(六)深化预算公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要完善预决算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开内容,严格公开审批,拓宽公开渠道,提高公开水平,实现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二是要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除做好新预算法要求的预决算、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和使用情况、政府采购情况公开外,还应不断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主动把重大项目执行管理情况及预算执行、审议、调整、绩效等相关信息进行公开,切实增强预算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三、结语

随着预算管理改革的持续深化,科研事业单位应当树立全面预算的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并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加快构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融相促,从而有效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涂淑娟.新预算法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会计之友,2014(35):121-122.

[2]黄华红.新预算法背景下的高校财务管理[J].会计之友,2015(14):85-87.

作者:张腾

第二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规范措施

摘要:2013年发布新制度中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促进其预算管理质量的提高。本文就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规范措施进行了讨论,指出了现阶段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最后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规范措施以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一、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所包含的内容具有一定复杂性,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使其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绩效考核等合理措施进行纠正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事业单位财务收支不平、财政支出效率低下的情况,保证财政支出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事业单位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二)充分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虽然现阶段事业单位来源渠道不断拓宽,但是大部分资金来源仍然是财政拨款,规范其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使其所编制的财务收支指标更具科学性,尽可能地减少财政资源浪费的现象,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一些公益项目稳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预算编制。预算编制工作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占重要位置,现阶段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主要是由财政收入编制和支出编制两方面内容组成。在对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进行预算编制时要注意项目预算是否合乎法律法规,所编制的内容是否与实际情况相反,具体内容是否条例清晰完整符合相关合理要求。(二)预算执行。预算执行工作也可以被视为是事业单位把预算由蓝图变为实际的一个过程。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工作必须遵循预定的步骤,在主管部门仔细审查后还需由本级人大批准后才能够执行。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仅单位所利用的资源必须在预定的预算标准范围内,而且还必须充分考虑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单位预算资金使用相关规章制度。(三)预算监督工作。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监督工作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标准,并深入检查预算编制和执行相关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尽可能地实现对所拨付资金在管理、使用、分配等方面的全方位监控。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所存在的几点不足

(一)预算编制有待进一步规范。虽然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提出了一定要求,但是现阶段我国一些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上仍然有待规范。首先,一些单位没有引入“零基础预算”或者“绩效考核预算”等先进的预算方式,仍然采用以上几年预算数据为基础开展预算编制工作,这种方法并没有考虑到单位未来发展情况以及所掌握的技术水平等各种因素,所编制出的数据有可能与单位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其次,预算编制过于粗犷,很多项目预算在编制时未按要求细化到各个环节,而是采用切块打捆形式编报。(二)预算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相当于企业来说较为稳定且单位资产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所以一些单位难免会收到传统预算管理理念影响,过于重视如何提供公共服务,反而忽视了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充分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内部预算相关规章制度,致使预算管理人员在票据审核,科目设置、会计凭证报表编制以及账目登记等方面存在过于随意的情况。一些单位在会计报表管理时没有对报表明细提出一定要求,报表内容过于粗犷不能为财政定员定额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同时,一部分单位没有对具体项目数据与所编制的预算进行对照,有的即使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但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和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不够等原因致使所得出的结果缺乏真实性。(三)预算执行约束力较差。首先,一些单位开展预算执行工作过程中,控制支出工作形式大于实质,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额度执行,经常采用预先支出的方式使用资金。这样一来,一些人员便利用职务之便在获取资金后想尽办法在预算内列支,直接导致资金实际用途与列支费用存在一定差异性,进而造成“三公经费”超标后利用项目支出明细填补预算基本支出超支行为的发生;其次,个别单位还存在着挪用项目支出的行为。这些单位为了获取某些利益,在未经上级监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私自对所拨付资金用途进行篡改、挪用和挤占,专款非专用,使得资金难以落实到项目中去,影响单位正常运转。(四)预算管理监督力度不够。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预算管理监督部门,但是监督部门只是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处理和解决,并没有防范于未然,没有将预算编制、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及时向上级主管反馈,缺少一个动态的、稳定的、全面的系统进行全面监管;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监管时通常采取事后监督的方式,即使发现资金使用问题也为时已晚,不能全面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

四、对于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几点完善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首先,事业单位应当充分考虑单位发展情况及时引入“零基础预算”、“绩效考核预算”等先进的预算方式进行预算编制,不要总是依赖以往的预算管理数据进行编制;其次,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基础上要合理分配工作,明确权、责、利,并将预算编制人员工作情况与其绩效挂钩,以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加强预算编制人员的责任心,继而提高预算编制的工作效率;最后,在预算编制相关信息材料收集过程中,预算编制人员不仅要根据各个部门所反馈的信息数据进行预算编制,更要下到实地中去了解和掌握项目进度,以便更好地对所需资金进行估算,进而促进预算编制工作质量的提高。(二)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首先,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自身预算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将新会计制度下预算管理工作精神以及内容贯彻到单位各个部门中去,转变一些部门或个人传统预算管理理念,使其做好和配合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充分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三)提高预算执行约束力。首先,单位在开展预算执行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额度执行,对于需要预先支出的资金要加大审核力度,必须由上级主管单位调查审核同意后才能进行预支,确保这部分资金能够被合理使用,控制和防范“三公经费”超标后利用项目支出明细填补预算基本支出的超支行为的发生;其次,事业单位对于所追加的预算必须向相关部门提供报告,写明原因,相关部门也要进行多方面调查经过研究探讨可行性后再对单位进行回复。(四)加大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力度。首先,事业单位应当完善内部预算管理监督体系,并给予预算监督人员一定权力,使其具有独立性,方便其顺利开展工作。对于一些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督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并及时向上级反馈情况,将风险降到最低;其次,预算管理监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加派工作人员,合理分配各个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监督任务,不应仅仅局限在事后调查上,要采取事前可行性调查、事中实地调查以及事后数据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督工作,间接提高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春霞.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2(6).

[2]马蔡深.基于公共预算视角的事业单位管理改革[J].学术月刊,2014(1).

[3]王晓霞.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3)

[4]张源渊.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浅析[J].中国外资.2011(02)

[5]崔霖.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现状[J].中国集体经济.2010(36)

[6]乔培东.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0(08)

作者:宋建军

第三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事业单位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我国政府拨款。因此,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质量,与我国政府的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几年,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不断转型,事业单位由开始的我国政府拨款,逐渐向自收自支的模式进行转变。那么,在这样情况下,我国的事业单位应当对预算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并且放在事业单位转型的第一步。但是,由于一些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理念,并没有清晰的认识,管理手段较为落后,这样严重地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本文就以荣县殡仪馆单位为例,对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能够起到推动性的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策略

在事业单位不断转型的过程中,资金管理一直是事业单位转型的核心工作。事业单位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处于亏损的状态,那么资金预算管理也就成为事业单位广泛关注的话题。要想在事业单位不断转型的过程中,得到快速的发展,就要对资金管理不断加强,对各项支出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把控,这样可以对其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使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加强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不断转型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事业单位不断转型的过程中,要将各个部门的工作全面落实,将其功能得到全面发挥。另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内容和管理形式,应当参考我国政府部门的预算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转型进程,也使事业单位资金得到良好的发挥平台。同时,这也是本文主要阐述和分析的内容。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

尽管我国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加大了管理的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事业单位不断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预算管理形式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的发展要求,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下面就对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

1.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在我国传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其管理相对较为简单,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相符,主要就是针对收款方面,对事业单位的自收自支相对较为缺乏。同时,在对预算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时间也相对较短,这样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就会很容易出现一定的漏洞。但是,在事业单位不断转型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亏损的状态,并且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项目也是十分复杂的,这也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对预算管理形式进行全面地了解,同时利用大量的时间对其内容进行整理。但是,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这样短时间完善预算工作就会相对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另外,由于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所预算的结果就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误差,和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不相符。

2.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

就从事业单位现有的情况来看,并没有完善考核制度。以预算结构为基础的考核制度,已经不适合事业单位组转型的进程。但是,有一些事业单位在不断转型的过程中,依旧将这一考核制度作为转型重要的发展方向。就单从荣县殡仪馆来说,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管理制度,那么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其考核的结果也就不能,和预算管理结果联系在一起了。因此,在事业单位不断转型的过程中,没有考核制度的预算管理,不仅仅对其相关的信息不能进行及时掌握,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也无法顺利开展,这样的预算管理形式注定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

预算管理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在我国事业单位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刚性,注重财务收支平衡,将自收自支的理念作为事业单位转型的重点。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对预算管理进行不断加强,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紧跟这个时代发展的步伐。下面就以荣县殡仪馆为例,对一些加强预算管理的策略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1.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转变管理观念

要想有效地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要不断地学习《预算法》,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工作人员明白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因此,在这样情况下,相关部门的领导要从自身做起,有效地起到带头作用,将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重点,并且给予高度重视,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预算管理的顺利展开。另外,事业单位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可以利用定期培训和网络教育等形式,使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进行全面的了解,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最后,预算管理要求各个管理部门相互配合,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将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发展的重点,以此提高了预算管理质量。

2.不断完善预算管理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预算管理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工作,所牵涉的部门和工作人员也是非常之多的。因此,在预算管理内容制定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一定要注重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并且,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给予充足的时间。事业单位在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内容的过程中,要想有效地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全面性,相关的部门可以在预算开始前,做好调查分析和来年测算,对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严格地按照预算管理流程,做好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预算管理的真实、科学、适用、全面等要求,顺应事业单位转型的进程。另外,工作人员可以利用零基预算等不同的编制形式,进行预算管理的编制工作,使预算管理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在对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事业单位发展的形态进行全面的编制,这样可以对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进行全面地控制,避免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3.构建完善的考核体系

完善的考核体系是提高预算管理的关键。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考核体系的构建,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构建考核制度的过程中,应当时刻保持考核体系的透明性,将其每个考核结果进行全面的公开,这样对考核体系也起到了监督和制约作用。另外,在对考核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要定期开展绩效考核。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各个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将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情况和预算管理进行有效地连接,对那些工作不积极的工作人员和部门,应当给予一定的惩罚,可以扣除个人的奖金和部门的经费。除此之外,在对考核体系完善的过程中,也使事业单位对资金使用的情况进行全面地了解,这样对经费的安排可以做出及时的调整,避免发生经费不够和浪费等现象,阻碍了事业单位发展的进程。

三、结语

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将自收自支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理念。因此,在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对预算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就以荣县殡仪馆为例,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以此促进我国事业单位转型的进程,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磊.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0(6).

[2]林兰儿.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峡科学,2013(4).

[3]罗青.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6).

[4]邹建.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24).

[5]于文秀.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6(4).

[6]杨建光.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5(18).

作者:钟修明 单位:荣县殡仪馆

第四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分析

摘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根据其事业发展的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收支规划,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进行预算管理、运行预算机制,使单位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控制和监督,提高经营绩效,加强预算考核机制,发挥其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促进事业单位与政府的相互补充和配合。

关键词:预算管理;财政监督;事业单位

随着市场经济深化,我国事业单位也在不断转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改革也在近年来取得一些成效,但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与公共财政的要求由于被事业单位的性质和传统管理模式约束,仍有着较大差距,因而构建事业单位完善统一的预算体系依旧任重而道远。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通过编制预算、内部控制、考核业绩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助于控制收支不平衡的现象等等,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

1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

事业单位预算作为国家预算的基本组成部分,深受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影响和制约,由于事业单位不同于政府部门,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预算管理发展路径。目前,我国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采用的办法是将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各项非财政补助收入的全部收入与支出统一编制预算,报经主管部门核定,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根据事业单位收支情况确定一个补助的数额,严格按预算执行。对于超支的部分,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不再追加经费,单位自求平衡,结余的留归单位继续使用。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是反映单位的资金收支、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由各事业单位根据自己的职责、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编制,是预算编制的基础,也是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2]。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即是一种对单位所有资源的估计预测,也是一种控制手段。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可以反映管理工作的标准,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非常具有可考核性。有助于评定工作成效,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这样,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就可以收到反馈的信息,呈现出有序的迭代现象(如图1)。

2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2.1预算组织机构建设不完善,人员素质偏低

2.1.1组织机构建设不完善对事业单位而言,大多数事业单位还没有专门的统一的组织负责预算工作,因此还没有组织机构的保障。要从基层单位的组织机构建设问题抓起,解决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2.1.2人员职业素质偏低近年来,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多,普遍存在假账现象,这与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不到位有很大关系。更有甚者,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职务犯罪情况也呈上升趋势,因此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问题需要迫切解决。预算管理的有效进行必须有良好的组织基础和高水平的工作人员,但是预算管理人员普遍素质较低,未受过预算管理专业的教育或培训,直接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不高。很多人年龄较大,知识更新速度慢,学习能力差,计算机水平较低,对政策的把握不够准确,预算工作的质量直接受到影响[3]。

2.2预算编制不全面,编制方法不科学

2.2.1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不全面按照预算编制要求,事业单位的所有收支都应当纳入预算管理的内容。可是,如今很多事业单位不能对所有的收支全面的管理预算。预算编制的不全面不完整,会导致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确切,反映的事业单位的收支活动不明确,这样既不利于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全面实行,也不利于有效地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2.2.2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对于提高预算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零基预算”是目前预算编制较为常用的方法,它根据政府下一年度的实施计划,结合本单位的职责目标,以及本单位的资源情况,区分项目的轻重缓急,来编制预算,有利于完善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目前事业单位预算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事业单位整体规划发展与预算编制缺乏合理配套衔接。这不仅表现在单位预算与单位整体发展规划方面,还表现在政府财政预算与国家整体发展布局方面。由此看来,这样的编制状况便不能满足单位未来发展的需要。

2.3预算执行刚性不强,制度执行力不够

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明显“弱化”、“软化”,在对预算层层分解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临时性计划外的支出很少受到约束,执行中随意调整、追加预算的现象严重,预算指标没有约束力,起不到刚性和权威的作用,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年初争预算、年中等追加、年末超预算的情况经常发生。制度执行力不够,财务信息系统与预算执行的监控脱节。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大多停留在过去的事后核算上,财务工作的重点依然是记账、算账、报账、编制报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控预警,亟待补充和完善。

2.4预算监督乏力,财政监督弱化

内部监督乏力,监督机构缺位。财政监督弱化,社会监督缺乏。在目前的体制下,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没有建立定期的外部审计制度。政府审计多是不定期的审计,关注的是事业单位的合法合规性,有的事业单位几年才被抽查审计一次,发现问题是已经为时过晚。社会审计关注的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很少有事业单位自觉进行第二方审计,对于会计方面存在着很多比如财经纪律松弛、会计信息失真、偷税漏税欠税、国有资产流失等等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大多数单位往往都是纵容欺瞒,为了保持自身的形象而躲避监督,对待社会监督的态度往往也是认为没有必要或者避之不及。

2.5预算管理意识薄弱,预算结果与现实相差甚远

正确的意识决定了正确行为的方向。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由于单位领导与员工对预算管理的作用认识存在不足,阻碍了各部门齐心合力地参与预算,导致预算的编制没有仔细地收集和筛选预算结果。有的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参与意识,为了完成任务“走过场”,并没有认真对待,造成最终编制得到的预算结果和现实的相差很大,没有实现其真正存在的意义。

3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建议

3.1根据战略规划制定预算目标

预算管理目标反映了事业单位在预算期内的主要奋斗目标,是资源所有者与管理者利益的集中体现。预算管理目标定得过低,不利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相反定得过高,又会挫伤管理者的积极性,影响单位的发展后劲。因此,预算管理目标合理的确定是做好预算管理的关键问题。预算管理的目标的制定应依据市场经济的引入程度、政府政策与事业单位的类型等内外环境,对未来发展趋势所做出的长远规划。为使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改变过去经费靠拨款、预算管理无效益的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预算管理应保证目标制定可以满足各项事业计划对资金的需要,促进事业的发展;可以强化预算对收支活动管理的约束性,增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职责,使各项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能够有利于国家的宏观管理,促进中国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

3.2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

目前,事业单位的收入大体包括以下内容: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大体包括以下内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又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执行。在编制预算时,首先,要保证收入预算资金来源的完整性,所有资金要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其次,必须考虑事业收费是否合法,有无审批、是否按收费标准测算事业收入,不得为了套取财政资金而虚报人数或事项,而且还要考虑其他收入中资产出借出租收入、资产处置收入是否审批备案等;再次,具体金额的测算要参照上年结合本年,同时还需要考虑下年的政策变化和其他不确定性因素,根据最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进行测算,提高准确性。做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3.3加强预算的执行与监督

3.3.1加强预算执行机制①创新预算管理模式,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结合本单位实际,要按照内控体系的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较强的约束管理制度,堵塞漏洞、节约资金,做到严格按制度办事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提髙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经费支出中“滴、漏、跑、冒”。②将预算的时间、内容和金额分解。用月度、季度等代替年度,将预算分解到更具体的时间段;可以将单位本年度的总预算分解到下属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将预算金额分期控制,以保证全年预算目标的完成。3.3.2加强预算监督机制目前,事业单位主要依靠单位内部财务监督和各级的审计监督两个方面对单位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前者财务监督应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但由于财务人员也是本单位的成员之一,致使监督工作受各方面的影响力度不大,也很难到位。因此,各级的审计对预算管理的监督便显得尤为重要。审计监督工作应从三个方面进行,预算编制、对预算执行和对财务决算。审计部门在年终财务决算上报前,将各单位当年的预算、决算和财务资料进行核对,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以保证决算正确、完整。此外,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是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着国家公共事业的发展,这种特殊性促使其在保证公开公正的执行预算的同时,还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评价,并据此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3.3.3完善具体执行监督流程作为政府预算的基本单元,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决定了政府预算的质量,是政府预算的基础和保证。预算的执行主要由财务部门把信息通过预算信息处理系统,告知给各业务部门,要求其按程序执行预算。再由审计部门和预算管理委员对预算内的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动态监控,共同建立实时闭环的预算执行控制系统(如图2)。

3.4加强预算考核机制

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特点,按照重要性和相关性原则,建立一套与自己相适应的,可以对预算的执行的结果进行有效分析的考核体系。考核机制的建立可以依借目标分级考核的原则,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为使预算考核与部门业绩考核相结合,要把各个部门的主要预算考核指标也尽可能地纳入进来。通过年度预算各项指标的执行结果对部门负责人的业绩进行考核,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内部各方面的预算管理积极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并结合激励措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预算经费,从而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水平。预算评价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预算编制、执行情况的检查和总结,与编制流程和执行流程相比相对简单(如图3)。将各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分别将本部门的统计数据、预算执行结果和审计报告上报给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各方资料进行评价总结,指出下一年度预算的工作目标和方向。通过预算评价系统,可以深入研究和分析过去的不足和教训,找到原因和对策,避免重复犯错,将好的经验和成效在今后的预算管理工作中继承和发扬。预算评价系统作为一项承上启下的工作,回顾总结之前的成败得失,对以后的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规划将来的蓝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君启.事业单位改革略说[J].企业文化,2012,(5):21-30.

[2]都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现代简介信息,2006(6):23.

[3]王东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1):28.

作者:郑德胜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


    更多计算机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共4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jsjlw/116189.html

    相关专题:宁波港口 工程师论文范文


    上一篇: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论文
    下一篇:农发行内部控制评估探索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