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感恩教育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一、大学感恩教育面临的困境和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表现

1、在校生活行为上

有些学生对老师并不尊重,见面不打招呼,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对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的教育工作视为“理所当然”的付出,是保姆式工作。诚然,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但不少大学生却忽视了学校的培育之恩,稍有不如意则意见很大。

2、在日常消费上

奢侈浪费、不节约,不体谅父母劳动的艰辛,也没有认识到学校和社会对待自己的温情,没有真正用心去体察父母的苦心和社会学校的期待,一些学生只是一味地在索取,而且认为这种索取理所当然。

3、在人际关系上

一部分学生较少做到与人为善,很少主动为他人着想,当发生人际冲突的时候不愿包容谅解他人,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缺乏感激之情。宁愿花更多的时间去上网游戏,也不愿花更多一点的精力和时间去与同学、与老师交往。在与他人发生利益冲突时,只盯着别人的一点小错不放,却不去想自己的错误在什么地方。缺少谅解宽容、不懂得尊重与互爱。

4、在对待社会的态度上

认为现存社会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优越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学校食堂伙食太差”、“学校的宿舍条件差”、“为什么教室、寝室没有装空调”、“学校的硬件设施落后”、“社会提供的工作机会太少”等是大学生们常见的抱怨,他们在抱怨的时候根本没有客观比较的标准,对学校、社会提供的条件不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只是根据个人的要求提出质疑和不满,忘记理性评判和审视自己的不足。

5、亲情缺失、漠视

曾有大学对该校1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每周和父母的通话次数、谈论话题、写信频率、是否记得父母生日等方面。统计显示,82%的学生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是电话,主要动机是要钱,仅8%的学生保留了和父母通信的习惯,与父母每周联系一次的学生只有8%,仅9%的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有74%的学生承认向父母撒过谎。“身体发肤,受至于父母”,父母是人生中最大的恩人,是最应感激的人,但很多学生对父母缺乏关心,不善表达甚至羞于开口自己内心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6、对关怀不思回报

国家社会给予大学生个人的帮助和支持是无尽的,例如:国家对寒门学子的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寒衣补助,勤工助学等措施其目的是希望能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减轻家庭经济困难造成的压力,更好地完成学业。但有个别大学生对于这样的关怀表现得非常冷漠,对资助认为理所应当,更多关注个人利益,关注自己获得资助的多少,少了奉献精神,少了传递爱心的行为。在利益面前索取大于自强自立。

二、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分析

社会心理学家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学生自身原因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如:缺乏对感恩意识的自我教育,自立意识、责任观淡薄,依赖享受思想严重。同时,这种意识的缺失,还掩藏了很多家庭、学校和社会问题。

1、家庭原因

我国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太爱包办,和毫无原则的溺爱,“造就”了一批思考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自己感受,较少主动理解他人,不在意别人感受与想法,在人际交往中功利主义明显。

2、大学德育教育方式导致人文的缺失

传统德育对文化传承、社会统一和个体社会化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灌输,而灌输作为一种方法自身并没有谬误,方法只是手段。但因众多因素根深蒂固,以及人们知识水准等的影响而至“理念化”,结果在教育中出现约束和控制。致使大学德育更多局限于对事实陈述或价值判断这个层面,而不包括对事物或社会的理解层面,注重功利效果及如何运用手段去实现目的。这些规范和观念无法穿透人的心灵。使得大学德育的效度低迷,信度失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其道德发展也只能始终处于一种“知道”的水平上。

3、财富和机会与个人期望相悖

中国处于高速经济发展时期,财富或机会上的公平与人们的预期不同,所以在许多人的内心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不同地区与不同人群之间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同在校园里,有的学生可以一掷千金,有的学生可能付不起学费。加之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情感以及无节制的攀比,使得一些学生在接受社会或个人援助时,也会产生一种“理所当然”、“受之无愧”的心理。换句话说,他现在得到的就是他“被剥夺的”或者“本来就应该得到的”。受赠因此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失而复得”。既然“吃了亏”,那么“感恩之情”自然就无从谈起。

三、培养感恩意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培养感恩心理,首先要让他们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然后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直至整个社会。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要永远记住那些人和事,承担一份歉疚,并准备为回报社会和他人而努力。

1、从实在的小事做起

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性,对师长有礼貌,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常问候父母,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使他们懂得“吃水不忘挖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如:众多高校纷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呼吁成立高校感恩日;要求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做一件让父母开心的事等。

2、组织大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

例如:勤工助学,使他们体会人生的不易。有条件可把大学生带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山区去生活、去劳动,让他们体会“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学习机会和生活条件,励志图强,发奋进取。

3、感恩教育和环境要相统一

学生在定型期接触社会、网络、媒体等情况很多,坚定的信念容易受影响,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要与德育要求相统一,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感恩教育应是全民、全生涯教育,不能仅限于学校,老师。家长的教导,以身作则示范,身体力行感恩,给他们以榜样示范作用,让他们潜移默化中感受影响。社会环境也应更多宣传良好风气。学校在这方面要处于一种引领地位,引导社会改变不良风气。

4、德育教育知行统一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也采用了不少方式,开展了不少活动,不管是什么方法、方式,有多少方法、活动,如何使之有效?关键的一条就是看其是否在开展中体现交往的实质,即是否建立在对话、沟通、理解、协调、一致、解决矛盾的基础上。通过交往,道德观念与规范便不再是外在于受教育者、由教育者强制灌输的,而是为受教育者自觉地从情感、意志、信念诸层面自主选择、自我构建、并外化为行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了道德观念和规范与受教育者之间的隔离。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缺少感恩教育会影响人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作者:张毅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感恩教育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99676.html

    相关专题:造船 会计职业道德


    上一篇:谈瓦斯地质对煤矿安全的实用性
    下一篇: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美学定位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