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中小学体育课程中的人文教育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体育课程的目标不再仅仅是使学生强身健体,还包含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以使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三方面协同发展。本文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二是人文教育对我国中小学生的重要意义;三是针对以上内容提出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课程;人文教育;课程目标

学校教育的基本作用是教书育人,包括体育学科在内的所有学科都无外乎有这两个基本作用,即“教书”和“育人”,并且这两个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2011年,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标准中首先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所谓健康,不仅仅是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包含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课标指出,体育课的课程目标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以上的课程目标,我们可以将之划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显性目标可以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之后通过测试检验目标是否达成,而隐形目标相对于显性目标不易测量,并且需要花费相对较长时间进行教学。可见,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已经超越了体育课的表层作用,不仅可以使中小学生增强体魄,更有助于他们发展健康的人格,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更何况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对人们的素质要求极高,此时这种隐性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1.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的存在的问题

1.1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程的实施

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体育课的分数并不计入小学升入初中的衡量标准,即使是在初中,体育考试分数计入中考成绩,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够的。很多学校“重文轻武”,体育课往往上不够学时,不是应为天气原因听课,就是被其他学科的教师占用。在这样一个全校教职员都不重视体育课程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也就对体育课的认识不强,能够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已经变得艰难,更何谈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等内在素养[2]。

1.2体育教师普遍素质不高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和领导者,决定着体育课程实施的成败。经调查,中小学体育教师普遍对心理学和教育学掌握不够,他们往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照本宣科”,缺乏研究和创新,不重视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反思方面更加不到位。在教学态度上,他们普遍缺乏教学热情和动力。有些中小学体育教师只是将体育课程作为自己职业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

1.3体育课程内容单一

虽然体育课程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我国中小学现行的体育课,基本上还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为主,很少有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体育课程内容的单一,不仅使得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课程目标难以达成,还使学生减少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动力,长此以往,体育课堂上就缺乏了它本身应该具备的喜悦和激情[3]。

2.人文教育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又可以称之为“人文素质教育”,是指人们通过学习和吸收人类那些优秀的人文社科成果,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从而形成的独特品质。小学生人格发展尚未完善,可塑性较强,因此体育课程中所渗透的人文教育的影响不容小觑。同时,体育课程中的人文教育也能一定程度的改善中学生已经形成的道德认知和人格特点。

2.1对中小学生的普遍作用

首先,增强了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运用其它学生知识的能力。运动还涉及到生物、物理等学科知识,将相关知识理论应用到体育实践中,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其次,促使了学生遵守道德规范,低年级的学生从合作参加体育活动开始,学习了遵守课堂纪律和游戏规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了规则和程序的目的以及意义,随着年纪的增长,学生逐渐会认识到体育中所渗透的多种价值,在学生参与到体育决策的过程中,发展对团体负责的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包涵他人的胸怀。最后,培养生活观和社交能力,低年级的学生以享受体育活动过程为主,逐渐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在面对挑战时勇敢、不畏惧,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观[4]。

2.2对中小学竞技体育运动的作用

本文是关于体育课程的人文教育的作用,自然少不了与中小学体育相关密切的竞技体育。在我国的大大小小的竞技运动中,人体和精神的背离发展导致了“体育异化”的现象,也违背了我们常常喊出的口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原则,在重大的体育赛事中,将金牌的数量作为评判的标准,以成败论英雄。重物轻人,看重比赛本身的名利。英国的哲学家休谟曾经说过“人性是一切学科的基础”[5]。体育课程恰恰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对学生人性的培养。学生们往往进入到这样一个误区,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考取第一名,竞技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取得冠军。正是这样的一个“坚定”的信念,最终使人们们忘记了道德的标准和比赛的公正性,他们为了取得他们梦寐已久的“第一名”不择手段,频频违反比赛制度服用禁用药品、在比赛过程中为对手制造困难等等。从中小学日常的体育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增强学生自身的修养和对竞技的正确认识是杜绝竞技运动中一系列违规行为的根本途径。同时在竞技运动中,例如足球、篮球等团体项目,我们的运动员缺乏团结意识和加强的毅力,导致成绩一直停滞不前。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我国广州恒大男足在伤员众多的情况下一举摘得亚冠,如果不是所有球员的团结协作和强大的意志力,怎么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这种团结协作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正是我们在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中要着重渗透的人文教育。

3.建议

体育活动在促进人类的心理健康中的作用成为当今体育心理学的热点课题。很多研究都表明,参加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建立对体育的积极态度,体验到愉快情绪,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发展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促进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体育课在使学生建立一生的健康生活模式方面有重要意义。

3.1体育教师应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角度来看待体育课,尤其要认识到体育活动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等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课教学不再仅是传授基本运动技能,提高其身体素质的一种渠道,还应该对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其人文素质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3.2在体育课中,教师要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放弃过于强调竞争的内容,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尤其对运动能力较低的学生更应给予关心、表扬和赞赏,促进其对体育课的内部兴趣,提高其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认识。

3.3在体育课中采取合作教学模式,强化团队意识,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公平比赛的观念,建立适宜的道德认知,表现出亲社会的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2]宗瑶.北京市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3]赵激扬,屈惠兰,邹小二,颜献忠.中学体育教师素质调查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02:135-138+153.

[4]潘前,曾秀端.美国中小学体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兼论我国学校体育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03,02:32-35.

[5]宋继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竞技教育——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竞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6:721-725.

作者:贺鹏飞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中小学体育课程中的人文教育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176637.html

    相关专题:通信论文 石油教育


    上一篇:会计凭证规范化管理研究
    下一篇:数学模型对企业有机毒物排序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