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政治家正义理论的张力论述

马克思正义理论内在张力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正义理论内在张力的外部表现就是正义理论与发展着的社会历史之间的“适应、紧张、发展、引领”的关系,是正义理论与社会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体现。正义理论与发展着的社会历史之间既存在异质性的一面,也存在同质性的一面。在异质性方面,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作为价值评价社会实践的正义必然也会不断地发展,在同质性方面,正义理论也必然会对社会实践产生反作用,从而引导社会发展实现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异质性与同质性是辩证统一的,其体现就是正义理论与发展着的社会历史之间的“适应、紧张、发展、引领”的关系。这是关于社会实践辩证发展的历史辩证法在马克思正义理论中的深刻体现,是以“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发展变化事实在正义价值判断中的辩证反映,是作为价值判断的正义理论对发展着的社会历史的辩证把握和价值导向,是实践事实与价值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里,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内在张力体现的是将价值性置于历史规定性之下———此为正义理论对社会历史的“适应”;随着社会历史的辩证发展,正义理论必然出现与社会历史不相符合的状态———此为正义理论的“紧张”;在“紧张”的状态下,正义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异质性”的一面凸显出来,正义理论随之“发展”;“发展”了的正义理论又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价值导向和引领的作用———此为正义理论对社会历史的“引领”,在这里,两者的“同质性”的一面得以凸显。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这种“适应、紧张、发展、引领”的关系都能得到确证。从这个视角来看,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看到了社会历史对于正义的规定性,即正义理论的“适应”一面,而忽略了正义理论对于社会历史的“紧张”“发展”和“引领”。而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则片面地夸大了正义理论的“引领”作用,而忽视了社会历史对正义的规定,忽视正义理论的“适应”。而实质上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可见,社会历史发展本身就是合规律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作为价值判断的正义理论首先是受社会历史实践规定的,呈现出“适应”的一面;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历史的发展,历史主体阶级性质的变化,正义理论与社会历史之间必然会出现不适应,因而呈现“紧张”和“发展”的一面;而对于新形成的正义价值必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到“引领”的作用。通过“内在张力”的“适应、紧张、发展、引领”的机制,社会历史中的规范性与事实性,价值性与规范性得到了辩证的统一,这就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从“实践事实”出发去探讨正义问题的研究路径。

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内在演进形式

“内在张力”在马克思正义理论内部就体现为个体正义与共同体正义,阶级性与人类性,价值性与事实性之间在社会历史中的辩证统一。这是正义理论对社会历史发展辩证把握的内部体现,是正义理论与社会历史之间“适应、紧张、发展、引领”的辩证关系的内部体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5〕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揭示了“实践”是“现实的人”的存在方式。人在实践中,一方面是人与物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人与人的关系,因此,实践将“现实的个人”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社会的历史和历史的社会。在这里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由此人就是社会性的人,社会就是人的实践构成的历史的社会,历史就是人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的历史。通过社会实践,历史、社会与人得到了连接和统一,于是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才有可能从对立走向统一。在前现代社会中,个体淹没在抽象的共同体之中,在这里,共同体以“虚幻”的形式,统摄着个体的一切,于是,在这里占统治地位的是以强调秩序为主的抽象的社会本位的正义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在现代化中,个体性得到彰显,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共同体以“虚幻”的形式代表着个体形式上的“自由、平等、正义”,于是,在这里占统治地位的就是以强调抽象“个人”正义为主的“原子式的个人主义”正义论。在这两个历史阶段中,个体与共同体都是处于实质对立的关系中。只有到了“自由人联合体”中,个人与共同体才能在社会历史中得到统一,形成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体征的“人类解放”的正义论。由此可见,马克思的正义理论中包含着个体正义与共同体正义的内在张力,而这个张力的形成是社会历史中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辩证发展的反映。正是在个体与共同体的内在张力中,马克思超越了古希腊的抽象的社会本位正义观和自由主义的“原子式的个人主义”正义论。也正是源于对个体和共同体内在张力的认识,马克思超越了资产阶级在“政治解放”的框架里实现个人自由和权利保障的逻辑,转向了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的解放”,从而在人的解放的框架里实现个体正义与共同体正义的统一———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从这里来看,正义理论从抽象的社会本位发展到抽象的个人本位再到人类的正义,是对社会历史“三形态”的反映。而“政治解放”走向“人的解放”不是理论演绎的过程,也不是正义原则的外化,而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的发展和历史的发展辩证统一的结果,是人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实现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结果。但这个过程不是自发实现的,是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来实现的转变。这就涉及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第二对内在张力———阶级性与人类性。马克思的正义理论的特点就是阶级性与人类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了拉萨尔的“公平的分配”:“什么是“公平的”分配呢?难道资产者不是断言今天的分配是“公平的”吗?难道它事实上不是在现今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唯一“公平的”分配吗?难道经济关系是由法的概念来调节,而不是相反,从经济关系中产生出法的关系吗?难道各种社会主义宗派分子关于“公平的”分配不是也有各种极不相同的观念吗?”〔7〕由此可见,由于人们在生产中占的地位不一样,因此从经济关系中产生的法的概念必然是有阶级性的,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8〕这是马克思正义理论阶级性的一面,但如果由此就推论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拒斥了正义,那么就是没有看到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人类性的一面。前面已经论述到,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在于超越了资产阶级在“政治解放”的框架中去追寻个人正义的实现,而是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的解放”中去追寻个人正义与共同体正义的统一。马克思在构建未来社会的时候就体现出了其超越资产阶级“抽象的个人本位”正义观,而走向“人类自由个性”的正义观,因此马克思的正义理论还具有人类性的一面。怎样实现由“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从而解决正义的阶级性与人类性的内在张力。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论述到了:首先,要由于社会生产的大力发展,从而使交往发展为世界交往;其次,要有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先进阶级———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因为在发动革命时“这个阶级与整个社会亲如兄弟,汇合起来,与整个社会混为一体并且被看作和被认为是社会的总代表;在这瞬间,这个阶级的要求和权利真正成了社会本身的权利和要求,它真正是社会的头脑和社会的心脏。”〔9〕由此可见,在马克思的正义理论中存在着阶级性与人类性的内在张力,而这个张力来源于社会历史实践中,阶级对立的出现及消失,是阶级与人类的辩证关系的体现。而这个张力的解决则是通过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正义”的实现来实现“人类正义”,通过无产阶级的解放来实现人类的解放。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内在张力还体现在价值性与事实性的辩证统一上。马克思的理论最终价值取向在于“人的解放”,在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在价值性上,马克思和自由主义者一样都在追寻怎样实现个人自由和权利的途径,但不同于自由主义的契约方法,马克思将正义这个“法的精神”置于“经济关系”之中,即置于社会历史实践的事实基础之上,并揭示了事实性与价值性的内在张力。马克思一方面将正义置于生产的事实规定中,通过生产的历史必然性承认正义的相对性和实然性:“生产当事人之间进行的交易的正义性在于:这种交易是从生产关系中作为自然结果产生出来的。这种经济交易作为当事人的意志来看,作为他们的共同意思的表示,作为可以由国家强加给立约双方的契约,表现在法律形式上,这些法律形式作为单纯的形式,是不能决定这个内容本身的。这些形式只是表示这个内容。这个内容只有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相一致,就是正义的;只要与生产方式矛盾,就是非正义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奴隶制是非正义的,在商品质量上弄虚作假也是非正义的。”〔10〕另一方面,又基于生产事实的历史发展性,而追寻着“人类解放”的正义的应然性和绝对性。正如恩格斯所说:“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11〕正因为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性,其必然会被共产主义所代替,因此,在自由人联合体中的个人正义与共同体正义的统一,阶级性与人类性正义的统一得以实现,这就是马克思立足于批判资本主义永恒性而指明的正义的应然性和绝对性目标。由此可见,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事实性与价值性之间的内在张力表现在正义的实然性与应然性的辩证统一之中,其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历史实践的辩证变化,故此其作为价值评价的正义理论也要适应事实性进行价值性的调整,同时通过正义理论的价值性反作用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指引社会向应然正义的方向发展。正是由于马克思正义理论在价值性与事实性的内在张力,所以马克思排斥去演绎绝对的正义理念和正义原则,排斥通过正义理论的推论去实现社会的改造,而是通过社会的发展,通过无产阶级的变革这些事实性的发展来实现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价值性正义目标。

马克思正义理论内在张力的特质和活力

“内在张力”集中体现了社会历史事实与正义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正义理论之于社会历史的“适应、紧张、发展、引领”的关系。马克思通过“正义”置于社会历史规定下,置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而拒斥了思辨唯心主义的正义论。通过“内在张力”展现出正义的实然和应然,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从而避免了“正义论”的“相对主义”。通过“内在张力”中个体与共同体,阶级性与人类性,事实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解答了在现代性中,个体性与共同体,人类解放的关系,并通过“实践事实”———“价值实现”的路径,通过立足于“人类社会”的“改变世界”实现了正义的规律性与价值性,事实性与规范性,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任何只强调其中一方面,都会陷入形而上学,这就是“马克思与正义”关系之争的理论根源。因此,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内在张力”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本质所在。通过这个“内在张力”的揭示,马克思在揭示正义的产生时将之归结于社会分工产生后的经济利益的分化,将分配正义原则归结于社会生产的历史规定性中,将正义的实现归结于通过无产阶级的解放从而实现人类的解放这个“改变世界”的历史过程,并把这个历史过程的实现置于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性轨迹中。以往人们突出强调的是马克思关于未来共同体构想中的超越性理想。根据这种超越性理想,未来社会是一个没有经济匮乏、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对于这种社会而言,权利、民主和正义都是多余的,因此以权利的正义性为核心的政治哲学讨论也就没有必要。但事实上,这个超越性理想正是马克思正义的最终目标———人类性正义的实现———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内在张力的解决。但在现实的社会中,匮乏、冲突、多元还是存在着,因此任何有吸引力的规范的政治理论都必须解释政治制度应该如何面对这些事实。而向这个方向迈进的第一步就是去发展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理论。而马克思正义理论具有的内在张力正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生长点,我们应该在立足社会历史实践辩证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探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义理论,探寻解决马克思正义理论本身的个体正义与共同体正义,阶级性与人类性,事实性与价值性辩证统一的正义理论,故此,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内在张力也是发展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活力所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12〕“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就是马克思正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场域下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事实的价值取向,是正义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场域下的实然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事实基础上,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基础上必然产生的正义价值,是马克思正义理论内在张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场域下的实然解决,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下解决个体与共同体,阶级性与人类性,价值性与事实性之间的矛盾关系的价值取向。

作者:邹琨 邓淑华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政治家正义理论的张力论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81359.html

    相关专题:毕节学院教务系统 期刊论文发表格式


    上一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综述
    下一篇: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信息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