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体会

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的快速推进以及我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教育部200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4号文件)中指出,逐步推广和实行本科生教育中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双语教学,是培养新时期我国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1]。随后,在2007年教育部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将双语课程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对于高等学校开设双语课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对于笔者所在的新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常熟理工学院而言,其位于经济发达、开放程度高、国际依存度大的经济区域,双语教学显得更为迫切且具有现实意义。该校于2013年开始逐步推进部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双语教学工作,通过奖励机制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即对于年度评审合格的双语教学课程,在计算教师工作量时,在原有的基础上乘上系数1.4。次年该校在开展的“教学内涵建设年”活动中将通过校内遴选的双语教学课程作为校级课程建设项目,并予以经费资助,体现了该校对双语教学的高度重视,也进一步推动了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生物化学是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对食品专业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这门学科具有特殊性,其课程内容是建立在英文的基础上的,因为课程中的实验和理论大多源于国外科学家的研究。此外,生物化学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也几乎都以全英文的形式发表在相关的国际专业杂志上。因此,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在系统学习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的同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获取学科前沿知识以及掌握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成为更具有竞争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笔者所在的食品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团队进行了两轮双语教学实践,先后对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3个班级共109名本科生进行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与好评。本文旨在总结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情况和个人体会,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提供参考。

1教学内容紧扣专业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呈金字塔形,应用型人才处于中间层,其下层的是大量技能型人才,其上层则是少数研究型人才。笔者所在学校以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生物化学的教学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应密切联系专业应用实例,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在此基础上适度介绍生物化学学科前沿以开阔学生视野,这种拓展也应偏重应用实例。这一点有别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后者不仅重视基础知识,而且密切关注生物化学的前沿研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和知识拓展。生物化学是多个专业的基础课,不同专业对该课程知识需求的侧重不同,因此学习内容与要求应该差异化。对于食品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而言,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为后续相关食品专业课程做好铺垫和渗透工作,例如,三大营养物质的成分化学和代谢过程是食品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三大营养物质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以及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在学习成分化学的时候,可指出该部分内容所需要掌握的概念、分类、结构、性质等知识在后续专业课程中都还会涉及并运用,比如在食品化学课程中各种成分的加工特性、食品营养学课程中的消化吸收过程以及食品分析或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中某些定性定量测定方法等。在学习物质代谢过程时,指出该部分知识有助于理解后续课程的相关内容,比如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课程中生鲜食品的贮藏保鲜以及功能性食品课程中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等。此外,对于核酸化学以及遗传物质的传递、表达过程这部分内容,进行系统性讲授但相对简明扼要,要有别于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专业实例,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例如在学习蛋白质化学时,可以将与之相关的一些实例紧密结合起来讲授:轰动全国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与以蛋白质氮含量为依据的蛋白质定量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密切相关;食品行业中常用的杀菌方法与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相关;面包制作过程中面粉形成强内聚性和黏弹性面团与面筋蛋白通过疏水键和分子间二硫键形成了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密切相关。在学习酶这一章节时,也可以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例如介绍各种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啤酒生产中涉及的淀粉酶和蛋白酶,果汁饮料生产中的果胶酶与纤维素酶,以及甜味剂生产中的淀粉酶、糖化酶和异构酶等。在学习物质代谢时,可以联系酸奶、味精、酒类等生产过程,说明代谢途径及其调控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再比如,在介绍DNA复制时,可以联系2013年欧洲的“马肉风波”事件,让学生了解PCR分子检测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并且为后续课程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2参考书选择与校本教材编写

选用什么教材关系到双语教学质量[2]。虽然多数老牌高校喜欢直接采用外语原版教材,但对于新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单纯使用外语原版教材往往会出现两大问题:一是“水土不服”,外语原版教材中许多针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案例不适合直接“拿来”;二是“篇幅大、阅读难度大”,学生由此产生畏惧和退缩心理。此外,目前原版教材价格较高,大部分学生很难承受。基于这些原因,课题组在前面两轮教学实践中对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是“复线型”的:以TrudyMcKee,JamesR.McKee编写的“Biochemistry:AnIntroduction(SecondEdition)”外语原版教材作为主体教材,以国内王艳萍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作为推荐参考书。外文原版教材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学习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增加学习乐趣。中文教材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在阶段性小结和复习时尽快掌握知识要点。这种“复线型”教材,既保证了新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使用外语原版教材,又满足了其开展双语教学工作需要循序渐进的要求。然而,“复线型”教材的缺点是一些外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会依赖中文教材而忽视原版教材的学习,且存在外文教材内容偏多、与现行教学大纲有出入的问题。因此,课程组经过反复讨论,并通过民意测验征求学生意见,在遵照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着手编写适合我院食品专业的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以坚持外文“原汁原味”为基础,对外文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整理、适当精简和关键词注释。段落内容根据其难易程度采取两种方式处理:简单内容用中文进行段落大意归纳,复杂内容采用中文“翻译+段落大意归纳”相结合。此外,将部分中文教材的内容择其精华编译到外文教材中。目前初稿已完成并在进一步修改中,在下一轮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实践中即可试行使用,并根据教学效果、学生反馈意见等将其不断完善。

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1循序渐进,实施过渡型双语教学

新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存在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环境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此类院校中采用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比较合理[3]。该教学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采用“基本维持母语”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用近20%的英语比例来解释专业知识,而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英语程度,在回答问题时自由选择英文和中文的比例。(2)第二阶段的模式为“基本维持非母语”。在这一阶段,根据教育部在2004年对本科院校双语教学中外语比例的规定,教师的英语授课比例要达到50%,学生在该阶段逐渐实现由“基本维持母语”向“基本维持非母语”模式过渡,其前提是能够掌握一定专业课程词汇和基本通过英语关。(3)第三阶段为“完全维持非母语”模式。此阶段要求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逐步推行英语沉浸式教学法,即教师的英语授课比例要达到70%及以上,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英语的世界中学习专业知识,而学生需要完全用英语回答问题和进行讨论。在前两轮教学实践中,课题组采用了上述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基本实现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转变。但是在向第三阶段转变的过程中,阶段性民意调查则反映出学生对第三阶段模式的不适应和抵触情绪,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专业知识接受能力跟不上。因此,课题组的教学暂且停留在第二阶段的水平,这也充分体现了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笔者认为,双语教学应当遵循专业知识学习为主、专业英文学习为辅的原则。在双语教学中,不应为了追求形式对英语授课比例作出硬性规定,而是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适时调整双语教学时的两种语言比例。例如对于相对简单易懂的知识,可多用英语讲解;而对于比较复杂、生涩难懂的知识则增加中文讲解的比例。总之,应在在保障和提高专业知识传授效果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英语,另外对母语的应用亦不可忽略。

3.2多媒体与板书相得益彰

在进行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课件设计时,应覆盖双语专业人才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合理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内容编排上应注意连贯性和逻辑性。值得一提的是,在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专业词汇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4]。正如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所言,“Withoutgrammarlittlecanbe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nothingcanbeconveyed”[5]。因此,外文课件内容中比较生僻或重要的专业词汇,后面应增加中文注释。此外,在课件的每一章节前列出关键词汇表,适时总结生物化学英语词汇特点和构词规律,并进行定期词汇测验。这些措施考虑到了学生的外语基础程度不一,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不能忽视传统板书的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和形象的优点,例如DNA复制、转录、蛋白质生物合成等比较抽象的知识可通过视频和动画将十分复杂的过程鲜活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但多媒体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信息量大、节奏快等,往往让学生觉得跟不上。而传统板书则具有许多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优点,例如在黑板上保留时间较长,重点、难点清楚,便于学生选择性记录,有利于弥补教师讲述不清或学生听得不清的缺陷以及灵活性较大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的方式,两者互为补充,有利于强调和突出重要知识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3.3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课题组注重知识框架构建,在第一次课堂上首先帮助学生梳理好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框架,分为成分化学和生命的化学反应两部分:前者围绕化学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类、核酸、酶、维生素等的定义、分类、结构、性质等内容展开;后者主要涉及糖类、脂类、氨基酸、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还包括遗传物质的传递与表达(复制、转录、翻译)。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该门课程理清思路,将来学得有条理。此外,生化知识点多,学时有限,不可能实现面面俱到,所以每个章节应明确哪些是知识重点,哪些是可以自学的,提出具体的学习范围及要求。教学方法上,在以讲授式为主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1)问题教学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出某一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或课后进行思考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比如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绘制代谢网络图等。这样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从而让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此时应向学生推荐针对性的文献、网站或参考书,以提高学习效率。(2)图表教学法:将有关知识要点整理归纳成直观的图表,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3)文献教学法:例如在讲解核酸这一章时,可引出近期发表在世界顶尖杂志《Science》上的相关文献,让学生去查阅和了解最新进展。(4)趣味教学法: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巩固知识,可以巧妙利用谐音或口诀对复杂的相关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可以采用“小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例如教师与学生一起制作卡片代表三羧酸循环中八种酶,请学生手持卡片按顺序站好,依次说出每种酶所催化的反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每次上课开始时安排知识回顾这一环节,采用随机点名或主动回答的方式,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作为平时考核成绩之一。因此,每一位学生在上课前,均需要做好充分的复习准备。再比如,针对维生素这一章节内容,在给出知识要点的前提下,以分组形式布置双语汇报工作,作为一次课堂考核成绩。要求双语课件,双语讲解,时间8~10分钟,每组讲解2种维生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各组最终形成一个版本的幻灯片课件,每组汇报者事先不指定,也不允许学生自行推荐,由老师当堂随机点名确定,这就要求每一位组员均需参与课件制作以及做好汇报的准备。两轮实践下来,学习督促效果较为显著,学生的积极性和配合度均较高。

4小结

课题组对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目前获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指出的是,生物化学教学任务重,课时紧张,每周4学时,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加上双语授课,学生容易出现跟不上教学节奏的情况。这需要学生的英语要达到一定水平,及时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目前就学生的英语水平而言,尽管近年来在不断提高,但整体仍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因此英语相对薄弱的同学对双语教学表现得不太适应,教学效果也不佳。针对这种现象,可以考虑兼顾两者的方法,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仍维持中文教学,而选择英语相对处于优势、四、六级通过的同学进行双语教学。另外,学生的英文环境不够,这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学生生活的语言坏境几乎完全被中文包围,除生物化学外,其他专业课程或基础课程目前基本均还处于完全中文教学模式。如果学校和学院在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引导与支持,逐渐增加双语教学的课程,逐步形成良好的农业经济期刊英文环境。相信在这种氛围下,双语教学的接受度会更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作者:陈梦玲 崔竹梅 黄友如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体会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167934.html

    相关专题:大学生创业理念 失效分析与预防 投稿


    上一篇:新媒体下学生管理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