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旅游业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关系研究

一、引言及文献述评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旅游的需求也就越来越旺盛,从而带动了我国旅游业大发展。基于旅游业的大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性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如2011年我国国内旅游总收入已达到19305.39亿元,比1994年增加了17.86倍,而我国城镇与乡村的人均纯收入增加了5.24倍4.71倍。研究旅游业的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关系,有利于厘清旅游业发展的脉络,实现旅游业更大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过程中旅游业所起的作用,为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旅游业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关系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郭丽君(2007)、黄金红(2008)通过实证的方法,得出了居民在旅游方面的支出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居民收入又是旅游支出的主要来源,所以,居民收入间接的影响着我国旅游收入的增加。王占祥(2008)的研究虽得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旅游收入显著正相关的结论,但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居民收入的变化,说明居民收入水平也与国内旅游收入正相关。刘军荣等(2011)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人均国民收入、通胀率和CPI波动与四川境内旅游收入波动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他们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曾茜(2011)定量研究贵州省城镇居民收入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得出贵州省国内旅游支出与城镇居民收入之间呈正的线性相关的结论。随着对于两者关系研究的深入,研究的重点逐渐放在个人可支配收入对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上。付春晓(2004)基于消费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认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影响着国内居民出游状况,进而影响着国内旅游收入的提高。孙根年和薛佳(2009)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旅游为我国居民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刺激了对旅游的需求,进而影响着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的提高以及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周海燕(2010)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论表明,在促进旅游人数增长上和提高旅游总收入上,增加农村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要比增加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效果显著。汤路昀(2012)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我国旅游业收入影响因素,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旅游人数(百万人/次)是影响国内旅游业收入最显著因素的结论。综合分析上述关于旅游业的发展与居民收入关系的研究,发现虽然大部分学者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得出了两者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是存在着未将居民收入细化为城镇收入与农村收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解释力。基于此,本文建立旅游业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关系模型,研究城镇收入与农村收入对于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通过误差修正的方法,以反映两者之间的短期与长期关系,最后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旅游业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实现对两者关系的定量研究。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西方消费理论从确定性消费理论走向不确定性消费理论。除了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无论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还是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等,几乎所有消费理论都强调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但是人均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又受物价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为了方便统计分析和实际应用,特提出如下2个假设:假设1:不考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居民国内旅游客流量是人口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函数。仿照Cobb-Douglas函数将其计为TQ(t)=KP(t)αE(t)β,其中,K、α、β为待求参数。假设2: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率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函数。仿照周一星对城市化率与人均GDP关系的统计,设出游率函数为TR(t)=a+blnE(t),其中,a、b为待求参数。

三、数据说明、模型设定及实证估计

(一)数据的选取及说明

本文所用数据是根据中国统计局网站上的原数据加工处理而得。原数据是1994-2011年的,共18个。旅游收入选取的是国内旅游业总收入(TR)、城镇居民收入(CR)与农村居民收入(RR),都是统计局公布的原数据。因为考虑到价格因素的影响,在建立模型前,通过CPI综合指数、城镇CPI以及农村CPI分别将其价格因素影响剔除。CPI指数是由统计局网站环比数据加工而得。具体处理过程是将1994年的价格指数设为期年指数,即1994年价格指数为100%,其他年份的指数在这个假定前提下,根据环比指数计算得出。为了能够直观的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系采用折线图的方式将处理后的数据在下面呈现(如图1)。从图1可以发现,TR、CR与RR均呈上涨的趋势。总体来看CR与RR上涨较为平稳,但是CR上涨的速度明显高于RR。而TR上涨的波动相对较大,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94-2003这十年TR增长较为平稳,且增长速度基本与CR持平(由于图中二者几乎平行),2004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但是,2004-2007年增速比前十年更快了。2008年又出现了不很明显的下滑,但是,2008-2011增速更快,超过了CR的增速。

(二)模型设定

在变量选取的过程中,笔者确定了国内旅游收入(模型中用TR表示)、城镇居民收入(模型中用CR表示)及农村居民收入(模型中用RR表示)。笔者尽管与很多学者研究过的一样,认为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对旅游收入有影响,但是,在没有通过相关的检验之前还不能确定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了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两个可能对旅游收入影响的因素,可以确定三种基本一致最佳线性无偏的模型形式。即:TR=C1+a*CR(1);TR=C2+b*RR(2);TR=C3+a*CR+b*RR(3);

(三)相关检验

在确定模型之前,有必要对序列的平稳性、相关性等进行相关的检验。这样避免在模型选取及运用上出现严重的偏差。1、单位根检验为了避免模型伪回归问题,单位根检验能够保证我们所选取的数据序列的平稳性,在下面的检验中(如表1所示),笔者采用修正的迪基-富勒检验法,选取滞后长度最大为3的施瓦茨信息准则作为单位根平稳性的条件(在下文中的单位根检验,不经说明的情况,检验方法及准则相同)。2、相关性检验在建立模型之前,需要进行相关性检验,以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本文模型建立的基础为变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如果相关性很弱则模型的建立几乎毫无意义,所以相关性检验是很重要的(如表2所示)。在表2中,TR与CR不仅当期的相关性很高(0.9587),而且前期的收入与未来可能性收入对其影响也比较大;RR与TR的相关性也是相当的高。3、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除了上述城镇居民收入与旅游收入、农村居民收入与旅游收入及二者联合对旅游收入的直观影响外,本文更需要深入了解它们是如何影响旅游收入变化的。协整模型可以表述为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关系;误差修正模型是根据长期关系而做出的短期模型,也就是说,在长期关系的条件下,短期出现的偏差是如何进行调整的,使得短期均衡更趋向于长期均衡(如表3所示)。虽然3个模型的系数看起来都是显著不为0,且拟合优度也都很高(可决系数都在90%以上),但是并不一定说明它们是协整的。因此,需要进一步检验个模型的残差序列是否平稳,如果平稳,则认为该模型已能满足协整条件。根据模型协整条件,各残差序列分别表示为ECM1、ECM2及ECM3(如表4所示)。残差序列单位根检验表明,ECM1序列是在10%显著性水平下平稳,ECM2序列在5%显著性水平下平稳,ECM3序列在1%显著性水平下平稳。如果将标准定在10%的话,可以认为3个模型均为协整,即它们之间的长期关系是稳定的。这样可以根据3个协整模型建立短期的波动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在误差修正模型中(如表5所示),需要引入新的变量,这里分别用D(TR)、D(CR)及D(RR)表示TR、CR及RR的一阶差分;以ECM1(-1)、ECM2(-1)及ECM3(-1)表示残差序列的一阶滞后序列(如表5所示)。根据上文的协整模型,本文构建了误差修正模型。在方程(4)中,系数a在1%的水平上显著,系数b在5%水平上显著,模型整体估计良好。在方程(5)中,系数a同样在1%的水平上显著,但系数b只在10%水平上显著。方程(6)中,系数a在10%的水平上显著,系数b在1%水平上显著,系数c在5%水平上显著。同时,三个方程的ECM项系数均为负值,表明这些误差修正模型可以解释和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协整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模型(1)表明,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城镇居民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则旅游总收入增加0.835个单位。模型(2)表明,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旅游总收入增加3.15个单位。模型(3)表明,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旅游收入增加5.8个单位,而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旅游收入增加-0.72个单位。从上述3个模型的结果来看,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对旅游收入的增长影响远比城镇居民收入增加要大的多。在联合模型中,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反而会导致旅游总收入的减少。

(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模型(4)表明,单个城镇居民收入的调整力度为-0.08,说明城镇居民收入在短期内对旅游收入增长的波动调整力度很小;但是短期的增长对旅游收入增长的影响显著不为0,城镇居民收入短期增长一个单位,旅游收入增长1.16个单位。模型(5)表明,单个农村居民收入的调整力度为-0.54,说明农村居民收入在短期内对旅游收入增长的波动调整力度比较大;农村居民收入短期增长一个单位,旅游收入增长3.15个单位。模型(6)表明,城镇居民收入短期的增长与农村居民收入短期的增长对旅游收入短期增长的波动具有相当敏感的调整力度,当旅游收入增长偏离长期均衡一个单位时,它们将对旅游收入的波动以0.86的力度将其向长期均衡移动。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通过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从一个较深角度解释了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但是,从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似乎不太合乎常理。在众多的研究中,旅游总收入应该是城镇居民收入对其影响较大。因为大家通常会认为有时间、有资本旅游的人更应该是城镇居民才对,所以要更进一步的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证明这一观点(见表6)。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发现TR的真正原因确实应该是城镇居民收入,而不是农村居民收入,但是,协整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均表明与格兰杰检验结果相悖,为此,笔者形成一个假想,即是否城镇居民收入通过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进而影响旅游收入的增长。因此,本假设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城镇居民收入是如何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如表7所示)。残差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如表8)表明,模型(7)是协整模型。这一模型更加证明笔者的假想是正确的,城镇居民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是持续的稳定的,城镇居民收入才是旅游总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

五、结论及建议

第一,基于协整模型的实证结果得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农村居民收入对旅游收入的增长影响更为明显。若将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则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反而会导致旅游总收入的减少。综上分析,单就协整模型的实证回归结果来看,农村居民收入的短期变动与旅游业收入变动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第二,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协整模型的估计结果相类似,在短期中,农村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收入对旅游收入的影响更大。在长期均衡中,当旅游收入增长偏离长期均衡一个单位时,它们将对旅游收入的波动以86%的力度将其向长期均衡移动。第三,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我们可以发现旅游收入增长的真正原因确实应该是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而不是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城镇居民收入的变化影响着农村居民收入,进而也影响旅游收入的增长。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城镇居民的收入对于旅游业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不管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推动着旅游收入的增长。所以,不遗余力的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就成为推进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同时,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对于旅游业收入的提高影响不是很明显,而上述分析中,城镇居民的收入影响又比较明显。另外,由于我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系统还不完善,农村居民负担较重,影响了他们的旅游消费的积极性。所以,基于提高旅游业收入考虑,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完善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对激发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热情是非常有意义的。最后,虽然上述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显示旅游业收入提高不是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Granger原因,但在现实经济中,旅游业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所以,大力推进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仅可以为旅游收入的提高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其通过影响居民收入水平,进而提高旅游业的需求状况,最终推动旅游业收入的提高。

作者:龚慧敏 单位: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 长江职业学院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旅游业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关系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132668.html

    相关专题:景深在电影中的运用 论文写作论文发表


    上一篇:漫谈对外汉语教学语感培养
    下一篇:精细化管理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运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