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工论文 >

家庭价值观论文

当他请求朱莉娅同他一起去西部创建家园时,他承诺将来挣的钱有一半将属于妻子,并且保证她得到应有的独立自主和爱情。于是,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朱莉娅大胆地选择和罗布远走他乡。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妮娜身上。终日劳碌的妮娜在克劳德的影响下,开始学会打扮自己。为了添置新衣,她卖了自家的猪;甚至不顾父母的责骂,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再下地干活,而是穿戴漂亮开始上城里最热闹的教堂。当母亲对克劳德大打出手时,她从背后抓住自己的母亲把她摔倒在地。妮娜的一片痴心最终赢得克劳德的爱情,他们快活地驾着车去找牧师举行婚礼。正是在对爱情、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中,这些子女们表现出坚强的个性和无畏的勇气。

边疆生活中,不仅子女们学会独立的精神,打破家庭规条,向往自由平等而摒弃父辈的生活方式,就连家中的妻子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自己活动的天地———女性的领域,与丈夫“分开但是平等”。于是,夫唱妇随的局面再也不复存在。一方面,妻子们努力提高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她们自身的独立意识、经营理财能力不断增强,逐步朝向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方向迈进。《一条岔路》中,威尔再见到艾格尼丝时,震惊于她被婚姻生活中繁重的家务累得憔悴不堪,“简直成了一个濒临死亡的人”。于是,怀着强烈的同情和懊悔,以及一份满怀昔日恋情的爱意,威尔请求艾格尼丝的原谅,并提出要带她们母子过崭新的生活。而艾格尼丝在经历了道德上的挣扎之后意识到自己有权拒绝苦难、拒绝顺从一个不再爱惜自己的丈夫。她勇敢地接受了曾被自己错过的恋人的爱情,与他一同去追求幸福。《在山沟里》的劳拉向丈夫的哥哥霍华德诉说自己对婚姻、农村生活的厌倦与愤怒。她想挣脱,想去外面的世界有所作为。她内在的“一种火山似的巨大能量”刻画出一位家庭主妇强烈的自我意识。《一天的欢乐》里那位被丈夫早已习惯了的“跛脚和没休止的操劳”的妻子为了能同丈夫一起去镇上,据理力争,她的不满令丈夫意识到妻子享有同自己平等的权利,于是和气地答应了她的要求。相形之下,《里普利太太回娘家》中的里普利太太争取到的不仅仅是平等权,更有丈夫的尊重和关爱。她郑重其事地向丈夫宣布自己将自筹路费回去看望娘家的亲人,“我已经六十岁了,但是我从来没有过一天是我自己的……二十三年了,我就守着锅台和搅乳器,连一天或一个晚上都没有休息过。这一次我要回纽约州去。”[2](P230)那坚决的语气征服了伊森,一番反省之后,他做出“英勇的牺牲”:卖掉家里的小猪,放弃买野牛皮大衣过冬和吃香肠的愿望,给妻子准备了车票、必需品和盘缠,并真诚地向她道歉。在《伊森•里普利大叔》中,普利太太在家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伊森受推销员之骗,让人在自家的新牲口棚上画了药酒广告。里普利太太回家时,他壮着胆子,眼睛却不敢正视她。面对老伴的责骂和命令,他意识到自己的一时糊涂,于是趁着夜色,用新买来的漆刷去了广告。而这一刻,老伴也意识到自己的责备太多。老俩口都在心里悄悄地产生了一股对对方的柔情。《一个“好人”的妻子》中的桑福德太太奈莉在丈夫遭遇投资失败,创办的银行面临倒闭而心生逃离之际,坚持要丈夫勇于面对储户,承担起偿还责任。然而,这场可怕的打击很快就让桑福德病倒。当一群讨债的暴民冲向他家时,妻子丝毫无所畏惧,郑重地向众人承诺“只要她活着,就一定会把钱还给大家”。奈莉凭着自己的诚实守信、精明能干开了一家小店,很快获得成功。她不仅体会到自己在这世界上和男人一样发挥作用,赢得了他们的尊敬,而且发现她与丈夫不相上下,在某些方面还胜过他。之后,桑福德病愈,投资的钱终得回报,很快还清了债务。当他劝说妻子不必再辛劳时,奈莉却表示自己喜欢当家作主,甚至提出要丈夫把自己当作平等的合伙人。

19世纪,家庭作为“无情世界中的庇护所”的观念脱颖而出,逐渐取得统治地位。在家里,每个人都无条件地被接受。而以温柔、慈爱、甜蜜及抚慰为核心的价值观成为家庭关系的基石。[3](P288)《一个士兵的回家》中的列兵爱德华•史密斯在退伍返乡途中,心里惦念着家中的妻子和孩子们,虽然在发烧,却为了节省每一分钱而选择夜宿板凳,用硬饼干充饥。在见到孩子们的那一刻,他拿出一路上珍藏在背包里的三只苹果,这位父亲对子女的爱令人动容。在见到妻子时,他极力夸奖她做的松饼是多么的美味。正是彼此之间的柔情蜜意使得这对年轻的夫妇鼓起勇气,迎接更加艰苦的未来。《在魔爪下》的哈斯金斯夫妇经历了庄稼遭遇虫灾后,被迫举家西迁,幸而路上遇见好人康斯尔夫妇相助,他们才有了栖身之地,并租种了一块田地重新开启生活。一家人任劳任怨、相互帮扶。丈夫之所以能超越古罗马大帆船上的奴隶而没命地干活是因为在他心里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们;而妻子除了精心料理家务、照看孩子外,也帮助丈夫给马喂食和饮水。

一家人虽然饱受巴特勒的残酷剥削,却因有了家庭这样一个“充满持久团结的领域”而得以慰藉和喘息。《救命神鸦》中的罗伯特•布卢姆厌倦了城市里的工作,渴望回归简朴的生活。他带着全家返回故乡威斯康星州的山坳里,经历了疾病恶化到痊愈、精神萎靡到振作、对乡邻的误解到感激。对罗伯特而言,故乡是家的隐喻;回到故乡就如同找到了无情世界中的避风港。毕竟,家庭是抚慰心灵创伤的地方。在美国历史上,家庭一度被视作维持社会秩序的关键。而在加兰的《熙来攘往的大路》中,家庭是那些遭受贫困和艰辛的男男女女的庇护所,它支撑着农民的信念,让他们在一个冷酷的世界中依旧保持着坚忍自立、乐观顽强的拓荒精神。不仅如此,这些美国边疆家庭在19世纪逐渐形成注重个人平等、独立发展的家庭价值观,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改善,自我意识不断提升,使得原本旨在运用写真主义方法揭露西部穷苦农民困境的作品承载起西部文学的特殊公司战略管理论文文化使命。

作者:尹馨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家庭价值观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glw/165219.html

    相关专题:会计电算化软件下载 swot分析的优势


    上一篇: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特效合成制作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