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工论文 >

发展休闲农业与旅游的方法

一、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状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国际旅游业中成为热门项目,越来越走俏。我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除台湾省发展较快外,尚处于初期的自发发展阶段[4]。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有较好的发展,河南省鄢陵县、新县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河南省固始华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郑州丰乐农庄有限公司、河南中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各地根据地现区位优势、自然生态、农业生产特色、当地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模式,体现乡土风情,挖掘文化精髓,注重文化创意,已经形成了以城市周围分布为主,广泛分布全省,四季皆可游娱,具观赏、垂钓、娱乐、休闲、品尝、一体化的格局。从空间分布来看,河南省休闲农业分布全省各地。从时间上看,河南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春秋季最旺。从形式上看,河南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要的接待形式为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民俗村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典型示范如:卧龙区七里园乡五星农家、蒲山镇紫东山庄、龙王沟风景区,镇平县石佛寺镇国际玉城,西峡县双龙镇化山村、龙潭沟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的多功能性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创业增收提供了新途径。2009年河南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85亿元,居中国中西部地区首位。2010年河南旅游总收入达到2294.8亿元。河南省旅游业以强劲的发展势头跃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驶入了跨越式发展的高速公路。在旅游业快速崛起的同时,我们看到了许多随之而来的联动效应。在旅游业基本形成“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综合协调发展的格局后,全省三产比例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出现了“一业兴、百业旺”的可喜局面。截止2009年底,河南省的旅游饭店、旅行社从业人员已达12.6万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达12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约750万人[5]。据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在“2011年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讲话显示: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57.93亿元,带动101.6万户农民受益。截止2010年底,全省农家乐已超过1.01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132家,全省年接待人数超过4890.45万人次。根据河南省乡镇企业管理局调查资料,截止2011年8月15日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情况如下:农家乐3819个、休闲农庄933个、休闲农业园区514个和民俗村107个;经营面积别为38.9033hm2、3753.0466hm2、47576.52hm2和2714.68hm2;从业人数分别为49904人、24550人、99960人和12359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分别为47184人、123384人、92231人和12139人);带动农户数分别为57975户、36305户、147537户和6795户;年接待人次分别为19387694人次、7004700人次、23710804人次和3884600人次;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4106.2万元、65216.7万元、272889.6万元和14751万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64120.3万元、25127.1万元、229097.1万元和7803万元);河南省休闲农业资产总额达到333722122.2万元,年利润总额及上交税金分别为137232.52万元和13657.27万元。

(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存在问题

从产业内部看:布局简单雷同、同质同构、功能单一、缺乏创意和特色,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管理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从外部环境看:一些部门和地方思想认识不到位,没能充分认识到发展休闲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没有与促进农民增收,支持农民创业就业,扩大国内消费,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规划引导不到位;规范管理不到位;政策扶持不到位。

二、河南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

SWOT分析矩阵中的S代表企业的“长处”或“优势”(Strengths);W是企业的“弱点”或“劣势”(Weaknesses);O代表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Opportunities);T为外部环境所构成的“威胁”(Threats)。与其他的分析方法相比较,SWOT分析具有显著的结构化和系统性的特征。它以直观简单的的特点将各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使得发展计划的制定更加科学全面[6]。这里运用SWOT分析矩阵模型来分析河南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战略可以简单明了地对资料做系统的分析。

(一)优势

1.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自然资源条件河南省是一个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相对较好的省份,可恢复性较好。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国土面积16.7万km2,地势基本上是西高东低。南、西、北三面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太行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东、中部是黄淮海冲积平原;南阳盆地在西南部。河南横跨长江、海河、淮河、黄河四大水系,1500多条河流在河南境内纵横交织。河南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有鲜明的特点:春季干旱风沙多、秋季晴和日照足、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水丰沛。所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四季的节令特点,一年四季都应做出规划,确保一年的收入。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不仅是休闲消费的重要阵地和绝好的旅游资源,为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了条件;农村恬淡的生活环境对整日生活在喧嚣中都市人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同时,许多农业生产基地正在积极拓展农业功能,也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载体。

2.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交通条件河南有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是全国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以高速公路与铁路为骨干、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脉络、内河航道为补充的衔接高效、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9条铁路干线(京九、焦柳、京广、太焦、宁西、新菏、新月、侯月、陇海等)经过河南,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网。2010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4.5万km;河南高速公路连续七年位居全国首位,目前通车总里程5800km[7],实现了全省所有县(市)20分钟上高速;全省高速公路共有27条,按纵横区间分,俗称9纵10横,区间8条。石家庄至武汉高速铁路正在建设,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全线贯通大大缩短了各地之间的旅行时间。建设成从郑州新客站等站点至景区的旅游快速交通网络。旅游服务及旅游管理正逐渐向完善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全省干线公路总里程达1.8万km(2015年将达到2.7万km[9],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2万km,全省城际公交线路达10条,农村客运实现了“乡乡有客运场站”的目标。河南省现有1050家国际、国内旅行社,529家旅游星级饭店。同时,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城郊农村,农民生活富裕,农村卫生、环境较佳,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这一切都为河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也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河南省各地都非常注重农村、农业的发展,农村设施已明显改善,还将继续得以改善,如2015年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25万km[8];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财政新增设施投资主要用于农村水、路、通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政策扶持以及各地方的积极配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河南省旅游规划管理办法》、《河南省旅游条例》、《关于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做大做强我省旅游产业未来三年行动纲要》的颁布,以及编制《河南省“旅游立省”规划》,这些政策意见的颁布为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010年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百村万户农业旅游富民工程”活动的意见,强调了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并在组织协调、发展规划、政策措施、资金扶持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河南省农业厅会同省旅游局、扶贫办、农开办等单位制定下发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意见》等相关政策和扶持;各级政府在充分领会各项政策的同时,应该依照各地区的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各项措施。如信阳市制定了《信阳市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实施方案》、《2011年信阳市“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培训方案》和《农家乐集聚区、特色旅游示范村、示范点创建标准》,在投资、土地、税费等方面为“乡村旅游富民”工程营造更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为了培育乡村旅游市场和提高知名度,信阳市旅游局利用新闻媒体进行专门宣传,并指导新县、潢川县、固始县将成熟品牌进行策划和包装,统一注册农家乐商标,统一品牌形象,统一对外宣传,着力打造特色农家乐品牌。

4.充足的游客来源旅游业能否高度发展,关键在于“客源”。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据《2011年河南统计年鉴》,2010年底常住人口9405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3651万人,占总人口的38.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5754万人,占总人口的61.2%。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多为城市市民周末一日或两日游。人口稠密的城市附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需求发展快、效益高。城乡居民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而且随着法定假日的调整与带薪休假制度的完善,不仅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了时间保障,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机遇,也成为了现实。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居民的需求结构开始转变。目前,河南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接近4000美元,河南省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重要改变,休闲消费正在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市场潜力巨大。

(二)劣势

1.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经济总量不足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视程度较强,资金支持较弱。即先期投入量够,后续资金不足,且融资渠道有限,所以没有形成农业生态游产业的规模效应。另外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化结合程度较低,没有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偏重于旅游业的发展,而轻视了农业在农业生态游中的决定性作用。有些景区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收入在维持园区发展的状况,导致经济总量整体效益不高[9]。

2.农民的参与性不强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虽然多数地处城郊或农村,但是当地农民的参与程度较低,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基本由城市输入,所以没有对当地农民个人增收做出太大的贡献[10]。目前相当多的地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由都市人通过购买、租赁、承包等方式进行经营,当地农民参与性弱。实践证明,产业规模大并不一定等于农民收益高,只有充分照顾当地农民的利益,提高旅游地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能力,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做到农民的自主经营与外来经营者的共同经营,形成共生经济关系,才能实现农民增收,保障当地农民的切身利益。

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合化程度低目前,河南省各地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大都较分散,没有发挥出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做到跨地区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市场共建、利益共谋。集合化即区域内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资源环境一体化,生态旅游一体化,市场一体化,财税金融一体化等五个一体化,做强区域经济,加强河南省内各市的产业联系,物流联系和旅游业的联系,推进一体化,实现共生、互动、合作、共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集合化既能改变竞争中弱势地位,又可克服分散难以适应市场弊端[11]。如南阳地区的农业生态游集合各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间文化于一体,基本做到了资源整合,整体效益较好。

(三)机遇

1.国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首先是国家政策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都对农村旅游提供了政策支持;“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于2010年8月开始启动,由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决定发起。其次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意义重大。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功能拓展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互动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使得各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篷勃发展。最后,人们游览、观光、休闲、度假集中在以中心城市或城市的周边地区,城市郊区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城市游客近距离的农业休闲型的游憩活动,日常游憩与近程旅游的规模和潜力十分可观[12]。

2.“假日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新休假制度的实施,使旅游消费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每逢节假日出游人群增多,为避免大名胜景区人流拥挤的现象和旅途的疲劳,大多省内城市人乐于选择到离城市不远的农村去放松心情。同时,由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中“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乡村民俗参与型,使得城镇独生子女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到农家生活、体验到农业生产、了解到农耕知识,这是其他旅游和娱乐难以达到的。因此,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将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13]。

(四)挑战1.同类旅游资源的激烈竞争河南省邻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与河南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力。如山东是全国著名的蔬菜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知名度较高。同时河南省内各地区之间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也存在竞争。某一地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打造的越出色,对其他地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造成的替代性竞争力就越强。所以要充分挖掘河南各地乡村旅游特色,不断创新休闲农业,增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的新颖性、趣味性与参与性,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基础设施的薄弱、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差。由于河南省城乡生活环境差异较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有的配套基础设备不是很完备,不能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如没有合适的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且不足,水电供应不正常,Internet网络不通,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设施卫生状况差,安全保卫措施不到位等。河南省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目前,河南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和间接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导游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30%左右,而中专与高中学历占到60%。旅游涉外饭店中的服务人员绝大多数只是拥有中专、职高、高中和初中学历者,有大专以上学历者较少。从业人员的低素质,必然影响服务质量,从而难以树立河南旅游业的良好形象[14]。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更低。当前河南省休闲农业从业人员整体上来看素质更加偏低,文化知识水平较差,服务意识缺乏,也缺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因此,管理和服务难以满足市场对休闲高档次的服务要求,难以慰籍人们对休闲农业深层次的文化和生态内涵的心理渴求。

3.游客需求日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旅游消费也不断变化,有了新的欲望,产生了新的需求,旅游市场发生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样化———不同的游客有着不一样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这是一个个性的时代,旅游者的需求也富有个性,越来越多的个人兴趣爱好体现于旅游需求;时代化———旅游市场是最富有时代气息,而当今更是越来越浓;人性化———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旅游市场要游客为中心,以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为主线,旅游服务要求时刻关注旅客的心理需求,更富于人情味。河南省在多样化个性化方面稍有欠缺,比如农村生态游形式较单一,趣味性不强。

三、河南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对策

(一)增加农民的参与性

农民是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农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以持续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各种旅游项目服务城市游客为手段,在城市游客更多地亲身参与体验农村的生活情趣增强和农民的情感过程中,使农民主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才能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最终富裕农民。现在部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观城市化,经营也非本地化,这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被边缘化,并不能真正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二)依资源合理开发规划

1.在资源条件好的地方发展农业观光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体验型农业旅游。游客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目前河南部分地区就推出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城市居民可租赁一年,一年内吃到有机蔬菜。鄢陵县提出打造“北方花都”的发展理念,在“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优化环境,以环境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三产,以三产富裕农民”上闯出了一条发展平原特色休闲农业的路子;全县现有花木基地58万亩,约占全省花卉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农民人均收入8000多元,是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的1.5倍。宁陵县的“梨花节”,新乡等地的“桃花节”,卢氏等地的“樱桃节”,安阳的“腊梅花会”,洛宁等地的“赏竹节”,栾川、西峡的山区度假等一大批知名品牌的涌现,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2.在近郊发展休闲农业在近郊农村设置鱼塘垂钓等健身康体类、农产品的采摘等农园采摘参与类及农副产品品尝等农宴品尝类旅游项目,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郑州市惠济区依托大城市近郊的地理位置,按照“围绕城市需求来发展农业、利用城市资源来保障农业”的都市生态农业的思路,规划并启动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了“古汉文化看惠济,黄河风情游惠济,休闲度假到惠济,美食餐饮到惠济”的发展定位,近年来营造特色林地10万亩,建成了万亩葵园、万亩牧场、万亩湖面、万亩芦笋、万亩湿地、万亩花卉的美好景观,并开通了10条公交旅游线路,吸引了大批游客。

(三)合理进行市场营销策划

一是开展主题游,缩小旅游淡旺季差距。争取与大型农业会议合作是一个特殊宣传机遇,与会者大都是各领域的名人,具有无形的宣传力度;开展特殊时令节庆活动,如采摘节、品尝节等;策划大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题活动,如“知青返乡农场游”等。二是优势互补,联动开发。增强景区互动,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如《三国演义》、《汉武大帝》、《少年包青天》等影视剧传播了中原古都文化。三是开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如“石板岩村:太行深山古村落,石板民居大世界”、“樱桃沟: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竹林镇:竹林潇潇胸无俗事”、“化山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等等。四是借宣传力度,开拓市场。《少林寺》、《少林小子》、《少林俗家弟子》等影视剧成就“少林”品牌;《新喜盈门》、《兵法乡村》、《野天鹅》等影视剧的拍摄都选择了河南农村,也促进了河南农村旅游的发展;每年的“农交会”也为农业生态产业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可借鉴市场营销学的原理进行节假日策划,针对特定的人群,销售特定的产品,如母亲节陪妈妈参观最具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区山里人家品农家饭,体验田园风光。

(四)丰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如果形成一个大的产业链条可以促进消费、需求,同时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政府可以在这方面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积极拓展旅游产业链,有效地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购物需求,增强旅游市场吸引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不仅包括自然生态、农业观光、乡村休闲、瓜果采摘等,也包括农产品深加工,其中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市场需求的重点。旅游纪念品作为一个景区特色的缩影,要争取做到独一无二。

(五)政府做好各项配套工作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做好各项配套工作。第一,注重规划引导。各级行政管理部门针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面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要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按照“以农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服务、规范管理”的原则,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各地市要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中、长期规划。第二,注重政策驱动。各地应不断加大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广大经营者和基层管理者注重服务品质,注重项目规划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应在资金、能源、援助材料、税收和外汇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促使其产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展旅游项目,开发并经营旅游产品。第三,注重公共服务。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强人才培训、信息服务、宣传推介、标准制定等公共服务,保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第四,应做好乡村旅游各种设施配套和衔接好各个环节。要满足“游、购、娱、吃、住、行”的配套设施:车辆、道路、饭店、宾馆、水电、通讯等设施要齐全;旅游地的宣传、接待、导游、食宿安排、运送等各个环节要密切配合。第五,要安排好休闲农业生产,做好旅游区农业生产活动,不应当为乡村旅游、农业观光而误了农业生产,保证农业生产较好的发展。第六,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七,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等应相互配合,整合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15];为吸引更多游客进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应当合理安排旅游项目,提高服务水平,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因地制宜、群众自愿、统筹规划为原则,大力提高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和产业化水平[16]。

(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共十八大全面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做事应当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也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对农业耕作进行技术化、科学化管理,既要保护耕作及自然环境,又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特别是有机食品的需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进而提高河南省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人为本,综合利用河南自然、生态等农业资源,在综合评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考虑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社会经济效益,只有这样这才能获得农业、旅游的双丰收。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确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注意保持河南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地理人文环境。从总体设计上,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议观光农业示范带的建设在丘陵山区,宜推广种植耐旱作物,且加大退耕还林力度[17];在平原地区调整产业结构要科学,发展花卉、林木、畜牧复合种养模式,宜推广种草养殖技术;同时培育推广优良农作物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利用微灌滴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要以有机农业示范为突破口,加大有机农业技术研究,规范有机农业的管理,做好有机产品认定工作,统一有机产品品牌,实现有机农产品优质优价,切实保护休闲农业经营者的利益,引导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注重整体环境,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适应市场需求,蕴藏巨大潜力,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朝阳产业,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一体”的重要载体,是一项利国利民,一举多效的新兴产业,能够使农业变成快乐产业、农民变成富裕群体、农村变成美丽家园。温家宝曾经指出“要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开发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无论是对环境保护还是对经济发展都有较好的作用。河南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正朝着高起点、规范化和可持续方向健康发展,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以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明智的选择。

作者:杨应杰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经济贸易系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发展休闲农业与旅游的方法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glw/140110.html

    相关专题:科学论文 中国直销企业名单


    上一篇:护理专业实习生临床带教探讨
    下一篇:谈中职地理教学之学习兴趣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