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心理整合探究

一、语文与心理结合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将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学生的发展,都要经历同样的过程与规律,从小学步入中学后,都普遍存在着身心状况和学校生活不相适应的现状,都要经过那个让人又爱又无奈的青春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生的这种种心理不适应却不能得到即时有效的帮助,这里有偏远农村地区的共性。之一:父母即时教育与陪伴的缺失偏远农村的孩子,父母在外面打工,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父母大都不在身边。之二:农村学校心理教学的现状1.学校心理教师的组成:校医、后勤人员等,真正有一点心理知识的很少,有点心理背景又愿意去做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2.心理课程的设置:课程表上少有学科体现,即使课程表上有所体现,心理课程的设置大都可有可无。3.教师的教育观念:大部分教师的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语文教学与心理结合的可能性

(一)新课堂标准的方向性指引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语文学科教学是完善人的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在于要促进人的心理发展。人类的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另一方面又是有阶段性的。应该将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起来,将相对主义的开放和理想化的终点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既科学地解释生命全程的心理持续发展趋势,又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这是科学的关于心理发展的论述。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把自己的学科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结合起来,就更可以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关注到学生的身心,教师的教学也可以事半功倍,学生更可以飞速提升。因为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将发展心理学的理念运用到连续的教学中,将普通心理学的理论用在阶段的课堂上,对改善语文学科的教学,语文的工具性地位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身心也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如果二者运用契合,游刃有余,学生的发展就如生命之树茁壮、茂盛。

(二)语文教材心理信息的丰富性

1.不同的课文,不同课文的作者,都为不同的目的而向特定的读者写作表达的,有特定的心理表达。就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呣雷特”。2.课堂中学习每一点知识、进行每一项能力训练,都会涉及到教育心理和学习者的心理,尤其是学习心理,即教学内容目标与教学心理也有着联系.这些联系,正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并且需要挖掘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因素。《孤独之旅》是山东教育出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含有心理信息的现代文.小主人公杜小康因家庭变故,不仅失学还要离开母亲和小伙伴去放鸭。在这孤独的旅程中,他经过了无奈、茫然和恐惧,孤独单调,不再忽然地恐慌,坚强这样一个心理发展的过程。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小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正是他的成长的过程:主人公的年龄正好与八年级学生相仿,随着主人公在挫折中慢慢感悟、慢慢成长,学生也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慢慢体会、慢慢成长。在课堂中,这样的信息被传达出来: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只有经历了风雨,一棵纤细的小树才能独立、结实、坚强。

(三)语文教师的特殊素养

“语文素养”是当今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教师作为语文心理渗透的实施者,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更具备了心理教学所需要的特殊素养:1.丰富的理论知识语文教师在本学科知识基础上是个“杂家”:中外著作、古今名人、中外文学风格流派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尤其是文史方面的知识等。这许多的知识,使语文老师的身心和思想受到陶冶与净化,心胸自然就变得豁达。当这些知识融入语文教学时,能让语文教师不知不觉中走进学生的心里,与学生共情、同长。2.关注世界,关注生活的习惯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因此关注生活是语文老师的一个基本的素养。语文中的选文大都来自生活,或者类似于生活。《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他的成长正是同龄的学生正在经历,或者说是可能经历的过程。如何看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源于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思考,对教材的把握。3.鼓励交流、善于交流的习惯鼓励交流、善于交流是语文老师教育学生的统一的体现。作为语文教师,长时间养成的教学习惯,让语文老师在教学时,不仅能够对文本理解透彻,更能探讨学生的生活,倾听他们迷惘的心声,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一线的教师所能关注的,也是可以关注的。在许多很发达的地方,心理教育可能会有专门老师,或者是专门的机构去做这件事情,其他学科的教师可以不那么去刻意地做。但在偏远农村,学生的心理是每一位在一线的教师所必须关注的。因为这里既有家庭的原因,也有学校与环境的原因,势在必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着诸多学科优势。在课堂中利用好教材中蕴含的的心理信息,让心理渗透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和身心发展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不仅真正体现这门基础学科丰富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特点,更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最大的收获是让学生的心理更健康,有利于现在、有利于将来、有利于自身,更有利于社会。当我们在羡慕春天的花开时,其实只要享受此时此刻,用心与学生交流,农村学生的心花也会开在语文教学中。

作者:周芳 单位:山东省青岛莱西市院上镇武备中学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心理整合探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182390.html

    相关专题: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黑龙江畜牧兽医投稿


    上一篇: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
    下一篇:企业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统计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