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新公共管理对电子政务发展的意义

文章摘要】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作为政府创新管理、提升效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平台和手段,已经实现了从全面普及到深化应用迈进。本文主要从新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新公共管理理论关于公共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理念,分析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于电子政务产生和发展的重大影响,结合我国国情,就推进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行政改革;服务型政府;

电子政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私营部门迅速发生转变,对传统的官僚制政府带来巨大冲击,西方各国的传统公共行政陷入了举步维艰状态,政府面临着一系列难以逾越的治理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运动,这些改革不仅发生于西方主要的发达国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回应,从而形成了全球化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这股改革浪潮被人们习惯称之为“新公共管理运动”,这是对政府治理新模式的一种尝试,也标志着政府运作方式的转变。

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20世纪的80年代的美国诞生并迅速扩及到西方各国,成为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理论指南。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部门(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将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作为依据,提出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在公共行政组织的运营方式上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建立一个民主、负责、高效、透明的政府行政管理框架。新公共管理的代表——奥斯本、盖布勒所著的《重塑政府》中所倡导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突出了新公共管理的两个基本理念,即管理的自由化和市场化,该理论被视为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核心。它强调政府的运作低效,主要在于政府行政体制,并试图把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移植到政府中去,使政府这类公共组织能像企业那样,低成本、低消耗与高效率。

2新公共管理对于电子政务的重大意义

2.1新公共管理是电子政务产生的催发剂电子政务(E-administration)是是政府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公共行政改革发展要求的一种新的政务运行模式。从实质上说,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部门运用现代信息通信和网络技术,借助先进管理思想,对现有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组合后,重新构造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政府服务体系——虚拟政府,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为新公共管理所追求的服务型政府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功能支持.新公共管理对于政府的职能定位成为电子政务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

2.2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特征在电子政务构建中得到体现(1)公共性和公平性。新公共管理的对象是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与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此,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社会政策的公正、公平、公开就成了公共管理的应有之义。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政务信息公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使之成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渠道。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和公共管理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保障了公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也使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成为衡量政府管理的合理性、政府服务的有效性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的关键指标。(2)合法性。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严格遵守规则,要求公共管理必须在宪法和法律法规许可的框架内进行,对公共权力必须进行约束,使其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行使,才是实现公共管理服务公众的宗旨与目标的前提。公共权力从根本上来源于公众,公共管理必须服从公共利益,否则就失去了其行使公共权力的合法性。电子政务的实施,扩展了公众参与政府监督的渠道,强化了行政过程监督机制的功能。(3)回应性和效能性。新公共管理提倡公众应保有对公共管理特别是公共决策过程的较高参与度,同时要求公共管理体制具有灵敏的社会感知力,政府能始终保持对公众和社会的关注,才能确保公共决策系统的开放和有效的输出、反馈,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电子政务不但可以让公众在第一时间对政府行为做出反应,而且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保证公众所反应的信息是尽可能真实有效的。电子政务的网络空间、整合与连接、及时性、去中心化等特性为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开拓了广阔前景,大大增加其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效地提高了公共政策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新公共管理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启示

面对西欧和北美公共服务网站以及政府内部网络建设的逐渐改善和升级,我国政府也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支持电子政务的发展。早在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开始在全国政府系统推行办公自动化,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先后建成了国家信息网络“,十二金工程”,以及3000多个大中型基础数据库,出台了电子政务政策、法规和标准,包括《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以及《“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等,都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内容和措施做出了明确规定。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发展到一个涉及公务领域、公众部门、跨地域的综合性行政网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目标,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对电子政务建设进行重要部署。新时期我国改革开发持续深化,公众对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增强民主权利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超高速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电子政务所依托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新时期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要与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充分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和政务深度融合起来。

3.1加强信息技术与政务的高度融合,保证信息利用的“全民性”。电子政务的体系架构和实现方式要和新技术环境保持一致,将资源的有效利用始终与应用目的保持一致,将信息技术与政务高度融合,使电子政务的发展符合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履行职责的新要求,力求实际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2加强信息共享,充分利用政府信息。加强互联网平台建设,对政府部门的各种资源进行无障碍沟通和整合,把信息汇总并整合处理,形成有层次、有条理的内容公布给大众,让公众能够方便快速地寻找到所需信息,由跨部门协同形成社会参与公共治理的良好格局,将大幅度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

3.3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建设,保证信息的安全保密和数据的安全存储。电子政务在运行时候除了要求顺畅便捷,也要保证正常情况下使得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不被破坏、信息内容不丢失不篡改和信息应用服务的正常便捷,这也是电子政务安全建设的基本要求。

3.4加强电子政务的立法,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电子政务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它的建设和发展还在不断的探索中,一个良好法治环境是其高效、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在推行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我国先后颁布了许多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但由于各地实情不同,可以依据各地区情况自定法规条例,以完善各地区的电子政务,达到化整为零的效果。

3.5加强信息人才的培养,转变公务员在电子政务中的角色定位。电子政务顺利推进不仅依靠信息技术,还要依靠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从事电子政务的人员既要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又得熟悉政府管理和服务运作流程。政府应大力支持电子政务专业的设置和培养,加大对电子政务科研机构的投入,结合国情,做好电子政务的人才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奥斯本、盖普勒.政府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杨路明.电子政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4]孟庆国,樊博.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杜治洲.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互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6]张康之.论“公共性”及其在公共行政中的实现[J].东南学术,2005(1):49-55

[7]李小勇.浅谈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启示[J].市场论坛,2012(6):14-15

[8]高瑞.浅析我国行政管理在新公共管理模式下的改革趋势[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06).

[9]王洛忠.我国转型期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58):86-88

[10]孙舒越.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析——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而进行的思考[J].经济与法,201(33):187

作者:陈曦 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新公共管理对电子政务发展的意义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115048.html

    相关专题:青岛大学学报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上一篇: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维护与管理研究
    下一篇:民间资金信贷管理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