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国际汉语教师心理素质培养研究

摘要:国际汉语教师心理素质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都非常重要的问题,国际汉语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基于职业需要和要求的个体心理素质,在充分包容教师个体心理特质的前提下,应该达到和具备的共同心理素质,它的构成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乐观开朗的性格与调节力、丰富多彩的表现力、较强的心理承受力与抗压力、积极的文化适应力和应变力。如何培养国际汉语教师过硬的心理素质,可以从入职(学)时心理考察的介入、培养(学习)时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历练与养成、加强心理素质培养的元意识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国际汉语教师。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师;心理素质;构成;培养

一、国际汉语教师心理素质及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汉语教师的心理素质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当前,随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扩大,国际汉语教学队伍也迅速扩张,据国家汉办官网显示,仅2016年外派教师人数达1189人、志愿者招募人数达4902人(见国家汉办官网《2016年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外派教师招聘简章》,发表时间2016-03-18;《关于组织2016年汉语教师志愿者报名的通知》,发表时间2015-10-21),由此可以推测,在海内外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队伍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海外汉语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受到了心理问题的困扰,严重者甚至轻生,汉语教师的心理素质培养的问题引起了关注。

(二)国际汉语教师的心理素质标准

但是我们发现,针对国际汉语教师心理素质展开研究的成果并不多,如林树馨(2013)[1],研究的重点是的针对国际汉语教师某个类别的心理状态展开调查,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此外,多是研究国际汉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海外任教适应性等方面时涉及教师心理问题。《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07,2012进行了修订)[2]模块五为“教师综合素质”,其中标准10.5明确:“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无论是在什么场合下进行教学,都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基本概念范畴”列出12个基本概念,包括心理压力、心理压抑、心理承受力、心理失衡等;“基本能力”下列出11项基本能力,主要关乎自身心理和教学职业心理,其中自身心理能力3项,职业(教学)心理能力8项。鉴于《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性质,不可能对每项基本能力的具体内涵进行阐述,当然也不可能涉及如何培养国际汉语教师的心理能力,同时也无可否认,其作为标准,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心理能力描述较为概念化,对其丰富内涵缺乏论述。

(三)研究综述

关于教师的心理素质的研究则丰富得多,并且非常深入与细致,其中不乏将教师进行分类研究的,诸如小学教师心理、体育教师心理等等,国际汉语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支,其心理素质也应该符合教师职业总体要求,或者教师心理素质的总体要求对国际汉语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是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直接对教师心理素质构成展开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罗小兰(2003)[3]认为教师心理素质的结构要素有:文化心理素质(主要包含学习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社会心理素质(包含角色心理素养、交往心理素养、管理心理素养)、专业心理素质(包含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教学心理素质、辅导心理素质)、教师人格心理素质(教师的需要和动机特征、自我调节能力、教师的性格)王卫红、张旭(2002)[4]从创造性、自信心、情绪调节、人际关系、责任心等因素考察教师心理素质状态。张承芬、张景焕(2001)[5]教师心理素质包含了21项,如乐观性、创造性、情绪稳定性等,实际上这些因素分为三个维度:第一维度为工作动因或成就追求,第二维度为工作行为,第三维度为行为调控,每个维度均由正面和负面两种倾向构成。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分析国际汉语教师心理素质的构成无不具有启迪意义。

二、国际汉语教师心理素质的构成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成分,教师心理素质一般认为是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效果的比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性,带有浓厚的职业化色彩。国际汉语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基于职业需要和要求的个体心理素质,在充分包容教师个体心理特质的前提下,应该达到和具备的共同心理素质,它的构成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乐观开朗的性格与调节力、丰富多彩的表现力、较强的心理承受力与抗压力、积极的文化适应力和应变力。与其他各种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一样,国际汉语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国际汉语教学实践中不断历练与养成的,它又反过来保证教师能顺利地完成国际汉语教学。可以说,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一定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一般来说,心理学研究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从另一个角度看,实际上这也是人的心理构成的因素。国际汉语教师的心理素质,宽泛地说,包含了多个方面,但我们认为,狭义的国际汉语教师心理素质是指国际汉语教师在教学及相关工作中尤其是和学生的交往与接触时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了上述说法。

(一)乐观开朗的性格与调节力

心理学从不同角度将人的性格分成若干类型,实际上人的性格多种多样,即使是同类,也会有不少差异,而且性格带有遗传因素,也不太容易改变,所以俗话说“本性难移”。作为国际汉语教师来说,其性格特点是他从业的重要条件,因为他的性格是保证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的本质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国际汉语教师面对的是与教师自己本身文化、民族、语言等各方面都差异较大的学生,教师只有乐观开朗,才会进而产生亲和力,才会取得学生的信赖,才能化解学生学习信心的不足,尤其是教授年轻和未成年的学习者,这方面显得更重要,老师往往是他们榜样和依靠的对象,如果老师性格内向,不容易沟通,不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其教学效果自然要打折扣。如果教师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有较强的亲和力,同时有较好的调节力,在教学中,一方面能很好地调节好自身,驾驭好节奏,另一方面能有效地调节学生情绪,教学就有了基本保障。

(二)丰富多彩的表现力

丰富多彩的表现力是指教师能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等各种手段,调动一切外在因素开展汉语教学的心理素质。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性质是开展语言教学,要把汉语教授给各种学习者,其所有的教学活动最终都是要学习者接受并且转化为他们的语言技能,所以教师的表现力对教学与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师生之间可能连语言都不通,加之文化、习俗、民族等多方面的差异,要完成语言教学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现在国际汉语教学的对象包括了大量的中小学生。教师的表现力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乐观向上的性格与调节力在教学中起着稳定基础作用的话,表现力则是语言教学开展的载体。教师具备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力就能充分地展示语言的魅力,使学生更顺利理解汉语、掌握汉语,进而了解、喜爱中国文化,可以说,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表现力可以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心理承受力与抗压力

实际上,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工作上都会有程度不同的压力,从职业要求来说,每种职业都对从业人员有心理承受力和抗压力的要求,非独国际汉语教师须具备这方面心理素质。国际汉语教师的工作性质使它对教师的心理承受力和抗压力有着特别要求。首先,从工作方式看,国际汉语教师是一种个体劳动或工作,一走进课堂,就基本是只身一人面对全部学生开展教学,遇到的问题也基本需要自己一个人独立解决,所以与很多工作是团队进行,或者多人同在一个空间场所可以协同或协商完成不一样;其次,国家汉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一群需要教师引导、调控而且性格千差万别的学习者,也就是说教师本身的压力是很难通过与教学对象沟通、交流中得到疏解的。这与科研工作者的工作对象大相径庭,后者工作不直接与人打交道。他们也与只跟个别人或少数人一次性打交道(如服务部门)不一样,而且国际汉语教学的对象是文化、语言、民族等诸多背景不一样各国学生,仅就如何交往可能就有很多认识不够的地方,存在不少盲区,与教本国学生有很大差异;最后是教学环境因素,国际汉语教学具有不稳定性,相对来说,在国内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要好些,教师熟悉国内情况,但是在海外陌生环境,教师在语言、人际关系、社会、民俗、文化很多方面都不熟悉,甚至存在障碍,克服这些困难都需要教师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与抗压力,否则很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四)积极的文化适应力和应变力

关于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在“标准四•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中做出了规定,但它不是作为心理素质的要求,而是作为知识能力要求,要求教师掌握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并在教学中予以实施与落实。我们在这里将文化适应力和应变力作为心理素质构成因素的一部分,这也体现了国际汉语教师心理素质构成的特殊性。国际汉语教师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汉语教学实质上是处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关于这一点早就是学界的共识,张杨(2012)[6]认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是一种跨文化学习,因此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就更应具备相关的跨文化能力。”当然,不论《标准》还是研究,所说的跨文化能力还不是心理层面的,从职业要求来说,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环境的汉语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文化适应力和应变力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将跨文化理论和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才会养成跨文化能力。什么是文化适应力与应变力?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人物的建构主义心理学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那就是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实际上,国际汉语教师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适应力与应变力就是积极的同化与顺应的体现,诚如前述,学生学习汉语是跨文化学习过程,教师教学也是跨文化传授汉语的过程,无论是在目的语环境的国内还是在非目的语环境的海外,教师始终都要面对不同母语文化背景的学习者,要根据教学环境、对象等多种因素去同化与顺应文化差异以顺利完成跨文化的语言教学,所以具备积极的文化适应力与应变力也是国际汉语教师的心理素质之一,而且有别于其他教师的心理元素。

三、国际汉语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

明确了国际汉语教师的心理构成之后,关键问题是如何培养或养成国际汉语教师过硬的心理素质。与知识理论等的传授与接受不同,后者可能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或固定的时期就可以完成,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养成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甚至是整个从业时间,而且个人自身的修炼占有相当大比重。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加强这方面培训与训练,尽可能提升教师的心理素养,目前我们这方面工作还非常薄弱。我们认为,培养与训练国际汉语教师心理素质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入职(学)时的心理考察介入

目前,人们在选择职业或专业时,考虑的重点是所谓职业的前景,如工作环境、工作强度、提升机会等因素,尤其是收入状态,现在国际汉语教师入职的门槛基本上是研究生(高校一般要求有博士学位),而选择这些专业就读并在毕业时去应聘国际汉语教师岗位的人士多数只盯着这个职业的光鲜面,考虑自身是否合适从事这个职业的比较少,尤其是自己是否具备从业的心理素质。国际汉语教师要求具备的心理素质包含了性格、人格、品德等多方面个人心理素质,而希望从事或选择这个专业的人士可能对此并不是很了解,甚至对自身的心理状态都不甚了解,或者有意无意地掩饰自身心理的某些不足与缺陷,所以入职(学)时的心理考察介入就很重要,现在教师、志愿者赴海外任教选拔时都有心理测试,这是很好的一项举措,但入职(学)时的心理考察介入则显得明显不足,要么就是没有,要么就是草草应付。入职(学)时的心理考察介入非常重要,可以甄别出哪些人具备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心理素质或潜质,哪些人完全不适合,哪些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或训练可以具备,这样也就可以阻止完全不具备这方面心理素质的人士进入国际汉语教师行业,把好入门关,对于不适合的人士,实际上对于其个人和国际汉语教学职业都是有利无弊。

(二)入专业(职)后的学习培养

国际汉语教师师资培养在现在学历教育体系中主要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术型硕士博士研究生承担,他们构成了师资储备人才库,但无论是专业学位还是学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注重的是理论的学习或教学技能的训练,一般都没有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方面的内容,也缺乏这方面的师资,这个环节的缺失,导致准师资在成为正式师资之后,只能靠本来的心理素质去完成工作,一旦没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工作时,尤其是工作环境、对象等发生较大变化时,难免会出现心理危机,严重者当然会给教学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这样的案例不时发生,所以我们在进行师资培养时一定要正视这个问题,在专业师资培养时,明确将心理素质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在新教师入职后,进行在岗培训或继续教育时也应增加这方面内容。

(三)在教学实践中历练与养成

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进行历练才能逐渐养成,一般来说,与教师个人的经历、年龄、教学阅历、工作环境变化、教学对象的多样化等多方面因素相关,良好的心理素质虽然需要良好的心理基础,但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有从生涩到成熟的过程,所以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历练才能走向成熟,俗话说“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用在国际汉语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上同样合适。

(四)加强心理素质培养的元意识

所谓国际汉语教师心理素质培养的元意识,通俗地讲,就是具备养成良好心理素质的意识。心理问题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实际上人的心理千姿百态,有共性也有个性,世界上可能很难有两个心理完全一致的人;人的心理意识,有明的,有隐的,显性意识可能仅仅就是看不见的潜意识的冰山一角,很多人可能对自己的心理、性格等都会认识不全,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心理到底怎么样,包括自己有什么心理优势、潜能、不足等都不甚清楚。就国际汉语教师心理素质来说,教师本人一定要明确知道从事这个工作需要什么样的心理素质、要有养成良好心理素质的意识、知道要从哪些方面去历练与培养、要知道身心素质的不足以及如何去弥补等,这就是我们说的心理素质培养的元意识,只有具备了元意识,才会关注心理素质、接受这方面的培养,才会有意识去养成与训练自己并不断反思自身的不足,这样最终养成过硬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林树馨.国际汉语教师赴泰志愿者心理状况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3):126-127.

[2]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67-68.

[3]罗小兰.教师心理素质的理想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57-59.

[4]王卫红,张旭.教师心理素质状况调查与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5):72-75.

[5]张承芬,张景焕.教师心理素质的隐含研究[J].心理科学,2001(5):528-532.

[6]张杨.从汉语学习的跨文化性浅谈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能力[J].语文建设,2012(2):57-58.

作者:潘先军 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汉语学院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国际汉语教师心理素质培养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276037.html

    相关专题:最适合女性的职业 通信论文网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下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与发展(5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