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临床医学的模式改革2篇

第一篇

一、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国内众多高等医学院校都在大力推进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包括建立临床“床边教学”模式,设置“三早”实践课程,尝试建立现代医学模拟教学技能中心,设立模拟诊室、病房,配备现代化教学模型、医学模特(SP病人)等。在教学上综合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客观结构临床考试(OSCE)、多站考试(MSE)等方法。但受原有几十年传统模式的束缚,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以“学科为中心”模式的影响,课程体系设计中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依然存在,实践教学体系单一,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实践教学长期从属于相对独立的理论课且课程实验间缺乏交叉融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所占比例较小,实验项目内容设计的综合性、创新性方面体现不足,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还不完善等。因此,只有进一步深化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当今临床医学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要求,达到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实践

1.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为课程实验、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彼此相对独立,相互分离,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我们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表1)。形成以突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训练为目的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2.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点。①整合构建基础实践实验课程群。医学基础技能实验改革的要点是突破传统的基础医学以各门课程各自开设实验的相互隔离模式,将原有按学科的实验教学资源从所属课程分离出来,按学科性质(形态、机能、分子、病原等)开展纵向或横向的有机整合,并独立设置课程,使实验教学课程化。全部生物医学基础实验整合为五门实验课程,即医学大体形态实验学(整合原有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医学显微形态实验学(按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整合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相关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医学机能实验学(整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教学内容)、生物分子检测与分析实验学(整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等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病原生物实验学(整合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等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专业基础技能实验部分则整合为两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即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手术学基础和临床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整合成临床基本技能实验学,而把原来分散在其它学科中的心电图、实验室诊断和医学影像如X线、超声、CT、MRI诊断等相关内容整合为临床辅助技能实验学。通过实验课程的整合和独立,既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又促进了传统学科的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突出了实践和创新的原则,形成了完整的基础实践实验课程群。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通过把科研活动及时引入实践教学之中,有序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开展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一是在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融合改革中,加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比重,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如机能学实验和分子医学实验中引入设计性或创新性实验项目,这些实验本身就是带有一定科研性质的综合训练,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自行查阅资料,自拟实验方案,组织开题报告,提交实验报告等),教师随时指导实验过程并对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二是依托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校级开放性实验,鼓励大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申报课题、设计方案、实验操作、论文撰写,把科学研究的训练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统一起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的能力。③加强床边教学,改革实习模式。临床课间见习(床边教学),是培养学生疾病认症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施以病例为基础、问题为导向、临床思维训练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即采用CBL(案例教学)或PBL(问题教学)为主的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首先深入病房采集病史、查体认症,然后教师结合病例提出相关问题,学生集中分析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完成见习报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针对近年来学生临床实习与考研准备、就业应聘发生较大冲突的矛盾,我们在教学计划中整体上将临床实习时间提前(第八学期即进入临床教学医院实习)并将临床实习分为通科实习和选科实习两部分。临床通科实习,即临床轮转实习,共计42周,通过系统全面的临床各科轮转实习,使学生受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初步具备独立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在实践中提高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全部学生必须按实习大纲要求完成;通科实习结束后,安排6周临床选科实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尤其是毕业后的职业需求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的临床学科强化专科技能培养。④完善专业综合能力测试体系。临床技能是医学生最基本的技能,临床能力不只是单纯考评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而是考核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我们进行了专业综合能力测试的改革,强调综合测试应以考察临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测试方式采取试卷笔试、床边口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行。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测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临床实习出科考试,主要进行临床技能床边测试,考核问诊、查体、常见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操作能力等;二是临床实习中期考核,主要进行医德医风考核和临床病例分析笔试;三是实习结束综合考试,由毕业前临床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规范化考试组成,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临床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临床技能规范化考试采取多站考试形式,包括SP考站和和计算机模拟考站,主要考核毕业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如体格检查和临床常用操作技术)和临床辅助技能(如心电图和各种影像检查图片的判读以及常用临床检验结果的分析与应用等)。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测试贯穿于整个实习教学环节,成为了指导学生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的促进了临床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为医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铁滨 张坚松 符晓华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医学院

第二篇

1优化学位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授课时间

以往由于招生规模有限,学校并未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单独设课,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共用一套课程体系,仅在专业课程和学分要求方面有所区分。随着对学位性质认识的深入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本校改变了对课程设置“小修小补”的做法,根据培养目标,将“提高岗位胜任力”作为课程设置的指导原则,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强化应用性和综合性,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量身定做”了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模块的“模块化”的学位课程体系。其中,公共课程包括英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临床科研设计与统计方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专业基础课为生命科学基础综合,它涵盖了分子生物学及技术、细胞生物学及技术、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遗传与疾病、疾病的免疫学基础、疾病的病理学基础、临床药理学、实验动物学等8个知识群的内容;专业课包括:学科方向专业课、各学科专业前沿进展、专业外语、临床病例讨论;专业课由各相应科室或医院开设。三大模块相互依存、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不占用研究生日常的临床实践训练,课程学习均安排在周末进行,部分内容采取网络受课的形式进行教学。

2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这一系统性工程的前沿阵地,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重要平台[4]。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传授研究生知识与培养研究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5]。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曾在2011年12月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积极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改革,《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也明确要求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学校专门出台《关于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教员开设专题研讨课,加大案例教学力度,强化临床病例讨论,开展体验式教学,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此外,每月召开教学方法改革示范课,全程录像上传至网络供教员观摩。通过学习和训练,绝大多数教员能够根据实际,将研讨式、启发式、情景式、基于问题的教学(PBL)、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中去,避免了传统填鸭式教学带来的“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不良状况,充分调动了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达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3实行学术活动学分纳入课程必修环节

学术活动在学术发展、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研究生创新素质提升的“第二课堂”[6]。学校将学术活动作为研究生培养中的必修环节,实行学术活动学分制,参与科室、培养单位、学校、国家、国际不同层面的学术活动即获得相应的学术活动学分,纳入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要求研究生不仅要参加,还要参与,不仅要听,还要讲。在学术活动的内容上,除关注临床学科的发展外,还适当安排人文社科类的讲座,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举办“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临床医生怎样做科研”等专题讲座,弥补学校作为单科院校在此方面的不足。另外,学校还开设了“学员讲堂”,由研究生策划和组织,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提倡百家争鸣,营造了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

4组建课程指导委员会,加强课程指导监督

为保证课程教学效果,持续进行质量改进,学校还组建研究生课程指导委员会,由权威的临床医学专家、教育专家和课程专家组成的,立足社会需求、学位特点、学科发展和学生发展,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评价与考核等方面开展研究与指导。同时,课程指导委员会还参与教学督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并督促其整改。另外,每年研究生课程结束后,课程指导委员会都会发放课程教学问卷,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解决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2013年1月,课程结束后,学校向2012级194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和总体印象等5个方面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由专门人员进行问卷说明,问卷当堂收回,回收率100%,有效回收率100%。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为87.11%,对教学内容满意度为91.23%,对教学实施为84.02%,对教学效果满意度为86.08%及总体印象为86.6%[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人数]。由此可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这表明,本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改革是较为成功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在中国还比较年轻,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把握学位内涵,着眼社会需求,继续优化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医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秦永杰 赵坤 王丽华 倪平 王云贵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训练部研究生处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医教部 第三军医大学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临床医学的模式改革2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143170.html

    相关专题:2014中国直销企业名单 干旱区研究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下一篇: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