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生态经济设置思路与推进措施

1设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的四大挑战

1.1生态经济区产业特色不突出,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优化虽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但与省外的“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其他经济区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较低,综合经济实力有明显差距。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比重较高,且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工业发展基础较好,但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不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产品档次较低,竞争力不强;高能耗产业比重大,节能环保产业比重偏低,产业低碳化转型任务艰巨。服务业产业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不高,金融、保险、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不发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强。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突出,产业特色不鲜明,空间布局亟待调整优化,产业集中度有待提高,循环经济产业链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发挥还不显著。1.2生态经济区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协调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目前,相关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投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政府自身经济职能和干预经济区建设的愿望比较强烈,政区间竞争比区域合作与协调观念更为突出;经济区的建设不能依赖政府包办,需要广泛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参与,以市场化方式进行的投资融资和项目建设体制尚未形成,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待突破;创新市场调节机制、政府引导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的任务重大。目前体制下,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有机结合的外部市场体制与内部市场体制还不健全,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形成较大压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滞后,资源价格存在扭曲,集中体现在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化程度较低,资源性价格产品构成不完整,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部门协调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运转有效的水污染综合治理机制尚未形成;环境监管体制效力有待提高。1.3生态经济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环保基础设施有待加强虽然历经多年努力,区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能源资源需求将大幅增加,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环境保护压力更加突出。特别是由于区域外生态环境的持续变化和全球气候变暖,鄱阳湖水位变化异常、水体污染有日益加重的趋势,直接威胁到鄱阳湖生态功能的提升,区域面临生态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对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能源保障能力尚待增强;鄱阳湖流域关键控制性工程少,防洪措施较为单一,防洪减灾体系仍然薄弱;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尚需完善,保障水平有待提高;交通网络仍需完善。1.4生态经济区金融业发展滞后,金融资源短缺,政策支撑体系有待健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金融业发展滞后,金融资源短缺,加上生态环保特色产业资金需求高,盈利不确定性高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大,建设期和收益回收期长,目前对生态环保产业和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环境治理政策不完善,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有待加强,区内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环境监控体系尚未形成,环境信息披露建设不足,公众参与渠道有限。产业结构亟待调整,重大项目建设和项目集聚任务重大,但财政投入有限,产业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强化。

2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的设置思路

结合南昌、九江等地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布局,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的设置思路是: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产城融合、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主题型先导区,成为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要载体和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重要平台。(1)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以城市为基础,以产业为保障,产业与城市高度融合发展先导示范区。以南昌市临空经济区、九江市共青城先导区为主要抓手,依托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提升航空港开放门户功能,充分发挥水、陆、空的综合交通优势,建设国际货运枢纽和开放门户。加快布局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临空商务等临空指向型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出口导向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总部经济、航空物流与运输、临空商务全面发展的临空高端产业体系;壮大共青城先导区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绿色廊道和区域生态网络。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土地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对外开放机制、产业发展机制等体制机制创新。改善人居环境,实现自然、城市与人有机融合,推动民生工程建设,建设生态宜居都市,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2)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大力发展九江、高安等市(县、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逐步淘汰低端产业,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九江大开放大发展,以绿色食品、化纤纺织、玻纤新材料、机械电子四大主导产业为重点,着力培养若干规模经济显著、专业化分工合理、竞争优势明显、科技含量较高、资源消耗较少、环境友好型的产业集群,重点打造石化、钢铁、新材料和新能源4个千亿产业集群,装备制造、电子电器和轻工纺织3个500亿产业集群。依托高安市国内最大的县级汽车货运能力和货运网络,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搭建信息平台,加快运输信息配载的网络化、信息化,鼓励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高安汽车运输产业向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3)循环经济示范区。发挥新干县岩盐、萤石、硅石等丰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盐化工及其产品链项目,重点打造氯碱工业产品链、纯碱工业产品链、氯酸钠工业产品链和氟化工产品链;大力发展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化工项目,促进产业链延伸,提高产业聚集度水平,提升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引导产业朝规模化、生态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将盐化工业城打造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示范区。(4)生态农业示范区。按照生态、优质、安全的要求,发挥鄱阳、万年等农业生产优势,重点建设特色农产品种养加工基地,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在鄱阳、高安、万年等产粮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工程,加大新型耕作技术推广力度,做大做强以裴梅为主的贡米系列优质稻基地。做大做强食用油产业,建设鄱阳、万年等优良杂交油菜品种示范区、优质油料基地,推广一批双低优质杂交油菜和高产优质花生主导品种,加工优良食用油。培养优质蔬菜产业,重点建设鄱阳藜蒿等特色蔬菜原种保护基地和万年大棚蔬菜基地。加快建设以万年等县为优势产区的环鄱阳湖珍珠养殖基地,以鄱阳等县为优势产区的虾蟹、鳜鱼养殖基地等。(5)文旅融合示范区。依靠景德镇、高安等全国陶瓷重要产区,加快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陶瓷和艺术陶瓷。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依托景德镇老城区陶瓷工业遗存,建设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打造集陶瓷文化、陶瓷会展、陶瓷总部、金融商务于一体的陶瓷文化创意新区。并依托高安市国内最大的县级汽车货运能力和货运网络,助推形成以陶瓷文化和科技创新为基础,高技术陶瓷为支柱,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瓷为主体,建筑卫生陶瓷为辅助的陶瓷产业新格局。依托景德镇御窑国家遗址公园,整合红店陶瓷主题街、古镇里弄文化、会馆遗址和建国瓷厂创意产业园区等资源,发展陶瓷文化旅游基地。同时发挥万年稻作文化品牌,鄱阳县湿地生态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强与其他县(市区)旅游景区合作,优化生态旅游产业结构,加快旅游产业与文化、农业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全面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品质。

3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的推进措施

积极探索金融创新试点政策,类似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在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探索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商以及准金融在生态经济区内开展试点的可行性。省级财政设立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保险发展资金、农民小额贷款贴息资金、中小企业成长性奖励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引导专项资金。探索开发新型产业模式。鼓励民营资本投资进入先导区,争取试点要素交易平台,并将要素建议平台优先放入先导区。探索土地管理模式。试点土地弹性年限、公告出让以及使用一部分土地资金作为产业基金等政策。开展土地租赁、作价入股等土地有偿使用试点,对产业用地的使用年限、供地方式以及地价实行差别化管理。开展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试点,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在先导区内进行试点,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需省市给予支持的优惠政策。一是把生态经济区内一部分市县列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旅游示范市县、统筹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市县、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市县。二是尽快尽可能地让生态经济区同时享有江西各大经济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如建议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产业所得税按10%的税率计征;新增地方财政、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额作为先导区发展专项资金;用地计划指标单列并予以倾斜,保证优先发展;省市每年给予大量贴息贷款,集中用于先导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土地利用、贷款融资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引进的高新技术或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利年度起若干年内按有关规定提取的风险补偿金可税前扣除;利用储备土地进行抵押贷款时,经人大同意后,政府财政可以担保,为土地储备及运作创造良好的融资平台。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开展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试点。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作者:王哲芳 贺丽君 张菁 单位:广东药学院外国语学院 南昌航空大学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生态经济设置思路与推进措施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100578.html

    相关专题:明清小说的特点 大氮肥杂志


    上一篇:中国哲学史研究评述
    下一篇:生态经济的分析及建议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