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行业经济 >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思考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实践分析

虽然目前全国各院校都在不断创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努力改革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适合社会对外贸人才的需要。但总的看来,还存在许多问题,表现在:(1)学生的生活知识不足,而教师未能充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调整讲授方法,学生难以理解枯燥的专业名词和术语;(2)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过度依赖教材,缺乏实践经验,致使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和难以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求。虽然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优先聘请有外贸经验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老师,但仍然不够。(3)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欠缺。在外贸业务的过程中,业务员可以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客商,可以游历不同的国家,领略不同的文化与风土人情。教师可适时在课堂上穿插此部分的内容。(4)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大部分学生听起来很枯燥。(5)考核方式有所欠缺。(6)课堂外缺少稳定的实践场所。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探索

1.课程设计和教师的实践能力方面。

为了确保国际贸易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摆脱对教材的依赖,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在保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二是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更要重视双师结构教师的培育。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存身立足之本。《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第2~3期介绍了比利时DeNayerInstitute学院,该学院由理论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和助理实验员共同承担所有实验课的授课任务。他们的实验指导教师必须具有学士学位甚至硕士学位和大型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并经培训考核后才有资格担任。在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毕业于师范类院校,他们没有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无法传授学生实践技能。职业学校必须投入经费,向专业教师提供实践技能培训。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培养不仅要有传授理论,而且要有实践技能训练,方能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教师。教师可在业务实践经验和企业案例调查的基础上,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直接和间接的经验为依托,向学生尽展外贸业务丰富多彩的魅力与奥妙,让学生喜欢外贸、会做外贸。

2.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1)加强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讲授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以此来理解相关理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仍需把握以下几点:树立明确的教学目的;案例的选择要客观真实、具备较强的综合性;要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意教与学过程的动态性;最好要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容易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①充分使用多媒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外贸业务模拟》和《外贸制单》等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内容含有大量的英语和单据表格,决定了其教学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室。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直接用英语与外商洽谈业务的能力,能够使用英语缮制进出口业务所需单据,对学生的英文水平要求较高。在授课过程中,《外贸英语》和《国际结算》两门课程可双语教学。教学时注意以中文为主,辅以英文电子课件,同时,给学生布置英语口语作业,模拟真实的商务场景,让学生掌握用英语洽谈整个外贸业务的全过程。②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一个国际贸易实务学习平台,在此发布教案、课件、习题、国际贸易网站的一些最新信息链接以弥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通过开设在线答疑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3)考核方式多样,灵活合理地考核学生。更新考评方式和评价指标,重点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客观公正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授课效果。具体做法有:合理设计考试大纲,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内容;改革考试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形式如闭卷或开卷、情境模拟、上机操作和校外实习等。联邦德国职业教育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注重学生的实践,严格训练学生。学生毕业时必须通过实际操作与理论考试。学生只有通过国家规定标准的考试,才被证明具有某种职业资格的能力。我们可参照此培养模式,毕业生在进入职场时才能比较符合实际需要,不仅在文化素质方面,而且在实际操作方面,从而省去毕业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时间。

(4)鼓励学生报考职业资格证书。据笔者了解,部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持有怀疑态度,担心毕业后用人单位的认可度不高而不愿意去考。但是学生在备考相关职业证书考试的过程中,巩固了所学。因此笔者所在学院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任何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外销员、跟单员资格证书考试和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等证书考试,毕业时学生必须持有“双证书”(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这种“双证书”教育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国际贸易实务课堂质量和改善了教学效果,也为学生毕业时走入职场增强了竞争力。

(5)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外贸业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从询盘到报价,从签订合同到组织生产,从货物包装到货物运输,从开立信用证到办理保险,从收回货款到核销退税等,外贸业务环节众多且环环相扣,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有许多繁杂、细小的实务需要处理,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或使企业面临风险。外贸业务并无一定之矩,做法也非常灵活,问题不同则处理方式就会不同。不同的企业对于同样的问题处理方式也不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同一企业对同一问题的处理方式也会不同。这些知识的传授仅仅靠教师在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实践的场所,企业也不太愿意在学校内建立“教学工厂”。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理念值得我们借鉴。通过“教学工厂”,学生犹如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中工作而得到学习。他们既可以接受完整的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能接受来自“教学工厂”有效的技能培训。在笔者所在学院,就引入德国职业教育法。该职业教育法的部分教学是在企业或学校的“生产车间”中进行,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校就验证理论知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课程的那个学期内或在寒暑假内就完成企业培训,企业可以充分地了解学员并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未来的员工。这与以往的培训不同,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他们带着实际问题在学校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受训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培训和大学学习课程,比以前的学生节约了大量时间,还大大提高了培训质量。学生未踏出校门就可以胜任所从事的工作,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大大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由学校转向社会的适应期。而在我国,很多企业着眼于眼前的利益,不舍得投入职业培训时间和费用,如何使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显得尤为重要。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政府在此方面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给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资助学校建设实训室,而学校可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实现双赢。

三、结语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要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快速调整课程内容,尤其是当前跨境电商迅猛发展,做到跟外贸现状保持一致,同时要建立稳定的实践神经外科期刊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社会需要的国际贸易一流人才。

作者:林婉旎 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xyjj/171146.html

    相关专题:法学论文写作 财务管理


    上一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思想涵义研究探讨
    下一篇: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质量控制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