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谈文庙建筑遗产及利用

1文庙建筑的形制

绝大多数孔庙棂星门前东西都设有牌坊或牌楼,大成门左右东西庑房多设置乡贤祠和名宦祠,除了这些严格意义上的基本制度以外,地方还可根据各自地方特色增加建筑物比如儒学门、仪门、明伦堂或尊经阁等(图1)。地方官学只有完全具备这些建筑,才能算是制度完备,除此以外,许多地方学宫中设有敬一亭、斋舍、观德亭、儒学署或射圃亭等建筑,还有一些地方将节孝祠、文昌祠、孝悌祠等也建于学宫中。这种以祭祀空间———“大成殿”为核心,与“明伦堂”内庭院落为次中心相辉映创造出不同的院落空间模式,组成了文庙建筑“内庙外学、前庙后学、左学右庙、左庙右学”[3]的基本形制。

2文庙中典型建筑剖析

作为重要的古代礼制建筑的代表,文庙拥有一套自己完整的建筑文化观念,其中蕴含的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古代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4]。孔庙建筑群正是这些传统思想在建筑上的反映,并隐含许多传统道德观来喻世警人。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大成殿大成殿作为主轴线上最重要的建筑,供奉孔子及左右四配和十二哲像,是文庙建筑的精髓所在。“大成”得自于孔子封号“大成至圣先师”,但其中更为精妙之处在于“殿”这个字,因为通常唯有最高等级建筑中,才会对建筑以“某某殿”来命名[5]。孔庙主祭祀空间以大成殿来命名也表明了祭孔是一个相当严肃的活动。另外,曲阜孔庙中的大成殿形制为重檐歇山九开间,覆黄色琉璃瓦,殿前檐柱用石龙柱十根,高浮雕蟠龙及行云缠柱,为他处殿宇所少见,可见其等级地位之高(图2)。大成殿后有启圣殿是供奉孔父及其祖先的场所,得名于孔子之父被封为启圣公。其位置正如传统民宅中供奉祖先牌位的正厅一样,位在正中间,显示其地位的重要性。“慎终追远”作为普遍不识字的先民最深入民心的道德观,启圣殿的设置表达着“孝、德”的观念,代表了儒家思想文化除了提倡“仁、义、理、智”外,实践孝道也是非常重要的。2)棂星门棂星门作为孔庙的第一道门是孔庙制度中的核心建筑,有表彰孔子事迹和昭示地位的作用。棂星门的起源可追溯到宋代,后来它成为坛庙等重要祭祀场所专用,明代中期以后,孔庙中设棂星门已成为规定型制。早期棂星门的式样为两柱两扇木门与乌头门相似。曲阜孔庙中的棂星门始建于金代,中轴线上南端大中之门以南,庙南围墙凸出一个小院落,前为棂星门,一间两柱,木柱木门,明嘉靖初年新建时改为四柱三间,清代乾隆十九年改为石柱石枋仍保存至今。3)泮池泮池在古代地方官学文庙型制中是不可缺少的构筑物,进入文庙的大门后,让人们感觉与其他传统家庙祠庙不同的首先就是泮池,池中置水有阻隔消防之功用,池上有石桥连通,它是文庙入口的过渡空间。文庙中兴建泮池可追溯到北宋时期,早期平面形式多以矩形为主。明朝时期才进一步规范化和普及,明《三才图会•宫室》中就有诸侯泮宫和天子辟雍的图示。明代中期以后孔庙在棂星门内外建泮池已成标准型制,泮池的形状多设为似半圆形或半圆形为主。4)其他建筑为通过祭孔过程规范民众去遵循礼义之道,文庙中常设有礼门、义路两门,两门就是体现是在精神层面上一种人格的转换。拥有相同作用的还有“入德之门”,其旁两小门上常题词“圣关”、“贤域”,经过此门后设置“明伦堂”,作为清代生员读书的空间场所。通过这种隐喻的空间表达,读书人不再只是单纯的识字和读书,而是兼具提升人格道德修养的功能。由此可见,古人读书的重点是担负着一定道德使命感,进入此门的过程即是一种精神的转换,已被加载了某种期望。而文庙其他建筑,也多包含此特点,例如卿贤祠、节孝祠、名宦祠、孝子祠等陪祭祀位,它们的规划设置同样强调儒家思想文化的存在价值,希望通过祭祀活动而达到心灵上一种潜移默化。5)文庙建筑空间文庙建筑在空间表达上,以儒家思想文化和传统道德观来奉劝世人是最为主要的特色。与一般民间庙宇一样,具有相当浓厚劝人为善的思想,但孔庙将其思想更为具体地呈现、落实在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之中,且强调的主要道德观是以孔子所主张的儒家传统思想为主线,而非一般多行善事的模糊化观念。比如所有官员都必须步行进入孔庙,因此坊门外设置“文武官员下马碑”,意味着在古代官吏或儒生到孔庙祭祀时,所抱的是一种至圣先师之“圣”的心态。除空间的利用表现出道德观和儒家思想文化之外,在建筑装饰上亦有呈现。儒家思想崇尚朴实,文庙建筑较为简单朴素不像一般庙宇那样装饰华丽,所有的门窗、柱子较少繁琐图腾,也多无复杂镌刻,体现建筑与现实社会的互动。

3文庙建筑在当代社会的文化遗产价值利用初探

3.1当代文庙生存现状

自清末废除科举后,传统文庙原有的祭祀及传播儒学的教育功能逐渐衰退甚至消失。当前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很多文庙建筑尚未得到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而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和修复。还有一些尚存完好的文庙中因被各种企事业部门占作他用而失去了其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一些保护情况较好的文庙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收益尚无法维持文庙自身的运转而处于经济困境。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的不足使得许多文庙陷入维持日常维修运转的困境,而单单依靠门票作为主要收入手段非常薄弱。一些文庙只好采取一些创收方式来增加收益,有些做法却造成了一定的争议。由一些案例[6-7]可以看出,各地文庙的确存在着资金困境,并且往往在试图突破困境的过程中造成一些有社会争议的做法,有时甚至与文庙的文化价值所应带来的良好的社会价值背道而驰。

3.2文庙建筑遗存再利用策略思考

全国各地文庙所面临的问题现实存在,并对文庙的文化遗产价值能否得到很好的利用产生不利的影响。造成原因大致如下。1)经济至上的利用方式。将文庙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是现阶段各地方主管部门对待文庙建筑遗产的主要方式,吸引游客并希望通过参观游历的过程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典型的儒家文化,同时通过售卖门票和纪念品等方式获得一定经济收益。但现实是除了一些历史悠久、保存完好、对社会有很大影响力的文庙如曲阜孔庙、北京孔庙等游客较多,其他许多地方文庙的规模和影响并不足以使它成为十分有价值的旅游景点。这使得许多地方上的文庙单仅仅是依靠门票销售其经济效益相当微弱。因此,如果没有更好、更有效的方法使文庙能够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则很容易使得文庙虽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遗产资源却不得不门庭冷落而陷入经济困境。2)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薄弱。文庙作为一种稀缺公共资源,本应该得到相当的重视,但由于日常的维护需要由地方政府承担较大的成本和投入,而政府所能提供的财政支持非常有限,因而很多地方文庙单位感受到巨大的经济压力,如文献[6-7]所述的吉林文庙及富顺文庙,在文庙的日常维护和修缮方面的资金与政府的拨款都有着上百万的资金缺口,这也是我国历史文物建筑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涉及到包括政府管理部门、投资方、经营方、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当地居民、游客等各个方面与历史建筑各项价值相关的个人和单位等都应该包括其中。文化遗产能否保护和利用好的关键一点就是需要调节好与历史建筑相关的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利益相关者中,使用群体和个人又是最重要的,他们对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的态度直接决定这些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成效。我国每年在历史文物遗存上所拨款项已经很多,但我国拥有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全国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在不断发掘。在这种情况下,实际平均到每处保护单位上所能获得的保护资金是极其有限的,文庙的日常维护和修缮资金的筹措尚非常困难,如何更好地利用其文化遗产价值,使其走向社会、走向公众则更加显得困难重重。综上所述,对于各地文庙来说,在当代社会往往需要面对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常常缺乏维护和修缮资金,造成日常运转上的困难;二是社会关注度不高,对民众的吸引力不够,无法使文庙的文化遗产价值在提升整个社会人文素质方面的意义得到实现。这两方面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成为当代大量尚存文庙面临经济问题的主要原因,因而使得文庙的优秀文化遗产价值在当代社会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建议相关部门有必要研究一种确定保护、检查、整治的普遍性的工作方式,定期检查、制止历史建筑的进一步破坏。而在历史建筑再利用方面,建筑遗产如何更好发挥功用,的确是一大难题,历史建筑当初的功能往往在社会变迁下变得不合时宜,因此必须使历史建筑有其他利用的价值,而且这种再利用不会对建筑本身造成破坏,不妨试试“活化”利用,就是在不改变原貌的前提下,将相关文化创意活动植入建筑遗产,让古迹变成与市民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要注意的是“活化”后的用途,要和古迹本身的气质相吻合,并且要保持常态化和一定比例的公益服务性质。

4结论

在人们迫切于传统文化中寻找自己文化认同感的当下,“回归传统”、“回归儒学”的口号不仅仅应该只是一种热潮。建筑文化遗产在面向社会的利用过程中除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外也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作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标志之一的文庙在当代社会显示出了其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因此,对文庙的建筑遗产加以多种方式的利用,所产生的一定经济效益既来源于社会,又可以用于文庙的日常维护和运转,使得文庙能够更好地为当代社会服务项目管理论文,形成良性循环,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利用模式。

作者:马宁 寿劲秋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谈文庙建筑遗产及利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194721.html

    相关专题:新余学院学报官网 石油教育期刊


    上一篇:档案安全防护及应急管理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