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校企文化背景下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重构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也称组织文化,彼得斯和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中曾提出组织文化是组织中的价值观和文化,把组织成员团结在了一起,激发参与的创造力和能量,并激励人们完成共同的使命。[1]美国知名管理行为和领导权威约翰·科特教授与其研究小组对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力研究的结果证明:凡是重视企业文化因素特征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2]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者社会学家W.沃勒在1932年出版的《教育社会学》(TheSociologyofTeaching)一书中提出,他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认为学校是一种形式的社会雏形,有独特的社会性格。因此,我们的校园文化一般是学校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逐渐形成的一系列学校成员共同拥有的态度、价值观和信念,导引着学校成员的行为。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将以价值观为中心的理念体系转化为全体组织成员相对统一的基本假设,使组织成员在潜意识的行为过程中体现组织所倡导的价值观。

二、企业文化与职校校园文化融合中面临的冲突与调适

(一)企业文化的市场绩效性与职校校园文化的人文性之间的冲突与调适

企业的目标是创造价值,面向的是市场,强调的是提高绩效水平。与企业员工相比,学生群体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价值观和企业有相当差距的群体。他们阅历不丰富,接触人群单一,彼此关系融洽,学生和老师间也注重学生心理的感受。在学校,不同群体间人文“和谐度”相对较高。[3]因此在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教材合作、校厂合作项目、实训基地合作甚至股份合作都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注重的是实用性。但这些外显文化的背后,需要一定的价值观和基本假设支撑,并按照基本假设进行外在环境设计,否则不能称其为校园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层次规范性与职校校园文化的去中心化之间的冲突与调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绝大多数优秀企业有全面系统的CIS体系,采取的是金字塔管理模式,强调层级规范和信息的纵向流动。在企业中层级规范文化显著,规范意识、执行意识、精细化意识等显得特别重要。校园文化中,很少明确的层级区分,呈现的是去中心化的结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学生自我表达更便利,人人都是中心,学校也实行的是扁平化流程化的管理,因此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冲突尤为突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由下至上,去中心化的管理已逐渐受到各企业的重视,因此,在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既要强调尊重职校学生的个人理想和自我表达,但同样要培养学生尊重规则和规范的基本素养。

(三)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与职校校园文化的同质性之间的冲突与调适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但目前职业院校的职业外部环境发展并不成熟,校园文化建设多参照普通高等院校,从价值观到行为很难看出职业教育院校本身的特色,特别是社区、体育、文化等活动模式较为同质。而校企合作大多路径相同,这也就造成了不同职校校园文化却有着同质性的特征。职业院校培养的目标是高级技术人才,面向的是行业一线,因此职校校园文化应该具有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独特性,以行业要求和学校现有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特色。

(四)企业文化的团队支持性与职校校园文化的个人主义倾向之间的冲突与调适

优秀企业强调团队合作和互相支持的精神,有更集中的企业目标和理想。而在学校中,教师及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是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之上,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时学校对他们的工作评价和学业评价都是独立进行的,他们的业绩成果和学业成绩更多地是对自己负责,体现了更多的个人主义倾向。因此在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要在教育中贯穿企业团队的精神和集体主义的理念,在学习、实习、活动中打上团队合作的烙印,让职校培养的人才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能更快地适应行业与社会。

(五)企业文化的灵活变革性与职校校园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冲突与调适

市场竞争的形态在变化,企业组织制度在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僵滞凝固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动态、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企业必须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具有极强的灵活变革性。而校园相对封闭稳定,节奏也比较缓慢,学生的目标相对比较单一稳定,与企业文化形成了较强烈的冲突。要调适校企文化中的这种冲突,就要求学校决策者和成员先通过沟通和协商,形成不断变革向上的价值观,并将此价值观外化为人人可达到的行为、规范和感受到的物质环境。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职校校园文化重构

(一)获得职校校园文化变革的主要知识———重构的前提

职校校园文化需要重构,必须先全面了解优秀校园文化必备的元素和特点,否则校企文化的融合过程可能会变得复杂和难以控制。作为学校的领导和决策层,首先应该分析和研究关于校园文化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关键要素,了解行业的需求和特点,了解优秀的校企文化融合所需要的规范和价值观,这对于制定出调查现有文化的规范和方法有非常重要的预测作用。总体来说,实施一种校园文化重构至少需要三个方面的前提要素:(1)改变信念和价值观的可能性;(2)使用新的规范和策略的可能性;(3)使用新的材料、教学方法和技术的可能性。

(二)深入了解行业文化和现在的校园文化———重构的调研

重构需对校园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如学校已有的历史积淀、学缘的结构、学生将来的主要去向等方面。调查应从价值观和现有规范两方面来进行,通过对表层信息的调查、学校的观察和对成员的访谈,深入分析校园文化中内隐的价值观和基本假设。学校的核心规范经常与控制、支持、创新、社会关系、奖酬、冲突和优异标准等重要领域联系在一起,同时要了解相关行业优秀文化的形成过程及现有规范,为重构提供理论和现实基础。

(三)研究确定职校校园文化重构的方向———重构的目标

通过对现有校园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的分析和调查,决策者和教师应一起讨论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校企文化融合的基本目标。在确定校园文化重构目标方面,要照顾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就必须鼓励各方面参与重构计划,提供更全面的重构策略与规范,从而更为有效地创造适合职校的校园文化。同时,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的重构目标需要学校所有成员予以支持与肯定,才能形成共同的规范、价值观和基本假设,从单纯的价值观开发向价值体系转化,才能最终形成统一和良好的校园文化。

(四)建立职校校园文化重构的规范———重构的内容

如果校园文化的现状与理想状态是特质上的不同,则校园文化将面临整合和变革的战略;如果校园文化现状与理想状态是水平的不同,则可能是采取传承和系统化的战略。一旦校园文化重建目标确定,决策者与教师就应一起确认他们认为会推动学校进步和成功的隐性文化和外显文化。隐性文化指基本假设和所有成员的核心价值观,针对现有校园文化的缺陷和不足开发,是职业院校全体成员认可并予以实行的内在规范。具体学校的基本假设和价值观应包括四个层次:(1)个性的培育。(2)社会性的陶冶。(3)学校认同。(4)自主、自由、平等、宽容、和平及可持续发展等普遍价值的形成。[4]外显文化建立在基本假设和核心价值观之上,一旦确定了某一价值观,则需要从教育观、学生观、管理观等多个方面建立学校的制度,创设学校的物质环境,规范和引导学校每位成员的行为。具体可以包括:(1)建立制度,可以参照公司好的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建立适宜的教学和实践制度,规范竞赛制度,等等。(2)创设环境:如实习基地环境的营造、新兴媒体的利用等。(3)规范行为:如职业素养行为的培养、核心技能的培养、岗位技能的培养等。

(五)发扬优势规范,变革有缺陷的规范———重构手段

很多职业院校迫于就业的压力,对融合的企业文化没有经过深入的研究与选择,造成了融合手段上的无序、无力和盲目。大多停留在物质层面,虽建设成效快,但无法深入到校企文化融合的核心。[5]这要求在建立起新的职校校园文化制度保障,创新合作模式,健全合作制度,完善合作机制,在学校中建立一系列强化新文化标准的手段和方法,阻止校园文化又退回到原有水平。

(六)评价改革———重构评价

校园文化的重构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社会系统中有计划的变革常常是滞后的,所以,在建立了相应的基本假设和规范之后,必须对设置的校园文化重建目标、规范和实施的过程进行持续不断地监督与评价。

作者:张莉琴 万春晖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校企文化背景下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重构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140095.html

    相关专题: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机械研究与应用杂志


    上一篇:提高高中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
    下一篇:煤炭企业后勤消防安全的措施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