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大学生生命教育释解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一)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生命教育运动在我国兴起以来,一直集中在中小学领域。长期以来生命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缺失,造成了今天大学生轻生事件频发。首先,我国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相对滞后,无法应对屡屡发生的校园轻生事件所带来的挑战。其次,由于市场经济带来了高等教育工具理性与人主体属性的迷失,从而出现了大学精神的退化与生命教育的漠视。当今大学校园人文精神缺失,让大学生失去了精神支柱。这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所造就的“单向度的教育”和“单向度的人”在现代所遭遇的尴尬[4]。再次,虽然我国已经实施素质教育,但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遗留症的影响,素质教育大多数成为了一种形式,而高校教育实质依然关注的是怎样生存的本领,往往忽视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同时,在课堂上,由于没有生命教育专门的课程,大学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上行使的是生命教育的功能。并且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很少顾及到学生的真实感受,这样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生命需求就往往被忽视。

(二)大学生生命观模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虽然有了极大提高,但是社会却出现了精神和信仰匮乏的现象。可以说,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潮大行其道,导致人们所信仰的价值理性丧失,从而出现人生意义的匮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生命质量不高,58.10%的大学生表示“有时快乐有时不”,7.2%的大学生则“经常不快乐”[5]。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重塑性很强,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往往会陷入价值和意义难定的困惑之中。同时,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特别“90后”的一代人,是非观念淡薄,生命观模糊,生命意义迷失,心理压力空前增大,这些无不昭示着他们的身心发展需要生命教育。针对我国高校实施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的情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实施途径,不过几乎都认可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到来,新媒体不断改变着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这为高校生命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二、新媒体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机遇

(一)新媒体及其特点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的到来,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其内涵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有所发展。从技术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看,新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6]。还有学者认为,新媒体就是所有人向大众实时交互地传递个性化数字复合信息的传播介质[7]。由此可见,新媒体是以数字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的新的媒体形态。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电视媒体等,具有交互性、信息的海量性、个性化等特点。随着新媒体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由单向传播转变为互动传播模式。新媒体的特点适应大学生成长需求,为他们展示自我个性和争取话语权提供了舞台,成为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无不反映着新媒体的烙印。如何合理利用新媒体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成为高校生命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二)新媒体为大学生生命教育带来新的契机

首先,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让大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生命教育。而新媒体信息的海量性则为生命教育内容的丰富提供了可能。网络中的海量信息已成为学生们获取信息主要来源,并且被学生作为求知的渠道,习得或实践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价值、态度等[8]。大学生可以从网上及时获得各种关于生命的知识和事实,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珍爱和维护自己的生命。其次,新媒体推动了大学生生命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传统生命教育主要以课程为主,通过设立生命教育课程及讲座来传授相关知识。这种模式下生命教育方法单一,常常流于形式,并且教师素质也不是很高,对大学生没有多大吸引力甚至会导致他们的反感。新媒体的高度开放性与交互性形成了人际交往的广泛性,打破了社会、文化和心理上有形与无形的障碍,为生命教育方法和手段带来了变革。大学生在空余时间常常利用博客、微博等网络载体进行相互交往,这种虚拟的、非面对面的交流会使大学生感觉轻松自在,利于他们倾诉自己的心声和发泄自己的情绪,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再次,新媒体拓展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阵地。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个性化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成为了他们最喜爱的媒体,甚至在第一课堂上大学生都在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冲浪,这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了全方位的虚拟教育阵地。大学生生命教育作为专项活动在我国高校刚刚起步,系统的理论研究尚不足,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则给高校生命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新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其开放性、虚拟性也容易使大学生放纵自我行为,沉迷于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高校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充分认识并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占领网络虚拟高地。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与社会、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实施。

作者:王雁冰 单位:苏州大学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生命教育释解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115889.html

    相关专题: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物探找矿


    上一篇:音乐广播的广告创意和制作
    下一篇:谈英语毕业论文选题中的方法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