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企业供应链应急管理论文

1社会安全事件

常见的社会安全事件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自然灾害事件遵循“幂次法则”的统计模型的曲线,而重大意外事件也可以从小事故发生的次数来测算评估,但是,社会安全事件则完全不是这样。例如,恐怖袭击事件、蓄意破坏事件等。破坏者既想确保攻击成功,又想要造成最大的损害,因此,企业如果为某个可能被攻击破坏的目标而筑起铜墙铁壁,避免遭受某个特定模式的攻击,说不定反而增加了别的目标受到攻击的机率,或者更可能遭到其他方式的攻击。这种突发事件,往往发生在企业最糟的时间、发生在最糟的地方,也就是趁企业最缺乏准备的时候,攻击它最脆弱的地方。如果要预测新形态下蓄意破坏威胁的性质,历史资料的用途一般不是太大。此时,假如我们从敌人的角度换位思考,来探查企业某个组织的脆弱点何在,并模拟施以攻击。这样不断地进行模拟演练,促使企业不断地思考自己存在哪些脆弱流程、不断地增加企业自身的弹性适应性、不断地增强企业的安全危机感,这样的话就有助于创造出应变能力更强,更具适应性的企业文化。图2为各类突发事件下企业可以采取的应急方法。

2供应链突发风险分析

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内部各个成员企业是环环相扣的,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波及其他环节,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整体运作。供应链突发事件有内部突发事件和外部突发事件。供应链内部突发事件风险因素主要指的是供应链本身、供应链内部、供应链整体的一些问题。供应链外部突发风险因素主要是指供应链所处环境的一些潜在突发事件的因素。[3]

2.1供应链突发事件内部风险因素

①供应链网络结构:供应链整体网络机构因素包含多个方面,主要有冗余度、利益分配机制、成本分担机制、信息传递等。冗余度:供应链系统内部如果各个环节联系非常紧密,没有适当冗余度,这样如果有微小的扰动产生的扩展会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无限制传递下去,最后会给整个供应链带来巨大灾难。但如果有适当“冗余”,内部有微小的扰动,在系统内部就会消化掉。利益分配机制:供应链中的企业可以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如果在整体利润一定的情况下,上游(或下游)企业过分提高自己的利润,就会导致下游(或上游)企业无法生存,直至推出整个供应链,最终使得整个供应链无法运营。典型的案例就是三鹿集团过分压榨下游奶农的利润空间,直至三氯氰胺事件的产生。成本分担机制: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是独立的经济主体,都是自负盈亏,都希望能降低自己的成本,但是当链条上的企业只考虑自己成本,而不考虑其他企业成本时,在成本上就会产生相互挤压,最终导致供应链的不稳定。信息传递:这涉及的是供应链风险学中著名的“牛鞭”效应。当供应链整体环境中信息传递不畅时,供应链末端零售主体所做的失误决策,就会导致链上各成员企业库存严重积压,导致成本风险大大增加。②企业自身内部:例如企业自身生产突发风险因素、财务突发风险因素、人事突发风险因素等。

2.2供应链突发事件外部风险因素

供应链突发事件外部风险因素通常包括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ics)、法律(Law)、教育(Education)、自然(Natural)、社会(Sociology)等环境因素。整体来看,一家仰赖庞大复杂的全球供应链运营的公司,总是会不断遭受某种变故和冲击。以苹果公司为例,其156家供应商分布在全球各地,外部采购成本占苹果全球产品线(包含材料、制造和装配)成本的97%。[4]当今,全球工业紧密相连,企业对基础建设网有更大的依赖。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电力网、自来水管、无线电和燃气管线等基础设施把生产企业、供应厂商和顾客连接在一起。各种突发事件之所以发生在大企业(如苹果公司)身上,并不是说因为这些公司运气特别差,而是这些公司的规模、范围和结构使然。这些企业和整个世界的关联性极大,所以更容易受到各种事件的影响。因此,公司更应该加强供应链的设计,建立能弹性应变的生产流程和公司文化,应当及时评估出各种灾变的发生机率和可能的冲击,并投资在相应的安全措施上。

3企业应急管理策略

面对突发事件的到来,企业如何迅速恢复到原来的生产经营状态,如何减少对客户的冲击,企业应该能保证有最大的弹性,下面参考MIT的薛飞(Sheffi)教授研究的经典案例,介绍几种企业应急管理的策略。[5]

3.1相互替换、分散风险

保持最大弹性,企业尽可能用适当的替代方案,而标准化为这一假设提供了方便。标准化的工厂、标准化的设备、标准化的零组件、标准化的系统开发[6]、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使得企业可以有效应变突发事件。企业可以调遣人力、配备各个工厂(甚至供应商工厂)的产能、更换零件或服务供应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提供替代方案。一旦碰到突发事件,企业能用别的零组件(或其他供应商)来替代,换掉损坏的零组件,改用别的生产流程。例如通用汽车的通用模式。通用汽车公司位于波兰、阿根廷、泰国、巴西、中国的工厂盖得几乎是一模一样,企业同样复制工厂设施,采取标准化的制造流程。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一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突发事件,紧急情况下可以利用其他地区工厂生产制造。此外,熟悉一个地方作业的员工,换个工厂仍然可以继续操作。设备、零件、制作流程可以相互替换的优点在于分散风险。标准化带来了互换性,也强化了应变弹性。但随着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期望增加、产品加速淘旧换新等因素,公司必须提供更多种不同款式的产品,以致要积压更多的库存,因此也削弱了互换性带来的弹性。

3.2延后生产,提高弹性

随着消费者需求增加,制造商必须设法满足每个市场环节。产品种类繁多,表示每项产品的销量相对变小,但是起伏加大,所以为了随时满足消费者需求,制造商和零售商必须囤积大量存货,产品种类多反而提升了需求的风险。如果制造商此时采取延后生产(或大量客制化)策略就可以满足许多顾客,做法是通过重新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流程设计,优先制造系列产品公共的核心组件(基础产品)。这样就可以根据客户订单,拿公共的产品制作成品或客制品,而不是仰赖市场预估来制造成品。许多供应链都采用这种模式,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提供种类繁多的商品,而非每样商品都从工厂直接出货。另一方面,由于基础产品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再进行改造,因而增加了厂商的应变能力。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宣伟(Sherwin-Williams)提供无数种油漆的选择品种。他把配色的程序移到后段,只提供零售商纯白基底漆和颜料,加上一本配色表和搅拌机,让零售商在店里为每个客户的需求完成调色。他把客制化的制造流程移到最末端的零售点,而此时消费者已经买单了。

3.3客户至上、注重合作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客户关系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7]从灾变中恢复常态,必须尽量使客户不受影响,或协助客户尽快恢复。与客户的紧密关系,碰到灾变就能发挥作用。尤其在复原期间,客户的反应往往是成败关键。只要一个关键客户的担保,就等于向其他客户、厂商、金融机构或投资人保证:公司的生存没问题。客户协助公司、注重合作的案例在东亚财团之间尤其典型,日本的一些大企业也经常交叉持股,促成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双向支援。

3.4总结经验、形成企业文化

许多成功的企业,关键应该归功其企业文化。文化中的某些特征,促使这些公司能够灵活适应变局。这种文化让他们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的变动,解决供货不顺,排除经营障碍。戴尔的接单生产模式不算秘密。沃尔玛以越库作业取代传统的配送中心,也称不上新鲜;丰田乐于传授自己的方法,让竞争对手参观工厂。不过,对手抄袭不了企业成功的无形元素———企业文化。成功的秘诀,在于必须掌握企业文化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8]面对众多的供应链突发事件,能未雨绸缪、弹性应变的企业或许能掌握契机,设法化危机为转机,借着突发的危机,向社会展现自己弹性应变、迅速复原的应急能力,最终从危机中胜出。本文在分析供应链突发事件风险因素的基础上,介绍的几种在供应链环境中企业应急管理的策略,希望能够当面临突发事件时,对中外企业如何应急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李海东 王红春 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企业供应链应急管理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114763.html

    相关专题:会计论文发表 有线电视技术论坛


    上一篇:论无线网络下的平台设计
    下一篇:智能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