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分析

【摘要】职业素质教育的高低是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关键指标,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职业生涯成就的高低以及可持续发展动力。如何开展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新课题。本文试图从目标管理的内涵、特点出发,阐述运用目标管理理论来创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现实可能性、具体方法及对策要求,为改进和探索高职职业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目标管理理论;职业素质教育

高职学生何为职业素质?它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有必要探索新途径,尝试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提高本学院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从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中长期目标为切入点,在学院“一课堂”教学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教学计划,并以各项技能竞赛为载体,落实目标管理,不断完善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强化职业素质教育,提供各种竞赛技能平台,这对高职教育改革以及缓解学生就业压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运用目标管理的理论依据及现实可能性

高职生的职业素质问题,实质就是高职生的生存本领问题。基于目前高职院校就业压力水平总体偏高的情况,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与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目标的缺失”密切相关,不少高职生在大学期间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做具体规划和设计,导致学习缺乏动力,实现目标途径迷茫,学习行为失效。文章首先从目标管理理论角度浅析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施。

(一)目标管理的理论体系

目标管理理论是由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Drucker)根据目标设置理论提出的目标激励方案。[3]其基础是目标理论中的目标设置理论,倡导以目标来贯穿各个管理层次,先提出总目标,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使目标流程分明,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目标,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达成目标一致。目标管理在个体上的运用就是以目标为导向,个人在职业生涯管理的过程中分析自身条件、制定职业生涯目标、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使组织和个人都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4]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技能教育、心理教育以及审美教育与目标管理的实施要紧密结合,第一阶段确立整体目标,比如,我们指导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制定三年学习的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实施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第二阶段为如何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主要表现为合理制定学生的个人目标,比如发展他的个人技能专长,主要是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职业教育。第三阶段为测评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注重培养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心理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主动就业,掌握求职技巧,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运用目标管理理论探索高职职业素质教育的现实可能性

首先,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目标明确。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中就指出: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其强调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合作等形式,丰富课程,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5]这些目标管理理论都是促进职业学校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高职职业素质教育具有主体的参与性。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和个人都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无论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以及人才订单创新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行业企业需求及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笔者在课堂经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意愿来主动学习、主动投入与设计规划。再次,由于高职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系统性,作为高职教师,我们要通过对高职与本科、高职与中职不同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来了解国家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形成一个目标体系,根据本学院实际情况将总目标分解为具体地阶段性目标,让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紧紧相扣,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文件和纲要精神,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最后,高职职业素质教育的评价具有成果性,可以将学生的自我素质教育归纳为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6]、职业发展素质、学生学习的成效(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这6个等方面,依次作为最终评价高职职业素质教育的效果。可见,高职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以及评价体系等环节,与目标管理理论的内涵及其理论体系相似,因此,运用目标管理理论探索高职职业素质教育具有现实可行性。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

高职的“高”高到何处才是合适的呢?它比中职高,却不能高到本科。我们培养出的高职生走出校门如何快速适应社会和企业要求?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从事高职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关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就业择业问题认识不足

高职学生个性多样,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从学生角度来分析,他们对职业化方面自我认识不够全面、缺乏目标动力是其主要原因。通常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其自身学习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低,由于职业素质方面的缺乏,更不利于提高学生能力。笔者在上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时,曾对所带班级18名大二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就业选择做了一项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7%学生不完全清楚自己的能力特长,55%学生不确定自己适合或者喜欢什么样的职业,得等到工作后才能确定,45%的大学生不清楚自己未来3-5年的发展规划。这种对自身的职业兴趣、能力与特长等“职业自我”认识不全面,就会导致其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容易导致学生职业期望的偏离,影响职业素质的提升。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职业素质教育还未引起足够重视

近些年,通过与用人单位洽谈,用人单位觉得我们培养的人才与企业所需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就折射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培养目标与就业存在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存在滞后现象,往往是社会上需要什么专业,我们的课程设置才修订什么专业,没有真正意义上以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没有完全做好对接;二是许多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目标性,没有建立科学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因人设课”现象严重,学生无法从课堂中得到科学、系统的职业素质培养教育,在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涵盖了一些职业素质的内容,但更多的是职业技能,像责任意识、团队服务意识、规范意识、诚信意识等更应该明确地纳入到综合素质教育计划中,让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

(三)教学培养方式陈旧,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还没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往往是备一次课用好几年,课堂停留在“要我改”而没有主动变为“我要改”,并真正发挥任务驱动法、可视化教学法、微课堂等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需求已经从提升“学历文凭”发展到“素质能力双师化”阶段。根据分析我院教师结构数据:理论型教师偏多,真正的双师型素质教师比例偏低,很多教师都是考取与自己专业相近的资格证书,而没有真正考虑到教学或者课程设置的要求,这样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对教学起不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针对不同课程、不同班级,采取形式多样的内容吸引学生参加课堂,这样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引导。

三、运用目标管理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

如何进一步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在高职教育管理理念中引入目标管理理论,创建一套适合自己学院的管理模式,并促进理论成果的转化,是当前我们应该重视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

(一)以就业为导向,自我分析与目标制定

培养就业素质,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全程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纳入高职人才培养计划,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分阶段、分层面进行就业指导。大多数高职生由于缺乏对自身兴趣爱好、专业特长、行业形势等的全面分析,尤其是对社会发展、市场前景的判断,不太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导致目标缺失成为高职学生的普遍状态,在目标制定过程中,目标设置过大而且带有随意性、没有从宏观和微观方面科学地制定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把帮助学生明晰和升华自我认识问题作为职业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并主动收集企业行业要求学生胜任工作能力的关键指标,研判分析企业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标准,在实践教学中积极有效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作为专业课教师,要借助所学专业知识,根据经验分析,设置职业价值观测验量表、职业能力测试表、职业价值观调查表以及自我分析SWOT表(即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测试、分析和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价值倾向,自身的优劣势、职业兴趣,确定职业理想,全面客观地认清自我,把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把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最终提高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分解细化任务,落实目标责任,改革课程设置体系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们要想实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要,必须从最低层的生理需要开始逐层实现。根据此理论,人们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可行性的职业规划方案,对学生而言,就是将自己的目标具体化和阶段化。目标的分解和细化是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施目标管理的基础。[7]对于教师而言,要制订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管理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开展调研,了解学院各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及学生对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需求情况,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依据。学院要组织召开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会议,探讨各门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色,建立具有本校高职特色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教学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召开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研讨会,交流职业素质教育课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探讨推进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8]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最基本也最有效途径还是课程教学,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招聘教师时,不一定以高学历为评判标准,还应该对实践经历做出明确要求,对现有的教师也要鼓励他们去行业企业实践或者顶岗锻炼,加大对职业素质教育教师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其次,在职业教育课程中,创新素质培养方法,学校及任课教师可以在学生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分学期、分阶段进行检查考核,作为判定学生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9]评价过程中尽可能实行一些具体的量化考核体系,比如运用360度评价,专业素能评分,精神道德评价、具体考核明细表,设置评价维度、评价要素、关键表现。最后,目标管理理论告诉我们,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定期反馈目标和及时考核是搞好目标管理的重要保证。[10]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就是教学效果的反馈。教育管理者应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有责任定期对学生目标实施过程进行指导、监督、客观评价,并及时将信息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践行职业规划,及时自我检测,查缺补漏,唤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顺利达到预期的阶段性子目标,也使得学生真正从管理客体变为管理主体。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本校实际出发,认真探索综合配套改革的新途径、新办法,将目标管理引进高职院校管理,积极创建有效的管理模式。国外不少发达国家都有很好的模式和经验供我们借鉴学习。而且职业素养恰好是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的一个重要区别和优势,我们应该重视并努力做好这项工作。

作者:张芝芳 刘向前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92625.html

    相关专题:国画家杂志 马路天使


    上一篇:心理学史教学效果研究
    下一篇:农村经济管理创新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