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小议理工类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途径

一、教育的本质和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

人类文明史是科学与人文知识不断发展的历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在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中所具有的功能是相互补充的。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逐渐分离,并成为现代西方社会的共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也处于分裂状态,偏离了人的全面培养的目标。这种分离在今天的中国理工院校以畸形状态存在,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极为不对称,其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和学科的分化与扩张,严重地挤压了人文学科的领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学科的分化和扩张,使以文史哲为主体的人文学科发展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以致文理学科发展不对称在当前我国理工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人文学科变成了理工学科的衬托。而社会科学以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问题,逐渐压缩了人文学科的领地,致使人文学科只能栖身于社会科学的门庭。社会科学得到了发展,人文学科日益萎缩。为了在崇尚科学的时代获得一点学术肯定,人文学科发生了科学化,于是,人文科学产生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为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却给人文学科带来了挑战。

第二,科学精神极度张扬,而人文精神不断失落。目前,在我国理工类高校学科建设中,人文学科的地位越来越低,而理工学科地位越来越高;人文教育理念也被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理念逐渐压倒;科学精神成为了主导,人文精神逐渐边缘化,以致失落。究其原因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存条件,于是,科学至上、技术之上的科学迷信有了存在的土壤。似乎科学技术能够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受功利主义思想支配,为培养急用现学的人才,有些院校就把教育等同于专业培训。于是,在理工类院校的教育中,就形成了这样的局面: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的培育;注重自然科学学科的建设,而忽略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注重具有经济效益的项目研究,而忽视只具有社会效益的项目研究,尤其是忽视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的研究;对学生的培养,只注重数量而不考虑质量,并为争夺生源不断降低教育标准,甚至随意变换学校的教学计划,以致教育产品不断增加,而全面发展的人才却很少。学生因不成系统的专业教育而导致了知识的欠缺和人格的缺陷,进而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第三,科学教育在理工类院校教育中占统治地位,而人文教育缺失。在我国,高中阶段就进行了文理科分班。为了追求人生价值的最大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理科,并且最优秀的学生都致力于选择理工医农学科,而仅有少数学生选择了文科,并且是学习理科成绩不理想学生的无奈抉择。可以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到了大学阶段,学校和专业的设置明显地突出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的区别。文科院校少于理工类院校,而理工类院校没有设置或较少地设置人文专业。目前,我国高校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比重偏低,普遍不足1/5。为了就业,人们热衷于具有经济效益的专业,因此,我国高校不断增设一些技术性、实用性都比较强且社会急需的专业和课程,而裁减那些社会不急需的尤其是人文类专业和课程。在课程评价上,当前我国一些理工类高校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人文社科类课程,而从理工类课程的视角来评价,致使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不得不偏离自己的课程特点,否则将难以存在。于是,科学教育的一统地位,人文教育的缺失,致使大学尤其是理工类大学的人文精神衰落,进而使大学精神衰落。

二、提高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提升理工类院校大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李铁映在2001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上指出:“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证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构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只有两轮共转,协同前进,两翼共振,携手同飞,才能共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动力,才能推动整个科学事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1]理工类院校是以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技师等各种研究型人才为目标。而未来的研究型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较好的记忆力、高度的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具有极强的个人创造力,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具备必要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好奇和敢于怀疑的精神,有恒心和坚强的毅力;不仅具备深厚和宽泛的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还具备宽广的科学视野,高尚的情操和较高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不仅是简单的坐而论道者,而且是推动社会重大进步与变革的科学家、对自身的科技成果进行反思的思想家和社会学家。这就要求理工类院校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播;不仅要教育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完善的个性、良好的道德情操,对学生进行较好的人文素质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理工类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现代人才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爱因斯坦说对于缺乏人文精神教育的人来说,“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2]73

第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理工类院校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必然途径。如前所述,理工类院校的学生的特点是逻辑思维严密,形象思维能力弱,求同思维强,求异思维弱。缜密的逻辑、证明和求同思维固然能够帮助他们攻克科学上的一个个难关,但是如果没有形象思维、求异思维的配合,他们是不能成为科学界的泰斗的。科学史反复证明,牛顿、爱因斯坦、海森堡等科学家在科学上的傲人成就,既与他们具有理性思维发达的左脑有关,也与其具有形象思维发达的右脑相关。美国脑科学家在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研究时发现,他的大脑神经突触比普通人多,这得益于他经常演奏小提琴,因为左手的快速运动会使右脑的神经受到反复刺激,使其分出许多突触,这是大脑发达的表现。所以,美国科学促进协会曾幽默地指出:音乐、绘画、文学不能教会一个人解微分方程,但是能拓展他的文化背景,提升他的审美境界,以利于他成为爱因斯坦。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直觉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反思能力,进而激活其创造性。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需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互动,现代化的大师也是在这种融通、互动中产生的。

第三,人文素质教育是打造理工类院校大学生个人品味的有效方法。孔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做君子无论是从政还是做学问,都应该博学且才能广泛,如此才不会像器物一样,只有一种功能。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贡是非常出色的一位,在经商方面比较有才能。但孔子对他还不是完全满意的。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对他怎么看,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瑚琏是古代宗庙里盛黍稷的器皿,相当贵重。虽然在孔子看来子贡很能干,但毕竟只是一种“器”物。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是全面的。把这句话运用于现代理工类院校大学生的教育,可以转换为符合现代标准的大学生不应是专才,而应具有全面的素质,具有较高的素养和品位。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大学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人的教育的目标就是教育出全面而自由的人。因此,包括理工类院校在内的当代大学生不仅有知识、技能等有形知识,还要有敏锐、丰富的内心世界,乐观自如的心态,宽容大度的情怀,达观的抗挫折能力,这些无形的知识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个人品味。而这些修养主要是通过人文教育来实现的。第四,人文素质教育是有效抑制科技理性过分膨胀的工具和手段。目前,现代科学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追求真理曾被普遍认为是潜身于实验室里的科学专家、技师、工程师和学者们的唯一目标。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扩张,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技师、工程师和学者们的角色多样化了,他们的责任也更重大了,他们必须反思科技理性过分膨胀的恶果,他们不仅是专家、研究者、实施者,还要是思想家、哲学家,他们必须反思他们所作的一切是否是善的,如果不是,他们应该怎么做。前苏联科学家这样说:“科学向物质之谜的渗透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它极度危险地以整个地球为军事目标的新发现指出了方向,科学家必须对自己的时代意识形态有精神的了解。不肩负这样的使命,那么对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不道德,都会失去判断,也都会失去意义。”[3]12而这种对时代精神的了解,这种对科学膨胀带来的后果的反思,这种对社会的责任,是需要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实现的。理工类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技术人文主义者”,培养出既思考“能不能做”又能反思“该不该做”的具有人文素质的科学家、技师、工程师和学者。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根本的重要性。

三、提升理工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社会的协调发展依赖于两种社会文化的融合。离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就只能处于茹毛饮血的状态,而离开优良的人文文化,社会发展就会陷入混乱,社会成员就会陷入无聊和空虚状态。两种文化充分而协调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民族和整个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培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命运具有终极关怀的人就成为当今教育的迫切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来帮助他们在价值选择和精神困惑时做出正确的抉择,以实现育人的教育目的。

第一,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培养大学生们的人文精神。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竞争,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如同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机器,是片面而不全面的“机器人”,而非真正的人才或“人”。真正的人才必须具有独立的人格、健全的心智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具有人之为人的属性,因而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进而决定了教育的任务和评价标准。不具备人文精神的教育,只是形式上的教育,自然也就是不负责任的教育,而非真正的教育。[4]8当然,缺乏科学精神的教育也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或人才。因此,在大学里,只有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教育。针对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培养理工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就成了一项急迫的任务。总之,学校“应当发展青年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并不是意味着个性应当消灭,而个人只变成象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2]143

第二,在全球化进程中,不仅要以开放的理念迎接各种异质文化,而且更要从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全球化时代是多元文化并存和冲突的时代,文化冲突的实质就是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这种价值观念冲突必将给高校的教育带来挑战。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全球意识,另一方面应该处理好全球意识和民族精神的辩证关系。民族精神蕴涵于民族文化之中。中华民族发展了五千多年的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蕴涵着许多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的优秀价值观内容,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华,赋予它们现代意义的视野和表达,与此同时,也要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抛弃计划经济和应试教育中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吸收、内化、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正确定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国民自我素质结构中的位置,并积极创建人文教育的新模式。

第三,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阵地,变灌输教育为心理教育,使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人的思想意识形成不仅离不开人的认识、情感和意识,而且与人的需要、动机、信念、能力、气质、性格等发生着内在联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人们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及其特点进行。摒弃过去那种忽视人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切忌以强行灌输说教的方式进行教育。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全球化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无所适从,尤其是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过渡时期,在面临各种选择时,急需有人给予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理工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因地制宜,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以适应变化的教育群体和时代背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科学与人文共同构成的世界,“科学中含有人文精神与人文内涵,人文中拥有科学基础与科学珍璞。”[5]23在全人类面对全球问题整体的厄运时代,我们倡导一种科学走向人文的一种文化和教育理念。这个理念的宗旨是寻找一条对特殊目标有用的途径。这条途径所做的工作是建立这样一种教育体制,即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育体制中,拥有科学与人文双翼的人将成为较为完善的人,这样的教育将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的人的宗旨,这也将是理工类高校人文教育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和目标。

作者:张志顺 刘锐 仇念海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小议理工类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途径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83475.html

    相关专题:毕淑敏 安妮宝贝


    上一篇:人民币国际化改革创新研究
    下一篇:高职机电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