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不同浓度苯并(a)芘对杂色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本文作者:刘洁;林智勇;王克坚;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应用海洋学学报》2014年04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为阐释不同浓度苯并(a)芘[B(a)P]对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的毒性效应,以0.02、0.04和0.08mg/dm33个质量浓度的B(a)P对杂色鲍进行水体暴露胁迫,7d后检测肌肉、外套膜、鳃、性腺、肾和肝胰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显示:0.02mg/dm3的B(a)P暴露对杂色鲍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不明显,而0.04、0.08mg/dm3的B(a)P则显著抑制了SOD、CAT和GPx酶活性以及GSH含量,同时对GST酶活性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实验还发现,不同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对B(a)P胁迫的敏感性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鳃、肾脏和肝胰腺的敏感性响应明显高于肌肉和外套膜.上述结果表明,苯并(a)芘暴露对杂色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及组织差异性,杂色鲍的鳃、肾脏或者肝胰腺的抗氧化酶响应多环芳香烃胁迫的更敏感,可作为B(a)P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论文正文预览】:(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多环芳烃(PAHs)是海洋环境中常见的一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特性,是环境中的重点监测对象[1].PAHs进入环境水体后可被水生生物快速的吸收、富集,而生物体可通过代谢途径对
【文章分类号】:X171.5;X55
【稿件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杂色鲍苯并(a)芘抗氧化酶活性
【参考文献】:
  • 王云;王顺昌;陆剑锋;;苯并(a)芘对褐菖肝脏DNA损伤与抗氧活性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2009年04期
  • 李康;周忠良;陈立侨;孟艳玲;吴鹰;;苯并[a]芘对鲫鱼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 张春玲,胡俊峰,王丕文,王桂亭,刘国庆,于素芳,韩惠芬;苯并(a)芘对鲫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年05期
  • 肖国强;张炯明;邵艳卿;柴雪良;吴洪喜;刘博;方军;滕爽爽;;苯并芘B[a]P对泥蚶组织EROD、GST酶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J];海洋科学;2013年08期
  • 潘鲁青;刘娜;王静;;栉孔扇贝在B[a]P胁迫下生物标志物筛选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12年02期
  • 张先勇;刁晓平;王轶;杨宝;周海龙;;苯并[a]芘对马氏珠母贝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1年02期
  • 黄长江;胡晓蓉;董巧香;;苯并[a]芘对罗非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杨宝;刁晓平;张先勇;曹佳;周海龙;;苯并[a]芘对马氏珠母贝鳃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2年03期
  • 冯涛,郑微云,洪万树,彭耿;苯并(a)芘对大弹涂鱼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3期
  • 上官旖旎;赵金龙;陈婷;朱艺峰;;对二甲苯对大弹涂鱼肝脏和白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1年01期
  • 孟凡平;王伟;李莹;姜志强;;苯并芘和V_E对红鳍东方鲀抗氧化酶影响研究[J];水产科学;2012年05期
  • 单芝丹;单安山;李建平;侯磊;;女贞子粉及其萃取物对肥育猪肉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 孙淑红;焦传珍;刘小林;魏振林;;Cd(Ⅱ)对泥鳅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胡俊茹;曹俊明;黄燕华;朱选;李国立;李军勇;蓝汉冰;李宝圣;林佳南;;几种诱食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腺消化酶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0年02期
  • 但德忠;姚玉玲;蒋雯菁;;环境样品分析[J];分析试验室;2008年04期
  • ;Effects of Nitrobenzene on Liver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 of Carassius auratus[J];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2010年02期
  • 高海荣;裴先茹;林清;;5种有机溶剂对龙须眼子菜胁迫效应的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0年05期
  • 许友卿;王培培;丁兆坤;;多环芳烃对水生动物抗氧化酶的影响、机理及防治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13年03期
  • 邓美英;李凯彬;李强;刘春;吴淑勤;;苯并(a)芘、多氯联苯和滴滴涕暴露对剑尾鱼肝组织块CYP1A、P-gp mRNA表达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02期
  • 邵鹏;曹建萍;袁星;;硝基苯对幼龄鲫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A];有毒化学污染物监测与风险管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冯广朋;庄平;章龙珍;刘鉴毅;张涛;黄晓荣;;水温对中华鲟幼鱼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 胡荣;吴端生;朱丰;;实验鲫鱼及其在卫生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A];第九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2010新疆)论文集[C];2010年
  • 邓美英;李凯彬;李强;刘春;吴淑勤;;苯并芘和多氯联苯对剑尾鱼CYP1A、P-gp基因表达的影响[A];第十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 杜俊俏;刁晓平;郑鹏飞;李玉虎;冯少君;;芘暴露对马氏珠母贝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 陈军;梅山母猪日粮蛋白水平对仔猪生长发育、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 蔡立哲;河口港湾沉积环境质量的底栖生物评价新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 于赫男;环境胁迫对罗氏沼虾和凡纳滨对虾行为、生长及生理活动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7年
  • 吴玲玲;长江口水体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及其对鱼类的毒性效应[D];同济大学;2007年
  • 吕福荣;石油烃污染对马粪海胆的毒性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 袁伦强;多氯联苯PCB126对南方鲇的生理生态学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 王益民;黄河兰州段水环境污染对鱼类毒性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 张英;扇贝体内生物标志物对重金属与多环芳烃胁迫的应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 邵鹏;太湖周边典型区域水体污染的综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 王汨;长江上游鱼类体内多环芳烃的含量及饲料菲对中华倒刺鲃生态毒理学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 刘萍;酚类污染物对金鱼体内卵黄蛋白原的诱导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柯可;多环芳烃—蒽对紫贻贝(Mytilus galloprpvincialis)生理生化效应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 沈琦;山苍子精油对鱼类致病性水霉属真菌的抑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 陈君;有机磷农药对端足类河蜾蠃蜚的毒性效应[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 范灿鹏;BDE-47及电子垃圾拆卸区土壤底泥浸出液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 黄鹏;大鼠运动性骨关节损伤模型构建及炎性通路相关因子差异表达和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 姚芳芳;三种抗氧化物质对大鼠高尿酸血症的防治作用[D];郑州大学;2011年
  • 李传慧;生物标志物法研究石油胁迫对半滑舌鳎的毒性效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 隋亚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多环芳烃蒽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毒性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 秦方锦;氟苯尼考在健康和弧菌感染梭子蟹体内的药动学比较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 王云;王顺昌;陆剑锋;;苯并(a)芘对褐菖肝脏DNA损伤与抗氧活性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2009年04期
  • 吴凯;杨光涛;娄小华;彭光银;王黎明;李艳;柯翔鸿;杨旭;;甲醛致小鼠肺DNA蛋白质交联和DNA断裂效应的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年02期
  • 杨东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与应用[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4年03期
  • 余文斌,李谷,王学会;镉对几种淡水鱼类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朱利中,松下秀鹤;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现状[J];环境科学进展;1997年05期
  • ;Distribution, sources and potential toxi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in Guanting Reservoir sediments, 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年01期
  • ;Antioxidant responses to benzo[a]pyrene,tributyltin and their mixture in the spleen of Sebasticus marmoratu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7年09期
  • ;Relation of hepatic EROD activity and cytochrome P4501A level in Sebastiscus marmoratus exposed to benzo[a]pyren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8年01期
  • ;Effects of phenanthrene on hepatic enzymatic activities in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 ♀×O.aureus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9年06期
  • 李康;周忠良;陈立侨;孟艳玲;吴鹰;;苯并[a]芘对鲫鱼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 陆光华;朱智;;多环芳烃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腮GST活性的剂量-效应关系[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 张英;扇贝体内生物标志物对重金属与多环芳烃胁迫的应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 王德祥;游伟伟;林纯;骆轩;柯才焕;;杂色鲍繁殖亲本体型小型化原因初探[J];台湾海峡;2009年02期
  • 柯才焕;游伟伟;;杂色鲍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游伟伟;林焕阳;骆轩;王德祥;林壮炳;柯才焕;;温度对杂色鲍不同群体生长率与存活率的影响[J];台湾海峡;2011年04期
  • ;杂色鲍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杂志;1975年01期
  • 游伟伟,柯才焕,蔡明夷,王志勇,王艺磊;杂色鲍日本群体与台湾群体杂交的初步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陈巧;洪燕飞;廖金花;庄总来;陈清西;;杂色鲍碱性磷酸酶在醇、醛和酮溶液中的失活作用[J];台湾海峡;2005年04期
  • 刘贤德;闫玉华;王志勇;蔡明夷;柯才焕;;杂色鲍对高温和低盐耐受力的初步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冼健安;苗玉涛;潘训彬;王安利;;重金属对杂色鲍离体血细胞活性的影响[J];四川动物;2013年03期
  • 小岛博;今岛实;傅怡芳;;对日本杂色鲍贝壳穿孔的多毛类一才女虫属的研究[J];国外水产;1984年01期
  • 许国;南澳在初夏育出杂色鲍幼苗[J];海洋信息;1997年04期
  • 游伟伟;柯才焕;;杂色鲍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 游伟伟;王波;骆轩;柯才焕;;“东优1号”杂色鲍及其亲本群体的细胞与体液免疫应答能力比较[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 李进寿;柯才焕;;氯霉素暴露对杂色鲍免疫活性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 邱丽华;张汉华;吴进锋;余勉余;;杂色鲍稚鲍的酒精麻醉剥离试验[A];第六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五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 黄贻涛;张子平;王国栋;邹志华;王淑红;王艺磊;;杂色鲍热休克因子结合蛋白的基因克隆和表达[A];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 李太武;李晔;苏秀榕;陈财利;方超;;杂色鲍抗菌肽的分离提取及基因克隆[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 王波;游伟伟;王项愿;柯才焕;;不同饵料对杂色鲍幼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 王国栋;张子平;王宝珍;张丽莉;王淑红;邹志华;王艺磊;;杂色鲍皮肤桥蛋白克隆及其病原感染后的响应表达[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徐建波;王国栋;张龙辉;王艺磊;;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对杂色鲍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A];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 韩焘;姜敬哲;王江勇;;杂色鲍血淋巴双向电泳与质谱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 记者袁园;厦大培育出杂色鲍获国家新品种证书[N];中国食品报;2010年
  • 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供稿;日本加强对中国香港产杂色鲍 及其加工品的监控检查[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 钟水;冷水性病毒危害杂色鲍[N];中国渔业报;2013年
  • 常生林;深圳力推鲍病害防治最新成果[N];中国海洋报;2002年
  • 实习记者 胡俊丽;工厂化健康养殖领先国际[N];中国海洋报;2001年
  • ;《关于批准对东山鲍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 本报记者 周秋洋;中山大学科技成果造福一方[N];广东科技报;2004年
  • 张朝霞;杂色鲍血细胞和体液免疫因子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 任洪林;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响应细菌攻毒血淋巴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 王宝珍;杂色鲍若干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分析[D];集美大学;2009年
  • 徐丹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异物代谢酶对苯并[a]芘暴露和细菌感染的应答特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 赵旺;杂色鲍育苗生态系统中细菌的多样性及变化规律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 许新;杂色鲍微卫星DNA标记筛选和广东沿海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 葛辉;杂色鲍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分子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集美大学;2011年
  • 任鹏;杂色鲍和大黄鱼微卫星标记的筛选[D];集美大学;2008年
  • 张克烽;杂色鲍sod、cat和mpeg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集美大学;2007年

【稿件标题】:不同浓度苯并(a)芘对杂色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表期刊期数】:《应用海洋学学报》2014年04期
【期刊简介】:《应用海洋学学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应用海洋学学报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35-1319/P,国际刊号:ISSN2095-4972。应用海洋学学报杂志社由国家海洋局主管、主办,本刊为季刊。自创刊以来......更多应用海洋学学报信息
【版权所有人】:刘洁;林智勇;王克坚;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不同浓度苯并(a)芘对杂色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14750.html

    相关专题:中小企业品牌战略 案外人执行异议


    上一篇:苯并[a]芘在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体内富集的动力学
    下一篇:大黄鱼过氧化物酶Ⅳ在人胚肾细胞中的表达与抗氧化活性测定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