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和谐德育教育实践体会

一、和谐德育的基本特征分析

(一)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以人为本即是以学生为本,这是和谐德育的基本特征与理念之一。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育的核心与根本应当为学生。在教育对象上,要始终将学生放在核心的位置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的目标上应当将学生的德育素质能力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同时并重学生的其他综合素质能力,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和谐德育的归宿;在和谐德育的教育形式上要人性化,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总之,和谐德育就是要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主观感受,教育对象、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形式都要围绕学生的主体核心地位来制定。

(二)更加遵循科学规律

与传统的德育教育不同,和谐德育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遵循科学规律。第一,在和谐德育理念下,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人特征、阅历、心理以及年龄来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也就是要遵循学生思想与行为的活动规律;第二,注重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即注重学生、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本质关系,遵循德育教育工作规律,尤其要平衡学生与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所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

(三)体系性更加突出

在和谐德育的教育理念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不再是笔直的线性结构,而是由多个基本元素构成的完整体系,每个基本元素都有其自身特殊的目的,所有基本元素相互协调运作,方能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使和谐德育的教育效果更加突出。

二、和谐德育实践体会

(一)明确和谐德育教育目标

从宏观角度来讲,和谐德育理念下的教育目标是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育素质能力过硬的人才。但在具体的实现过程当中,还需要站在微观角度上来制定更加细化与具体的教育目标,以教材为指导,分段制定模块目标,并分步实现目标,最终达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终极目标。以作者的教学实例来分析,在实际的德育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会根据年级段以及学期段来分别制定一个阶段性的教育教学目标,如一年级到二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三年级到四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五年级到六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等等。有了这个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后,作者又会根据班级中各个学生的德育教育需求特征,来为他们制定一个针对性更强的教学目标,比如有的学生需要针对性的培养他们的分享、谦让能力,有的学生需要帮助他们树立尊敬家长、老师的思想道德观念,有的学生需要纠正他们的价值观念等等。

(二)制定和谐德育教育内容

第一,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以信念教育、理想教育为核心,对学生展开价值观、人生观引导,使他们能够从小养成审视事物发展、社会发展的正确观念与角度,并培养起他们的使命感,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肩上将会承担起的社会责任,坚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自身努力学习、努力奋斗的条件下,定能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第二,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引导,使他们能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文明行为,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第三,要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在注重对学生理想信念以及思想道德引导与培养的时候,并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同样以作者的教学实例来分析,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与编排的过程当中,作者会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来拓展实际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内容,在当前信息化的教育技术下,这些教学内容的收集是非常方便的,也非常丰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教学内容不能与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有偏颇,要紧跟大纲主线,比如在信念教育、理念教育的过程中,作者通过引用了一些为国家事业而奋斗的名人的事例来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观念,比如王进喜、杨利伟等等。

(三)完善和谐德育教育方式

事物的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正确世界观的形成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而科学理论不可能在学生的头脑中自发产生,需要从外部“灌输”进去。德育内容要真正成为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必须经过主体的选择和确认,形成坚定的自我行为理念,内化为个人的品行特征。过去那种只注重发挥德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忽视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发挥,没有主体切身体验、反复实践的德育,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和谐德育体现在德育方式上,就要充分发挥“授”和“受”两个积极性,在搞好外部“灌输”、提高外部“灌输”艺术魅力的同时,坚持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道德需求,调动他们的道德理性,通过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建构,积极寻求与外部“灌输”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共鸣来达到德育目的。在作者的教学实例中,外部“灌输”采用了多种实际的教学方式,比如采计算机、音响等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提高了“灌输”的有效性,然后在通过学生之间相互的讨论,来加深了他们的主观体验,主观理解以及内部消化,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营造和谐德育环境

在和谐德育教育理念下,德育教育环境不再只局限在学校,或是局限在课堂,而应该面向学生家庭,面向整个社会。使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和谐德育环境体系,通过配合、互补、衔接,来最大限度扩展小学德育教育环境。首先,学校方面始终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其次,学生家庭又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能够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要将家庭环境作为学生和谐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与途径,由学校基于阶段性的德育教育目标,结合学生的个体素质能力发展情况,指导学生家庭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德育家庭教育环境;最后,社会作为学生德育素质能力实践与锻炼的最终场所,学校还应当组织学生进行各类社会活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受到最具主观体验、最具有效性的德育教育。比如,在学校可以建立和谐德育校园文化,来时刻熏陶教育学生,在家中可以通过父母的实际行为,来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语言、行为方式,在社会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清洁街道、服务养老院老人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和谐德育教育实践体会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120421.html

    相关专题:公民与法案例分析 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上一篇:立井井筒冻结基岩施工管理论文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