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中医药的应用7篇

第一篇

1临床表现

本组会诊治疗31例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7岁;男患者中有吸烟史11例,饮酒史7例,女患者有吸烟史1例。均服抗抑郁药物3d左右后开始出现胃肠道副反应,西药无法缓解,遂请中医科会诊。临床表现以口干、口苦、口腻为最多,共22例,严重者述“舌体转动都困难”,但不欲饮,只能以水湿润口腔;口淡乏味、恶心欲呕、食欲不振、精神倦怠者7例;胃脘不适、纳差腹泻者2例;口干苦伴便秘者6例。口苦、口腻者舌苔多黄腻,甚者黄燥,脉濡数或弦数;恶心欲呕、食欲不振者脉多濡或濡细。抗抑郁药物均为化学药物,按西医理论,所有化学药物在体内的解毒过程均在肝脏进行,而消化液中的胆液也由肝脏分泌,抑郁症患者的消化液分泌本就处于失衡状态,抗抑郁药物可能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胆液分泌及质量,加上药物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导致胃肠道蠕动和肠液分泌失常,从而出现口干、口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等反应。

2中医证治分析

2.1病因病机抑郁症等心身疾病属中医学郁证范畴,因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所致。抗抑郁药物的胃肠道副反应表现属中医学气机升降失司,水液代谢失常,水谷精微吸收障碍,《丹溪心法·六郁》即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而诸郁以气郁为先,肝脏首当其冲,肝失调达,气失疏泄,易致肝郁抑脾,肝气犯胃。脾失健运,则食欲减退,水湿不行,大便失调;气机升降失常,津液不能上承,则口干;若水湿内停中焦,则见恶心呕吐,口腻,食欲减退,便溏或腹泻,苔白腻,脉濡或濡细;若肝郁化热或湿邪郁久化热,则口苦口腻,纳差、便秘,苔黄或黄腻,脉濡数或弦数。因此,其基本病机应为肝郁抑脾犯胃,气滞湿阻。2.2中医药治疗治宜疏肝行气,解郁化湿。治疗随偏寒、偏热选方辨证用药。另外,此类患者多伴有失眠,虽然部分抗抑郁药物有导致失眠的副反应,但因抑郁症患者其临床表现就常有失眠症状,故不做单独讨论,但治疗时须兼顾解郁安神。倦怠呕恶,口淡纳差,偏于寒湿中阻者,以平胃散合逍遥散加减。平胃散善燥湿运脾、行气导滞,逍遥散为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基础方,合用以达燥湿健脾、行气解郁之效。常用药物有苍术、厚朴、柴胡、陈皮、茯苓、白术、砂仁或白豆蔻、薏苡仁、合欢皮,气郁明显者加香附;湿郁偏重者加佩兰、藿香;食欲不振者加党参、神曲;伴便溏或腹泻者加大腹皮、木香。口干苦,口腻,舌苔黄腻,偏于中焦湿热者,以三仁汤或王氏连朴饮为主方加减。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对气机阻滞、湿重于热者最为有效;若热重于湿者,则宜选用苦辛通降的王氏连朴饮。常用药物有杏仁、白豆蔻、薏苡仁、厚朴、法半夏、淡竹叶、胡黄连、郁金、石菖蒲、枳壳,热重者加黄芩;心烦不寐者加淡豆豉、知母;伴便秘者加槟榔,槟榔能缓泻通便,为气滞便秘之良药;纳差者加谷芽、麦芽;偏肝胆湿热者去白豆蔻,加龙胆草、栀子。2种证型分别以上述方药治疗,一般3剂即效。

3讨论

抗抑郁药物导致胃肠道副反应的原因可归结为3个方面:一是药物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二是患者本身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对脾胃功能的影响;三是药物对肝主疏泄功能的干扰,致气机升降紊乱,水湿运化失调,湿阻中焦,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诸证丛生。根据本31例患者的诊治体会,可以认为抗抑郁药物的胃肠道副反应从气郁湿阻论治是正确的,临证抓住病机,予以疏肝解郁,行气化湿,使气机通畅,水湿得行,则中焦豁然开朗,诸症若失。

作者:林德云 熊玉芳 单位:四川省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

第二篇

1药用植物园的基本功能的发挥

1.1以教学为中心作为一所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是第一位的中心任务,药用植物园是药用植物学、中药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的教学实践基地。药用植物园每年可为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植物素材,也为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引种栽培试验的提供实验基地。园内的每一种药用植物旁设有活动标示牌,标牌中注明药名、中文植物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用途功效等内容,通过药用植物园的常年对学生开放,可供中医药专业学生学习、识别,认识植物、观察植物,是药用植物学分类教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中学生观察植物长发育特性、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实践的重要基地[4],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栽培管理药用植物、开展农事耕作,使学生走出了课堂、走出课本,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基本素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1.2促进学校科研的发展的基地药用植物园是开展中药科研、药用植物引种栽培试验、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基地[2],目前已申报结合药用植物园条件申报《滇重楼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齿瓣石斛多糖研究开发》等省、市级科研项目和课题。1.3地方中药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科普教育方面,药用植物园市中医药专业传承中医药知识的场所、全方位的为社会开展科普教育服务,先后接待了香港港浸会大学、泰国皇家清莱大学、缅甸留学生、保山市农业系统、保山市药检所、怒江州药物研究所相关人员,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场所。1.4保山地产药材开发利用、保山农村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培训的重要基地药用植物园先后接待,保山市药材市场药材经营商、部分药农等100多人次,开展了红花、重楼、石斛、续断、黄精栽培技术的等培训项目,发挥了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农的功能。通过中药材种植培训,为当地药农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通过野生药用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引导,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兼顾,实现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利用,保护了农民群众中药资源开发的的长远利益。

2充分发挥药用植物园功能的展望

2.1药用植物园社会资源的拓展,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收集种质资源方面,采用多种途径,自采与其他兄弟单位交流相结合,专门采集与平时顺带采集相结合,教师外出采集标本的同时,也承担为百草园收集药用植物种质的任务。我校中医药系利用保山每年端阳花市组织购买保山地产药用植物、高黎贡山野外药用植物采集实习,带回药用植物活体标本后栽培于园内;发动中医药系在校生投入参与到药用植物园的建设中来,收集全省各地药用植物种子或繁殖材料,先后与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展了药用植物资源交换,有效地解决了药用植物种类增加及种质保存的问题。目前已先后引种成功了掌叶大黄、云南黄连、滇重楼、云木香、齿瓣石斛、苏薄荷、浙玄参、贡菊、甘草、党参、太子参等品种,目前各引种品种生长发育良好,下一步,将增加药用植物种子保存室,收集整理保存药用植物种质资源。2.2药用植物园作为我校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中药资源学实践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在建设内涵、管理模式等方面还有待不断完善,在今后几年时间,将精选药用植物种类,加强药用植物种类材料的搜集,丰富种类,强化栽培管理,合理布局,建设具有滇西地区特色和丰富的科学内涵的中医药院校药用植物园。加强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山学院生物系、保山市药监所、保山市农业局、林业局等单位深入开展与药用药用植物资源保护、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合作,与当地药材种植发展公司加强科研合作。

作者:杨发建 单位: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三篇

1中医药分期治疗

中药治疗采用分期治疗法,将骨折愈后分为三期治疗。早期:骨折后1~2周,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选用肢伤一方加减,药用:当归12g,赤芍12g,桃仁10g,红花6g,黄柏10g,防风10g,甘草6g,生地黄12g,乳香5g等;中期:骨折后3~5周,治宜接骨续筋、舒筋活络,选用肢伤二方加减,药用:当归12g,赤芍12g,续断12g,威灵仙12g,生薏仁30g,桑寄生30g,骨碎补12g,五加皮12g等;后期:骨折后6周以后,治宜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选用肢伤三方加减,药用:当归12g,赤芍12g,续断12g,威灵仙12g,骨碎补12g,川木瓜12g,生黄芪15g,熟地黄15g,煅自然铜(先煎)10g,土鳖虫10g等。水煎日1剂,分2次口服。

2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56例随访时间为1~3年,参考马元璋分级标准评定[2]。优:骨折术后6个月内完全愈合无痛、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术后半年能正常行走,恢复工作;良:骨折愈合延迟或愈合欠佳稍痛,关节活动受限;术后10~12个月才能行走,恢复轻工作;差:骨折未愈合,早期出现骨折端吸收、移位、疼痛、扶拐行走。2.2结果56例中优30例,占53.57%,良14例,占25.00%,差12例,占21.43%。优良率为78.57%。不良反应:骨折不连接2例,占3.57%;再发骨折4例,占7.14%,均为老年患者;股骨头坏死5例,占8.93%,均为老年GardenⅣ型或头下型。

3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多发于老年人的骨折,发病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6%,占髋部骨折的53%。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社会的老龄化,股骨颈骨折发病率有大量增加的趋势。并且因机动车的数量日渐增加,交通事故频发,及高处坠落伤的增多,青壮年的发病率亦有提高。股骨颈骨折特点是局部创伤严重、大部患者存在骨密度较低、骨断端的再生修复条件差。由于股骨颈动脉分支的解剖学特点决定了该部位血供较差,因此股骨颈骨折的愈合通常是较其它血供好的部位困难的,因此骨折后存在较高的骨折不愈合和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并发症,其治疗方法的选择对预后至关重要。恢复髋关节功能,防止并发症出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目的。对于股骨颈GardenII型骨折,在手术固定后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功能锻炼,不仅可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还可有效预防长时间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有效降低其它各种风险而被大多同行所认可接受[3]。自上世纪30年代股骨颈骨折的切开复位、三刃钉内固定治疗法出现以来,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复位后加内固定治疗法可有效的牢固骨折创面的相对位置,为骨折处的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相对早先的单纯保守治疗疗效得到了大程度的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复位和固定方法日益多样化,内固定大致有钩钉类、滑移式钉板类和加压内固定类三大类。钩钉类和滑移式钉板类存在对移位性骨折固定失败高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高的弊端,而逐渐被加压内固定类所取代。加压内固定一般采用多钉加压方式,应用多根加压螺钉固定方式也是国际内固定协会提倡的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应用3枚螺钉呈三角形进行内固定具有固定牢固的特点,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且倒三角形构型优于正三角形构型。由于固定螺钉在股骨颈内也占有一定的体积,必然会对其血液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也有学者建议尽量采用2枚螺钉进行固定,可有效降低股骨头的坏死率。对于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年龄≤60岁的患者仍以选择复位内固定治疗为主,年龄>80岁者多采用关节置换术,而在60~80岁的患者,治疗的选择存在较大差异[4]。随着关节置换手术应用的增多,其并发症的出现也日益增长,如假体松动、断裂,关节周围骨化等。且关节置换手术创口较大,术中并发症也时有发生,如术中发生循环衰竭等。因此,笔者对60~80岁的患者同样采用了闭合复位后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因为该骨折大多数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内的钙含量也在逐渐的流失,易致骨密度下降,出现骨质疏松,而加压内固定的螺钉钉尾与骨之间有一定的压力,骨质疏松骨的承受力下降,钉尾易陷入疏松的骨质内。因此可在钉尾处加垫来增加钉尾与骨的接触面积,可有效保证加压效果。空心螺钉加压时要先加压远端空心钉,可纠正部分成角畸形。空心螺钉的位置也对加压效果、股骨头坏率和关节功能恢复有影响,因此计算空心螺钉的长度和在X光机下观察空心螺钉的位置是十分必要的。祖国医学认为,骨折的愈合过程是一个“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是骨折断端间的组织修复过程,通过组织重建,可基本恢复其原有结构和力学性能,确切地说是骨骼的再生,其过程是持续和渐进的。中药内治骨折在我国已有千年的历史,骨折三期治疗是中医药治疗骨折的指导原则,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经过研究证实骨折中医药分期治疗疗效明显优于不分期治疗疗效,且三期治疗疗效明显优于两期治疗疗效[5]。根据骨折证候特点和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将股骨颈骨折进行三期辨证施治,早期血肿机化期一般在伤后1~2周,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肢伤一方加减;中期原始骨痂期在损伤后3~5周,治宜接骨续筋、舒筋活络,方用肢伤二方加减;后期骨痂改造期为损伤6周后,治宜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方用肢伤三方加减。并将其运用到股骨颈骨折的预后治疗中,通过对本组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骨折中医药三期治疗对股骨颈骨折愈合起到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宇波 单位:沈阳市骨科医院

第四篇

1中药调周辨治

痰湿型PCOS患者,临床主要以月经稀发、甚则闭经、不孕为主要表现,同时伴见体胖、多毛、痤疮等症状,舌体多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滑。B超多见卵巢比正常稍大。月经期重阳转阴,血海满溢,经血随时而下,阴泻阳消;经后期阴长阳消,血海空虚,阴血不足;经间期重阴转阳,冲任气血渐盛,重阴必阳;经前期阳长阴消,精血满盈,阴盛转阳。在治疗上月经期通因通用,活血通经;月经后期滋补肝肾,养血生精;经间期温阳通络,活血调经,以助排卵;经前期补肾温经,兼以疏导。对于痰湿型PCOS导师从痰论治,以补肾固冲为根本,兼以健脾利湿、化痰调经。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其月经周期变化,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治,临床疗效显著。

2典型病例

于某,女,29岁,初诊日期:2012年6月4日。主诉:停经7个月余,结婚4a未避孕未孕。患者13岁初潮即现月经稀发,偶有1个月1行,多为4~6个月1行,量偏多,色黯淡,有血块,8~10d干净。近3a来,患者月经稀发加重,非服激素月经不来潮,末次月经:2011年10月20日,此次为行人工周期月经来潮。近来因工作压力骤然增大,迄今为止经未潮,患者体胖,时有头重倦怠,纳呆,眠可,便善可。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涩。激素六项示:睾酮增高,黄体生成素/促成卵泡生成素>3,余项均为卵泡期数值。B超示:子宫偏小,双卵巢均偏大,子宫内膜厚为8mm。辨证为脾肾亏损,精血不荣,痰湿阻于冲任。治以健脾补肾利湿、化痰调周调经。方用苍附导痰汤加减,方药组成:苍术、半夏、茯苓、香附、胆南星各15g,陈皮、枳壳10g;熟地黄、当归、生山楂、益母草各20g,刘寄奴15g,紫河车10g,砂仁6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2012年6月11日二诊:服药后头重减轻,精力有增,纳呆有所改善,但月经仍未潮。刻诊:胸胀、腹坠,略有腰酸。舌淡齿痕,苔白腻,脉沉细。上方生山楂、益母草改为30g,加延胡索15g,青皮10g,继服7剂。2012年6月18日三诊:于6月17日晚月经来潮,但量涩少,色黯淡,有血块,刻诊乳胀,小腹坠胀。舌淡苔白脉细滑。此为经期,治以理气行瘀、活血通经,方用苍附导痰汤合血府逐瘀汤、失笑散加减。3剂,用法同前。2012年6月25日四诊,月经干净,患者感觉良好,自觉诸症轻减。刻诊为经后期,治以健脾益肾,化痰利湿,兼以调经。方用苍附导痰丸汤合调肝汤,加紫河车10g。至经间期,用上方合二仙汤,以温阳通络、活血调经。至经前期以一诊法方辨治,经期以三诊法方加减。谨遵此法,按月经周期调治治疗6个月余,月经转为正常,后三月基础体湿连续呈双相,遂嘱患者不避孕守方治疗,于2013年4月患者怀孕,停止调周调经治疗。

3讨论

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痰湿型又为本病临床多见分型,其发病机理以肾虚精血不足为本,痰湿脂膜阻络为标。故在治疗中导师责之脾肾,注重化痰,兼以调经。以化痰除湿之苍附导痰汤贯穿整个月经周期,同时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期用药:以经净后为整个月经周期的开始,针对性的选用补肾之法(促卵泡发育)-温阳通络、活血调经(促排卵)-补肾温经,兼以疏导(促黄体)-活血调经(经血随时而下),以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平衡。在药物治疗期间,导师亦非常重视患者的心理治疗,认为PCOS患者作为一组特殊人群,精神、心理均因病情受到很大影响,因此需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坚持治病与怡情兼顾的理念。另痰湿型患者多有肥胖,除上述治疗外,当注重合理饮食与定期锻炼,同时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张洪芳 龚瑾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第五篇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①急性发热、咽喉肿痛,伴随有咳嗽、流涕。②检查发现患者咽喉充血,扁桃体发生炎症。③白细胞计数偏低。④对患者咽喉、鼻部分泌物进行病理学分析发现病毒。1.2排除标准①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疗效观测指标者。②其他部位感染者。③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病史、精神病病史者。1.3治疗方法1.3.1A组口服日夜百服宁(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88,规格:每盒12片)治疗,患者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1~2片。1.3.2B组静脉滴注病毒唑(上海现代哈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033,规格:0.01mL·mg-1)治疗,将病毒唑注射液100mg加入250mL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伴随有细菌感染的患者联合抗生素头孢氨苄胶囊(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诺捷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93578,规格:每粒0.25g)口服治疗。1.3.3C组中医辨证分型为风热袭表的患者采用银翘散汤剂口服治疗,方剂成分为:金银花9g,连翘9g,薄荷6g,苦桔梗6g,竹叶4g,荆芥穗5g,生甘草5g,牛蒡子9g,淡豆鼓5g。日1剂,加水800mL煎煮至200mL左右,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100mL。1.3.4D组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袭表的患者采用荆防败毒散口服治疗,方剂的主要成分为:荆芥10g,羌活10g,独活5g,柴胡5g,枳壳12g,桔梗15g,川芎12g。日1剂,加水800mL煎煮至200mL左右,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100mL。1.3.5E组采用羌银解热汤口服治疗,方剂的主要成分为:荆芥10g,防风5g,金银花12g,连翘12g,贯众5g,羌活10g,板蓝根15g,水松毛5g。日1剂,加水800mL煎煮至200mL左右,早晚各服用一次,每次100mL。五组患者均治疗3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上述治疗方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酌情增减药量。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畏寒、鼻塞、流涕等情况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患者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畏寒、鼻塞、流涕等情况明显好转;无效:患者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畏寒、鼻塞、流涕等情况无明显好转或出现不同程度恶化。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疗效比较见表2。2.2不良反应观察过程中五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

3讨论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咽喉肿痛、咳嗽、流涕等症状[4-6]。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将退热作为治疗的重点,迅速、稳定的实现患者退热能够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日夜百服宁多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喉肿痛与咳嗽,有着较为显著的疗效。日夜百服宁中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该成分能够明显的抑制患者前列腺素合成[7],起到显著的退热与镇痛的作用,另外盐酸伪麻黄碱作用于上呼吸道血管时,可以有效的消除鼻黏膜组织充血肿胀的情况,缓解患者鼻塞、流涕症状[8-9]。病毒唑属于利巴韦林为合成得到的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有着较强的抗病毒效果,尤其是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但是病毒唑在临床应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毒性,包括遗传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10-12],不能用于肾功能障碍以及肝功能障碍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另外在儿童以及老年患者方面,详细药动学研究还未得出明确结论。银翘散汤剂主要成分连翘、金银花有着极为明显的清热解毒、辛凉透表的作用,在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疗效。荆防败毒散主要成分荆芥与防风有着较强的辛凉解表作用,能够有效的起到退热的作用,而川芎有着较强的解毒作用[13-14]。羌银解热汤为银翘散汤剂与荆防败毒散加减后得到,充分发挥君药金银花、连翘、荆芥、防风的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作用,然后在臣药板蓝根、水松毛、贯众的利暑化湿、清热解毒的辅助作用下,起到了极为显著的疗效。在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5%,与吴志光等[15]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综上所述,羌银解热汤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崇喜 单位:中核韶关金宏铀业有限责任公司

第六篇

1资料与方法

1.1治疗方法以清热凉血、养阴润肤为治疗大法,中药组成:黄芩、菊花、赤芍、牡丹皮、郁金、瓜蒌皮、天花粉、北沙参、玄参、墨旱莲、生桑皮、凌霄花、大青叶、茜草、地骨皮、僵蚕、木瓜。临证加减:上焦风热者加蝉蜕、知母;虚火灼肺者加百合、麦冬,肝郁者加合欢皮、佛手、珍珠母;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益母草。嘱患者停用外用激素类药物及其他外用化妆品,勿食辛辣油腻之品,注意休息。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1.2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皮损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显效:为皮损消退2/3,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消退1/3,自觉症状减轻;无效:皮损不能消退,自觉症状无改善。

2结果

24例患者治愈6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3%。

3讨论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不当而引起的损容性皮肤病,属近年来出现的新病种。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由于长期反复外用糖皮质激素,抑制表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导致角层细胞的减少及功能异常,破坏了表皮通透性屏障,降低了角层含水量,诱发一连串的炎症性反应。该病在传统中医医籍中并无记载,类似于中医的“药毒”,俗称“红脸疮”。后世部分医家认为激素为阳毒之品,其病机无外乎风热毒邪蕴结肌肤,浸淫血脉,日久耗伤阴血脉络,致津血不能上营于面,毒邪不能排于外所致。故治疗上应以疏风清热,凉血解毒,益气养阴为主[3]。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大部分患者从发病之初就有皮肤潮红伴紧绷不适感,疾病后期就会加重到干燥脱屑,紧绷不适感进一步加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燥胜则干。”《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说:“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患者患处皮肤也会由初期的鲜红色斑片逐渐呈现暗红色斑片,甚至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肤萎缩。方中黄芩、菊花、赤芍、牡丹皮、郁金共为君药,清热凉血,瓜蒌皮、天花粉养阴生津,墨旱莲、地骨皮同属肝肾,甘寒清润,清肝肾之虚热,养肝肾之阴,以防虚火上延,大青叶、茜草活血化瘀,生桑皮、凌霄花引药上行,达于药用部位,僵蚕祛外风,散风热,木瓜健脾和胃,防止寒凉之药伤及脾胃,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养阴润肤之功。纵观全方,君臣相宜,配伍精当,切中病机,清热凉血,养阴润肤之效甚佳。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上发病率逐年增高,治疗较为棘手,采用中医清热凉血、养阴润肤之法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作者:孟祥清 张池金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七篇

1NAFLD遗传学概况

GWAS是指在全基因组层面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反复验证的基因与疾病的研究。其通过对大规模群体的DNA样本进行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拷贝数变异在内的全基因组高密度DNA多态性的基因分型,从而寻找与复杂疾病相关的遗传因素,全面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与治疗相关的遗传基础。第一篇关于NAFLD的GWAS文章[3]发表于2008年,该研究发现patatin-likephospholipasedomain-containing3(PNPLA3)基因与肝脏中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的水平密切相关。随后,不断有新的与NAFLD相关的基因位点被发现。但是,目前对于这些位点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致病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2NAFLD相关基因研究

2.1PNPLA3PNPLA3基因位于第22号染色体。目前,PNPLA3是唯一一个通过各种GAWS被证实与肝脏中TAG累积及临床生化指标密切相关的修饰基因。发表于2008年的第一篇NAFLD的GWAS文章[3]表明PNPLA3与肝脏中的TAG增加水平显著相关。研究中发现PNPLA3的一个SNP(rs738409,编码Ile148Met)为胞嘧啶转变为鸟嘌呤的非同义突变,导致其编码的148位氨基酸-异亮氨酸转为蛋氨酸。rs738409的等位基因G携带的增加与肝脏中的TAG含量的增加呈正相关。而携带rs738409等位基因G纯合子的人群的肝脏TAG含量是非携带者的2倍。在西班牙裔美国人中rs738409最为常见,而非裔美国人中最少,表明肝脏TAG累积的易感性存在一定的种族差异。此研究还在PNPLA3中发现了另一种减少肝脏TAG水平的非同义SNP(rs6006460,编码Ser453Ile)。rs6006460拥有与上述rs738409相反的种族分布。此后发表的多项GAWS研究成果[4-8]中,PNPLA3的rs738409位点(编码Ile148Met)多态性被证实与脂肪性肝炎的严重性及肝纤维化进展有关。PNPLA3不仅参与调节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的水解,PNPLA3rs738409[G]等位基因还影响血浆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9-10]。PNPLA3多态性增加了肝脏对于环境压力的敏感性,其对肝脂肪变的影响既不是通过直接改变胰岛素敏感性,也不是通过影响代谢综合征的各种指征,如体质量指数,血脂异常或2型糖尿病而造成的[11-13]。虽然目前对于PNPLA3与NAFLD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对于PNPLA3究竟是如何增加肝脏中TAG的累积,影响脂肪性肝炎的严重性及肝纤维化进展的机制尚未阐明,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去发现。2.2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glucoki-naseregulatoryprotein,GCKR)是葡萄糖代谢中一个重要的调控因子。目前发现的GCKPSNP(rs1260326,编码Pro446Leu)是一个功能性的非同义SNP。其多态性被认为减弱了GCKR抑制葡萄糖激酶对果糖-6-磷酸盐的应答,从而导致肝内葡萄糖激酶活性的增加以及肝糖摄取的增加。rs1260326(Pro446Leu)携带者的无限制的肝糖酵解,与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受到抑制,及丙酰CoA(malony1-coA)的生成增加相关。细胞内malony1-coA的增加促使肝脏脂肪的累积[14]。2.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基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通过激活IκBkinase(IKK)来促进肝成纤维细胞的存活。现有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基因(AngiotensinⅡre-ceptor1,ATGR1)rs3772662SNP与脂肪性肝炎的程度及肝纤维化的阶段有关,且其与PNPLA3基因存在交互作用[15-17]。这些发现均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receptorblocker,ARB)能减少NAFLD相关的肝纤维化的研究结论相一致。NAFLD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其发生、发展是多基因调控的结果。除上述基因外,调控氧化应激的mitochondrialsu-peroxidedismutase2(SOD2)、参与肝脂的输出的phosphati-dylethanolamineN-methyltransferase(PEMT)、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的krueppel-likefactor6(KLF6)等,均是目前NAFLD调控基因研究的关注点。以上均需大样本的独立队列研究来确证其与NAFLD的关联性,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最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

3基于转化医学的中医药防治NAFLD的遗传学研究思路

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医学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屏障,而两者各自飞速发展,更加深了它们之间的屏障。如何将最新的科研技术以及实验室研究的成果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而造福广大患者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所以,转化医学就应运而生。转化医学强调的是实验室与临床的连接,即从实验室到临床到实验室的双向转化模式(benchtobedsideandbedsidetobench,B2B),包括基础医学研究的新方法、新发现应用于临床,以及临床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提供给基础医学研究者促进基础医学的研究。NAFLD的遗传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让笔者进一步认识了NAFLD的发生、发展的机制。但这些研究成果转为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目前国内关于NAFLD的遗传学研究与国外仍有差距,对于中医药防治NAFLD的遗传学研究尚未全面开展。转化医学的理念可以为中医药防治NAFLD的遗传学研究提供新思路。3.1NAFLD中医证候的遗传学研究思路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而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因此,辨证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大前提下,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是中医科研者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NAFLD属于中医学中的“胁痛”“癥瘕”“肝癖”“积聚”“痰证”等病证范畴。长期大量的NAFLD患者的临床观察,可以看出NAFLD患者的辨证各有不同,总结其特点,得出NAFLD的证候主要有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临床观察得出的NAFLD辨证的差异,为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提出了新问题:NAFLD的不同证候类型是否与基因相关,是否有不同的易感基因导致NAFLD的不同证候类型?基于此,笔者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的证候类型的基因表达差异及基因多态性与证候类型的相关性来进行证候-基因相关性研究。目前已经知道PNPLA3、GCKR、AT-GR1等基因的多态性与NAFLD的发生、发展有关,但这些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的关系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研究NAFLD中医证候的相关基因及其调控网络,建立中医证候的基因表达图谱,将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化及规范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3.2中医防治NAFLD的遗传学研究思路中医重视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现有的研究发现,NAFLD的发生与发展与基因的多态性息息相关。对有NAFLD家族史的健康者或是处于NAFLD发病早期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尽早实行生活方式干预或中医药治疗等干预措施,可能可以有效的NAFLD的发生和进展。遗传决定了每个人对于疾病的易感性不同。研究疾病易感性差异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实现个体化医疗。中医对疾病的治疗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其本质上就是个体化医疗。基因表达的差异,导致了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的不同。这些不同不仅表现在同一种药物,对有些人有效,但对某些人无效;也表现在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人中表现出不同的量效关系。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观察中,也能看出上述特点,如同样剂量的泻下药物,对部分人会产生很强烈的泻下效果,而对部分人泻下效果明显减弱甚至是没有泻下效果。上述临床观察得到的问题可以从基因水平上探讨其机制,以期找出其遗传的差异性,从而指导个体化用药。中医药在临床防治NAFLD的效果是明确的。大量研究[18-20]表明,中医药能改善肝脏脂肪变性,降低ALT水平,改善与NAFLD密切相关的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延缓NAFLD甚至逆转的进展。但其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从基因层面去阐述中医药防治NAFLD的机制至关重要。中医药是否是通过调控基因而起到防治NAFLD的作用?中药与目前研究发现的NAFLD相关基因是否有相互作用?中药的归经的起源可追溯到《素问·宣明五气篇》所云:“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至金元时期,张元素明确提出归经,并将其纳入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部分。随着归经理论的不断发展,形成了现有的根据药物的特点、作用脏腑经络为依据的归经理论。入肝经的药物主要有柴胡、生地黄、白芍等。通过现有研究结果筛选对防治NALFD最明确的中药,研究其对NAFLD患者基因表达以及SNP的影响是一个很好遗传学研究的切入点。通过遗传学研究所确认的药物,能更有针对性的应用于临床对于NAFLD的预防与治疗当中。GWAS所发现的NAFLD相关基因深化了广大学者对NAFLD的发生、发展的认识。但这些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NAFLD基因多态性影响NAFLD进展的过程尚未明确。目前中医药防治NAFLD的遗传学研究开展得较少。将NAFLD遗传学研究技术、方法、成果与中医药相结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基于转化医学的理念,将实验室与临床相结合,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探寻以临床实践为根本的中医药防治NAFLD的遗传学基础,将中医实践中观察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二者相互影响,更能促进实现中医诊治NAFLD的客观化、规范化和个体化,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余瑶 杨钦河 王洪 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中医药的应用7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97414.html

    相关专题:发表论文格式模板 移动厕所


    上一篇: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理论释解
    下一篇:高校二级管理下的收费内控管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