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论伊川易传开物的意与味

一、成何“务”

通览《周易程氏传》“,君”、“臣”用词的频率十分高。同样以《周易程氏传》“卷第一:周易上经上”为例,表示“君王”、“君道”的“君”字使用了一百余次;“臣”字使用了三十余次“;君臣”并举十余次。比如:在《乾》卦中:“利见大德之君,以行其道。君亦利见大德之臣,以共成其功。”[2]2在《坤》卦中“:臣道亦然,君令臣行,劳于事者臣之职也。”[2]13“君臣相际而道亨……君臣道绝,贤者隐遁”[2]19等等。另外“,君子”一词在“卷第一:周易上经上”中使用八十余次,并且时常把“君子”和“君”“、臣”之词并用。比如:在《泰》卦中“,大则君上,小则臣下,君推诚以任下,臣尽诚以事君……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君子来处于内,小人往处于外,是君子得位……”[2]63《否》卦中,“君子固守其节以处下者……其志常在得君而进,以康济天下,故曰志在君也”[2]71。由此,不难看出“开物成务”的主体是“顺理”、“正道”的“君子”,君子“志在君”。北宋经历了古文运动的洗礼,确立了“道统”观念。对儒者而言,道的权威是凌驾于世俗权威之上的,而“内圣外王”又一直是儒家精神的精髓处。因此儒家“君子”的终极志向就在于用道的权威辅助“君王”成就治国安邦的事业。这就是“君子”所成之“务”,这就是“开物成务”所成之“务”。“入世”精神以及强烈地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儒学以及儒者的鲜明特点,正所谓“圣人之忧天下来世,其至矣”。程颐生活的北宋可谓是一个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时代,他年仅十八岁就曾撰写《上仁宗皇帝书》,要求皇帝改革弊政、励精图治。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儒者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这种抱负是源于对家国天下的一种强烈地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政治抱负实现的直接途径就是“得君而进”,就是得到君王的信任而入仕为“臣”。所以《周易程氏传》中大量使用“君”、“臣”和“君子”,一方面鲜明地表示了“成务”的主体是“君子”,“成务”是“君子”的责任和担当;另一方面也深刻地表达了“得君而进”是君子“成务”的基本内容,“得君而进,以康济天下”。

二、如何“开物成务”

1.知周万物,道济天下

程颐认为《易》的法则就是万物之理,“开物成务”的前提就是“知周万物”,就是穷尽万物之理。程颐在《易传序》中说“: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在《乾》卦中进一步说明“理”的特征:“理无形也,故假象以显义。”[2]1总体上看程颐在《周易程氏传》中把“理”理解为万事万物存在的规律、本质,《易》中的卦爻象和卦爻辞就是要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其规律和规范,只有认识了万物之理,才能够用以指导人生社会以及治理天下。如前文所述,“开物”以“顺理”,“正道”方能“成务”。《系辞》中说“:易之义,与天地之道相似,故无差违,相似,谓同也。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义之所包,知也。其义周尽万物之理,其道足以济天下,故无过差。”

2.立纲贤才,同治天下

程颐认为“成务”首先要“立纲”,历史治乱兴亡的关键在于维系纲常等级制度。“天尊,地卑,尊卑之位定,而乾坤之义明矣。高卑既别,贵贱之位分矣。”[2]362乾为君,坤为臣,乾为尊,坤为卑,高卑有别,贵贱有分,如此君臣次序便定下来了。尊卑贵贱的差别,是宇宙总体的道,社会安危治乱也要遵循这样的道。程颐认为要实现天下大治,必须“君臣同治”,君臣齐心协力才能实现政治的和谐有序,这也是“立纲”的意义所在。程颐几乎把所有卦的二、五爻位都是解作君臣上下关系,十分强调君臣的相应相求,君臣“同德”、“志同”方可通泰无碍。“二以阳刚得中,上应于五;五以柔顺得中,下应于二。君臣同德,是以刚中之才,为上所专任,故二虽居臣位,主治泰者也,所谓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另外,程颐强调君臣之间应以“诚”“、礼”相待。“大则君上,小则臣下,君推诚以任下,臣尽诚以事君,上下之志通,朝廷之泰也。”[2]65当然程颐也对君、民关系有很多论述,但不是重点,因为君、民之间隔着“臣”,臣是君、民的链接和桥梁,而且“成务”的主体是“君子”,是“得君而进”的“臣”,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处理君、臣的关系。只要立稳了君臣之纲“,君”以“诚”礼贤下士“,臣”与“君”同德同志,就能同治天下。

3.鉴史慎革,守成天下

在《周易程氏传》中有大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用以佐证易理,程颐认为以史为鉴是“成务”的历史观要求。在《睽》卦中,“以周成之幼稚,而兴盛王之治;以刘禅之昏弱,而有中兴之势,盖由任圣贤之辅,而姬公、孔明所以入之者深也”[2]217。同时,程颐认为变易、变革是世间万物的根本法则,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推革之道,极乎天地变易,时运终始也。”[2]281“革”就是革故鼎新,就是去除弊病,是促进事物新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所谓“弊坏而后革之,革之所以致其通也,故革之而可以大亨。”[2]280程颐对于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有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为现实政治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但是,程颐的变革思想又是很谨慎的,用现在的话讲,程颐是主张“改良”而不主张“革命”。首先他认为“变革,事之大也,必有其时,有其位,有其才,审虑而慎动,而后可以无悔。”也就是说革命需要时、位、才三个条件充分具足。除此之外,程颐还坚持“革之有道”,所谓“天下之事,革之不得其道,则反致弊害”。这里的“道”就是天道,就是天理。这种审慎的变革思想是程颐对一生政治阅历的总结和思考,尤其是他本人曾深陷当时新旧两党的惨烈斗争中,最终被贬为涪陵素衣。程颐的审慎可谓患始患终,“天下之事,始则患乎难革,已革则患乎不能守也,故革之终戒以居贞则吉”[2]285。天下之难难于“守成”。何以“开物成务”,不是毫无章法、秩序,也不是随随便便地变革、折腾。程颐认为应当君臣同德相应,知周万物、立纲贤才、鉴史慎革,这样才能道济天下、同治天下、守成天下。

作者:李兴 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论伊川易传开物的意与味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118845.html

    相关专题:供应链成本 供应链金融


    上一篇:罗素之哲学史著作风格与特色
    下一篇:医院经济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