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摘要:盈余管理是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很多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会计方法的选择以及会计计量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以实现会计稳健性为名义,进行盈余管理。文章以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2013年的年报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数学模型对其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检验,并对其进行成因分析,揭示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的盈余管理问题,同时提出资产减值政策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盈余管理;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128-03

一、引言

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第8号准则《资产减值》在旧准则对八项资产减值计提规定的基础上,不仅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都做了进一步的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则再次成为变动幅度最大的准则之一,因其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提供了空间。在计提减值的过程中较多地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使得判断结果主观性较强,继而很容易引发上市公司打着会计稳健性的旗号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然而企业计提资产减值是为了更加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实现会计稳健性管理,将决策相关的信息更好地传递给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盈余的特殊影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已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二、文献综述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上,以及对流动资产和长期投资的资产减值的会计选择和会计稳健性的研究上。代冰彬基于盈余-回报关系度量法(Basu,1997),通过建立减值计提模型资产减值的动机假设进行了检验,揭示了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大清洗动机和平滑动机与计提的减值准备相关性较强。罗进辉(2008)以2001—2008年制造业数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研究表明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上市公司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净计提比例表现平稳,而与之对应的流动资产减值准备净计提比例却表现大幅波动。利用流动资产项目的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偏好选择。孙萍、张敏(2009)通过研究也发现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体系颁布实施后,由于长期资产的减值损失不能转回,使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天平偏向了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韩晨(2014)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不同盈余管理动机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表现。利用t检验对上市公司的各类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了验证。

三、案例分析

(一)盈余管理的检验模型

国外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学者们并提出了多种盈余管理模型。随着研究方法的完善,总体应计利润法是一种成熟的方法,该模型在盈余管理检测中使用较多。在盈余管理的研究中,通常采用对应计利润项目的分析来检验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净利润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大小反映是企业正常业务活动中获取现金的能力。在权责发生制的计量方式下使得这两者产生了一定差额,这样的弹性空间里便产生了管理信息的不对称,从而也就产生了盈余管理行为。1.运用应计利润总额模型。净收入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是全部应计利润法所认定的盈余管理的结果。这种检验方式是将应计利润总额模型作为基础而提出的。TA用来表示净收入(NI)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CFO)之间的差额,即:TA=NI-CFO,由于净收入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属于期间数值,需要一个数字对该数值在一定的规模上进行修正,这里采用t-1期末总资产对其进行修正,则得到模型:

(二)数据检验

1.运用应计利润总额模型。通过某公司所披露的年报得到该公司2007年至2013年的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以及期末总资产,如表1(见下页)所示。通过该模型对上表数据进行检验,可得出2007-2013年间某公司总应计利润(CFOEMt)分别是4.25%、8.25%、-3.36%、-1.94%、0.82%、-0.54%、-0.83%。从所计算出来的结果可以看出从2008年起到2013年,该公司的CFOEMt比较平稳,从该数据可能看不出什么,但是我们继续计算CFOEMt的均值=(4.25%+8.25%+-3.36%+-1.94%+-1.94%)/5=0.016040505。假设该公司在2012年也不存盈余管理现象,那么其在2012年的总应计利润比重应该与其他几年保持一致,也应该在0.016040505左右,因此将0.016040505作为2012年总应计利润比重,由此可计算出2012年无盈余管理行为下的净利润:NI2012=CFOEM+CFO2012/A2012=-35408703.50元。然而,从该公司2012年的财务报告中可取得净利润为-51530836.55元与无盈余管理行为下净利润-35408703.50相差11809542.8432758元。又从该公司2012年的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出其计提的坏账准备为4050933.12,而存货跌价准备为11278736.08元。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出该公司在2012年确实实施了盈余管理行为的结论。2.运用均值回复应计利润模型。由该公司2008年到2013年的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计算出每一年总体应计利润(TA)如表2所示。由此可计算出2007年至2013年的应计利润均值5630198.198元,由此可推算出NDA2012=(AT5/A2010)*A2011=5530524.911元,那么DA2012=TA2012-NDA2012=-9843115.12元,如此大的金额同样证明了该公司存在着盈余管理的行为。

(三)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从该公司所披露的年报信息中可得知,该公司总体业务发展状况在2007年到2010年经营比较稳定,但是2011年出现了亏损,2012年继续亏损,连续两年的亏损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其强烈的大清洗动机。被处理的上市公司要想“保牌”或“摘帽(ST*)”,就一定要避免出现连续两年或连续三年发生亏损。该公司由于经营不景气导致2011年到2012年发生连续的亏损,如果2013年继续亏损该公司必然戴上ST的帽子,那么如何挽回这一局面呢?由于我国的准则没有具体规定企业计提流动资产的比例等,又加上新准则的颁布规定长期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能转回的规定,使得许多上市公司在面临类似于该公司这样的财务危机的时候,更加倾向于在发生亏损年度通过大量计提流动资产减值准备,来达到大清洗的目的,以便下年“轻装上阵”。根据该公司2013年的年报数据,很明显2013年该公司盈利了,根据年报数据我们做出了该公司2008-2014年的计提的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化图。很明显2012年很不一般,其减值准备高出了其他年度许多,而且2013年陡然递减,如此吸引注意的变化,更加增大了该公司2012年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嫌疑。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某公司的资产减值数据的研究,表明该上市公司确有通过资产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其动机主要为了避免退市而进行夸大亏损,并于下一年度(2013年)扭亏为盈。进而也验证了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上市公司更倾向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进行盈余管理。尽管我国新的资产减值准则缩小了盈余管理的空间,在一定范围内遏制了盈余操控,但在实务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漏洞。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为抑制非稳健性的盈余管理提供参考。

(一)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的资产评估机制

我国目前的资产减值政策对于减值现象的确认,资产减值可回收金额的确认等还没有制定针对性、准确性的政策。企业在基于稳健性的基础上计提各项减值准备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判断。因此,很有必要建立先进的资产评估机构,提高会计人员的资产评估水平,使得所计提的减值准备能较好地拟合企业的经营情况,较公允客观地对资产减值的可收回金额,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得到较准确的确认。

(二)加强公司内外部监管力度

我们仅仅建立对资产减值确认和计提的评估体系是不够的,还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对资产减值的各项计提不仅要加强公司内部监督,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更要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至关重要,同时建立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进行利润操纵的处罚机制,当发现上市公司具有非稳健性的盈余管理行为时,相关机构予以一定的处罚。

(三)及时发现灰色地带

从实务中我们发现有的上市公司已经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实施了很长时间才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继而制定了相关资产减值准则来约束其行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由于我国资产减值政策制定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我们可以建立有关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操控的预警系统,同时加强动态监测系统的灵敏度,及时检测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跟踪其经营行为,增强风险防范,树立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的理念,以改善政策的制定长时间落后于问题的出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龚程晨,宋钦.存货跌价准备净计提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来自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J].会计之友,2013(14)

[2]郭艳萍,郭瑞敏,李娇.中小板公司资产减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3(16)

[3]陈英,张烟草经济论文媛,杨欢欢.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师,2013(5)

[4]侯翠平,董瑞丽.试析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1(8)

[5]韩伟.罗平锌电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D].兰州

作者:邓浩月 付招晰 蔡雪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167472.html

    相关专题:可持续发展 金融分析师


    上一篇:评剧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论述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