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1.商务英语专业/方向设置目标与要求

课程建设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陈准民、王立非等,2009),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此总目标指导下,不同学校应该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设置教学目标。从培养方案上目标定位来看,师大对重点高校学生提出更高的目标与要求,更为突显广西重点院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方向;师院本科教学则着眼于为地方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的高级商务英语应用人才。

2.培养方案设置结构情况分析

为了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师大与师院都在这几年当中不断修订培养方案,努力构建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陈准民、王立非等,2009),本文将课程分为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商务知识与技能类课程、跨文化交际能力类课程、人文素养类课程,以及实践类(专业见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等五方面课程,并以师大英语专业商务方向培养方案及师院英语专业商务方向培养方案为例,就每一类课程的开设年级、课程数量、学分和课程性质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统计数据将能直观反映两所师范院校在英语专业非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上的特点与特色,并以期从中获启示,更好改革商务英语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语言知识课程主要指语音、语法、词汇、语言学导论、英语词汇学、英语修辞学、英语语音学、英语文体学、英语语用学等课程;技能课程包括商务英语、综合英语、与听、说、阅、写、翻等有关的所有课程。师大与师院专业课程总学分均为131学分。从表1中课程设置来看,师大在低年级开设语言知识类必修课程比师院分别多1学分、而技能类必修课程少14学分;在高年级阶段师大没有开设知识类必修课,而师院有2学分的课程;高年级语言技能类必修课当中,师大比师院多开设2学分课程。总体来说,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设置上师大比师院少;师大与师院此类必修课总学分分别为57、70,分别占专业总学分的43.5%、53.4%。以上说明师大开设语言知识类课程及要求所修学分比师院少,而且师大与师院都多在低年级开设。语言技能类课程两校均主要在低年级开设,师大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与数量均比师院少,但师大与师院在此类课程开设上基本符合教育部占专业总课程50%-60%要求。结果还表明师院比师大更注重开设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这与生源高低有很大关系。师院是二本院校,学生基础较弱,所以要加强夯实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导论、管理学导论、国际商法导论及相关工商、贸易、金融、统计等理论知识的课程。表2显示师院仅在高年级开设1门商务知识类选修课程,师大开设了7门18学分的商务知识课程,其中必修课2门共4学分,课程主要在低年级开设;在商务技能类课程上,师大开设了必修课5门15学分(主要分布在高年级),选修课3门6学分;相比之下,师院分别开设了必修课5门10学分、选修课5门8学分。结果表明,师大构建了较全面的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平台,开设了大量应用提高系列与理论提高系列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尤其注重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的商务技能必修课程。师大在此类课程开设上基本符合教育部占专业总课程20%-30%要求。相比之下,师院较欠缺经济基础学、管理学、国际商法及相关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商务知识课程;另外,商务技能必修课量较少,总开设课程学分远少于师大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学分。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师院还需加大商务知识与技能拓展课程的建设,注意构建合理的商务理论、提高应用能力的课程群。跨文化交际类课程主要包括跨文化思维能力、适应能力与沟通能力课程。表3显示师大没有开设必修课,但在低年级开设选修课2门4学分,在高年级开设有2门4学分。师院仅在低年级开设必选修课1门2学分。总体来说,师大所提供的跨文化交际类课程量比师院多,但两校所开设的跨文化交际类的课程还是偏少。面对我国日益频繁对外经济活动,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交际能力是成功商务英语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两校需增加此类课程的数量与学分。人文素养类课程在此主要指中国文化入门、欧洲文化入门、东盟国家经贸概况、中外礼仪、商务文化及与英美文学相关的课程。表4显示师大没有开设必修课,但在高、低年级阶段各分别开设3门6学分的选修课;师院在高、低年级各分别开设了1门2学分的必修课,并且在高、低年级各开设了1门2学分、7门11学分的选修课。可见,师院比师大更重视人文素质培养,但两校所开设课程在专业总课程比例中还是较低的。英美文学类课程是英语语言与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了解社会与文化的重要来源。尽管所面对的是商务英语学生教育,人文素质的缺失是外语思辨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文学素养提升对个人素质、专业能力提高还是很有促进作用的。由表5可见,两所院校均开设了专业见习、社会实践/调查、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在实践时间跨度、学分设置上,师大比师院要短、少些,所占本专业课程学分比例分别是7.6%、11.5%,低于教育部的实践学分标准。在不能增加以上课程学分条件下,两校可考虑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增加实践环节分,提高实践要求,增加课堂实践内容,拓展实践形式等来解决这一问题。

3.课程设置改革启示

课程改革涉及决策人、专家、教师、学生及管理机构。课程改革成功的首要问题是要明确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及时性与可行性;另外,沟通与合作也是相当重要的(Medgyes&Nikolov,2002:197-199)。从前面两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情况分析来看,师大在目标要求与课程设置上力图突出体现教育部的目标,更着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师院也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培养方案,力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然,要成功为转型为应用型大学做准备,我们也看到两校所存在的不足,很有必要组织各方力量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在课程设置上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放眼世界,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语言学习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并受到一定的社会因素影响的(Barkhuizen,2004:553)。在英国,产学研合作机制既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徐同文,陈艳,2012:112)。“产学研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孔繁敏,2006:50)。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了解社会需求趋势,对特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做出具体的描述,实行“订单”培养社会服务型人才(孔繁敏,2006:57);另一方面要加强校企联系,邀请相关企业或政府部门有工作经验的相关学科专家(含熟练的业务员)参与课程尤其是实践教学课程课时比例和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将语言与社会商务活动相结合,探讨商务英语在社会上的应用,争取更好的产、学、研效果。(2)提供更多的专业选修课程与其他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质辩、表达能力。课程设置之前必须充分了解现有课程教学开展情况(Dubin&Olshtain,2002:23)。在资源不足条件下开设课程则可择优录取学生,让对课程很感兴趣又最符合条件的学生能利用有限资源,在最大限度内实现师生共赢。(3)注意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关系。文秋芳(2014:123)认为:“无论是学术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培养,都需要从语言教育开始,同时语言教育须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她(2014:124)还提出要根据专业方向开设系列特色课程。为此,要在保证打好学生语言基础同时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学校其他二级学院的资源,开拓商务知识课程,打造完善的提高商务应用能力的课程群。(4)“教育只有创新才有将来”,创新素质教育分为创新意识、思维、能力、人格和创新行为等五方面(燕良轼,2002:4、9)。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打造专业素质拓展教育平台,开设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自主听力、自主阅读、翻译实训等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基地研修,每学年完成至少1个企事业单位研究或案例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利用专家论坛及工作坊,要求学生每学期完成至少1个产品展示与推介、谈判或会议现场口译、进出口业务操作、会议的接待与服务等项目研究报告;提供完善的大学四年每学期在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培养方案及相关任务与素材,要求学生在完成每阶段的各项任务,其任务完成数量与质量将纳入相应的课程平时成绩中计算。这一工作在我院已经开始了两年的试点工作,收到良好效果。(5)注意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同时并举。不仅要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还要注意思想、文化、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将来沟通和交际打下良好基础(孔繁敏,2006:69)。为此,跨文化交际、文学、文化、专业思想品德教育不能放松,在课程设置上比例要合理。(6)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开发更多的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应用型人才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是在实践中培养的,我们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刘健等,2005:127)。技能类的课程要有一定的实践课时与学分要求,加强课堂实训环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区情、增强才干、锻炼毅力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学术活动,包括学术研究和学科竞赛,如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的各类学术协会、学术讲座与研讨会、阅读竞赛、翻译大赛、口语大赛、商务技能大赛、英语戏剧大赛、小论文比赛;开展文化艺术节;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承担课题、创办专业相关刊物、拍摄与制作短片;参与广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各类国际商务类博览会等的商务翻译活动,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根据地方如北部湾经济区商贸、企业实情进行特定的商务方案设计,并进行比赛。在专业实习中巩固、提高英语(商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毕业论文课程可由学生自主选择论文写作或撰写商务调研报告(如市场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营销方案等)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学生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7)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动机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生存、社会及心理需求有关(董燕萍,2005:193)。一方面要坚持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为此,必须对学生有明确的课外学习质与量的要求,加强教师的课外引导,在评定课程考核成绩时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并把课外自主学习(理论、实践)的量与质纳入相关课程成绩考核的范围,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8)更新教学内容与手段,采用最优秀的教材或编写、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结合具体情况增加或取舍教学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总之,在我国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之际,社会竞争需要大批具备国际环境下具备良好综合素质、能进行有效商务沟通与抗衡能力的英语商务人才。为了更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师范院校迫切需要更新理念,加强沟通,不断修订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共同探索我国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模式。

作者:李光梅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148412.html

    相关专题:论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金融论文题目


    上一篇:世界历史影视教学
    下一篇: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应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