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数控维修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分析

一、数控维修人才需求分析

当前,我国数控机床的产量和保有量都在迅速增长,到2013年,数控机床保有量已经突破两百万台,数控机床的品种也几乎覆盖了整个金属切削机床领域以及主要的锻压设备。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上表示,我国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的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超过50%。[2]即便如此,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机床数控化率相比,我国数控机床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还将有相当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期。与之相应的是,数控机床的从业人员需求巨大,特别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数控机床调试、维护与维修的人员紧缺。按数控机床台数与维修人数10∶1的比例估算,我国每年数控维修人才的需求增量将超过2万人。随着数控设备在企业的大量应用,数控维修人才在未来有刚性的增长需求。

二、企业数控机床及系统

的使用情况机床制造类企业普遍使用的数控机床主要有车、铣、加工中心、龙门铣、龙门刨、磨床等;一般制造类企业均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机床为主。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控系统分会调查研究表明,经济型(步进电动机)机床在企业中占比30%,普及型(伺服电动机、3轴联动、半闭环控制)机床在企业中占比43%,高档型(伺服电动机、3轴以上联动、全闭环控制)机床在企业中占比27%。而机床所配置的数控系统以FANUC(发那科)、SIE-MENS(西门子)、HEIDENHAIN(海德汉)为主,有的还有三菱、新代等系统,国产数控系统以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凯恩帝数控为主。

三、企业对数控维修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

1.专业基础能力要求

数控机床维修人才必须具备四项专业基础能力(数控机床的选用与保养;数控机床气液系统的检查与运行;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数控系统功能参数修改、调试运行),懂得数控机床日常维护,确保机床能够正常运行。

2.拓展能力要求

包括数控系统的连接与调试,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调整,机电联调,数控机床安装、调试、验收及精度优化,英文资料查阅等能力。

3.职业素质要求

针对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类岗位,企业普遍对学校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自我获取知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服从工作的需要与组织安排、工作刻苦耐劳、心理承受与适应力较强成为企业对毕业生最看重的品质。

四、数控维修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分析国内外的企业人才培养,各有特色。德国“双元制”教育是一种企校合作、企业为主的教育体制,其本质就是职业培训及职业素养培训。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到企业后适应期短、上手快,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使职业教育能更好地为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服务。北美和澳大利亚的CBE教育模式是一种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以培养学员实际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将能力标准转换为课程,以职业能力图表所列的各项能力从易到难来安排教学,有利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英国“三明治”课程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交替的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校授课和到企业实习相互轮替的教学方式实现以职业素质、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三明治”课程的考核评估由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完成,是一个全过程的考核体系,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行为控制和质量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新加坡在借鉴德国“双元制”的基础上,创建了“教学工厂”。

“教学工厂”以真实的企业环境作为教学环境,实施以“项目课题”为导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现场教学模式,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推动了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目前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等已纷纷在摸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把学生“能就业、就好业”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等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全面推行“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江苏省高职实训基地采用“现代化工教学工厂”,涵盖单元级、工段级、全流程级的生产性岗位操作训练装置,采用虚实结合的现代技术,借助典型化工产品生产流程、化工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按照化工企业生产岗位对员工的要求进行训练,培养学员的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突破了化工人才培养的“瓶颈”,做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

五、数控维修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举措

1.产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企业需要开展对企业员工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既能分享学校资源优势,又参与学校的改革,让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数控维修人才培养过程中,借鉴国内外人才的培养模式,全面推行“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首先通过企业调研确定数控维修专业的定位、岗位群、培养目标等,然后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对岗位群进行分析,对职业(岗位)所需的共同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合并,最后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

2.根据产业需求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工学结合的理念,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同制订科学严谨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批优质核心课程,课程开发中注重借鉴高级职业资格标准,注重融入行业企业标准,注重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与课程的对接,注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设计,注重校企的共同开发。校企合作共同制订核心课程标准、能力考核标准,完善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建设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全面推进“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的“项目化”课程改革。

3.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实现数控维修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建立必要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包括钳工实训室、数控机床实训室、数控维修实训室等(见下表)。总之,随着数控机床产量和保有量的日益增加,企业对数控维修人才的需要越来越急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分段教学、一体化教学,落实工学结合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培养出适应产业需求的数控维修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于企业。

作者:焦红卫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数控维修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121112.html

    相关专题:网络兼职 臭氧浓度超标


    上一篇:改革开放后的公益广告论文
    下一篇:辅导员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