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研究

摘要:经济法作为规范经济市场秩序,加强市场宏观调控作用的主要依据,在其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带来一些非自愿的受益或成本,这就是所谓的外部性。外部性是经济活动的基本特性,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则会给市场经济带来不好的影响。本文首先对经济法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外部性的基本内涵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经济法外部性产生的根源,最后对外部性的内在化及具体的措施进行了简单的讲解。

关键词:经济法;制定;实施;内在化

一、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内涵

在经济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第三方的利益,即活动的开展除了对合作双方产生影响外,还会对其他团体的利益产生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外部性特征。[1]由于经济活动特殊的属性,外部性特征往往不可避免,只有加强对外部性的重视度,通过内在化的措施才能不断降低对外部环境的影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经济法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1.经济法制定中的外部性立法机关在进行经济法的制定、修改、废除等过程时会对第三人的利益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经济法制定中的外部性体现。[2]在立法的过程中,需要依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这就会产生一定的额外费用,而这部分费用会给社会或个人带来一定的受益,这就是立法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另外,经济法在制定、修改的过程中不仅会影响市场主体的利益,还会带动其它经济体的发展,从而产生立法受益中的外部性。2.经济法实施过程中的外部性经济法实施中的外部性主要指的是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对其它利益群体产生的影响,主要由公共的法律实施与私人的法律实施两部分组成。其中,公共法律实施的外部性指的是在实施法律条文时给社会个体或群体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种效益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而私人法律实施的外部性则是指经济主体在开展经济活动时给他人带来的额外的收益,这种收益是根据经济活动的特点产生的。

二、经济法外部性产生的根源

1.经济法公共利益本体的影响与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比,公共利益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长期的过程中,一般只是在口号里使用,而不具有实际的价值。[3]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推进,公共利益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概念,而是能够被实际化、具体化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能够被人们真切的体会,同时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传统民商法的制定主要与个人利益的联系较为密切,对公共利益的体现较少,这种制度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的出现能够提高公共利益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弥补了民商法的不足,在保护和促进公共利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受益对象的不确定性与经济性的特征经济法最主要的是服务于公共对象,但是何为“公共”?公共对象是由哪些群体组成的?以及所谓的“公共利益”又是具体指的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并没有人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公共利益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促使经济法的出现。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受益对象的不确定性及受益内容的不确定性,受益对象的不确定是公益概念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概念。[4]另外,公益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这就会导致公益内容的不确定性。公益对象和公益内容的不确定要求具体的条文能够对其进行详细的规定,这就促使了经济法的出现,经济法属于公共利益本位法,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己任,所以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除此之外,公共利益还具有明确的经济性,即以经济基本权为基本的形式,最主要的是要实现经济的上的正义,要求经济法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的指导思想,能够起到维护经济市场秩序的作用,同时要能够随着外部政治、经济等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以更好的服务于公共利益主体,发挥经济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之内在化

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经济法的外在化所带来的影响弊大于利,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外部性的内在化,其基本的思想是将外部性制造者所带来的额外收益转化为自身利益的一部分,从而减少因自身经济活动对其他利益群体的影响。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内在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经济法制定中的外部性内在化法律是各团体进行经济利益划分的最主要的依据,所有地方及其他部门利益的获得都得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执行,所以立法权是各部门争夺的权利之一。为了有效解决因立法权不明而出现的外部性问题,就需要采取界定的方式,严格且明晰的规定具体的立法流程。另外,经济法的制定要求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立法制度,能够促进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在立法的过程中,可以将经济法所涉及的各经济利益体联系起来,给予他们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对法律的制定建言献策,从而使经济法的制定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促进经济法制定外部性的内在化。2.经济法实施中的外部性内在化经济法实施中的外部性内在化主要是指在实施的过程中尽量减少经济活动对外部的影响,尽量使经济主体产生的影响进行内部“消化”,以避免对其他经济利益体带来不好的影响。任何法律的制定和完善都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经济体的利益,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外部性特征,绝对公平的经济活动并不存在,所以只能通过有效措施的实施来尽量将对外部性的影响,即将其内在化。

四、加强经济法制定与实施外部性内在化的措施

1.明确各行政机关的立法权立法权的归属将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利益划分,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调节,则很容易出现因利益分配不当而产生的外部性,这就要求中央、各级地方政府及各立法部门界定各自的立法范围,避免因立法权的争夺而出现纠纷。虽然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的法律体系已逐渐趋于完善,但是关于立法权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立法权的归属问题无据可依。要想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权利,首先,需要明确政府的职责,要协调好市场经济与政府职权之间的关系,政府不得随意干预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次,应对各自的立法权进行详细的界定,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同时又是多民族国家,既要保证全国采取统一的法制,又要能够保护地方多样性的利益,因此在确定立法权的归属时应权衡各方面的关系,立足于未来,同时又能符合现代的社会需求。2.完善经济法的立法与实施程序制度立法程序的制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主的思想,建立完善的立法程序,将各利益群体组织到一块,并为他们提供建言献策的机会,从而保证各利益体的民主权利,最大限度的将外部性内在化。我国应努力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立法制度,建立完善的立法听证制度、论坛制度等,鼓励民众加强对立法过程的监督,而且立法制度的建立要与实际相结合,具有可操作性。另外,经济法制定完成以后需要由公共机构实施,所以还需要加强实施过程中外部性的内在化,建立完善的公共实施制度。当经济主体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体造成利益损害的时候,应给予一定的补偿,加强对公务员制度的完善。3.经济法私人实施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济主体在开展经济活动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对他人的利益带来影响,当这部分影响处于不利情况时,应给予被损害群体维护利益的机会,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私人实施制度。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制度,但是实际生活中类似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这表明公益诉讼及私人实施制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在建立公益诉讼时,应鼓励公民进行合法权益的维护并给予一定的补偿。另外,要建立举报制度,加强公众对经济法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推进外部性内在化的发展。

五、结论

经济法主要服务于公共利益,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经济主体以外的经济利益体造成影响,即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实践证明,外部性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弊大于利,所以需要将其内在化,这就要求明确立法权的划分,建立完善的立法和实施制度,加强对私人实施制度的完善,从而降低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影响。

参考文献:

[1]侯斌.经济法制定的外部性探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4):58-64.

[2]崔佳琪.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及其内在化[J].经济与法,2014(11):92-104.

[3]郑鹏程.论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及其内在化[J].中国法学,2003(05):114-123.

[4]凌泽涵.关于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及其内在化探讨[J].法制博览,2015(31):210.

作者:王玥 陈健伟 单位:浙江万里学院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105171.html

    相关专题:swot分析劣势 河北农业大学


    上一篇:县级供电企业教育培训对策分析
    下一篇:企业创新管理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