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的新挑战

摘要:随着4G手机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们正在走进一个微网络时代。微网络促进高中的德育工作走上新发展的道路,同时,这种现状也给高中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高中急需采取创新复合型的对策,来解决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微网络;高中;德育工作

微网络是指各种带有嵌套性、即时性特点的网络工具,实现了计算机、手机等多终端的信息发布和传播。[1]“微网络”时代已经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QQ、微信等即时传播通讯工具拉开了“微网络”时代的序幕。

1“微网络”的特征及其对高中德育的积极意义

1.1主体参与的大众性

微网络带来的主体参与度体现在大众性这一特征上,不同性别、年级、生活环境的高中生乃至全社会的各界人士都能参与其中。通过微网络,一时兴起的小想法就能成为话题进行交流,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微设备随时随地参与进来。

1.2交流沟通的互动性

微网络中信息的传播呈现的是网状和几何裂变式的结构。这就要求信息传播者在进行信息生产时,要提供具有关注度高,冲击力强,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受众眼球并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的内容。用户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交流软件,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相应的小团体进行信息交流互动。高中生也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消费群体,这客观上使得高中生可以从微网络上获取相关信息,一定程度上打破时空的界限,学生群体乃至教师群体之间可以产生交互影响。

1.3信息传播的多样性

在微网络构成的虚拟空间中,人们能够通过交流、留言、日志、讨论、微博等各种形式参与交往活动并传播信息。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也就带来了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流动性特征。以手机上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流动平台,人们浏览网页、获取和传播信息。在“微网络”时代,手机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方式,也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具备快速性、广泛性、流动性等特点。因此,微网络给高中德育带来了现实性的显著的积极意义。微网络不仅可以引导网络舆情,建设和谐校园;还可以活跃学习气氛,加强师生互动;在拓宽德育渠道,创新德育工作方面,也有着杰出贡献。

2“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的现状及新挑战

2.1高中生对“微网络”利用的现状

2.1.1手机上网熟练度高目前高中生利用手机上网程度很高,绝大多数学生都利用过手机上网,触网率极高。以手机上网为主要形式的微网络对高中生的影响日益增大。现代高中不仅普遍使用过手机上网,对于手机上网的相关知识和流程也很了解,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熟悉和遵循手机上网的基本规定。因此,高中生对微网络的使用的熟练程度也就相对较高。2.1.2关注内容多样但有风险手机上网功能多样,学生利用微网络关注的内容也都不尽相同,这也是微网络信息传播多样性的特征导致的。与此同时,微网络也会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2.1.3教师对学生上网问题的态度积极教师对学生手机上网的态度出发点是好的,而且希望学生能够自觉利用微网络来辅助自己的学习成长。同时,教师还希望学生能够利用微网络与他人交流、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2高中德育工作中“微网络”利用的现状

2.2.1师生对“微网络”德育效果感知不一教师微网络的利用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即使平常有利用微网络进行德育工作,但也可能因为能力欠佳或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接受过相应教育。师生对德育效果感知不一,侧面体现了教师微网络的运用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2.2.2德育“微”平台设立但效果甚微学校或班级已普遍建立自己的微网络平台,但在类似于班级QQ群此类的德育“微”平台中,班主任进行道德教育工作的比例较少,而学生学习资料的共享和闲聊一些生活趣事等活动进行得则较为频繁。这说明,目前高中德育工作依赖于微网络平台的程度较高,然而道德教育实际操作情况和效果又是与理想有差别的,效果甚微。2.2.3教师“微网络”德育方式不灵活教师并没有充分熟悉微网络时代的特征,也并不了解如何在微网络平台中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这就导致了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在微网络环境下德育方式的不灵活、不多样,不能与微网络交互性的特征相契合,也就无法引起当今微网络时代高中生参与德育生活的兴趣和主动性。

2.3“微网络”时代对高中德育的新挑战

2.3.1信息良莠不齐,学生难以分辨微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飞速性、个性化特征导致了信息传播的随意性、自由性,和质量的良莠不齐。从用户的年龄统计来看,青少年是微博这一微网络客户端的绝对主体和最活跃的用户群。一些不真实的、引人误解的信息,往往会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其中也不乏高中生这一群体。网上信息丰富,但良莠不齐,可能使一些中学生失去理性思维,迷失方向;网络的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网络上不良的思想文化的侵蚀,扭曲了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高中生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时,可能会出现难以分辨真实性的问题。2.3.2资源更新迅速,教师难领潮流一些信息敏感度低的教师面对大量更新快速的信息资源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甚至难以把握。由于高中教师还不善于借助微网络及时更新和向学生教授相关知识,而导致相关德育工作还停留在相对传统且落后的教学方法上。比如,大多数高中生表示很欢迎手机新闻软件的出现,而一些高中教师却不熟悉如何使用此类软件进行资源搜索,学生向教师提问时,教师也就无法作出回答,导致师生交流缺少新鲜与活力。因此,高中教师有必要学会利用微网络进行资源采集与知识更新,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推动高中的德育工作引领时代潮流向前发展。2.3.3微网络虚拟交互,学生不道德行为增多在自媒介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主要工具的网络媒介参与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影响源”,德育问题更为凸显,“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行为”越来越普遍。在这种传播形式下,高中生集传播者和受传者身份于一体,拥有了非常广阔的话语权。话语权的扩展也就带来了选择范围增大的结果,高中生可以在微网络交互广泛的这一特征基础上选择不一样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通常是对自己有帮助的,并且不会过多地质疑其正当性。例如,目前互联网络存在许多漏洞,手机客户的信息泄露就是很典型的一类,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些泄露出来的信息,利用手机向高中生发送帮写作业的广告短信。这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和道德程度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微网络的这种交互性,使得高中生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作为在校高中生,应自觉坚守学生行为准则,遵守社会道德,抵抗不道德行为的产生。

3“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的新对策

3.1激活高中微网络教育平台和窗口

高中需要充分运用QQ群、微信、微博等各种新的微网络工具,在各级组织和环节当中激活已建立的德育微网络平台。这些平台“以4G手机网络和计算机互联网为技术支撑,以各种短小细微的网络信息传播工具为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主客体之间即时的、跨时空的思想情感互动交流的网络互动传播”。[3]对于已设立的各级微网络平台的激活工作,高中可以从两方面开展:一方面可以利用此类平台进行更加深入的心理咨询,有利于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便于此类平台的高效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校园文化活动的资讯,有利于学生的踊跃参与,对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学校还应建立家校互动平台网站,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及时了解不足并加以改正。[4]高中德育工作者应该从家长和学生的反馈中,提取相应对策。使用手持电子设备进行教学的方案已纳入不少学校未来的教学计划当中,四星级以上的优秀高中更应该与时俱进,德育工作应该跟随时代潮流向前发展。在建立并激活微课堂教学窗口的同时,还可以开拓学生社团德育窗口。把握高中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利用社团的资源,在学校社团中安插微网络技术,可以成功避免时空的限制,提高高中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此类微网络窗口中,师生可以进行学术或生活上的问题探讨,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2提高德育工作者微网络运用能力

高中德育工作者很大一部分是各个班级的班主任,班主任是接触学生最近也是最密切的角色之一。因此,从班主任的微网络意识入手,逐步提高班主任的微网络道德意识、微网络利用能力、微网络德育经验等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班主任作为高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微网络素质,了解关心高中生手机上网和使用微网络的基本情况,指导学生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和相应的法律道德规定约束下进行微网络的使用。微网络为师生提供了双向互动交流的新平台,使得德育过程成为多角度、全方位的互动过程。高中德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从传统走向开放,树立交互开放的微网络意识。其次,班主任要关注当下微网络平台的使用动态,在学生群体之间构建亲和力,通过微网络平台与学生加强交流沟通,在班级“微”平台中进行道德教育、心理辅导等活动。教师应树立平等的沟通意识,加强与学生的微网络交流,吸引学生沟通兴趣,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方便道德教育的进行。最后,德育工作者还要有较强的微网络运用能力,要关注“微”平台信息的筛选和综合应用。对于良莠不齐的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法律知识的灌输和生活实例的引导,教育学生如何避免不良信息的骚扰。同时,德育工作者还要以身示范,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微网络渠道来获取有助于日常学习生活的信息。只有自身具备了微网络知识和运用能力,才能在德育工作中与高中生的思想性格接轨,使得德育成效更显著。

3.3探索创新复合型微网络德育方法

3.3.1手机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整合随着4G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移动数据费用的降低,手机通信媒体已然成为整个社会信息传递与交往的便捷工具。作为社会一份子,每一位作为手机用户的高中生都可以利用手机通信网络进行视频通话等活动。以往只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开展的德育活动,现在都能替换成手机这类移动通信工具来进行,此类全校覆盖式的德育新机制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与开发。3.3.2约束机制与榜样示范法的融合针对高中生不道德行为的产生,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同时,还需要设立纪律机制的约束。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制度模式就是通过制订一系列的制度,制约并规范中学生的网络行为,最终达到提高其网络道德的一种模式。对于学生在微网络上传播虚假消息,导致不良舆论风向等问题,可以通过自我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等方法进行道德约束和说服,再利用微网络对学生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与此同时,对于在微网络时代高中的德育工作中取得优异表现的榜样学生,可以通过表彰的形式,以此在学生群体中起到一种典型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娅.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18-219.

[2]陈明.浅析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工作[J].教育导刊,2011(2):82.

[3]董娅.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19.

[4]卢晓霞.网络时代下中学德育工作思考[J].基础教育,2012(3):161.

作者:张欣怡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的新挑战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100518.html

    相关专题:企业财务危机 论文 个人swot分析


    上一篇:左冠状动脉内两相血流动力学探析
    下一篇:农村养禽常见问题及措施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