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办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开始频繁进行国际商务贸易活动,社会对于高质量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近十年以来中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逐年增加。而商务英语专业作为相对较新的专业,在开设本专业的时候学校没有足够的经验及模式可以借鉴,从而面临诸如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配备不合理,教学条件不到位等实际问题的挑战。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商务英语;本科教学;国家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5)19-0083-03

在中国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今天,国家参与的国际商务活动急速增长,对于同时精通英语和商务知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商务英语专业在市场需求的激励下应运而生,这是一门较新的英语类专业。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于2006年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置,于2012年列入本科专业基本目录,截至2015年,已有约250所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相对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本科教育较长的办学历史,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育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继承和发扬,因此不够成熟,在实际的专业教学中面临了许多问题,尤其是新开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面临了很多实际的问题亟待解决。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做具体的专业课程设置之前,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加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本科教学开展的根基。商务英语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点,是英语与商务两种学科的交叉,不同的院校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育立足点是商务知识还是英语知识,有不同的理解,这就产生了几种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为主,将大量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上,只要求学生了解有限的商务知识,培养的人才与其他英语专业人才在商务知识上没有明显的优势;一种是主攻学生的商务知识,保证学生具备较好的英语能力,但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还有一种是英语能力与商务知识同时具备的人才。从商务英语专业的命名就可以看出,其实商务英语专业落脚点在英语。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同时掌握相应的商务知识、跨文化知识及人文学科知识的人才,是能够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学生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英语应用能力,在英语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能力上的培养是根基,要保证学生具备一个英语专业学生应有的扎实基本功,并具备良好的学习策略能力。在此基础上应具备应有的商务知识,具备较强的商务实践能力。应懂得商务礼仪,拥有办公文秘及公共演讲等通用商务技能。同时具备用英语从事商务谈判、电子商务、贸易实务、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商务技能。为了能很好得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还应具备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英美政治文化应有较好的了解,具备跨文化思维沟通能力,以及商务沟通及商业事务能力。自我规划、自我决策、自我监控及自我评价等自学能力也尤为重要。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就能制定科学的课程设置。

2课程设置不科学

由于办学经验不足,对专业的理解不充分,对区域经济不理解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部分院校不能很科学的进行课程设置。出现了部分学院开设英语类课程过多,商务相关课程不足,并缺乏实践类课程;部分院校不顾学生基础,盲目跟风开设多种全英语商务课程这两种极端。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应该根据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要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英语技能与商务专业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而具体如何进行较为科学的课程设置,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制定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给出了较为明确的指导。王立非,叶兴国等(2015)对其进行了解读,提出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育课程总学分应达到150学分,学时达到2500学时,其中专业课程应该占三分之二以上。较为合理的课程设置应包括除大学本科生普遍应该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信息技术等公共课程以外的有针对性的人文与艺术、现代汉语、第二外国语等课程。而重中之重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则应该包括英语知识与技能(占专业课时比例50%~60%)、商务知识与技能(占25%~35%)、跨文化交际(5%~10%)、人文素养(5%~10%)、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几大模块,其中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不计入总学时。

英语知识与技能课程应包括英语语音、英语语法、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七门课程。商务知识与技能应包括经济学导论、国际商法导论、管理学导论、国际营销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和实用电子商务七门课程。跨文化交际包括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和英语演讲两门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包括英美概况、英美文学选读和欧美文化概论三门课程。而在实际操作中,各院校应该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师资配置、硬件设施等情况来对课程进行动态调整。比如对于一本高校,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师资力量雄厚,可以考虑适当减少英语类课程,增加商务及跨文化类课程,开设双语或全英文商务类课程。三本院校则应把重点多放在夯实学生英语基础能力上,可适当增大英语学习力度,同时用汉语学习商务知识,或者开始双语课程,但不可脱离学生学习能力实际开设全英语课程,导致学生学习吃力,疲于应付,不能很好地掌握商务基础知识,舍本逐末。具体到各个板块的课程设计上,在公共课程设置上各学校大同小异,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院校没有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设计汉语类课程,这种轻汉语的做法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尤其是英汉互译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十分不可取。而在专业核心课的设计上,各院校对于英语知识与技能板块的课程设置是相对合理的,但有的院校存在英语课程设置与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区别不大的问题,没有在英语教学中突出商务因素,如基础英语课程应该为商务综合英语,视听说课程应为商务英语视听说。各种课程的具体设置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一定要原原本本按照《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课程设置要求开设,可在保证主干课程开设的情况下,适当进行调整。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可以开设指导学生取得外贸、会计、金融等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在实践环节上,硬件设施过硬、资金充足的学校应有实训室,开设相关实训课程,可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练习对外贸易、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法律等流程。可根据本地经济环境、企业情况,安排学生参观实习,使学生能够具备实战能力。

3师资配置不合理

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师资不足及配置不合理的情况普遍存在,尤其是自身综合性不足,又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商务类师资相比语言类师资明显不足。由于商务英语专业是新设专业,拥有商务英语专业学士学位的师资较少,而获得商务英语专业硕士学位的教师数量则十分有限,在很多院校担任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师多为语言文学类专业毕业的教师,虽具备较强的英语功底,但商务知识十分有限,有时甚至是现学现用,更不用提商务实践经验了。对于少部分拥有商务英语专业学历的老师而言,他们当中大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职业,虽拥有较强的商务英语书本知识但缺乏商贸活动实践经验,在教授如国际贸易实务一类课程时往往流于纸上谈兵,不能和实际操作接轨,这是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商务英语本科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要直接从事外贸跟单、报检、报关、货运代理等工作,仅仅拥有书面知识远远不够,亟须老师给予基于经验的实战指导。在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师资配备上,较为合理的比例应为:语言类师资占约60%,商务类师资占30%,实践类师资占10%,其中商务类的教师应该至少具备一个经济、法律或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硕士或博士学历。实践类的教师应由从事对外商务活动的行业专家兼职(王立非,叶兴国等,2015)。针对以上要求,王利民、袁晶等(2014)提出在个人层面,个体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而在群体层面,教师队伍应该具有双师结构的理念。笔者认为,若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学院师资不足、质量不高,应考虑从多方面下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具体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方法可以使用:第一,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让现有任课教师继续深化学习商务知识,如拥有英语专业学历的老师考虑进修商务类第二学位,已有商务英语专业学历的老师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安排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进行学术交流,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派教师到相关公司企业进行挂职实践,提高教师实战能力等。第二,综合性较好的大学,应考虑与学校其他学院如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法学院等联合培养学生,或聘用其他高校或学院具备良好商务专业素养及英语能力的优秀师资任教。第三,在面对教师商务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学院应与当地企业加深交流,选择有意向的企业建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校外实践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到工作一线去实地观摩学习,并获得宝贵的实习机会。遇到行业内业务能力强的商务人才应考虑外聘为高校兼职教师,他们能够结合实际操作经验,直观地对学生的商务课程进行指导,同时可以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提供咨询,帮助学生脱离纸上谈兵的学习模式,拥有较多的实战经验。

4专业教材不成熟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选用适当的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与其他英语类专业教材相比,目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材不够系统成熟,存在许多问题。在扈珺,刘白玉(2011)对山东省30所高校所用的商务英语专业教材调查研究中发现,学校选用的商务英语教材普遍存在教材不成体系,难易程度不一致,书本内容缺乏时效性、实用性的问题,还有个别教材存在概念性的错误,同时书本缺乏配套的教师用书、教学课件、练习册、参考答案、视频音频光盘等,导致教师备课困难。有时会出现课程教材之间难易程度不统一,教材部分章节内容重复,练习设计不合理,内容缺乏时效性等现象,教师选取教材非常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仅凭一所学校之力是不够的,教育部应该组织专家编写一系列覆盖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各课程、知识准确清晰、难易程度合理、理论与实践并重、紧跟时代步伐的权威经典教材,让高校在教材选取上能够保证所选数目水平一致,难易程度相当,使教学成体系。同时教材的编写应针对目前商务英语教师商务专业水平不足的情况设计配套的教师用书、视频音频文件、参考答案等,帮助老师减轻困难。而作为教学院系和任课教师,应多下工夫,对比各种教材之间的优缺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选取难易适中的教材,不只拘泥于一套教材上的内容,根据课程安排适当针对教学目标删减或增加资料,注重教学资料的多样性,在学院内可以成立备课小组,教师之间互通有无,在现有教材不适合的情况下可以协力编写校本教材。

5教学条件不到位

目前高校办学能力参差不齐,经费投入也相差甚远,由于缺乏办学经费,个别学校存在缺乏与商务英语相关图书的现象,专业图书、期刊数量较少,种类有限,内容陈旧,工具书配备不足,部分学校存在语音实验室设备陈旧,容纳学生数量有限,维护不善,不能有效利用的现象,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平时学习科研的需要。为了能顺利有效地开展商务英语专业教学,高质高量的纸质及电子版的中外文专业图书、期刊、工具书等必不可少,同时应投入资金购买相关电子数据库,随时更新资料,与时俱进。针对语音实验室等硬件设施的问题,学校应该多提供经费,用于建立符合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步雅芸(2009)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包括以英语技能实训为核心的实训基地建设和以国际贸易工作流程为核心的涉外商务实训建设。因此,一方面要为语言学习配备足质足量的数字语音实验室,不定期更新设备,加大维护和管理投资,有条件的学校除了传统语音实验室以外,应为语音实验室添置电脑,建立多媒体语音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进行语音训练、英语视听说等基本语言训练和英语自学的环境和条件。同时还应购买能够帮助学生仿真学习商务实务流程等的实训软件系统,设立拥有自动化办公设备的涉外商秘实训室、国际商贸谈判室、可进行进出口业务流程操作的国际商贸综合实验室等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下操练诸如商务谈判、签订合同、外贸单证制作等所学内容。在全球步入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还应该高效利用网络系统及资源,让老师能拥有足够的素材进行课件开发、网络教学等,学生能接触学习大量网络资源,作为对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

6评价体系不合理

目前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进行评价的时候,直接针对设置课程出试题进行笔试是主流的评价考核方式,与其他英语科目的测试内容相近,倾向于知识测试和基础语言性考核内容,以分数高低为标准,重视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过级分数,导致书面知识测试大于能力测试。有的院校也有技能性考核,但往往流于形式,设计不科学。但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旨在培养拥有较强实战能力、专业素质高的商务英语人才,用传统单一的测试方式明显不能对学生能力进行合理的评估,不能根据评估结果对学生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用的参考。评价方式应针对不同课程的专业培养目标而有所不同。如针对英语阅读、翻译能力及基本商务知识的考查可以采取传统书面测试的方式;而针对商务英语写作和单证制作等课程则不能拘泥于单纯的答题,可以让学生独立用英语制作单证、撰写合同;针对学生实际商务能力应综合使用口试、小组合作、模拟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比如以个人形式对新产品进行介绍,以小组形式进行模拟商务谈判,在实训室运用实训软件模拟进行贸易活动等。并且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上教师对学生的期末测试进行打分这一种形式,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平时课堂内外表现、课后完成作业及小组活动情况等综合评价。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个体学生进行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小组互评等多方位的评价方式。

李娜(2010)提出在校内评价基础上还应该结合校外考核,形成一系列包括校内课程生产型实训评分表、顶岗实习企业实习指导老师转向评价表、毕业实践报告转向评价表、毕业实践报告企业现场答辩等的考核体系,力求做到把行业标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考试(如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考试、报检员考试、跟单员考试等)与教学评价相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过程应有来自企业的指导老师参与教学和评估,实现在真实职业环境中人才评价与社会实践过程的有效结合。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采取多元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力求真实全面地评价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方法、专业和社会能力,再根据科学的评估结果来指导下一步的教学。7结语商务英语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强的交叉学科,其本科教育还不够成熟,面临着诸如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材选用、硬件设施、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问题。对于越来越多新设立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而言,这些实际问题亟待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整个高校教育界的共同努力。应该在教育部的商务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明确以培养英语基础扎实、商务实战能力过硬的人才为目标,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调整英语类、商务类、实践实习类课程的比例,培养现有师资,引进拥有实际经验的教师,选用、编写难易适中、时效性强的教材,加大教学资金投入,完善商务英语实训设施,多元化地对学生进行评价,逐步形成成熟的商务英语本科人才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步雅芸.商务英语技能调练设计与研究[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9(2):115-117.

[2]扈珺,刘白玉.商务英语教材使用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30所高校教材使用的问卷调查[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12):53-57.

[3]李娜.构建真实性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评价体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117-118.

[4]宋海玲.商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策划要注意的问题[J].科技与出版,2011(2).

[5]王立非,孝琳.我国商务英语研究十年现状分析[J].外语界,2013(4):2-10.

[6]王立非,叶兴国,严明,等.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3):297-302.

[7]王利民,袁晶,陈海涓.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

作者:易俗 叶航宇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办学问题及对策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145657.html

    相关专题:小说月报原创版投稿 婴幼儿营养与保健


    上一篇:类比思维对物理化学教学的应用
    下一篇: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