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管理

1临床资料

选择的2300例新生儿均为我院收治的患儿,且所有新生儿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将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76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有45例、31例;足月儿与早产儿各有43例、33例,年龄15min~27d。根据调查发现,所有患儿的院内感染部位及构成比如下表[2]。

2新生儿院内潜在的感染危险因素

2.1医院环境较差。新生儿病室因受条件限制,空间小,各种不同疾病的患儿均住在同一病室中,且床间距离较近,甚至是相连,这样的空间空气流通均较差。其次是人员来回走动较多,不仅使许多致病微生物附着在飞尘中,随着带动的气流而飞扬,易造成空气受到污染,而且给清洁、消毒的工作也造成一定影响[3]。

2.2自身感染。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不全,其黏膜屏障、皮肤等功能较差、胃酸分泌减少、白细胞吞噬能力低且血清的补体成分减少而导致杀菌和灭活病毒等的作用差,从而使得患儿较易受到感染,尤其是因分泌型IgA不能通过胎盘而出现缺乏,这样就极易使得新生儿发生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

2.3器械、固定装置及患儿的分泌物等因素。新生儿的分泌物、大小便未能及时进行清理,且医疗垃圾的管理不规范,加上医疗器械与固定装置如暖箱、婴儿床、消毒机、操作台等未能做到每天清洁消毒,这些均会造成空气污染。

2.4医护工作人员的因素。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只关注穿工作服、戴口罩、工作帽,却较易忽视在治疗护理操作中手的清洁,尤其是在工作较忙时,接触新生儿前后的洗手往往忽视了,再去接触另一新生儿,这些就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易造成交叉感染;其次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的操作与奶具、配奶等是否消毒无菌、卫生,加上患有流感或肠炎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一般都会坚持工作,这些因素均会对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构成威胁。

2.5侵袭性操作因素。如呼吸机的应用、静脉置留通路、气管插管、静脉采血、反复吸痰等的技术应用,都会造成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损伤的可能,而使机体的环境因而改变,从而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尤其是软组织的感染。

2.6广谱抗生素药物的应用。往往医生为快速控制新生儿本身疾病的感染,未做药敏试验就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而使用的剂量大、疗程较长,这样较易使得正常菌群紊乱,从而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尤其是真菌感染的发生。

3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

3.1健全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成立一个由科主任、护士长、业务骨干人员组成的院内感染质控小组,由科主任带领,并明确分工,严格执行医院制定好的、可行的院内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等制度,在此之前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学习、培训,有效的普及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知识,从而使他们意识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做好院内感染工作的重要性,使得人人都能有责任心共同防止院内感染发生,同时也提高了全体人员的素质。

3.2加强病房环境的管理。新生儿的病房应选阳光充足的病室,且室内的空气保持流通、新鲜,安置性能较好的空调和空气消毒机,一般室温保持在25℃左右,湿度在60%左右,每天分早中晚行3次有效的空气消毒,每次保持120min,且在早晚期间应开窗通风;其次严禁家属与非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入内。

3.3加强医护人员手部的清洁。医护工作人员手的污染是医院感染较为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医护工作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皮肤黏膜的患儿以及在同一新生儿身上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的时候,针对这类问题,可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也可放置快速皮肤消毒剂,使医护人员做完每一项操作或接触每一位新生儿后,能够方便快速的喷手进行消毒,这样既可方便了工作繁忙无时间洗手的问题,也确保了新生儿的安全。其次对于患有流感或肠炎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调息。

3.4加强儿科病房物品、器械等消毒管理。加强并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将医疗废物严格分类,并对新生儿的分泌物、用物、大小便及时处理,可在分类盛装后送至指定地点焚烧做无害处理。而对于新生儿的用具如奶瓶、奶嘴、滴管等行一人一具、用后及时消毒,听诊器及血压计均要每7d进行一次消毒,新生儿的婴儿服、床单及被罩等都要每日更换,并清洗晒干;对于新生儿暖箱、操作台、消毒机、输液泵等设备都要每日进行常规消毒,防止造成空气污染[4]。

3.5减少侵入性操作且做好消毒隔离的工作。对侵入性操作的指征要严格掌握,进行无菌技术以防止病性微生物扩散,并尽量缩短侵入性操作或减少其操作;另适时对患儿进行吸痰,切勿频繁吸痰避免气管黏膜损伤,适时吸痰的目的是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在此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无菌操作,并每天更换吸痰管、消毒液及生理盐水等,并做好吸痰用物的常规消毒。对于发生了院内感染的新生儿做好隔离控制措施。3.6加强基础护理。每日为新生儿洗澡,水温要适宜,在此过程为其行全身皮肤按摩,在臀部涂抹强生护臀膏,之后每天都要勤换尿布;口腔护理方面则将0.9%的生理盐水擦拭口腔黏膜,2次/d,以减少口腔细菌的繁殖,避免口炎发生,若有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可使用棉签蘸取制霉菌素做护理;而脐部护理则使用75%的酒精擦拭于其脐窝和脐带残端处,若发生脐炎则使用双氧水洗去,然后使用酒精消毒。

4结论

院内感染的现象日益增多,已广泛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重视,它不仅给病人带来了痛苦、负担,而且也影响到医院的医疗安全及护理质量。由于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较多,除了患儿的自身因素,也与护理工作管理也有密切的关联,如病房环境、抗生素、医护人员、侵入性操作等因素都会使其发生院内感染,因此对其进行护理管理措施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本文通过对在我院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执行制定的护理管理措施如完善规章制度、重视院内感染控制、注重手部卫生消毒、加强医院工作人员的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措施、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基础护理等对策,从而有效使得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得到控制[6]。

作者:凌敏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管理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126317.html

    相关专题:食品科技 关于仪器分析论文


    上一篇:民办非企业法律援助发展综述
    下一篇:挣值法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