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 >

蔬菜栽培的问题及对策2篇

第一篇

1江西设施蔬菜存在的主要问题

菜农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较普遍。设施栽培的有机肥严重不足,而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使用,致使蔬菜产品品质下降,有害物质超标,难以达到消费者的要求,导致在供大于求的市场中卖菜难、卖好价钱更难的局面,使设施蔬菜栽培效益低下,成为设施蔬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同时过量的化学肥料和农药,又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生态环境破坏,形成恶性循环,难以实现设施蔬菜的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对策

2.1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进行节能高效集约栽培

根据江西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经济基础,发展不同档次和形式的设施蔬菜栽培模式。赣北地区以节能日光温室和镀锌钢管塑料大棚(单棚)为主,适度发展连栋塑料温室,辅助进行遮阳、防雨、防虫覆盖,在经济基础较差的乡镇,重点发展竹木结构的塑料大棚;赣中、赣南地区,以塑料大棚为主,发展冬夏兼用的温室,大力发展遮阳网覆盖栽培,避雨栽培和防虫网覆盖栽培等夏季设施蔬菜栽培,实现节能高效集约栽培;而城郊则重点发展组装式标准镀锌钢管塑料大棚,适度发展连栋塑料大棚,少量发展现代化智能温室,充分发挥其观光、旅游、休闲、大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如南昌市扬子洲蔬菜研究所设施蔬菜基地),实现设施蔬菜的可持续发展。

2.2加强科技培训,大力推广设施蔬菜栽培新技术

因设施蔬菜生产是一种受控农业,所以对生产者的文化素质要求较高,为此必须重视对设施农业生产者的科技培训,可采用专家授课、试验示范、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培养设施蔬菜生产的专门技术人才,提高人才素质。在生产中,大力推广无土栽培、节水灌溉、二氧化碳施肥技术、嫁接育苗、工厂化育苗、渗水地膜覆盖等已成熟的生产技术,从设施的光、温、水、气、肥等各个环境因子入手,根据蔬菜作物需要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实现设施蔬菜栽培科学化、技术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高效化,使江西设施蔬菜健康、稳步、持续发展。

2.3增加蔬菜种类,提高设施的周年利用率

由于江西地方传统蔬菜品种(稀、特菜品种如上饶红芽芋、瑞昌山药等)和野菜资源丰富,因此江西应在设施蔬菜种植结构调整中把稀特菜和野菜作为重点之一,选好一批种类,错开播期,均衡上市,建成几个布局合理的特菜和野菜设施生产基地。此外,可利用大棚果菜与速生叶菜和根菜进行间作栽培;利用大棚架的边行进行夏季丝瓜、苦瓜、佛手瓜、葫芦等蔬菜栽培,棚内套种耐阴的叶菜、耐热黄瓜等蔬菜,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提高设施的周年利用率,达到增加其效益的目的。

2.4推行设施规范化生产及有机栽培技术,促进设施蔬菜的可持续发展

设施蔬菜生产由于场地的相对固定,且土地的复种指数高,连年使用后会造成大量病虫残留,从而导致设施蔬菜病虫害加剧,使蔬菜生产更加困难。因此要研究设施蔬菜规范化生产技术,制定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无公害产品的要求和商品质量标准进行采收、分级、加工、包装、上市,减少污染,保证蔬菜食品安全。根据蔬菜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改善设施土壤环境,改进肥料施用方法和栽培方式等,提高蔬菜产量,降低病害的发生,改善蔬菜品质,逐步实现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自身健康的需要,随着农业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随着设施园艺功能的不断增加(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旅游农业、素质教育基地等),随着生产者对生产环境舒适程度要求的不断提高,设施蔬菜必将朝着结构现代化、环境调控自动化、经营规模大型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江西设施蔬菜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徐健 单位: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第二篇

1杭州市山地蔬菜栽培现状

杭州市高山蔬菜生产起步较早。杭州桐庐县和临安市在1982年和1983年率先种植番茄分别取得成功。杭州市农业局在1985年成立杭州市高山蔬菜推广协作组,进行推广高山蔬菜。高山蔬菜迅速推广到临安、建德、桐庐、富阳、淳安、余杭等6个县(市)。2000年之后,山地蔬菜的种植区域也从海拔500m上升到2000m以上的地区。时至今日,山地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超过7120hm2,产量达到20.33万t,产值超过3.15亿元。近几年杭州山地蔬菜的发展呈现出非常强劲的势头,其优势和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山地蔬菜的适栽面积较大

杭州总共包括15个区、县和县级市,境内以山地为主。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下降,常年平均气温25℃左右;夏季的降雨量明显多于平原地区;光照充足,年日照1500~1800h,从而为发展山地蔬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宜栽耕地面积约19333hm2,土地资源十分丰富。

1.2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效益稳步提升

2012年,全市蔬菜单产43410kg/hm2,总产量401.3t,总产值63.6亿元,分别较2011年增7.1%、1.0%、24.7%。山地蔬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年种植面积达到8200hm2,总产量32.8万t,总产值5.95亿元。其中海拔800m以上的高山蔬菜种植面积1553hm2,总产量5.5万t,总产值1.04亿元,分别较2011年增3.4%、11.6%和9.9%。

1.3示范区建设效果显著

山地蔬菜示范园区作为蔬菜型示范园区的类型已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安、淳安和建德等地通过多方集资先后建成了临安马啸乡浪广村、淳安大墅镇、临安高虹镇木公山村、建德乾潭三都片、临安湍口军建村和淳安白马乡等6个山地蔬菜示范园区。全市山地蔬菜示范园区(基地)累计新修机耕路1万余米,新建引、排水渠8000余米,铺设各类输水管(微滴管)25万余米。临安已建成国家级山地蔬菜基地3个、省级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2个、杭州市级“菜篮子”基地12个、临安市级基地21个,山地蔬菜基地建设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产业规模位列省、市前列。2013年,临安市将再建设16个杭州市级“菜篮子”基地,并在未来3年里大力发展山地蔬菜,使山地蔬菜种植面积增加至0.2万hm2,使临安成为杭州城区夏季蔬菜主要供应地。

1.4设施栽培面积逐年增加

提高山地蔬菜的设施化水平是创造出更多精品蔬菜、提高蔬菜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十一五”期间,浙江省蔬菜产业提升项目补助资金累计达到2590万元,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园市区两级财政补助资金达到2400万元,陆续建成了一批省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和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2011年,杭州市新建了玻璃温室3.1万m2,连栋塑料大棚2.2万m2,应用蔬菜大棚4600hm2,中小棚3900hm2。主城区以外的县(市)、区大棚面积达到4100hm2。蔬菜设施面积得到了大范围推广普及,给当地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2存在问题

2.1农业基础设施还较为薄弱

杭州市虽然近年来新发展了一定面积的蔬菜基地,但是这些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十分有限,生产水平不上规模,土壤肥力欠缺,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杭州市目前大多菜地水利设施已严重老化,排灌水系破坏严重,设施率整体偏低,使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为脆弱。目前,山地微蓄微灌技术应用面还不广,山地蔬菜灌溉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遇旱易灾仍然是山地蔬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市场菜价波动较大,蔬菜基地的应急保障水平不高。

2.2生产经营主体多而分散,市场信息滞后

目前山地蔬菜生产多数仍以个体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查。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不利于创建名牌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山地蔬菜产业的升级。另一方面,部分山区发展山地蔬菜生产的时间较短,地理位置偏僻,与外界交流较少;加之山区菜农大多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新技术应用能力弱,不能及时获取产销价格和相关信息。而蔬菜是鲜嫩产品,生产周期较长,而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若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与大市场衔接不紧、缺乏准确及时的供求信息引导,菜农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蔬菜生产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过剩,影响菜农经济效益。

2.3产业化生产水平较低

杭州市虽然建设了一批山地蔬菜生产基地,且初具规模,但总体上看,杭州市蔬菜生产仍处于粗放式阶段,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水平低,多数地方仍以自产自销为主,采后保鲜、加工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结合不紧密。在蔬菜包装及营销手段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新鲜蔬菜目前尚无商品标准,大都无包装或包装简易。在蔬菜加工方面,加工产品单一,加工技术和产品没有突破。不但加工率低,而且加工档次也不高,产品大多是粗加工品,精、深加工比例较低;加工龙头企业也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

2.4科技含量偏低,技术力量薄弱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促使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行业集聚,同时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农业生产效益降低,导致农村青壮劳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蔬菜生产从业人员科技文化素质较低。蔬菜品种多,种植模式和生产技术复杂,科研和技术推广力量薄弱。杭州市现有基层农技人员在数量、素质上都与快速发展的蔬菜产业的需要不相适应,乡镇一线缺乏专业专职技术人员,导致蔬菜生产新技术的发展与菜农生产实际脱节。

3对策与建议

杭州市山地蔬菜产业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长三角大中城市蔬菜市场,努力提升蔬菜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注重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集约经营转变,依靠科技来提高产业效益,这样才能把山地蔬菜产业建成重要的蔬菜产业。在山地蔬菜发展策略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进。

3.1改进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山地蔬菜生产基地的排水沟、渠和操作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地抗洪涝能力;加大力度发展山地“微蓄微灌”设施,提高山区水资源利用率和山地蔬菜灌溉保证度,从根本上解决山地蔬菜遇旱易灾的突出问题。临安在尝试应用山地蔬菜“微蓄微灌”技术以来,全市在2012年累计新建蓄水池14个,滴灌辐射面积141hm2。山地蔬菜示范园区的建成,使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大大加快。在受台风影响较小的山区发展山地设施避雨栽培,提高山地蔬菜的稳产高产水平。

3.2加强山地蔬菜示范基地化建设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建立山地蔬菜大户生产经营模式。通过主管部门资金项目的扶持,引导山地农民把握山地蔬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打造精品蔬菜园区,引进国外先进的山地蔬菜新品种,提高蔬菜的种植水平和种植产量。通过下拨项目、科技特派员支持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支持示范基地的建设,培育生产规模较大、生产水平较高、产业带动力较强的山地蔬菜生产、流通及加工企业,培育服务功能良好的规范性蔬菜专业合作社,培育山地蔬菜专业种植大户,使之成为提升和发展蔬菜产业的实施主体。针对蔬菜品种多、种植技术较为复杂,而山区农民普遍缺乏蔬菜生产技术的实际情况,加强基层从业人员生产技术培训,推广普及基础知识与技能,提高从业人员科技素质。

3.3增强加工增值能力

山地蔬菜加工是杭州市的薄弱环节,更是制约杭州市山地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搞好山地蔬菜加工,不仅能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而且可带动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基地发展。应积极组织科研、管理、生产等有关部门联合攻关,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在公路沿线发展冬、春季加工型蔬菜,推广蔬菜采后处理技术,开发适销对路的蔬菜加工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要加强山地蔬菜采后分级整理设施和贮藏保鲜冷链系统建设,根据市场需要,制定主要山地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研制采后处理措施及相应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逐步提高产品采后分级、整理、包装和初加工能力,提高保鲜蔬菜和小包装蔬菜的供应比重,改变目前蔬菜产品“统货+散货”的现状,提升产品采后产值。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蔬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促进山地蔬菜产品转化增值。开展加工、运销技术研究。通过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加工和贮运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保障农民的种菜效益。

4结语

总之,山地蔬菜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建立信息服务体系,配套技术服务体系,完善产品流通体系,强化生产资料供应体系,设立专项生产风险体系。在开展生产资料供应、新技术与实用技术推广、良种供应、市场信息收集、产品销售等服务的同时,由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自觉把好质量关。加强建立山地蔬菜高产优质示范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普及种苗繁育技术;积极开展不同海拔、播期对适栽蔬菜的种类、成熟期、产量质量影响的试验,找出蔬菜生理指标的最佳点;稳步促进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抗病毒生物剂等各方试验与农技推广工作,确保山地蔬菜无公害;充分利用山区空气和水无污染的资源优势,开展绿色蔬菜乃至有机蔬菜生产技术的试验与应用。

作者:方献平 马华升 余红 来文国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更多市场营销论文详细信息: 蔬菜栽培的问题及对策2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scyx/178761.html

    相关专题:关于交通方面的论文 归真堂上市了吗


    上一篇:学生自选型生物化学论文
    下一篇:彩叶植物园林绿化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