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 >

创建高职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多主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涉及多个主体,我们分为学生、辅导员、教师(含教学团队)、教学管理者(含教学督导)、用人单位五个主体。教学质量最终是在这五个主体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见图)。为此教学质量的保障也就是要建立一种在多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机制,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朝着高标准、高要求的方向发展。2006年教高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技能的教学理念②,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已经被很多高职院校所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要以学生为中心。笔者提出“一个中心,四种关系、三个平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主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一个中心、四种关系

所谓的“一个中心”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学管理者、辅导员、教师、用人单位均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都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思想,从而了解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以此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四种关系就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辅导员、学生与教学管理者、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1.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整个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我们强调教师要主动跟学生沟通有关学习效果,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学习特点,接受能力,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与方法。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我们选取了1门专业基础课程《服务营销》和1门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每门课程每讲授6周后,就要做一次学生学习效果调查,根据这份调查及时找出教师的问题和学生的问题,从而对下一轮的教学进行改进。在学期末要对此门课程进行一个教学总结和学生学习总结,对每一届学生都要这么做,才可以形成一个循环提升。2.学生与辅导员的关系学生与辅导员的关系,在高校中往往侧重于思想工作、党团建设的开展,但是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来讲,学生和辅导员的关系还需要从教学辅助方面进行突破。建议辅导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辅助,从而保障教学质量工作:第一,辅导员所毕业专业最好能够与所带班级的专业相关;第二,辅导员应该辅助教师完成学习效果调查问卷工作;第三,辅导员应该定期了解学生对教师授课情况的反馈,并积极与相关人员沟通。3.学生与教学管理者的关系一般学校都会在每个班级设置1名教学信息员,方便教学管理者如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调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授课情况。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除了这样的工作之外,学生与教学管理者之间应该有更紧密的关系才行,如教学管理者(或者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一些教学情况意见箱,教学信息反馈网站、邮箱、微博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信息反馈渠道,争取便利、及时地获取教学信息。与此同时,教学管理部门要专门设立一名信息反馈处理工作人员,对于学生反馈上来的信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给予回复,这样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否则会前功尽弃,或者流于形式。4.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目前高职院校都在校企合作上不断进行深化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俨然是高职院校必须走的一条职业教育路径。为此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就必须深化沟通才可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加强顶岗实习工作的深入开展。可以考虑实现“1+0.5+1+0.5”的模式,即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在校进行学习,第三学期去企业顶岗实习,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在校学习,第六学期再进行一次顶岗实习。这样交叉进行,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融合贯穿。(2)用人单位深入学校,提供兼职教师。用人单位可以提供技能骨干来给学生上课,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还可以培养出企业实际所需要的人才,贴近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3)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用人单位应该对每一届毕业生的岗位技能、专业技能、跨职业技能进行评价,并且将其评价数据提供给学校,让学校根据评价结果不断修正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二)三个平台

前面提到的“一个中心、四种关系”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其他主体对其的相互作用,这是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体系,而这个体系要正常运作起来,需要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相互配合、教师与辅导员相互配合、教师与用人单位互相配合,建立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质量保障平台。因为没有了这些平台支撑,教师无从进行课程设计、专业建设;无法了解学生的最新信息;无法获知学生对教学的最新要求。所以这是一个必要的支撑平台,也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平台。1.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相互配合平台教师与教学管理者之间在一般的教学管理模式下,教师是听从于教学管理者的安排,遵守教学管理者制定的相关教学制度。但是在多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教师与教学管理者之间不再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关系。教学管理者更多的是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服务。比如,教学管理者不断调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设备、教学仪器以及教学软件,需要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需要知道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中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场所等,从而利用教学管理者的职能向学院上层领导反馈信息,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创造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的良好环境和服务。当然,前提是教师要有充分的能力把握教学和课堂。2.教师与辅导员的相互配合平台一般高校中,教师与辅导员往往处在两条不同的工作线上,但是在多主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教师与辅导员需要建立起一种合作机制,以学院工商管理系为例,我们建立“班导师”制度,让专任教师对口专业班级,协助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每2周要求班导师跟学生进行一次主题研讨,并且要求班导师及时跟进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加强“教师—学生—辅导员”之间的关系,让教学效果不仅仅局限于45分钟的课堂上,而是在课堂之外也产生辐射效应,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性。3.教师与用人单位的相互配合平台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的确拉近了教师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但是这个关系还不够。在“1+0.5+1+0.5”的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的同时还应派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这样不仅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加强了教师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才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也可以培养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同时通过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之后,教师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要求,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课程建设,这样不断地循环和提升之后,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教学质量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和保障。并且不断循环,不断找出问题,不断提升,质量保障的长效性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体现。所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关键是创造一种教学文化和教学管理机制,那么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这三个保障平台,以教师为核心,通过教师横向加强了教学与学生两方面管理工作的联系,而且都是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人才为出发点。

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主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条件

(一)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

学院高层管理者首先要建立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管理理念,对于教学管理的关键不在于管,而是在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文化。允许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教学变得丰富和多元化,这样才能为年轻教师提供教学创新的沃土,才能激发出更适合的教学手段,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建立良好的教学文化

高校是一个地区智慧云集的地方,高智商的教师和充满激情的年轻学子本身就会碰撞出无限的火花,因此教师的授课是一门艺术与智慧的体现。那么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学院是否给予教师良好的授课环境以及教学管理服务。而这些都是源于一种教学文化。高校往往都提倡校园文化,而校园文化更多地体现在学生身上,那么教学文化往往更多地体现在教师身上,一种优秀的教学文化可以让教师自觉地认真备课、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三)工学结合深度融合

高职教育过程中,工学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用人单位和学校进行深度融合,才可以保障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才能体现出教学效果。

(四)教学管理者需要充分授权给教师

教学管理者需要调动教师的责任感和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让教师自己约束自己,自己鼓励自己,对于教学过程要充分让教师自由发挥。教学管理者只是抓住教学活动前的监控。例如,在专业核心课程讲授之前,教学管理者组织教师对整门课程进行说课,并要求教师详细列出整门课程的教学授课计划以及实训实践安排,以此进行整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

(五)加强辅导员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辅导员要建立一种辅助教学的学生管理思想,当一切学生管理工作都以教学为主,以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为主的时候,那么学生管理中的很多工作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并且通过辅导员与教师的及时沟通,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各个表现,从而有效地制定学生管理方案。

三、总结

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教学管理理念,从影响教学质量的五个主体方面入手,认真设计教学管理模式,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就好比企业文化建设艺术论文格式一样,坚持做下来,相信教学质量自然而然会得到强有力的保障,并且形成一种教学文化,始终存在,那么其长效性也就得以体现出来。

作者:史袆馨 叶芬芳 单位: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市场营销论文详细信息: 创建高职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scyx/168237.html

    相关专题: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环境工程论文


    上一篇:中医药社区健康管理创新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