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低碳经济视角下农产品物流优化策略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农产品物流已严重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农产品数量大、品种多、难保鲜、易腐烂、时效性强、产销地分离,在生产、运输、储存、配送直至餐桌等每个环节,如处理不当都会增加碳排放量,造成能耗大、污染严重的后果。因此,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立足资源禀赋,研究与探讨农产品物流优化策略,促进农产品物流低碳化,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是实现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目标的必经之路,从而达到高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目的。

1制约安徽省低碳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瓶颈

1.1农产品本身的特殊性

农产品营养丰富、含水分高,物流过程中极易受到环境影响使其失鲜、失重、损耗和腐烂变质;农产品单位体积大、价值低、处理难度大,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数量大、品种多、形状和规格各异、分级标准难度大,导致农产品物流要求条件高和难度大;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季节性、集中性和生产周期长等特殊性。总之,要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农产品常年需求,必须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分级、包装、保鲜和防腐等技术处理后及时、快速和高效地运输。

1.2低碳物流意识淡薄

安徽省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政府重视扶持农产品生产领域,已拥有众多“三品一标”农产品,享有良好市场信誉。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政策,但忽视低碳经济因素,对农产品流通领域投资不足10%的财政补贴;目前的大多数企业更热衷于自营的物流部门,主体大都规模小、效率低下、影响力弱、专业化水平低,其他物流模式偏少。而且现有的物流企业管理者多数还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基本上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对低碳物流和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重视和关注不够。

1.3物流发展环境较差

笔者以安徽省50家物流企业为调查对象,对影响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利用SPSS20.0软件提取了影响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具有行业标准、税收政策、登记注册、跨省运输、运营许可、物流人才、物流环境和低碳意识的8大关键因素,并采用模糊数学分析法对影响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关键因素进行了权重调查分析[1]。经统计分析可知,物流环境、人才与税收政策对低碳物流影响较大(图1)。低碳物流环境主要表现如下:农业生产分散、产业化水平低;物流主体多、规模小;供应链不连续;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协同和共享困难;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从而未实现有效地集中配送、“农企/农超对接”和“农物商联盟”一体化等物流模式。

1.4现代物流技术水平落后

物流技术水平落后限制了安徽省农产品低碳物流的发展。据调查,安徽大宗农产品以自然形式的简单包装或散装的常温物流形式为主,冷链物流还是短板,整个过程的损耗惨重。目前该省冷链流通率仅达20%~30%,且很多冷链物流达不到全程冷链,导致粮食、果品和蔬菜的损失率分别为15%、20%~25%和30%左右,而欧美国家的冷链流通率高达90%以上,损失率仅为1%~3%(http://www.chinalenglian.com.cn/Search.asp);另外现代物流技术如RFID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EDI(ElectronicDateInterchange)技术、EOS(ElectronicOrderingsystem)技术、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GIS(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技术等应用很少,因为缺少信息库,信息在物流节点间衔接较慢,而由于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供求双方得到的信息放大,导致农产品物流变得无序化和盲目化[2]。

2影响安徽省低碳农产品物流发展瓶颈的原因分析

2.1新业态物流发展迟缓

安徽是传统农业大省,历经30余年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全省具有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是20家和155家,但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龙头企业缺乏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大部分企业经营方式粗放、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弱、质量差、效益低;龙头企业结构不合理,初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多、精深加工少;农产品流通企业主体分割,大多采用“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模式,节点多、信息传递不畅和不透明,“农超/农企/农校对接、连锁经营和质量追溯”等农产品新业态物流发展迟缓。

2.2低碳农产品物流的法制法规薄弱

我国有关低碳农产品物流法制法规特别欠缺,已严重阻碍低碳物流的发展。而欧美国家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阶段农业标准化体系,使整个供应链和物流过程的无缝衔接,实现了农产品物流的低碳化。但我国目前还缺乏相应的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和安全评价指标等体系,且现有的标准不统一(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产品包装材料缺乏统一标准,农产品物流中托盘不统一,器具标准不配套,导致农产品物流效率和效益低下。

2.3低碳农产品物流市场机制不完善

目前农产品物流市场机制不完善,物流分割严重,缺乏统一农产品物流市场,经营分散,渠道众多,运作不够规范,地方保护严重,规模效应缺失。当地农产品物流大都是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数量不足。这些物流组织存在结构不合理、机制不灵活、小规模、低层次、多主体和离散性强等问题,无法实现低碳物流。

2.4农产品物流基础建设投入欠合理

长期以来,社会偏重于农业增产增效的农机、水利、农田防护、道路等行业的投资,而对于“互联网+、保鲜技术、冷链运输和质量追溯”等现代物流技术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造成在运输、仓储环节中损耗达15%~30%左右,如果对农产品从采摘、包装、运输和储藏进行有效保鲜处理,农产品在流通中损耗率将减少50%,成本降低20%以上。

3低碳经济下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建议

3.1强化低碳意识

基于“低碳”的大背景之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有低碳的概念和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但实际物流活动中却常常以经济利益为核心、以消耗资源为手段。因此,政府部门应根据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原则,通过政策导向确定低碳物流发展的战略、适时动态调整物流的产业结构,制订低碳物流标准,提供土地、融资、财政补贴和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低碳物流业,开展创建低碳物流活动,对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传递正能量,强化低碳意识。

3.2发展低碳视角下农产品物流模式

3.2.1农产品循环物流模式农产品循环物流模式是一种顺应可持续发展要求并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物流模式,代表了当前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加快腐坏农产品的回收、清理、处理或循环利用,包括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具体表现如下:充分利用车辆实施共同配送;农产品流通环节中对包装材料、集装箱和托盘的回收再利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区域产业良性循环等,以实现“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率”的目标。3.2.2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是供需双方的物流业务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运作模式,具有专业运作、适度规模、技术先进、设施和装备现代、信息及时准确、辐射面广、速度快和效率高等特点,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增加其附加值,有效地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实现运输“零库存”和物流低碳化。3.2.3低碳冷链农产品物流模式我国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损失率在25%~30%之间,而发达国家则控制在3%以下,因此发展冷链物流是降低农产品损耗和提高质量的前提条件。基于低碳背景下冷链农产品物流模式应培育和扶持经济实力雄厚及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整合冷链流程,推进产地预冷、绿色包装、初深加工、温控贮存、共同配送,广泛采用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全面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质量监控和追溯过程。3.2.4农产品拍卖交易物流模式农产品拍卖交易流通模式在发达国家早已进入成熟期,而我国历经十几年的摸索,除比较成功的云南花卉拍卖市场外,其他的尚未形成气候。所以我国应发展多种形式“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民进入拍卖交易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农产品拍卖交易中的农民合作社组织作用;构建农产品的基层小额批发、居民社区末梢批发和大型集散型批发等多层次交易体系;培育大型农产品集散基地拍卖交易的拍卖主体;完善和拓宽拍卖交易市场的配套设施与服务领域,促进农产品拍卖交易规范发展;增强农产品拍卖交易,逐步减少乱、小和散的传统对手交易市场,实现农产品物流的低碳化。3.2.5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随着“四化”同步推进而迅猛发展起来,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该模式借助“互联网+物流”平台,减少城乡数字鸿沟,实现生产者、物流供应商、经销商与顾客之间无缝衔接,形成虚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亟需解决如下内容:加速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建设;构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必需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企业信用标识标准的制定和认证工作,完善有关农产品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法律建设;依据农产品的属性实施标准化分类管理,以科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物流资源;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有关急需人才的培养;构建云物流平台下农物商联盟流通模式。有效解决物流过程中空间滞后于时间的矛盾,可省去传统物流众多环节,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实现低碳化。3.2.6“期货交易”物流模式2014年安徽省粮食总产341.6亿千克,总产居全国第6位。此外,还拥有藏在深山的大别山的山货、各类茶叶等土特产。如重视期货交易,生产者用不着担心农产品的销售和市场价格风险,搭上“期货交易”物流模式的快车,可闯荡全国甚至世界市场。3.2.7“农超对接”中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型连锁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崛起,“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出现在农产品供应链。“农超对接”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连锁超市之间无缝化对接的主要商业物流模式之一,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或直接采购农产品向连锁超市直供农产品的产销一体化新型流通方式,它是利用现代物流理念将干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变幻莫测的大市场对接起来,使农产品流通绕过流通环节众多的中间商从超市到消费者过程;它可以整合农产品的供应链、延伸超市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质量、减少碳排放和能耗、降低运输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等三方共赢。目前,安徽省农超对接大多为图2显示的“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3]。3.2.8低碳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模式鉴于安徽省低碳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组织化程度低下、“农超对接”碰壁和信息不灵等软肋,构建了图3所示的低碳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模式;提出了安徽省应以农产品物流园区为中心的供应链区域协控和区位化物流联盟并存的模式,强调重视农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的生产方式,着重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低碳物流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

3.3加快低碳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建设

为了克服农产品供需时空滞后的脆弱缺陷,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平台,以确保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每个环节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如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POS(时点销售信息)、云计算和大数据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和交换,为客户建立海量的数据信息,满足不同客商需求;应用GPS系统定位、射频技术(RFID)、准时制生产(JIT)、计算机仿真模型,优化配送线路,降低滞后现象;发展立体仓库、冷藏集装箱运输,尽量使用水运、电气化铁路等形式,实现低碳物流。

作者:徐鑫 姚志存 陈俊 张道升 朱俊国 单位: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六安市金安区分校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农业委员会


    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低碳经济视角下农产品物流优化策略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rlzygl/263094.html

    相关专题:兰州新闻物流商会捐物 药学


    上一篇:医院计算机终端安全管理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