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策略

摘要:网络的普及为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分析了网络媒体带给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能量和负面效应,提出要充分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整合资源,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信息环境;夯实基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来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媒体;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6)0005-000251-02

在网络媒介环境中,人们可以共享到丰富信息资源,从而使人与人的交往也打破了时空界限。网络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因此,如何在网络媒体视阈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的发展,我们责任重大。

一、网络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今社会已进入到网络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技术的影响也有双面性,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正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效应。

(一)网络媒体对大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正能量

1.网络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认知方式

在网络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们思维的发散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相比在课堂、校园内接触的媒介数量和频率要高很多,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会拓展。并且,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大学生更愿意倾诉自己的心声,讲出心里话,并敢于发表对事物的独到见解而不担心被嘲笑。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在与他人真实的碰撞和交流中,重新认识自我,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清晰。

2.提高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效

网络媒体资源丰富,发布快捷,它的广泛的传播面、多媒体化得信息、灵活多变的传播形式、不断增强的互动性级信息的共享性等特征,大大的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网络媒介的传播速度及更新频率是其它媒介无法企及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信息的实效性,为大学生获取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也扩大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益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期预警

网络媒体环境下,个别大学生们深藏在潜意识中的不为正常社会意识所允许的种种想法和愿望被激发出来,并通过网络的去抑制性得到满足。大学生自由和无拘无束的表达,隐射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深处的欲望,真实的需要、动机、情感及人际交往关系,进而产生非理性的、过激的情绪和反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平台获知危机的萌芽,进而可进行先期的预警。

(二)网络媒体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消极效应

1.致使大学生现实情感发生了畸变

虚拟的网络能使大学生压抑的情绪和情感得到宣泄和释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情绪发展要收到社会规范的约束和限制,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能够如同网络上的随心所欲,就会让大学生产生更大的压力,让大学生们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以期在虚拟的网络上获得情感的满足和心灵的抚慰,而在现实生活中缺少与人的互动和沟通,导致现实情感发生畸变。

2.弱化了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自尊敏感,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迫切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肯定,采取多种途径来实现自我价值。因而有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我价值不能得到实现,会借助网络媒体平台,让他人了解自己,既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得到了提高。但是,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尽管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控制能力,能对自身行为及情绪进行良好的调节,但受网络信息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影响,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就会呈现减弱和退化的现象,一些言行举止失去了有效控制,出现了情绪化的言论,伴随着如人身攻击、嘲讽羞辱、畸形恋爱等一系列不理性行为的出现。

3.降低了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能力

网络媒体环境能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沟通交往的大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帮助其建立丰富的人脉关系,并满足其情感交流的需要、满足感及爱的需要,缓解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焦虑感及受挫感。然而,现实的人际关系环境和网络的人际关系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在网络交往中大学生的交流以无声的文字为主,信息中矫饰的成分较多,无法判定真假,并缺乏及时沟通。大学生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会降低其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甚至会出现交流障碍。此外,大学生在网络中进行交流时不可避免的会带上虚假的面具,以致于出现双重人格,当大学生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时,不会与现实中的人交往,造成人际交往能力极大的降低。

二、网络媒体下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网络媒体既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留下了负面阻碍。因此,探索网络媒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提出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使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事。

1.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网络媒介进入校园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推动和利用网络媒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理性认识网络媒体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巨大影响,在网络媒体视阈下,利用网络元素,用现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行式进行心理知识的推广和沟通交流,使心理健康知识覆盖到高校的各个角落。同时,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网络媒介、提高信息的辨识和防御能力;调适信息超载引起的焦虑能力;提高驾驭现实和虚拟关系的能力等,来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2.整合资源,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信息环境

现在各高校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但系统性不够。高校应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整体规划并相互协调,构建以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为中心,各省市为主要支撑的心理网络体系,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同时,对信息传播产生的负面影响,需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加强监管,可实现自动发现并隔离网络的不健康的栏目,有效的屏蔽不良信息,构建和谐的心理健康的网络信息环境。

3.夯实基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素质及科学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决定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因此看,要必须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心理辅导经验,并熟练的掌握技术,能够针对网络媒介的新特征、新规律和新模式,切实契合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特点。同时,善于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协同开展丰富多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回归现实生活中阳光积极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沈晓梅.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1):86-87.

[2]匡列辉,黄晔,张明等.基于网络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研究[J].校园心理,2013(3):204-206.

[3]黄锡榜.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5):172-173,181.

作者:黄霞 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策略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55390.html

    相关专题:发表论文需要多少钱 毕节学院


    上一篇: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