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 >

地方粮食生产现状与增产措施综述

1主要制约因素

1.1粮食生产基础条件薄弱

长寿区目前粮食生产基础条件普遍较差。(1)水利灌溉条件差,防洪抗洪能力弱,多数农田处于“望天收”或“靠天吃饭”的生产条件;(2)地力条件差,中低产田和坡瘠地面积大;(3)交通运输条件差,多数地方主要依靠人力耕种,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1.2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据统计:长寿区现有总耕地3.47万hm2,较20世纪90年代初粮食生产用地面积4.80万hm2减少了27.7%。主要是两大工业园区建设、新重纲建设、北部新城建设等占地和柑橘、蔬菜及水产养殖等农业结构调整占地增加,导致粮食作物可用耕地大幅度减少。

1.3粮食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

长寿区现有粮食生产形式的主体还是农户分散经营形式。全区(50×667)m2以上种粮大户仅有9户,代耕种植方式最大种植面积(200×667)m2;登记注册的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8个。土地承包和分散经营,极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其种植效益不高;专业合作社,多数靠国家政策补助,服务水平低。

1.4从业劳动力数量少、素质差,粮食生产水平参差不齐

据农村劳动力现状调查,绝大多数青壮年进城务工,在农村多为50~60岁以上劳动者从事种植业,技能差,对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弱,因此各地区种植水平和产量差异较大,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高产田块与低产田块平均667m2产量相差100kg左右。

1.5粮食比较效益下降,降低了种粮积极性

近两年,尽管国家加大了种粮直补、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扶持,但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种植粮食作物的比较效益仍然较低,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粗放生产和撂荒现象仍较严重。据调查,在全靠人工作业的情况下,种植667m2水稻,产值约1200元,扣除种子、肥料、农药和人工费用后,纯收入250元左右,仅为进城务工人员1~2d的工资。其他如小麦、玉米、红苕的种植效益更低。

2目标

2.1粮食生产总体目标

长寿区粮食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科技创新为支撑,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夯实粮油生产基础,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复种指数和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单产水平和种植效益;优化政策体系,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主要品种结构平衡,力争将长寿区建设成为重庆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2.2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指标

根据《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2009—2030)》的要求,至2020年长寿区常住人口将达100万人。按照长寿区粮食生产潜力和各项经济社会指标要求,只有加快粮食产业发展,实现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00万~7.33万hm2,总产量达40万t以上的目标,才能满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00kg以上的小康型粮食消费需求。

3促进粮食增产的对策

长寿区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一是提高单产,二是增加复种。

3.1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3.1.1加强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和改造农田排灌设施,开展大规模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以抗旱、防洪、排涝为中心的农业水利设施和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的配套改造和水源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粮食生产发展后劲。

3.1.2大力实施耕地质量建设工程

大力实施有机质提升项目,加强土壤改良培肥建设。从长寿区的土壤条件看,中低产田土面积约2.20万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60%以上,旱地土壤中坡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50%以上,具有较大的改造提升潜力优势。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和绿肥种植技术、增施有机肥;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建设高标准的农田和排灌设施。建立网络健全、手段先进、管理规范与生态农业发展相适应的耕地质量监管体系,实现对农田耕地质量的实时有效监测,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3.2着力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面积

大力实施耕作制度改革,优化种植模式,是增加复种、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稻田耕制改革以水旱轮作两熟制为主,在有水源保证的地区加大冬闲田开发力度,大力推广“中稻-小麦”、胡豌豆、绿肥等两熟种植模式;在海拔350m以下水源较好的冬水田集中区积极推广杂交中稻+再生稻。旱地耕作制度改革以中厢带状种植为主,实行“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蚕豆)/玉米/甘薯”种植方式,扩大一年三熟或四熟的种植面积。

3.3以农业部粮油高产创建为契机,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3.3.1加强粮油新品种的引进筛选,积极推广主导品种

积极引进水稻、玉米、甘薯等新品种,建立新品种筛选、示范区,确立和推广适宜长寿区种植的不同粮食作物的优质、丰产、高效主导品种。

3.3.2集成推广丰产栽培适用技术

加强耕制改革和配套栽培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创新高产栽培模式,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应用水稻“一增五改”综合技术、旱地“一推三改”关键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积极推广专业化防控;强化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组建植保专业服务队,开展统防统治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

3.4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

紧紧围绕长寿区主要粮食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大力推广节本增效的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及节水灌溉等农机化技术,重点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注重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保护性耕作和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农机跨区作业、农机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模式,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3.5强化农业信息服务,规避市场风险

加强粮食生产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区镇村户”四级联动、信息共享的互联互通粮食生产信息网络体系;开展粮食产、供、销等环节信息服务工作;加强农业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发布。让主要农产品的产销信息村村通,不断拓宽农业信息发布渠道,增强信息的传播能力。

3.6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发展专视觉艺术论文业合作组织

继续实施以种粮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等为主的强农惠农政策,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鼓励粮食规模化生产,提高种粮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补助标准,积极探索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培育集约化生产组织。

作者:黄桂珍 陶丽 杨涛 单位:重庆市长寿区农业委员会 重庆市种子管理站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地方粮食生产现状与增产措施综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qygl/167880.html

    相关专题:swot分析法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上一篇:诉讼风险与盈余管理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