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 >

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机制分析

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存在上述缺陷,在全球价值链体系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处于劣势地位。在国际分工中,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往往处于增值能力有限的低附加值生产环节,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活动往往处于增值能力较强的高附加值生产环节[5]。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主要利用了双重优势:劳动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也因此形成了低人力成本扩张的“路径依赖”。如果我国为了保持目前在国际分工领域中的成本优势而长期从事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就只会长期徘徊于低技术和低价值的产业链末端[5]。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大要素重新定价,资源消耗与环境承载压力接近极限等一系列问题出现,我国长期以来靠投资拉动、靠出口带动、靠资源推动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6],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势在必行。当前,世界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绿色能源科技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浪潮引领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调整[7],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进入高潮。跨国公司正在将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现代服务产业向外转移。我国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低价工业化增长模式”转变为“新型工业化增长模式”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新格局。

1产业结构调整的人力资本约束与农民工边缘化问题

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伴随要素结构调整,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就是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需求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决定了人力资源需求的类型、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的速度与效率又制约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8]。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人力成本优势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的数量优势,人力资源的数量优势可以替代人力资源的素质优势;但在国际产业分工的高端,人力成本优势明显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素质优势,人力资源的数量优势无法替代人力资源的素质优势[5]。全国各地的“民工荒”现象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的人力资源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因而,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由低端提升到高端,人力成本优势的发挥应该从人力资源的数量优势转向人力资源的素质优势[6]。可以说,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状况决定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效果。那么,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状况究竟如何?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由教育、培训、医疗保健、迁移投资等几方面构成。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农民工总量接近2.7亿,其中外出农民工1.66亿。56.8%的农民工从事第二产业,42.6%的农民工从事第三产业。老一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5.9%;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6.7%。农民工群体中67.3%的人从未接受过任何职业技能培训[9]。这说明我国农民工整体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文化与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在医疗保健方面,大多数农民工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的平均参保率仅为17.6%,说明农民工的医疗保健投资不足。在迁移方面,2013年我国有7739万农民工跨省流动,8871万省内流动,分别占外出农民工的46.6%和53.4%。举家外出农民工达到3525万人。农民工的迁移行为必然带来较高的流迁成本。有学者发现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过程中,城市间流动次数在2次以上、企业间流动次数在3次以上的流动情况占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比重最高,为42.9%[10]。过于频繁的职业流动可能不利于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提升。上述数据表明,现阶段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缺失现象非常严重,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不稳定等因素进一步限制了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工资方面,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609元,扣除人均月生活消费支出892元及为农村老家汇款之后,可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费用微乎其微。工作时间方面,农民工日平均工作时间8.8h,超时工作现象非常普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参加培训的条件,甚至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工作稳定性方面,农民工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的比重为41.3%。考虑到农民工的流动性,企业不愿意为农民工提供过多的人力资本投资。长此以往,农民工会陷入“低技能化陷阱”而滞留于次级劳动力市场,甚至逐渐被边缘化,走上“农村-城市-农村”的循环路径,无法实现人力资本的保值与增值。同时,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约束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加大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难度。因此,我们应该以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作为切入点,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才能适应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的需要,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条件。

2新形势下的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机制分析

结合学者的研究,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机制可以细分为三大建设系统,分别为投资主体系统、投资实施系统和投资集聚系统[11]。所谓投资主体系统,涵盖了政府、企业、农民工三位一体的投资机制;所谓投资实施系统,包括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医疗保健、公共教育资源、迁移成本管理等多项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渠道;所谓投资集聚系统,即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形成及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2.1开发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动力机制,健全投资主体系统

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有农民工个人和家庭、企业、社会公益机构、政府等。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分担次序应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进行。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最大受益者自然是农民工,其次是企业和政府,所以理应由农民工及企业承担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但是,正如前文分析,农民工本人由于种种原因无力承担全部的投资成本不愿投资,企业担心培训的“外溢效应”不肯投资,其结果造成了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公地悲剧”[12],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成效不显著。因此,政府作为受益者,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尤其是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阶段,为了有效推进各地区、各企业的产业转型,加强推进对农民工群体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政府的当务之急。现阶段,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需要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企业、个人三位一体的投资互动机制。政府应该从战略上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承担用人单位和个人不愿投资的重大人力资本投入,如基础教育投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等。企业要对人力资本投资提出具体需求,对本单位职工进行岗位培训,通过农民工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个人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执行者和受益者,要积极利用政府和企业提供的教育培训机会,促进自身人力资本的形成,从而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供给。

2.2建设多样化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完善投资实施系统

与物质资本不同,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投资过程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显著特征,并非几个“短、平、快”的应急项目可以解决。政府必须把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放眼国际竞争大格局,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医疗保健,迁移投入、其他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多样化的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渠道。政府部门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力度,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善基层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可以在农村普通中学举办现代农业知识讲座,开设与现代产业相关的课程。国家要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职业教育院校的发展,使其为农民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成为提高农民工教育水平的重要平台。职业院校要具备超前意识,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职业群为基准,灵活进行专业设置。职业培训是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收效最快、最为便捷的渠道,是保证农民工快速步入熟练劳动力行列的重要途径。农民工职业培训包括转移前的通用技能培训,转移后的企业专有技能培训,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的技能培训等。政府要承担起转移前培训的责任,要在劳动力输出地建立农民工转移培训统一标准,从基本技能和文化素质方面为农民工做好城市务工的准备。农民工输出地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培训机构的服务,为农民工免费提供转移前培训。企业主要为内部农民工提供岗位专有技能培训。企业可以采取师徒制、“干中学”等方式,免费为农民工提供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帮助农民工在短期内掌握现代产业实用技能,具备稳定就业的能力[12]。企业也可以与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合作,为农民工提供持续的补偿学历教育和技能更新培训,帮助他们成为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同时提高本企业的人力资本质量。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离不开医疗保健、迁移投入、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等渠道。在医疗保健方面,政府要健全农民工人力资本医疗保健体系,责成相关部门建立农民工健康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企业要关注农民工的生产行为对其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优化其工作条件和生存环境,合理配备医疗保健资源。农民工外出务工,是人力资本迁移投资增值的过程。政府要运用市场手段推动农民工的迁移投资。为即将进入就业市场的农村劳动力提供良好的迁移环境,鼓励他们对人力资本进行迁移投资[13]。在公共教育资源方面,政府和社区要在农村或农民工聚居区建设文体活动场所和图书阅览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2.3实施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保障制度,形成投资集聚系统

为促进农民工学习知识技能,积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从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城市融入等各方面为农民工营造平等的外部环境。长期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造成了我国制造业的工资水平一直偏低。低工资水平不但遏制了产业工人整体素质提升,也诱使企业形成低成本路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不足,妨碍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14]。提升产业工人工资水平不但可以促进我国产业升级,也可以令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在工资收入中得到体现,人力资本投资产生收益。同时,政府还可以实施农民工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进行评价、认证,激励农民工不断提升自身人力资本存量。政府应该大力推进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农民工的身份转变机制,以此激励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开发,逐步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仅靠体力,无法进行经验和知识积累的“低技能、边缘化”问题,完成“农民”向“市民”转变。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还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完善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基础保障范围,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就是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过程。为加快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开发,全社会应该把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作为重要的战略投资,综合利用多种人力资本投资手段,完善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保障体系,将国家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民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农民工人力资本投沟通艺术论文资的终极目标,在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同时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

作者:何建华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机制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qygl/167849.html

    相关专题:代写硕士论文可靠吗 物探与化探计算技术


    上一篇:独立学院医学生物化学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