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政金融 >

政治教育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涵

心理疏导是心理咨询师在治疗心理患者过程中,通过用准确、鲜明、生动、灵活、亲切、适当、合理的语言对患者阻塞的心理进行疏导。而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来理解,这应该是它的一种外延,就是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和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提高心理健康状态的目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缺失的现状

(一)忽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和教师同时都是教育的主体,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把教师作为主体,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由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做法,总是事倍功半,教师总是感觉很累,而学生的思想也开始不积极,自尊心、自信心也会受到伤害。

(二)重视共性教育,轻视个性教育

随着现实生活的不断变化,思想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也在变化,所以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也应不断变化。只有教育方法和手段符合实际需要时,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过去教育水平比较低,所以有了“一刀切”“一锅煮”的教育现象。但是在教育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个性十足,以前的教育手段与今日的教育水平大相径庭,如今的教育手段必须具有针对性,因材施教,重视心理疏导,才能使教育的实效性达到最大值。

(三)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人文关怀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总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重视工作本身,重视理论知识教育人,而轻视关怀人。这种做法往往会产生两种效果:一是教师讲授的内容不能从学生所想出发,没有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不易接受,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比较学生听课而言,更重视学生的出席率多少,场面热烈程度,表面上看效果不错,可实际效果并不佳。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以学生为本,没有让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没有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没有尊重学生情感上的需要。

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个性得以施展

正所谓“千里之堤,始于足下”,在如今时代大潮中,要想实现社会和谐,首先应该是个体的和谐。人文关怀在高校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关心学生的需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能够依照自己的喜好发出自己本身最独特的光芒,以独特的方式存在于茫茫人海之中。

(二)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提高

目前,21世纪需要最多的就是创新型人才,坚持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就是坚持尊重学生的创新发明,使学生想要发明创新的意识得到认可,情感得到关怀和理解,使得学生能够有机会,并且是在大力的鼓励支持条件下进行创新。自然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乐于并喜爱从事于创新工作,逐渐的,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一股创新风气将会在社会中盛行。

(三)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对于刚刚离开家中父母怀抱走进大学寝室的大学生来说,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心里难免会有孤单、焦虑、抑郁的情绪,甚至会和室友之间产生不愉快。这时就体现了心理疏导的关键性,学生可以采取自我排解或积极与辅导员进行沟通,用心理疏导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与学生单独进行一次谈心活动,激励学生坚强,学会独立等方式,使心理问题得到疏通,从而用健康、阳光的心态面对现实。

四、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服务大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考虑到现代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到以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想法、关心学生需要、重视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对学生性格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逐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减压,例如,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谈心活动,使得教师与学生有情感上的共鸣,切实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处理学习与成才,工作与生活的问题。使大学生心理得到疏导,达到增强学生的耐挫力和应变力,完善学生人格,优化学生心态的目的。

(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俗语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校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健康心理氛围,也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优美、舒心的自然环境和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本身,就能够对人产生心理疏导的作用。净化校园内部环境,抵制社会不良影响,努力纠正人际关系中的不良倾向,形成尊师爱友的氛围;发扬民主精神,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例如,班级干部的选举,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能够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争取到大家的认同,让大家在心理上得到平衡,营造一个干净、祥和、民主、公开、和谐融洽的环境。

(三)科学管理,建立有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利用已广泛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例如,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等心理健康课程,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还有两个方面值得进一步落实:一是培养优秀骨干的师资力量。主要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二是确定好学习心理健康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从很多方面去培养。例如,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自尊自信、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决问题。常见的心理疏导方法有:激励疏导法(当学生心理产生障碍的时候,教师采用激励的方法,使学生心理得到满足,并产生更大的动力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公平疏导法(在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让学生从困境中走出,再创设一个展示学生自我的平台,让他们能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价值,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换位疏导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与学生互换位置,亲身体验不良心理带来的烦恼、痛苦的感受,意识到给他人的伤害,进而改变不良心理)。优化校园文化的隐性功能,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心理疏导。校园文化是隐形教育的综合体验,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形成崇尚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围。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例如,举办心理健康艺术节、心理健康学术研讨、读书报告会等。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多种渠道进行宣传。例如,张贴海报,在校园网上发送新闻来呼吁大家积极踊跃的参加。

作者:李鑫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政治教育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zjr/95346.html

    相关专题:功能材料 环境工程论文


    上一篇:机械自动化对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