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政金融 >

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渗透策略(5篇)

第一篇

一、幼儿教育中的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本身具有多元性的功能,可以传递思想、娱乐、教育、文化交流等,但只要音乐艺术以一种被审美的态度去探索时,其所承载的审美体验才能够被传递,通过对音乐审美的直接感受,实现其本身的功能。幼儿的情绪与情感是幼儿最早期的社会行为的一种直接表现,幼儿需要学会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才能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学会控制情绪,适当表现情感,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才能在好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审美教育是其主要的功能,审美就是要让孩子们感受到事物的美,并且通过感受去追求,去创造。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懵懂的孩童,需要用艺术的手段去完善孩子们的思想观念,要从正面去引导孩子,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并引导他们接受和感悟。对幼儿的音乐审美教育主要手段有音乐欣赏、唱歌、音乐游戏、韵律活动、乐器的打击演奏等方式,而这些方式也正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通过这些音乐审美活动的教育,不断的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智力开发,丰富孩子们的审美经验,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身边的人和事物,健康成长。

1.音乐欣赏。音乐需要通过听觉来完成审美传递,幼儿要走入到音乐的世界里感受音乐的魅力,就需要学会倾听,并习惯倾听。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中的形象,来感染幼儿,培养孩子们的感觉和分辨能力,带领幼儿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通过倾听音乐的歌词与旋律,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2.歌唱活动。优秀的音乐作品需要由歌唱者去演绎,而往往只有歌唱的人能够首先领略到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精神。引领幼儿进行歌唱活动,能够促使幼儿尽快的投入到音乐作品中,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在精神,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节奏与美感。在歌唱活动中,幼儿能够感受到歌唱的快乐,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歌唱技巧,感悟到歌唱的作品中音乐形象,对于一些简单的儿童歌曲能够理解和表达。对于幼儿歌唱的内容不能太难,要简单、明了,关键还是让幼儿能够感受到歌唱的乐趣,从而激起幼儿学习音乐、进行歌唱活动的兴趣爱好。在歌唱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孩子们要字正腔圆,恰当的运用气息,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以达到更好的审美目的。

3.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游戏,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与创造力,而且能够使幼儿在音乐中提高与其他孩子之间的交往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在游戏与音乐并进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例如歌曲《丢手绢》,教师可引领幼儿在歌曲音乐中学会游戏,在游戏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乐趣,以此促使幼儿学会理解音乐歌曲。

4.韵律活动。引领幼儿进行的韵律活动主要是感受和实践,在音乐的节奏中让幼儿体验到音乐的节奏,并且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运动起来,运用一些简单的幼儿音乐节奏,让幼儿接触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增加对音乐的体验,在幼儿的亲身活动中感受到快乐。

5.乐器的打击演奏。打击乐器的演奏在幼儿的音乐活动中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在打击乐器演奏过程中孩子们既能够学习到音乐,又能享受到音乐中的乐趣。幼儿能够接触到的主要打击乐器有沙铃、串铃、小喇叭、小鼓、钹、锣等,这些打击乐器容易掌握和学习,容易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音乐享受。丰富的打击乐器演奏,能够使幼儿获得生理与心理上的满足,了解到不同乐器的音质与音色,培养幼儿以后学习乐器的兴趣爱好,学会以不同的形式表达音乐作品,乐器演奏活动过程中,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的同时,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除了这些活动以外,教师要引导幼儿联系与音乐歌曲内容有关的知识,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宽幼儿的知识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例如歌曲《泥娃娃》,学习这首歌的同时,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橡皮泥来塑造泥娃娃的形象,每个孩子心中的娃娃都是不一样的,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空间,培养幼儿动脑与动手的能力,结合音乐来学习更多的知识,体验更多的乐趣。

二、在对幼儿的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点

1.把握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音乐审美教学的过程培养幼儿自主意识和思维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教与学两种活动,而教师是教的主体,幼儿是学的主体,因此在对幼儿音乐审美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双主体的原则,教师与孩子共同进行教学的课程。切不能将幼儿放在一个被动的地位,被控制的孩子是无法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的。教师与幼儿之间要建立起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关系,互相沟通,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而孩子们也能更好的接受教育。想方设法让孩子倾听教师讲课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们的想法,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认真的解答幼儿的疑惑,帮助孩子们理解所接触到的事物。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的同时,要鼓励幼儿进行充分的想象,例如歌曲《小燕子》,引领幼儿扮作小燕子的角色进入到音乐中,给孩子适当的装扮,加上一对可爱的小翅膀,鼓励幼儿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游戏中,不断的思维、想象,让幼儿在快乐的实践中理解音乐中的角色,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2.多种途径和手段来促进幼儿理解音乐语言、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对于幼儿音乐审美的教育,一定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幼儿时期的孩子缺乏知识的积累和音乐经验,在进行音乐审美的教学活动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各种音乐艺术的表达方式融合起来,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氛围中感受音乐,学习知识。对于幼儿来说,要理解音乐作品一定要借助于形象,生动的音乐形象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孩子去理解,去思考的动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塑造音乐作品中的形象,通过音乐形象形象来引领孩子理解音乐的语言,促进幼儿对音乐作品解读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要与孩子的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长,与家长一起共同努力培养孩子,可以提现家长在与孩子玩耍的时候,注意相关知识的讲解,耐心解答和教导,适当的鼓励与引导,家长也要与幼儿一起学习,积极参与到音乐审美的教育过程中。

3.注重幼儿的教育环境,积极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和轻松和谐的心理环境。环境是教育资源的一部分,环境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环境的刺激往往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举止,许多专家经过研究也表明,环境的变化对孩子的性格、行为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幼儿教育尤其是审美教育,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校园的走廊描绘音乐符号构成的各种图画,休息时间播放一段轻松和谐的音乐,让孩子在富有艺术气息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另外,优美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心情愉悦,时刻感受艺术的熏陶,加上教师合理的课堂教导,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幼儿在学习过程有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让孩子们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索音乐艺术中的美妙之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将教师、幼儿、环境、教材、生活等各方面联系起来,多方面相互作用和影响,使音乐的审美教育回归自然和生活,形成多方位的审美教育氛围。

三、音乐审美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音乐审美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能够直接通过音乐形象来影响幼儿的德育发展。

1.音乐审美教育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倾向。音乐具有一种特殊的力量,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艺术的表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蕴含着不同的情感,人们就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而幼儿时期的孩子,懵懂无知,天真无邪,对于任何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去书写,去描绘,情感也是从低级向高级慢慢发展的过程中,在此时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不断的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从中理解美好与丑恶,产生同情与自豪丰富多彩的情感心理。

2.音乐审美教育影响着幼儿的听觉、记忆等生理的健康发展。音乐需要通过听觉来接收,因此在给幼儿进行音乐审美课程的时候,美妙的音乐旋律与歌词会不断的锻炼和提升幼儿的听力,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对于美好的歌曲好奇心与求知欲会加强,在不断的听与记中,学会歌唱和舞蹈,这就促使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和提升。而幼儿时期的孩子喜欢模仿,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会出现集体“演练”老师与学生的角色扮演,不断的模拟在幼儿园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之间互相交流和影响,也促进了记忆力的发展。

3.音乐审美教育对幼儿想象力和语言功能发展的影响。幼儿在听到美好的音乐时会产生想象,想象力能够促使幼儿语言功能的发展。幼儿在内容丰富的音乐欣赏过程中,不断的想象和创造心目中的音乐形象,往往孩子会把自己当成主角,而这时期的孩子表现欲强,为了表现自己,孩子会积极的组织语言来表现,将自己想到的,体验到的积极的与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能力得以提升。幼儿的音乐审美教育,是进行幼儿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方式和手段,是一项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能够丰富幼儿的童年生活和学习,陶冶情操。音乐的审美功能,不仅对于孩子的精神世界起着优化作用,在幼儿接触、了解优秀的艺术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修养,培育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孩子们拥有一个美好的心灵世界。

作者:姜岩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二篇

一、当前我国音乐审美教育的现状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把音乐审美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充分挖掘音乐教学中的美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这种教学理念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学注入了活力,也符合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却是背道而驰的,传统的音乐教学思想仍然主导着教学的始终,没有把审美教育真正贯彻于音乐教学中。首先,唱歌课的教学。在传统的音乐唱歌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单纯而机械地教授学生唱某个歌曲,认为只要学生学会了歌曲的唱法,能唱会唱,就是达到了唱歌课的教学目的,即使在唱歌过程中有识谱的内容,因为大部分学生对于识谱是陌生的,并缺乏应有的兴趣,致使唱歌的教学形式就是单纯地教师教歌的形式。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整个音乐课堂就是机械地循环唱歌的过程,造成在唱歌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好,抹杀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原有的兴趣,而对于音乐的审美教育更是捉襟见肘,不利于学生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其次,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中,有的音乐教师就是单纯地播放一些音乐歌曲或者音乐演奏,使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经常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意识参与的状态,这样的教学音乐欣赏课程对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也无法去谈培养学生的的音乐审美能力。其实,音乐审美教育归根结底是审美训练,是对学生审美意识、审美人格、审美能力的一种锻炼和培养,是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培养。最后,音乐知识教学。音乐教学不都是唱歌、跳舞等富有活力的教学内容,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这些内容相对于音乐课其他内容就显得比较“枯燥”,这需要教师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果教师像讲授其他课程那样一味地灌输学生乐理、音乐常识等音乐知识,势必造成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抵触心理,这种被迫学习音乐的方式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宗旨是相反的,失去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审美教育价值。

二、音乐教育中开展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情感思想的产物,一首歌曲或者一首乐曲都是艺术家情感的表露,它以不同的音乐形式呈现给人们,使人们在此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锻炼。我们常说“乐由情起”指的就是这个道理,音乐是由情感所激发的,也正因为如此音乐牵动着学生的心灵,使之受到美的熏陶,因此,从情感出发去实施音乐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首先,树立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正确认识。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审美思想的构建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首先树立学生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意识,让学生懂得音乐美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意义。音乐的审美概念就是让学生明了音乐是什么、什么样的音乐才是理性的音乐,这其实就是音乐教育价值的问题。广大音乐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要把音乐教学作为一门美育教学来对待,把音乐的美体现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的魅力所在,从而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树立学生高尚价值,使学生的精神通过音乐而爆发出火花。其次,将音乐审美教育贯穿于音乐知识教育的始终。在音乐教学中,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去感悟音乐,体验音乐的美感,而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是一种音乐教育的手段,并不是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因此,广大音乐教师要把音乐审美教育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合理安排好知识技能和审美教育的关系,尤其是在音乐知识的掌握中,不能单纯地运用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法,要把音乐概念的掌握和学生对于音乐的深刻理解,对于音乐的审美感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思想。再次,通过课外音乐实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思想。审美教育不仅仅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丰富的音乐课外形式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如电影、电视、文艺活动等与音乐有关的音乐文化艺术,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也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影响作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平时看电视、电影中注意一些具有显著特征的音乐背景或者插曲,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深刻理解,让学生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审美冲击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将有特色的优秀电影音乐带到课堂中,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之,音乐是一门美学艺术,音乐教学就是传授学生美学思想的过程,广大音乐教师必须要重视音乐审美教育,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作者:徐琳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实验学校

第三篇

一、广泛听学音乐材料

审美教育需要不断地接触大量艺术作品,从中欣赏、感悟,才能形成自己的审美观,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给学生播放大量的音乐作品,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音乐材料。例如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飞翔的翅膀”,根据课题便可得知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热情洋溢的主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个主题联系到梦想、成功、美好生活之类的字眼,根据这些字眼来找寻一些有关的音乐作品,比如《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插上蓝天的翅膀》、《哆来咪》等都是比较适合小学生欣赏的课外音乐作品。教师在学生进行聆听和欣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取音乐材料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中感触会到达更有效的领悟价值,对学生们审美观多样性的形成也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进行音乐教学一定要注意扩展学生的音乐阅历,在不断聆听不同材料中去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形成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形成自己的审美观。教师选用音乐材料还可以根据现今生活中的流行歌曲,学生毕竟在生活中的不同场合都会接触到流行歌曲,他们对流行歌曲的熟悉度也比较高,因此教师可以借用流行歌曲来帮助学生走入主题。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来了”这个主题,教师就可以根据“春天”这个话题来搜集一些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比如任贤齐的《春天花会开》、张敬轩的《春天》、杨钰莹的《红彤彤的春天》……这些都是比较积极向上的歌曲,歌曲旋律也非常欢快活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着促进作用,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比较乐观的心态,这也是音乐带来的魅力,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也会自然地形成乐观积极地审美观。

二、了解音乐的文化背景

音乐的魅力除了音乐本身散发出的,更本根的在于音乐的文化背景,包括音乐的历史、创作故事等。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也要更加深入,不仅是掌握乐理知识中的节拍、节奏、音调等的内容,更需要去了解音乐的内涵,即文化层面的内容。例如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中有一篇《爱尔兰风笛》的音乐材料,对于这个材料学生可能比较生疏,因为这是来自国外的民族音乐。学生在欣赏时,教师就需要着重对爱尔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进行解释,并且对“风笛”这种乐器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对爱尔兰民族的风土人情有了大致了解后,才会明白为什么他们民族使用风笛进行音乐创作,从而才能从《爱尔兰风笛》这篇音乐材料中感受到民族风格的韵味。这便是对音乐文化背景了解的重要性,教师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音乐素养相对较低,他们对音乐的掌握通常是停留在对表面的认识,比如音乐风格、音乐节奏等的认识。而要升华到从音乐中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必须要深入到音乐的文化背景中去,因为音乐只是一种情感表达的体裁,更深层次意义还是在于音乐的文化,音乐的历史。审美观也是因此才能逐步建立。学生审美观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审美观的形成还涉及到情感揣摩方面的内容,这也是音乐文化背景的内容之一,学生也可以从歌词中去感受音乐的意义。比如《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这篇材料,这是一首维吾尔族的儿童歌曲,主要歌颂了童年美好的生活以及对童年生活记忆的向往。歌词“彩霞镶的小花帽耶,盖不住美丽的脸庞”、“曙光度的小手鼓,小手鼓,赛过那十五的月亮,月亮”、“阿妈买的小书包耶,装不下知识的海洋”…...从这些歌词中便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美景的赞赏、对家人的怀念,这些都是音乐文化背景的表现。学生通过对歌词的理解以及对音乐旋律的欣赏便能够产生共识,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也会加强。

三、培养自我艺术修养

音乐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类情感。所以教师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也会影响到对生活的认识。例如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美丽的祖国》,歌曲歌颂了对祖国的赞扬和祝福。最为祖国花朵的小学生们,正是茁壮成长的阶段,在祖国的培育下幸福快乐的成长着,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认识不仅仅是对歌词、风格或者节奏的掌握,更要包含对祖国的尊敬、感谢、祝福之情,用心去领会和感悟《我们美丽的祖国》这首歌曲。在这里教师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就体现在学生通过对祖国的认识从而能够用自己真实的内心去感触歌曲的意义,到达对祖国的敬畏、对祖国的祝福之情。这种人文气息便能自然地体现出来,这也便是艺术修养到达一定程度所释放出来的气息,对学生审美观的形成也起着重大作用。

作者:戴秀慧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神州路小学

第四篇

一、创设音乐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

要实现初中音乐学科教学的预期目标,就需要将审美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教师应加强音乐美境的创作,对审美的客体进行完善,让学生在形象化的客体中找到音乐欣赏的兴趣,享受于音乐学习中。在进行美的意境的创造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更新,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解决音乐教学活动中乏味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律动以及多媒体设备等形式去展示形象化的场景,让学生的心理因素得到调动,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在音乐课刚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难一下子集中到音乐教学内容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美的意境的创造,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解《冰山上的雪莲》的时候,初中学生可能只听说过雪莲,并没有见过雪莲。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一些天山雪莲的图片,让学生可以看到真实的雪莲。在课堂刚刚开始的时候,向学生展示生动的图片,会一下抓住学生的眼球。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时,教师为学生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去体会作者蕴含在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在这样美的音乐意境中,教学更加顺畅,学生获得的审美因素也越来越多。

二、养成发现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考辨析

将初中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审美教育进行结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审美,更需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初中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更是审美教学的重要内容。打破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利用创新型的教学活动去培养初中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有利于初中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审美人。在过去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总是在课堂中讲解自己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说自己的理解思路。这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审美思路。这样的教学活动,往往会扼杀掉初中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主动性。在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让学生成为发现美的主体,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比如,在讲解《采茶舞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聆听。教师告诉学生:“同学们,我们将听一曲优美的旋律。你们通过聆听去猜一猜这个旋律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情境。”教师为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几张图片,让学生再听一次,在听的同时与周边同学讨论,选出一个正确的图片与音乐作品匹配。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初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中的美,并能发现音乐作品的内涵,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多给学生机会使其成为欣赏的主体,会让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表达音乐美的领悟,融入情感体验

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作品,更要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感想。在过去的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听音乐作品,听教师说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显然,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作品的感悟不够深刻,即便学生有个性化的音乐美领悟,教师也不知道。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而积极地发言,谈体验,说情感,更好地理解作品,形成一定的自我审美能力。当然,教师可以提倡审美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说,也可以画,形式不拘一格。比如,在讲解《摇篮曲》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摇篮曲》,让学生欣赏美妙的旋律。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让学生将自己对《摇篮曲》的理解表达出来。一些有美术功底的学生会选择拿起画笔,描绘出一个小孩子睡觉,母亲在旁陪伴的场景;一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择与同桌进行交流,表达自己对这个音乐作品的看法;还有一些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会主动选择与教师交换意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可能,有利于学生掌握审美方法,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将初中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是音乐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

作者:谢红霞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恒济初中

第五篇

一、审美教育的基本内涵

审美教育,从狭义上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从广义上讲就是利用大自然、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进而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在这里我们所讲的审美教育是指广义上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可以分为学校审美教育、家庭审美教育和社会审美教育三种,而在本文中涉及的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的审美教育就属于学校审美教育。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直以来,许多的小学音乐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当中,而忽略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初衷,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从聆听中发现艺术的魅力。本文就主要介绍一下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当中。

1.创设美的意境。

想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在一个美丽的意境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感受音乐的灵魂,让学生和作者站在相同的环境中,让学生感同身受。另外,创设美的环境还课程与教学Kechengyujiaoxue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防止教学课堂沉闷,学生不专心的现象出现。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唱民谣《娃哈哈》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听一听其他地区的特色民谣如《沂蒙山小调》《茉莉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然后再教学生几个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边听民谣的过程中边舞动手臂,跟随音乐跳起来,这时,音乐教师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之后就可以引出今天的教学重点《哇哈哈》,让学生在这个积极的氛围中一边舞动一边歌唱。这种创设美的意境的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体会音乐的内涵,感受音乐的灵魂,放飞音乐的梦想。

2.挖掘美的内涵。

想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其次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挖掘美的内涵。音乐是由旋律、和声、节奏和角色四部分组成的,所以,想要感受音乐的情感,挖掘音乐的内涵就要从旋律、和声、节奏和角色的变化当中去体会和感受。例如: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二泉映月》所表达的情感时,首先就是让学生来聆听音乐中旋律的变化,从旋律的变化中体会“阿炳”的叹息,感受音乐中的忧伤和凄美。音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节奏的变化为基准体会《渔舟唱晚》中,作者所表达的音乐情感。通过节奏的变化,学生可以联想到渔民捕鱼时的欢快,收网时的紧张和期盼以及团结合作的力量。

3.表现美的形式。

想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当中,教师之后要做的就是要关注表现美的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小学生需要表现自己的舞台,而音乐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机会。在小学音乐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根据情境表现出各种动作,让学生自己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这样,学生既可以融入到音乐当中,又可以获得精神世界上的提升。例如:音乐教师在带领学生聆听《音乐之声》时,可以先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然后再播放《音乐之声》,让学生进入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当中,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之后学生之间再进行感受交流,并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来表达音乐所传递的情感。

4.体验美的情感。

想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当中,教师最后要做的就是体验美的情感。这是创设美的意境、挖掘美的内涵、表现美的形式的升华部分。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在艺术中体验美,然后将这种美升华为表现美的欲望和动力,让学生用音乐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想法,用音乐的语言牵动内心的灵魂。音乐是千变万化的,旋律、和声、节奏和角色的不同变化造就了生活中的万千声音,它们悦耳动听,它们引起共鸣。例如:教师在讲解《送别》时,先让学生在咬文嚼字中体会歌词所蕴含的情感,然后聆听歌曲的节奏变化和旋律的起伏,体会人声在音乐中所发挥的作用,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变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并不仅仅只包括创设美的意境、挖掘美的内涵、表现美的形式和体验美的情感这四部分,它还有更多策略需要音乐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实践和研究,让小学生真正地走进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陶冶心灵,提高审美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

作者:陈金芳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城南新区伍佑小学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渗透策略(5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zjr/90657.html

    相关专题:集团财务管理模式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上一篇:企业质量控制内部审计论文
    下一篇:市场开发与研究现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