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政金融 >

模拟法庭创新高校德育论文

实践教学是高校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探索高校德育新模式,发挥模拟法庭在高校德育中的应有作用,实现高校德育模式不断创新,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加快高校德育建设步伐,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现实需要。在高校德育建设工作中开展模拟法庭,既是高校德育工作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需要,更是贯彻“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要求。作为高校德育模式创新的一种重要探索形式,无论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还是非法学其他专业的学生,模拟法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模拟法庭在高校德育模式创新中的作用

法制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法治精神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单纯的法律条文和法理知识的灌输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是高校德育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模拟法庭是法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式,它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及仲裁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其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和驾驭法律知识的能力。模拟法庭在高校德育模式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模拟法庭能够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通过模拟法庭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法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是高校德育建设的目标指向。在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更应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法律应用的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各方面综合能力,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协调组织能力,思辨、创新等综合能力。传统的德育建设模式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式,通过大量的、反复的理论灌输和情感交流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很少能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需要和诉求,更不可能对其他方面能力提升带来帮助。模拟法庭将学生置于主动地位,将学生分成法官组、原告组、被告组和代理组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搜集资料、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模拟法庭真枪实弹的演练中以切身经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对情操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2.模拟法庭能够提高高校德育建设的实效性。模拟法庭是将知识理论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的纽带,它实时地架起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彰显,进而使当事者得到更深刻的感悟,使其他参与者受到更强烈的教育,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德育建设的实效性。法制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单纯的道德说教不足以发挥其震慑作用和社会规制建设的应有效果,高校德育往往显得苍白乏力。模拟法庭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模拟法庭每一个法律实务中的具体案件都会既涉及法律知识,又涉及相应的实践能力,德育建设贯彻其中。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有两个倾向性,一个倾向性是重法律而轻道德,另一倾向是重理论而轻实践。这种倾向性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只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点或案例讨论相对孤立地局限于部门法的内容之内,不能将所学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更不能在法律事务中凸显道德的力量。通过模拟法庭,学生分角色投入庭审中的各项工作,直接独立开展法律事务,这既可以有效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把握程度,又可以了解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使学生逐渐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法律与道德相融合,从而提高高校德育建设的实效性。

3.模拟法庭能够激发高校德育工作者内容方法创新的积极性。广泛意义上的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学生工作相关部门教师等,严格说来,每个高校教师都负有教育学生的责任。狭义的德育工作者主要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团学宣传相关部门的教师,他们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角色。新形势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各种观念的变迁,给德育工作者的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创新势在必行。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者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学生的需要和学生面临的问题,而不是主要关注自己所准备的教案和所设计的活动以及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因此,模拟法庭对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仅要对本学科知识有着透彻的理解,还要有相关的实践经验,要有熟练驾驭理论、学生和实践的综合能力,要有对学生表现的敏锐观察力,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的能力。模拟法庭对高校德育工作者业务能力和综合能力所具有的促进作用将有效推动高校德育模式的创新。

二、模拟法庭在高校德育模式创新中应用的基本要求

模拟法庭是高校德育工作模式的新路径,模拟法庭的实施开拓了高校德育工作新渠道,实践也证明了模拟法庭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模拟法庭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制度引领乏力、方案设计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低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因此,在高校德育工作模式创新中实施模拟法庭,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形式设计要多样。模拟法庭形式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能够使每一个参与者知识和能力得到丰富、提升,德育教育活动的目的不同,模拟法庭形式设计也应有所不同。可以让学生把发生在校园和社会上的典型案例自行设计为模拟法庭的题材,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撰写脚本、创设案例,并和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校或社区普法宣传的需要,把模拟法庭纳入社会普法活动之中设计案例内容,并与有关机构联合加以实施。这种形式可营造法治环境,便于法律知识的传播和学生与社会的实际联系,增强社会效应。

2.案例选取要典型。切实结合大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和接触社会较少的实际情况,在模拟法庭案例选取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选取案情过于复杂、重大的案例,以及超出大学生认知范围的、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以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并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的理论观点对实际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探讨和模拟、演练。因此,模拟法庭实施成功与否,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典型案例选取。选择的案例既可以是已经判决生效过的,也可以是未经审判的现实案件。选择已判决案例可以使学生把模拟法庭审判与法院法官的实际审理相比较,在对照中检验他们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选择未经审判的案件可以使学生在模拟法庭的审理过程中可充分展示自己,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3.社会资源要整合。模拟法庭的组织和实施,单靠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展示模拟法庭作为法庭审理案件的真实性,就必须充分调动、利用并开发、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德育工作覆盖面,增强德育工作影响力。在模拟法庭实施过程中,可以聘请实践基地或实习单位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进行指导与专业点评;可以通过在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建立实践基地,提高模拟法庭的效果和质量;可以通过与校内外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相联系,扩大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4.绩效评价要科学。模拟法庭的实施过程重于结果,或者说模拟法庭的实施并不以审理结果为评价高校德育工作的标准,模拟法庭绩效评价标准要科学。对模拟法庭科学的评价标准应该看其实施过程的开展以及德育实效性的取得,及其对未来学生价值观培育、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所具有的导向及促进作用。因此,模拟法庭的绩效考核评定方式上要体现过程性原则,考核要注重对学生在模拟法庭实施过程中以及其后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智慧和能力等作出全面而综合的评价;模拟法庭的绩效考核要体现客观性原则,采用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由学生和教师打分,作为整个小组的成绩,而学生个人的成绩在小组分数的基础上再加上其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及合作表现等方而进行评价。将模拟法庭引入高校德育工作,是基于模拟法庭所具有的法律属性和德育属性,是基于模拟法庭所具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有属性和优势,它能让学生分角色主动参与案件审理的活动中,经历感悟、体验、发现、探究和提升的历练过程,它使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基础上展现德育的魅力,高校德育工作模式创新仍然在继续。

作者:郭蕊 单位:许昌学院法政学院讲师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模拟法庭创新高校德育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zjr/181429.html

    相关专题:个性影响因素主要有 车用发动机


    上一篇:滑模技术在水利水电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