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政金融 >

我国发展高效循环农业经济论文

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创新机制,逐渐形成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体系是当今的焦点。高效循环农业的实施将引领整个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和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对实现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宏观层面各种确定和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需要从政治、社会、经济与环境全面考虑,从而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实施综合配套整体推进。循环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只注重循环、不注重经济,缺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的动力;二是内部结构不合理与农业集聚水平偏低,循环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缺乏,难以构建完整的高效循环农业产业链;三是循环农业产业链上各独立经济主体之间存在循环经济目标不一致和行为不协调的矛盾,导致先进的技术难以得到推广,发展高效循环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四是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监督机制缺乏,经济利益高于一切,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经济主体不多;五是高额投入已远远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政府对循环农业支持特别是资金投入不足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

我国发展高效循环农业的基本思路

用大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寻求发展突破口。大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基于生态学、系统论、共生论理念,指用工业化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推动高效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循环农业产业链上各独立经济主体之间的协同发展。大农业循环不仅是第一产业内部的循环,而且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循环,实现各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和联动融合发展。各产业有各自的循环,又有相互间的大循环。在发展大农业循环过程中,将会不断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不断有所创新,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努力探寻高效循环农业的适用模式。选择正确、适宜的模式,将使农村在循环经济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顺畅,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工农等产业复合型循环模式与区域大农业循环模式,加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创新。在整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实行分阶段推进。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形成多途径、多层次、多产业联动发展与融合发展的高效循环农业发展新格局,实现高效循环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高效循环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发展循环农业存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矛盾,政策调控是化解矛盾的重要手段。首先需要政府扶持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顶层设计,促进高效循环农业的推广。在明确和突出政府对高效循环农业发展主导责任的基础上,以市场化理念认识高效循环农业发展的资源价值,看待其发展前景,以工业化手段推进高效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拓宽其开发利用的途径。其次,通过建立促进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吸引有资质的企业走上正轨。通过建立相关保障机制,扶持做强循环农业经营实体。通过建立循环农业开发专项基金,用经济手段规范农业经营主体行为,对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的农户和企业予以激励。在行政上通过征收环境治理费、生态重建费等进行反激励,弥补对环境的过失,实行行业自律,促进农业经济主体积极从事高效循环农业开发。

促进我国高效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举措

构建大农业循环产业链,实现产业价值链集聚。发展高效循环农业的关键是构建循环农业产业链的网络体系。农业循环产业链基于农业产业间融合发展与经济主体空间布局,在高效循环中实现产业链的多次价值增值,促进网络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结构日益合理。首先需要在明确和突出政府对高效循环农业发展主导责任的基础上,强化市场作用,努力完善产业链网络体系动力机制,实现循环农业产业价值链的集聚。其次,依靠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物质流和能量流逐级逐层次流动中获得最大限度利用的基础上,使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实现循环农业价值链有效集聚、产业链持续发展。循环农业产业链组成结构及网络形式直接受价格变动影响。有效利用价格杠杆刺激各相关产业部门基于纵向主导与横向耦合的方式,通过竞争机制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有效协调循环农业产业链各经济主体之间存在的循环经济目标不一致和行为不协调的矛盾。

加强区域性循环农业企业共生平台建设,促进高效循环农业大发展。区域性企业共生平台作为新型管理模式,成为支持高效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区域性企业共生平台最大的优势就是整合集聚多方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经济主体相互配合的基础上,以网络方式配合多个技术支持中心达到辅助区域内经济主体发展目的。首先要确立政府在区域性企业共生平台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依据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思路,处理好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的关系,强化和细化政府财力投入与制度规范化管理的同时,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组织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平台建设,加快区域性循环农业企业共生平台建设进程。其次要通过企业化与市场化运作,保持平台发展活力和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在确定和完善平台的制度框架基础上,推动平台规范运作的基本制度建设,提升平台的服务能力和功能。

建设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区,推动高效循环农业广泛应用。发展示范区重要的是实现产业价值链集聚,形成集群效应。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区类似于经济园区,是集约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一种经济形态,也是推进高效循环农业发展的有效抓手。一是理顺示范区发展思路,促进区域资源高效循环。发展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区,要立足大农业循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示范园区多种功能,在充分利用园区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的基础上,共同组成大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系统,探索并推广新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二是创新工作做法,在突出特色基础上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强化对示范区的政策扶持和管理指导,改善因资金不足和政策空缺阻碍运行的状况,努力实现示范区有害污染物的内部闭路循环,形成集聚效应。如发展高效农作物种植示范区、现代奶牛养殖基地示范区等等,为提高食品保障能力奠定基础,带动周边农户致富,为国内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示范推广和引领作用。

培养循环农业人才队伍,增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动力。目前,循环农业适用性人才供给严重不足,掌握循环农业发展规律指导日常经济活动的管理者、技术人才与经济主体缺乏。我们首先需要用大农业循环理念,跳出农业研究循环农业人才培养问题,从现代农业及相关融合产业发展的视角探讨高效循环农业的人才培养问题。第二要加强农业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各经济主体在循环农业发展中承担的职责,重点提升循环农业管理者服务水平和能力,激发科研人员从事循环农业适用技术攻关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保障循环农业技术供给;建立卓有成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激发技术人员热衷于从事循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积极性。第三是培育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技能的新型农民。在加强乡村两级新型农民培养网络终端建设基础上,让农民接受实实在在的相关技术和技能培训。最后是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一批具有循环农业理念的企业家。引导企业家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企业的各项投资及经营活动,切实承担在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应有的社会责任。

作者:吴群 单位: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我国发展高效循环农业经济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zjr/145498.html

    相关专题:微生物类杂志 西北民族大学


    上一篇:检察院案件管理创新论文
    下一篇:牙周炎致前牙移位联合治疗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