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高职教师人力资本更新问题探究

一、高职教师的人力资本更新

最早关注人力资本问题的经济学家是英国的亚当•斯密。他认为一国居民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是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之后,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承袭了这一思想,如约翰•穆勒指出,取得的能力应当同工具、机器一样被视为国民财富的一部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将人的能力分为两种,一种是通用能力,包括决策能力、责任力、通用的知识与智力,另一种是特殊能力,即劳动者的体力与熟练程度。马克思把人力资本归结为凝结在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尽管这些早期经济学家的人力资本理论并不十分完善,但我们不难从中发现人力资本的构成及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兴起。美国两位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将人力资本结构及作用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智力、知识与技能的总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包括医疗和保健、在职人员的训练、学校教育、成人教育训练、劳动力流动和移民几个方面的支出,其中教育支出是最主要的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将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称为人力资本投资。这些分析论断为探索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投资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一般的人力资本而言,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撇开其他因素,我们重点关注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知识与技能。人们常常把教师的专业素质分为两种:一种是要熟悉“教什么”,强调要有某一类专门学科的知识,另一种是要掌握“怎么教”,强调要有教育学科知识。尽管人们对两种学科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双学科”的知识结构已成为一般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共识。对于职业院校教师来说,仅有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职业教育的兴起引起了人们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探索,但是还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认识,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双职称说”“双证书说”“双素质说”“双层次说”“叠加说”“双元说”“双能力说”等。其中“双能力说”较为贴切,这种提法把既有教学能力,又有专业实践能力,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有实践指导能力的教师称为“双师型”教师。这种看法相当于在“双学科”的基础上加上“双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能力是一种隐性的东西,是由知识内化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另一个理论分支是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典型的观点认为高职教师专业化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培养:一是特定专业的知识与能力;二是本专业的实践能力;三是教育教学能力。其实质,还是在“双学科”的基础上加上“双能力”。实践中,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许多高职院校面临着专业设置的更新,一些新开设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只能由其它专业的教师转岗担任,也有一些专业停办,原有的教师需要转行或转岗。学校要顺利地进行专业调整,就必须借助于教师人力资本的更新。从前面对高职教师素质结构的分析来看,调整力度最大也最困难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一旦转行,其投资于原有知识与技能的支出中很大一部分将成为沉没成本而无法收回。沉没成本效应的存在,使高职教师专业调整陷入困境之中。

二、沉没成本对高职教师人力资本更新的影响

1.沉没成本对高职教师人力资本更新的影响

沉没成本通常指已经付出且不可能收回的成本,这种成本对人力资本投资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沉没成本使当事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下降,他们通常会处于观望状态,不会进行投资或人力资本积累。其次,沉没成本一旦出现,信息不完全就会加重其影响。信息不完全是沉没成本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投资者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继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所需要的信息更重要,如果缺乏相关的信息,继续投资会加剧沉没成本的影响。第三,沉没成本使投资不可逆,影响投资调整,因为一旦撤回投资就会承担沉没成本。对人力资本投资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人力资本依附于人的身体,无法撤出。第四,沉没成本与信息不完全的交互作用对投资产生进入壁垒,造成投资不足。第五,沉没成本阻碍投资退出,形成退出壁垒,很容易导致过度投资的出现。高职教师投资于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有一定的通用性,不至于出现严重的沉没成本。但他们投资于原有专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产生的是专用性人力资本,在专业调整时就会出现沉没成本。人力资本更新意味着重新投资,沉没成本的出现可能导致新型投资不足或原有投资过度。

2.沉没成本效应对高职教师人力资本更新的影响

新古典经济学告诉我们,沉没成本与制定决策应当是不相关的。但是在现实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人们先前投入的时间、货币或其他资源会影响其随后的决策,他们会继续当前的投资,如某人对某专业进行了大量投资,他就不愿意更换专业。这种现象被称为沉没成本效应或沉没成本谬误。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行为经济学的分析认为:第一,是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情愿出现资源浪费。第二,认知不一致。一旦对某项目的大量任务扩大支出,任务就会被重新高估,这种高估会导致对项目进一步扩大支出。在这种情况下,有沉没成本的人也会高估项目成功的可能,进而在扔完坏钱之后接着扔好钱。第三,掉进了陷阱。指人们为了追求最后目标,必须连续投入,因为连续的损失可通过未来的投资获得补偿。就像等公共汽车,长期等待之后人们还是不愿换乘出租车,而是继续等待公共汽车。第四,承诺升级。作为一种连续行动,承诺是否升级取决于继续行动的效用与改变行动的效用的对比。个人总是试图证明某些初始决策是理性的,避免出现投资错误印象。第五,信息处理能力的影响。沉没成本对持续行动的预期效用和退出行动效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决策时组织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函数。第六,绝对沉没成本和相对沉没成本的影响。当沉没成本在预期预算中比例较高时,个人才应当继续投资;当沉没成本绝对数量大时,无利可图的项目也要继续投资,避免出现投资失败贬低自己的声誉。第七,风险态度的影响。风险态度不同既可能产生沉没成本效应,也可能避免它。行为经济学的分析说明沉没成本效应的产生有一定的合理性。高职教师在面临专业调整的时候,由于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很有可能在原专业范围内继续升造而不愿转行。无论是新人力资本投资不足还是原人力资本投资过度,都不利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调整。

三、突破高职教师人力资本更新困境的建议

1.面向市场需求兴办高等教育

高职教师大多数来自高校,如果在高校所学恰好为市场所需,那么教师投资于高等教育的成本就有机会收回,不会一入职或入职不久就出现沉没成本。如果高校在学科、专业和知识等方面与市场需求不一致,随着高职院校的学科调整,教师的部分人力资本投资将成为沉没成本,并面临更新的阵痛。加强基础性教育投资,提高教师的新知识获取能力,为后续的人力资本积累打下基础,减轻人力资本的沉淀。取消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行政性准入和退出壁垒,促进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职业教育,通过竞争效应优化办学模式。简化专业设置的行政审批程序,将专业调整的选择权交给市场与学校,发挥需求对人力资本供给的调节作用。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研究和市场信息投资,降低人力资本再投资的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减少进一步投资的沉没成本,促进高职教师积极进行人力资本更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教师退出原有投资,减少沉没成本,尽量避免过度投资现象,同时打破行政壁垒,促进人力资本流动和迁移,以增加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改善教师待遇,降低税率或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加速教师人力资本折旧,使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利润尽可能增加。

2.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人力资本沉没成本的管理

学校可通过对教育和培训进行投资,帮助教师进行新专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积累,降低教师人力资本更新的成本与困难。学校还可以在时间、资金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激励教师进行转型。研究表明,如果给个人提供其他有利可图的资金收益,他们会注销沉没成本。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通过与企业合作,让教师在企业参加学习与培训,促进其人力资本的更新。可以通过一部分教师走出去、一部分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请进来的方式,调整教师结构。在学校或学科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可鼓励“干中学”式的新型人力资本投资。

3.人力资本投资者个人首先要敢于面对沉没成本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势头越来越迅猛,每个人都在与最新科技赛跑,以前所学的知识很容易过时,其投资成本也难以获得有效的补偿。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新兴行业对夕阳产业的替代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任何人都不能停止新知识的获取,必须正确面对沉没成本现象。其次要善于降低沉没成本。资源是稀缺的,必须按照边际收益最大化原则来配置,因此个人在进行后续人力资本投资的时候,要做好风险决策,科学预测投入的效益,尽可能避免沉没成本的出现。再次要勇于放弃沉没成本。由于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投资者常在原来的道路上徘徊,无法作出新的选择。因此在专业调整的问题上,投资者一定要大胆向前看,果断抛弃沉没成本。

作者:尹兴宽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教师人力资本更新问题探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wgl/82173.html

    相关专题:军事历史研究 投稿 英语论文发表


    上一篇:互联网广告业现状和趋势
    下一篇:云南瓦当的民族艺术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