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不足及改进策略

人力资源配置是指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从而达到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力资源较为丰富,若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势必能够产生非常大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却呈现出相对落后的状态,不但造成了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现象,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因此,对我国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进行详细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发展进程

建国之后,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分为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市场经济为主三个阶段,而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在每个阶段也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1.计划经济阶段。计划经济阶段的人力资源主要实行的是计划分配,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主管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工作,企业员工的任免和薪资待遇都受政府的管理和控制。其次,政府按照计划给企业配置人员,企业自身没有招录人员的权利,政府按照计划配备的人员在企业几乎没有轮岗和换岗的情况。再次,人力资源配置模式相对固定,具有城市户口的居民无论其文化程度如何,都能够被安排到企业工作,而生活在农村的人口则几乎没有进入城市工作的机会。最后,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录用实行终身制和接班制,劳动人员的子女可以进入父母的工作单位工作,对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较低,员工普遍认为只要不犯重大错误就不会被辞退,因此对工作缺乏应有的干劲和热情。第二,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企业被动地接受政府配置的人员,不但会造成人员和工作岗位的不符,而且过多的人员配置会加剧企业的财政负担,造成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第三,人力资源的质量偏低,由于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资差别不大,并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的知识素养和工作能力普遍较低。2.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渐步入了市场经济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阶段,这也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我国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也出现了重要变化,逐步从计划性分配到市场化聘用转变,打破了传统的人力资源按计划分配的局面。随着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科学性的提高,我国劳动力的流动性逐渐增大,而且人力资本在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之间可以自由调配,使各个岗位的人员配置更具有合理性,且更符合经济市场化发展的要求。这一阶段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聘用制减弱了政府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使工作人员对岗位拥有了自主选择权,提高了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和就业的灵活性。第二,农村人口可以进入城市务工,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富余问题,不但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提高了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第三,工作人员可以在单位内部实现轮岗和换岗,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身特长,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3.以市场经济为主的阶段。十四大重新确定了市场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实现了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这一阶段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首先,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变大,工作人员不仅可以在单位内部进行调动,而且可以跨行业、跨地区调动,这不但提高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企事业单位通过招聘来录用人才,不但保证了用人质量,而且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了企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再次,工作人员能够自主选择职业,不但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而且促进了工作人员的自身发展。最后,实现了工作人员绩效和工资的结合,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出现的不足

1.市场尚未发挥出人力资源配置的主体作用。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尚存在许多缺陷,不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人力资源的供应与接收,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总体目标。一方面,尽管毕业生具有双向的选择权,但是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去国家机关工作,这些毕业生一旦进入国家机关,多数都会稳定下来,具有相对低的流动性,这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主导作用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目前仍有部分国有企业为职工子女包分配,导致企业员工的流动性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总之,由于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主体权利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减少了人力资源的储备,而且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2.人力资源的配置受行业和地区的限制性较大。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不平衡,以及人力资源信息交流不畅,造成部分地区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而另外一些地区却出现了人力资源过剩的现象。比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上海等地的人力资源市场较为繁荣,吸引了国内大批高素质人才向东南沿海地区流动;相反,位于我国西部的宁夏、青海等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较为落后,优秀人才较为匮乏,加之人力资源的配置机制较为落后,进一步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此外,一些地区实行人才保护措施,限制了优秀人才的流动,违背了市场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的配置要求。3.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状态仍会长期存在。第一,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长期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导致优秀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存在较大缺口。第二,专业的技术性人才较为匮乏。随着我国的生产力不断提高,许多企业相继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但是专业型人才的短缺限制了企业产能的发挥,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第三,人力资源的供需结构矛盾较为突出。由于大学生所学专业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降低了大学生的就业率,使市场呈现人才供应不足与人才闲置的同时存在的“怪像”。

三、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改进策略

1.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培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我国的产业结构也随之进行了调整,结构性失业已成为许多地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减少结构性失业造成的人才浪费,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对人力资源的各项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增加劳动者的再就业率。针对我国结构性失业所呈现出的具体情况,政府应出台政策来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部门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来筹集培训所需要的资金,加大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投资力度,形成国家、企业、社会、个人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培训筹资格局。此外,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就业培训信息网络,加强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联系,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的人力资源供需矛盾。2.平衡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完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最重要的是克服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解决人力资源闲置问题,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政府应根据地区之间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完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促进地区之间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交流,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并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其次,优化各类人才的培养结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各高校应根据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结构调整专业设置,保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最后,高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力度。人力资源供求矛盾是造成人力资源闲置的主要原因,对此,高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了解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保证人力资源供给的合理化。3.赋予用人单位更多的选人用人权。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进行人员招录、辞退时受政府的干预过多,制约了企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人员的自主权利。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避免对企事业单位招录工作的过多干预,保证企事业单位招人、用人的自主权利,保证人力资源需求方的主体地位,促使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更加科学、合理。

四、结语

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是实现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一环。针对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应从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平衡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赋予用人单位更多的自主权利等方面予以解决,从而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作者:安瑞芬 单位:北京鑫海韵通商业大楼人力资源部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不足及改进策略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wgl/149193.html

    相关专题:河南农业科学 浅析儿童发展差异


    上一篇:机械设备维修中无损检测技术实践
    下一篇:知识管理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