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农业高校服务工作研究

1京郊农村科教服务的探索及成效

1.1教授直接下乡进村联系农户推广农业技术

这种农技推广模式,是指不通过中间环节,由教授根据农民需要,直接面对农户,把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向农村基层推广,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例如,昌平区崔村镇八家村的农民赵永祥,前几年自己来北京农学院找适宜的农业新技术,并由此认识了园艺系的沈元月教授。沈教授根据赵永祥提出的农技需求,将无花果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直接在崔村镇八家村试种,并通过示范,让周边农民参观学习,更快就推广了这项先进实用的新技术,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在花卉、葡萄、食品加工等方面,也有大量类似的成功实例。

1.2依靠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普及

村官要立足乡村基层,离不开接触农民、农村和农业。北京农学院发挥自身优势,鼓励本校毕业生当村官为京郊发展服务;同时,积极参与村官的选拔、聘任,特别是他们的继续培养和科技支撑工作。几年来,培养出了胡一萍、王贺、陈墨、柳明娟等一批村官开展科技转化和创业典型[3]。村官柳明娟,毕业于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所学专业为果树学,学历为硕士研究生,从2008年7月任昌平区崔村镇大辛峰村党支部书记助理。3年多来,她立足京郊农村,热爱“三农”和科技事业,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工作,将真情投入农村,将真心融入群众。通过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发挥专业优势,利用母校科技资源,在推广果树标准化管理、苹果有机化生产以及草莓优良品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她运用自主研发的苹果有机营养液,在崔村瑞意种植中心进行实验,有力地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柳明娟还把北京农学院姬谦龙教授培养的草莓幼苗引种到崔村镇,进行栽种并取得成功,促进了当地草莓的发展和农民致富。2011年建党90周年之际,柳明娟积极联系北京农学院农学学生党支部,与大辛峰村党总支部开展“红色1+1”党员互动活动,将学校的高科技、新品种以及高级人才引进农村,通过学校的专家学者与老百姓面对面接触,通过学校的学生对农村进行社会调研,了解农民的需求,将产学研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高等院校和农村基层联手共建京郊新农村。为此,柳明娟先后荣获“北京农学院十佳科技推广标兵”、“昌平区2010年度优秀村官”荣誉称号[4]。有效引导、团结和支持广大村官积极开展农技推广和科学普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北京农学院总结出的经验是:加强村官的整体队伍和综合素质建设是关键,而成立村官科技推广协会则是解决这一关键的有效途径。北京农学院大学生村官工作办公室作为村官科技推广协会的组织协调和工作联系机构,通过积极协调联系,逐步在各区县成立了村官科技推广协会分会,选聘工作业绩优秀的村官担任分会长。分会在北京农学院教授、专家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开展村官继续教育培训、技术需求整理、技术支持帮扶、科技信息传播、工作讯息交流等,不断提高村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村官与专家之间的相互沟通、寻求理论和实践指导提供畅通的渠道;促进村官相互之间的业务联系、知识和工作交流,为互通有无、互为支持的科技转化与成果推广、市场策划、产品销售等网络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北京农学院组织编印了村官工作手册,收集了全部村官的联系方式;学校还组织开发了村官联络软件,将所有村官的主要信息、所在村的产业特色等进行了说明,对广大村官开展多方面交流提高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5]。

1.3建设专兼职结合的推广教授队伍提供科技支撑

2006年4月,北京农学院成立了由校长任团长的专家顾问团;2007年,该校建立了推广教授制度;2008年5月,专家顾问团扩充到100名专家教授;目前专家顾问团已经覆盖所有涉农专业。该校以专兼职结合的推广教授为核心组建的顾问团专家队伍,集中科技、项目与人才资源,多次深入农村,为京郊发展名、特、新、优和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6]。平谷区果品生产在北京农业生产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京东大桃第一镇”闻名的平谷大华山镇,林果产业是其主导产业。该镇的苏子峪村,是北京传统名优特果品生产地,果品收入占人均收入的70%。但是,由于种植面积较大,管理技术不到位,病虫害曾相当严重,苏子峪村的果品产业曾一度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7]。针对病虫为害苏子峪村果品生产的问题,北京农学院的专家团队迅速带着果品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理念来到苏子峪村,为摸清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北京农学院的教授专家们带领研究生、本科生多次下乡蹲点,一蹲就是几个月。过去村民们习惯用杀虫剂对付病虫害,一发现虫害就打农药。对此,专家们积极推广学院成熟的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采用糖醋诱盆、冬季喷白、诱虫灯等生物防治方法进行治理。为更好地指导和传授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专家们还建立了定期反馈指导机制,每月发布一期工作信息,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反映工作进展,提醒村民下月该预防什么病虫害[8]。几年来,北京农学院多名果树育种栽培方面的专家经常往返于学校与苏子峪村之间。他们克服路途较远、风雨酷暑、交通和食宿不便等困难,常常自带面包和水,一整天深入田间地头向当地农民推广水、肥、药使用技术,挖坑、填土、打药、剪枝,手把手教会农民[9],有效地巩固了病虫害防治成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物防病虫害技术的推广产生了令人惊喜的威力,2008年,苏子峪生产的果品获得了“有机果品认证证书”,挂甲峪大桃成为“绿色果品”,泉水峪大桃被推举为奥运特供果,全镇大部分村的果品都先后获得了“绿色产品认证”[10]。为更好发挥农业科技、推广和教育服务基层的作用,北京农学院建立起4级培训指导体系推广新技术。该体系以北京农学院专业教师为主体培训师资,由村主任负责培训的协调工作,专业教师重点培训苏子峪村的2名村官为第1培训层次,村官指导当地的科技协调员为第2培训层次,科技协调员负责5名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为第3培训层次,5名技术人才示范带动50个农户为第4培训层次。据2008年统计,大华山镇农民科学技术协调员增加到120人,农民技术员增加到300多人[11]。与此同时,北京农学院借助京郊农科教基地,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苏子峪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该校生物技术学院教师相继开展了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试验、示范与推广,开发出植物源农药[12],叶面肥、药肥,提升了科研水平,撰写并发表了研究论文20多篇,获得了10多项专利。本科生利用2~3周的时间,深入农村进行实践。几年来,生物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苏子峪调研26班次,500余人次。农村是农业院校学生最好的课堂,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本领和能力是对农业院校学生最好的检验。通过深入农村,培养了学生学农、爱农意识,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其将来去基层就业奠定了基础。北京农学院科技服务帮助平谷果农增收致富的成效,为创建农业高等院校开展基层农技推广的有效模式与机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2结论与建议

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十年的一号文件都是针对解决“三农”问题,充分表明党和政府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特别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强调: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强化服务“三农”职责,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承担农技推广项目,把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考核,推行推广教授、推广型研究员制度[13-14]。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推行专家大院、校市联建、院县共建等服务模式,集成、熟化、推广农业技术成果。农业高等院校一定要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在农业产学研结合,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努力为“三农”服务等方面有新的更大的作为[15]。

2.1充分发挥农业高校及其专家教授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

在这方面,北京农学院与其他农业高、中等院校都分别创造出各自有效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不论是教授、研究员直接联系农户推广农业技术,还是建设专兼职结合的推广教授和研究员队伍,都要坚持下去。要在生产第一线中发现科研苗头,选项目立课题;科研成果要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实际服务。尤其对年轻教师和科研、推广人员,要让他们经常深入乡村基层锻炼,了解“三农”,关注“三农”,在科教兴农的实践中成长。同时,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和综合素质教育,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构建城乡和谐社会全方位培养实用人才和创业人才[16]。

2.2紧密加强与各级农业部门及农技推广体系的合作

北京作为首都,农业生产有其特殊性,推广的农业技术主要是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粮、棉、油很少;而在京郊农村经济效益相当高的是房地产等其他产业,农民直接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北京农学院要紧紧依靠政府和农业部门,加强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及北京市农技推广体系的合作,根据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和举措,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的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集成、推广、普及的步伐;同时,鼓励相关院、系、处和教职员工与市农技推广站、区县农业服务中心、乡镇农办和全科农技员多方面合作,不断解决京郊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农产品生产的科技需求,为首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扎实服务[17],实现“兴农”、“强农”与“兴校”、“强校”同步。

2.3加大力度扶持村官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长

北京农学院在帮助、扶植村官和农业合作社这京郊农技推广两支生力军方面有较为成熟的经验,但也发现需要完善之处:一是农村专业合作社普遍技术力量和活动经费不足,规模较小且分散,亟需大力扶持,潜力有待挖掘;二是村官因大部分定位于村长的秘书和助手,事务较繁忙又没有实际权力,在发挥技术推广作用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搞推广和不搞推广一个样,推广技术无任何补贴和报酬,导致积极性不高。深层次的还有一个原因,村官中的很多人任职期满后流动性很大,继续留在农村或从事农业的尚不足一半。因此,建议各级政府采取更优惠的政策保障、工作支持和生活关心,把村官作为基层农技推广的新生力量巩固稳定[18],让他们在京郊大地上扎根、生长、成才。

3讨论

由于北京所处的地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非常独特,作为首都农业高等院校如何办出特色,更好地为首都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农民培养、新农村建设服务,既有与其他地区高等农业院校相同的共性,也有自身特有的个性。近些年来,北京农学院在开门办学、开放办学的基础上,下沉工作重心,深入京郊农村基层和农业第一线,组织广大教授、专家和研究生、大学生“接地气”,把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直面农民普及推广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尤其是建设专兼职结合的推广教授队伍和精心培养大学生村官并充分发挥他们服务京郊“三农”的作用,是北京农学院在依靠人才、科技、教育综合优势推动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创新性实践,也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农民家”的一条成功经验。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都要率先实现这一目标,对北京高等院校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北京农学院要进一步明确为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服务首都、服务京郊“三农”的办学方向,把师资建设、科研推广、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更加紧密地与国家和北京市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强基固本,与时俱进,全面推动首都农业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快速、可持续发展。

作者:周敏 蒋林树 陈之欢 单位:北京农学院科技处 北京农学院园林系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农业高校服务工作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wgl/130944.html

    相关专题:金融风险管理 中国老区建设网


    上一篇:企业蝴蝶模式安全管理论文
    下一篇:地方素质教育探索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