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教学方法(4篇)

第一篇:案例教学法对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辽宁何氏医学院2013级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医学影像诊断学》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独特的案例教学法,期末进行效果评价,对比两组的考试成绩并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结果实验组在考试成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以及对今后发展能力评价等几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

研究对象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是通过引入案例,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目前,在医学影像专业教学中已逐渐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2]。但至今为止,大部分报道都是应用于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而案例教学法在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应用的案例较少。此外,由于医学影像诊断学也是影像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的掌握影像诊断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整体的影像诊断思维[3]。基于此,辽宁何氏医学院医学影像教研室拟对2013级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进行案例教学实践应用效果的探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该校2013级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学生们的年龄、性别、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和医学基础知识的考试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按照班级随机分为两组,1班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共34人;2班为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共36人。1.2研究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大纲相同,由同一教师负责实施。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医学影像诊断学》常规教学方法,先讲授影像疾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再讲授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实验组采用独特的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课前一周下发由教师所选择的经典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案例,要求学生们提前独立采集病例的相关病史,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同时查阅相关文献,将影像病例所涉及疾病的解剖、病理、临床、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汇总,最后做成PPT,在课上进行汇报。课上要求同学们推举代表轮流进行影像案例报告,最后由任课教师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并结合实际病例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优地扫描方案。1.3教学效果评估期末进行效果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理论闭卷考试以及实验读片考试的方式,均采用教考分离的形式,考题由考试中心从题库中随机进行抽取,将考试结果进行成绩比对。采取问卷的形式组织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问卷的内容包括: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以及对今后发展能力评价。1.4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生理论闭卷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平均分为88.7±5.1分,对照组平均分为71.2±4.5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2.2学生实验读片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平均分为83.8±3.2分,对照组平均分71.5±2.1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2.3教学效果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以及对今后发展能力评价等几方面均明显强于前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教育部所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已明确归属于医学技术类[4],强调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但一名合格的影像学技师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影像诊断水平,才能够在对病变的初步检查中发现异常,也只有真正了解疾病的诊断要点,才能有针对性的去选择最优的扫描方案。然而,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总学时有限,所以探索出一套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案例教学法是将启发式及讨论式等新型的学习方式引进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学习、研究探索式学习,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以及整体诊断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5]。而传统常规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则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式、填鸭式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沿着教师的思维、被动的学习。通过此次研究表明,实验组无论是在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还是在实验考试成绩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在问卷调查中显示,实验组对提高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医学影像诊断学》这门课程中的学习兴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以及对今后发展能力评价上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中的开展将提高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对疾病的整体认识,提高学生们的影像诊断思维,使其对运用各种影像学手段诊断该疾病的优、缺点也会有系统的认识,可以提高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最优扫描方案的能力,此外,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也将有显著提升.

作者:张彩洁 郝崴 程思杨 冯洪强 魏兵 郭满厚 单位:辽宁何氏医学院临床学院

第二篇:留学生临床诊断学教学实践和体会

【摘要】分析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近年来医学留学生临床诊断学的专业教学情况,分别从师资建设和岗前培训、教材选择和教案制定、课堂形式与纪录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管理和教学反馈等方面总结教学体会和特点,以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医学留学生临床诊断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留学生学习和掌握必备的临床技能和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为其将来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临床诊断学;留学生;医学教育;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东南亚、中东及北非学生选择来华留学。目前医学专业的留学生增长速度最快,年平均增长53.1%[1]。来华留学生教育不仅仅是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窗口[2]。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行对外招收留学生,迄今已有10余届,内科学和临床诊断学教研室承担了留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课的教学任务。临床诊断学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3]。我们在对留学生开展临床诊断学教学实践的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临床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医学生临床见习阶段的诊断学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临床实习和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发展。针对留学生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留学生临床诊断学的实习教学,本文浅谈近年来留学生教学的一点体会。

1开展教师岗前培训,提高教师语言表达水

平我校招收的学生来多来自东南亚、南亚、中东及东非等国家和地区,虽然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等国官方语言为英文,这些留学生英语口语相对流利,但其发音与“英式”或“美式”英语存在一定差距,带有较浓重的南亚口音。尽管这些来华留学生入学后进行了汉语课程学习,但其掌握的汉语有限,仅限于日常生活用语,较少涉及医学专业词汇,无法满足专业学习的需求。语言是信息沟通的桥梁[4],我校针对来华留学生授课和见习采用中英文教学,这对于带教老师的英文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留学生的诊断学教学经常涉及相关学科的常见英文词汇,尽管教研室部分教师外语水平较高,但并非所有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如表达,尤其是解释解剖结构和疾病机制时不易讲清道明,可能使部分留学生在上课时产生枯燥和倦怠感。因此加强教师专业英语口语的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5]。针对部分教师擅长于读写而弱于口语和听力,教研室加强对授课老师的岗前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并在暑期聘请英语培训学校教师和外籍教师进行师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有海外求学的经历和海外教育背景,英文水平有长足的进步,为我院未来培养国际化新型医学人才和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2选用优秀教材,悉心备课生动讲授

由于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临床诊断学教学还会涉及到多学科知识,授课前充分的备课显得尤为重要,悉心备课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6]。我们教研室要求授课教师在课前均要熟读教材,详尽参阅国内外最新版的教材及相关文献,了解本学科最新动态和进展,撰写英文教案,使教学内容丰富,并有一定深度。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医学院校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日益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6]。我校采用硬件设施齐全的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的网络化多媒体教室作为教学平台。在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我们倡导选取较多的图片和实际病例,提高留学生的兴趣,进一步通过实践验证所学理论内容,从而提高对于疾病的理解。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我们还鼓励学生访问知名医疗期刊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站和图书馆所购外文数据库的视频资料库,利用互联网检索将国内外名校的视频教学课程作为教学参考。留学生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合适的教材[7]。尽管目前国内有科学出版社的普通高校国家级规划教材——《诊断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双语教材以及其他相应的诊断学英文教材,我们教研室还积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参照国内外教材,组织编写了英文讲授提纲和实习讲义,出版了一本符合华西留学生教学实际情况的临床诊断学教材,使授课进一步系统化,不断提高教学的含金量。

3授人以渔,加强课间互动

我校招收的留学生主要来自于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马来西亚、土耳其及摩洛哥等国,东南亚、中东和北非文化背景差异较大,部分南亚学生性格外向,思维活跃,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地区的学生读写基础较好,尽管部分学生有较为浓重的地方口音。他们对于一个问题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一旦有问题会随即提问,学生与教师互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另一方面,留学生思维活跃、性格外向、喜欢提问,因此授课不能照本宣科,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被摈弃,以讨论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8-9]。在备课时要考虑到他们对教学难点、重点内容的理解力,要设计多种释疑方式,增强互动,将问题深入浅出地阐述。教师授课过程中结合留学生上述特点,因材施教,加强提问,鼓励提问,并尽可能在课堂上解决问题。课前由教师简述教学的重点内容;课程结束时,由学生小结课程重点,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检测了课堂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我院甚至我国医学教育在国际教育市场的影响。为了让留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知识,成为合格的医学生,回国后能够通过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就成了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参照国内外资料,修订了本学科的教学大纲,补充了临床见习内容,在备课、课堂教学及教案建设中突出临床见习,着重培养留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4重视临床见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临床见习是内科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获得临床感性认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9]。但是,部分学生由于和患者语言沟通的障碍,在临床实习时面对中国患者时,无法进行问诊和临床实习任务,因此对临床见习的兴趣不足、心存畏惧,教学效果不佳。我院采用国际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式,选取标准化病人,有助于学生对于问诊技巧的掌握[10-12]。恰当地安排临床见习课内容,选择病例典型精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经过技能培训后增加实战训练,带领学生到病房床边查看患者,引导学生如何询问病史,如何主次分明地进行体格检查,结合见习内容讲解相关阳性体征及其意义,并纠正学生错误的体格检查手法,鼓励留学生以书面和发言方式结合进行病例讨论,可由一个学生来总结病史特点,由其他同学提出诊断、鉴别诊断及诊疗方案并且展开讨论,授课教师适当启发和引导,形成积极的氛围[13]。带教老师课前需和患者充分沟通,准备胸部X线片、心电图、CT或MRI等病案资料,以利于留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将课堂讲授的知识活学活用,充分调动留学生的积极性,为留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5科学管理,恰当引导

古人云:“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学医院的临床医生,兼任教师职责,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医学教育理念和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14]。教学相长,我们在临床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医学知识的掌握,而且应注重临床技能的提高,在诊断学的教学实践中把握教学方向,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临床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少数留学生由于缺乏严格的自律精神对临床见习缺乏主动性,考勤率低。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宜采用宽严相济的策略,针对部分留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积极性不高,纪律观念不强,上课缺席、迟到或早退等现象,要加强考勤、考核及奖惩制度。良好的考核方法是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学生严格考核、评比优秀学生等举措,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成为他们的朋友,潜移默化使他们好学、乐学[15]。

6重视教学反馈,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我们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教学反馈,通过座谈与问卷调查及时分析调查结果,以便发现临床教学中有哪些得失,教师教学方法上存在哪些不足,哪些应作进一步改进。只有弄清楚原因,才能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16]。通过教学反馈我们注意到部分留学生的汉语日常用语和医学用语均十分贫乏,因此在临床见习和医学实践中,很难单独面对中国的患者,无法顺畅地进行问诊交流,需要我们带教教师注意床旁翻译,将病案讲解尽量深入浅出。另外,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除了英文口语发音标准和语言流畅外,恰当准确的表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另外通过教学反馈我们注意到实验诊断课学时有限,不足以将理论课所学的内容在实验课中得到验证巩固,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加强诊断学实习的理论和实践结合。通过教学反馈不断完善,实现师生教学相长[17]。景的青年医生承担临床教学,通过加强教师培训,精选教材,精心备课,加强临床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鼓励留学生加强中文学习,加强与患者的接触和交流,培养其扎实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临床诊断学的教学和实习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医学留学生教育模式,通过加强管理,应用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及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留学生临床诊断学的教学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于医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我校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医学中心,理应在医学教育国际化起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是提高华西临床医学办学水平和扩大的国际知名度和行业声誉的良好举措。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总结经验,探索和完善办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增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索和探讨的课题。

作者:谭惠文 余叶蓉 左川 单位:四川大学(成都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第三篇: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方法

摘要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兽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仅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涉及多项实验技能,在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平台建设、教学计划、诊断技术及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兽医专业发展新思路,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其他实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创新;教学改革

目前很多学校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存在实验课不受重视、示教动物单一、实验仪器陈旧、诊断方法落后、操作性能差等现象,教学环节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因此,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培养高技能兽医专业人才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许多农业院校的实验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所占的比重偏低。以安徽农业大学兽医专业为例,就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而言,教学大纲总共安排了61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21学时。对于一门侧重于临床实践和操作技能的课程来说,实验课学时显然是不够的,许多系统新型的诊断技术不能深入开展。如实验课教材中有关尿液检查一章,包括尿液pH值、颜色、气味、浑浊度、潜血、蛋白质含量、比重及尿沉渣检查等内容,由于学校提倡课程小型化,课时压缩,再加上收集动物尿液存在诸多不便,最后不得不删去。但是作为临床兽医人员都知道,随着动物泌尿系统疾病的增多,尿液检验已经成为实验室诊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传统的实验授课内容只涉及一些常规的操作技术,如家畜的接近与保定、兽医临床基本检查方法、一般检查、心血管系统检查、消化系统检查、呼吸系统检查、泌尿系统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等,而许多先进的诊断方法如X线检查、B超检查、内窥镜检查、消化道造影等技术不能深入开展,远远跟不上现代畜牧业与宠物行业发展的需求[2]。在当前教育机制下,许多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更存在不重视实验课教学以及经费紧张、实验教师缺乏等现象。目前,多数高校缺少专职实验课教师,实验课由理论课教师担任,不仅要准备理论课内容,还要负责购买实验动物以及动物的饲养管理,加上经费不足,实验动物数量有限,许多实验课程难以有效开展,导致许多教师不愿承担实验课,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1.2教学模式落后

实验动物种类单一,不利于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传统的示教动物大多以牛、羊、驴等为主,而当前兽医临床上,大家畜已逐渐转变为集约化养殖,尤其近二十年来,随着宠物行业的迅速发展,宠物的饲养量和种类得到了明显提高,故实验动物的种类选择也要迎合社会需求,合理调整,适当增加宠物种类,但现实中新型实验动物的采用严重不足[3-4]。另外诊断技术也比较落后,以常见疾病为例,一些普通病的诊断方法难以满足流行性疾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的需要,加上当前很多疾病属于混合感染,临床症状复杂,这就需要掌握新的临床诊断技术(如PCR诊断、胶体金诊断等)[5]。教学方法简单,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许多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由授课教师提前设计好,学生对实验方法仅仅是简单重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课程结束后很快就会忘记,谈不上真正掌握实验技能。另外,许多实验课教室没有安装多媒体设备,许多鲜活生动的临床诊断案例及动物模型不能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课堂缺乏生动性,教学效率低下。实验教学模式固定,以室内教学为主,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少。以我校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课为例,7个教学实验中,虽然有4个室外实验和3个室内实验,但示教动物一般都是健康家畜,学生只能了解正常生理指标,而对于病畜的生理特征没有直观的认识。且室内实验内容主要以操作方法和指标检测为主,不太重视操作的规范性和指标的准确性,这与实际兽医临床病例的诊断差别较大,不利于提高实验效果。教学仪器设备陈旧,操作繁琐,误差较大,与现代兽医临床脱节。以血液常规检查实验为例,红、白细胞计数所使用的检测方法落后,仪器仍在使用红细胞稀释管和白细胞稀释管,需要操作人员用嘴来控制,特别是白细胞稀释液为1%的稀盐酸,一旦操作不慎,很可能会吸入口腔,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另外在血液酸碱平衡测定中所使用的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仪,由于长期反复操作,导致一些橡胶塞、胶管的密封性能下降,使得检测结果可信度降低,误差大,不能真正反映检测指标的实际水平,失去临床检测意义。

1.3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轨

从学生毕业后工作的情况来看,很多人毕业后难以直接从事兽医临床工作,大多被安排到生产一线重新学习,说明学校的培养模式与社会的需求脱轨,这不符合高等院校兽医专业的办学宗旨[6]。现在的企事业单位需要的大多以复合型人才为主,可是目前高等院校毕业生在临床实践方面存在眼高手低,不能更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遇到困难时难免会陷入不知所措的尴尬境地。为了适应当前形势,学校教育的改革应不断深入,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校领导部门的高度关注。从2010年开始,国家教育部门已开始在兽医专业实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这意味着今后从事临床工作需要持证上岗。目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审批动物医院时,已经明确规定,申请正规的动物医院,需要提供3位兽医人员的执业兽医资格证书,否则取消申请资格。这一法规对兽医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各农业院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相关授课教师的高度重视,这必然要求教学内容要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2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必须做好打一场攻坚战的准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授课教师一届一届的不断积累,以及院校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只有从根本上了解实验创新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多年来,我校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团队一直工作在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第一线,遵循创新意识,秉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结合本校新一轮教学大纲的修订要求,对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勇于尝试,积极探索适合本专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2.1增加平台建设,思路创新

兽医专业毕业生的临床业务能力与学校动物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规模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好的动物医院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实习锻炼环境,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诊疗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加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以及对未来职业规划的信心。近些年,农业部已经透露下一步农业院校兽医专业的发展与否直接与本校动物医院的建设规模挂钩,这也无形中提高了兽医专业的地位,很多高校都在努力建设和发展各自的动物医院。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在校院两级领导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发展态势良好,购置了大批的先进诊疗设备,提高了兽医临床诊疗的硬件水平,为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针对经费紧张,实验资源有限的情况,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设立的校外实践基地。截止到目前,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已与省内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共签订校外教学实习基地70多家,拥有一批良好的校外教学资源。实验课教师可轮流安排兽医专业学生走进企业,针对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操作技能实习1~2周,不同实习基地对不同养殖动物各有侧重,这样既有利于校企联合,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尽早融入社会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2.2调整教学计划,内容创新

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合理制定教学大纲。理论课程不变,适当增加实验教学比重,因为理论课与实验课侧重点不同,理论课以基本理论和思维方法为主,强调症候学和诊断的方法论,而实验课以操作方法和实践技能为主,强调诊断的方法学。目前,我国的兽医体制正在与国际接轨,从事兽医临床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参与执业兽医资格的考试和认证。我国高校兽医专业教育目标也应该顺应社会发展需要,今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过率可能是检验和衡量高校兽医专业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7]。因此,授课教师有必要针对每年考试大纲要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应试的重点和难点。增加综合性实验比重,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8]。由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单向式信息传递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自己学,我要学”的主动求学的教学模式。例如,血液常规检验中血细胞形态比较一章,课前由教师负责的任务全部交给学生,安排学生自己动手采血,可选择多种实验动物(如羊、鸡、犬、兔),采血后自己动手制作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冲洗、吹干、镜检,最后分类计数。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及时给予纠正。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进行总结,指出实验过程中易出错的问题以及实验结果所反映的临床意义。这种教学方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9]。整合实验资源,适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教材。不断收集、整理与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建立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数据库。通过病例图片、视频、音频的引入,使鲜活的教学案例呈现在课堂上,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将这些不断更新的病例素材应用于教学中,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10-11]。实验教学不断创新的同时,也需要与之配套的实验教材。由安徽农业大学临床课程组教师编写的《动物医学实验教程》(临床兽医学分册),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有针对性地融入了最新的兽医临床专业技能和实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和评价,但随着社会对本专业需求的变化,拟定近期对内容进行修订,以提高教材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2.3提高诊断水平,技术创新

诊断技术也是实验创新的重要环节。与现代兽医水平相比,传统的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中涉及的诊断方法落后,耗时耗力,并且仪器陈旧。一些经典的检查方法,如血液常规检查、尿液检查、酸碱平衡测定等,应该推陈出新,购置一批先进的诊断设备,如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等,既节约时间,又能与时俱进。教师可以把实验教学中节省的时间,重点放在实验原理、实验指标和检测结果的分析上。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水平,除了掌握一批先进仪器(超声仪、DR、内窥镜等)的操作外,还应该学会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诊断是对疾病发生本质的判断,如不能准确地判定检查结果,就谈不上有高明的诊疗技术。目前,国内很多专家编写了《兽医临床病理学》、《兽医临床实验室检验手册》等实验室检验技术方面的专著,为兽医临床诊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4改革考核机制,考核创新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等方面,更应该改革考核机制,以考核引导教学,以考核评价质量[12]。考核是衡量学生成绩的一种手段,既是对教与学的检验,又是对教学的完善。如果没有考核,学生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实验考核不能仅以“实验报告”为主,应制订新的考核机制,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等。针对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课考核,可由任课教师依据场景设计相关临床病例,学生随机抽取病例编号,现场回答,演示诊断思路和操作要领教师根据应变能力现场打分。再者,通过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根据写作的准确性、规范性以及认真程度给出成绩。最后,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出勤率、迟到早退现象及回答问题等情况记为平时成绩,几个方面综合可得出总成绩。从考核机制上引领实验教学改革,科学评价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真实水平。

3结束语

在社会飞速发展与兽医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只有培养高水平、高素质,能与国际接轨的兽医人才,才是农业院校兽医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只有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教学改革带动和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也是每一位年轻兽医临床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作者:王希春 李玉 冯士彬 李锦春 吴金节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

第四篇:微课在中医诊断学教学的运用

随着2013年我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顺利举办,微课教学逐渐走进了高校课堂,在高校掀起了一股微课热潮。微课是指教师充分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5]。我校中医诊断学科就微课概念、微课特点、微课方法、微课意义展开了广泛讨论,并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微课制作和教学。本文探讨了中医诊断学微课教学在我校2013级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微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级本科中西医结合专业,1班(53人)为实验组,采用微课教学;2班(53人)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所有学生均经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入学,学生的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1.2教材两个班级均采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第2版),使用同一教学大纲、同一授课计划,两个班级理论学时数均为80学时。1.3方法1.3.1实验组教学方法(1)教师备课,全面了解学生情况,认真分析教材,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编写微课教学教案,教案实施前经教研室讨论审核;(2)选择微课主题:根据教案内容,选择每一节的重点或难点内容作为微课主题,如全身望诊的重点内容“望神、望色”,局部望诊的重点内容“小儿囟门,目的五脏分属”等;(3)微课教学设计:在确定微课主题后,精心选择本教研团队前期在临床或网络收集的相关素材(如舌像图片、面色图片、闻诊声音等)准备微课制作。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将课堂教学抽象、复杂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将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地组织和讲解;(4)微课视频制作:采用PPT等多媒体工具将文本、声音、动画、图形等同步讲解展示的内容转换成自动讲解的微课视频;或者通过录制、视频剪辑的方法将本学科学术前辈朱文峰、知名教授袁肇凯的资源共享课视频制作成微课教学视频;亦可选择在我校附属医院各诊室拍摄真实的中医诊疗视频,使学生获得中医临床实践的感性认识,加深对中医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解决理论与临床脱节问题。每个微课视频的时间控制在5~10min;(5)微课在教学中应用:把微课教学贯穿于传统课堂教学,可选择在刚上课时播放微课视频以复习前一次课内容;课中播放微课视频以强调某个知识点,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下课前播放微课视频总结当堂课重点难点内容;(6)上传与反馈:为拓宽中医诊断学知识传播覆盖面,展示本教研室教师教学风采,搭建教师与学生交流平台,本团队成员均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传送至网络平台(如腾讯QQ群空间、优酷网、百度云网盘等),同学自行下载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自主学习后对微课进行评价,并将疑问反馈给教师。教师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课堂讨论,答疑解惑,修改和完善微课视频。1.3.2对照组教学方法基本采取传统的课堂教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PPT和板书,课前对上一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回顾,课后对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1.4评价方法在学期末,采用问卷调查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以检验中医诊断学微课教学的教学效果是否优于传统教学法。1.4.1问卷调查以无记名方式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每种教学法的每个项目均分为“好、较好、一般、差”4个等级,接受不同教学方法的学生对不同等级进行选择,所有的项目均只选一个等级,用“√”表示。1.4.2考核评价两个班级均采取闭卷考试,考场及考试时间、监考人员等均由教务处统一安排。题型为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相结合,其中客观性试题(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占55%,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医诊断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理解;主观性试题(问答题和病例分析题)占45%,考察学生分析、理解、综合判断和应用能力。考试结束后由教务处及考务人员对试卷进行封装,交付教研室,采取统一评分标准进行流水阅卷。1.5统计分析方法所有数据均以SPSS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Z检验和χ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2.1.1微课教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表1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微课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两方面均显著提高(P<0.01)。2.1.2微课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表2结果显示,接受微课教学的学生学习能力显著高于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P<0.01)。2.1.3微课教学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影响表3结果显示,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微课教学法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法(P<0.01),提示微课教学可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中医诊断学知识,并将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2.2期末考核成绩结果分析本研究所涉及的两个教学班级期末考试成绩见表4,结果显示Z=7.23>2.58,因此P<0.01,表明接受微课教学的班级平均成绩显著高于接受传统教学法的班级。

3讨论

以往的中医诊断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及时理解和掌握所有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强调重点、课中开展教学、课后小结和考核,但由于教学过程单调,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过程,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提高中医诊断学教学质量,本教研团队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微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具有时间短、内容少、知识点明确、学习方便等特点,它一般以5~10min的时间来讲述某个专题的内容,深受数字化时代学习者的青睐。本教研室在以往的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视频资料,对开展中医诊断学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当微课概念提出并在各大高校广泛应用后,本团队意识到如果按微课要求的思路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重新制作和整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教研室青年教师精心挑选和整理剪辑了本学科学术前辈朱文峰、知名教授袁肇凯的授课视频,同时结合PPT、录音设备、摄像仪器,按照微课课程标准设计制作微课,以集中展示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知识点。截至目前,本教研团队已经制作了“望神”,“中医脉诊的方法与技巧”,“脉诊模拟训练”,“浅论喜脉与滑脉”,“中医诊断辨五更泄泻”等20部微课作品,并将这些微课作品应用于我校2013级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研究发现,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微课教学显著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此外,接受微课教学的班级期末考试成绩也明显优于接受传统教学法的班级。以上结果提示,本教研团队采用的微课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在我校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应用刚刚起步,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微课制作技术需要改进。主要体现在拍摄手法单一、视频画面拍摄不稳定、后期制作不美观、字幕编辑缺乏艺术性、声音偏小或有杂音等。本团队将改善微课教学基础硬件设施的配备,以保证微课教学视频的效果。第二,微课教学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微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它的内涵有别于本教研团队前期开展的资源共享课和慕课教学,但可以借鉴后两者的评价体系。在本研究中,2013级中西医结合1班全体同学都参与到微课视频的学习,但反馈问题、评价教学效果的参与率并不是很高,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还有待加强。后期的任务是建立一套评价量规,统计跟踪学习课程的数量及质量。第三,针对微课教学效果的考核方法略显单一。本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仅采用了期末考核的方法,随着微课教学的深入,教材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都会有一个或多个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因此有必要增加相应的实践教学考核和期中测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安排学生自己制作微课视频,在班级内部进行评比。微课在许多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已经崭露头角,但如何更好地应用情境设计、制作与实施微课还需要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本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法具有增进师生感情、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的优点。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微课教学的初步实践阶段或是微课教学应用成熟后,我校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均可将微课与传统教学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以传统教学理念推动微课教学,以微课教学辅助传统教学,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孙贵香,袁肇凯,张冀东,等.PBL+LBL模式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1):138-140.

[2]胡志希,谢梦洲,袁肇凯,等.数字化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1):134-137.

[3]李琳,胡志希,简维雄,等.中医药在线网络课程建设策略浅探[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6):69-70.

[4]胡志希,袁肇凯,顾星,等.计算机在中医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105-106.

[5]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6(7):94-99.

作者:宋厚盼 黄惠勇 凌智 李如意 魏艳霞 李鑫 蔡雄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教学方法(4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wgl/124980.html

    相关专题:dnf传承装备怎么升级 助理工程师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分析
    下一篇:铁路货运站应用信息系统简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