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高校艺术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3篇

第一篇

一、学生素质偏低,就业压力巨大

目前,借助艺术上大学这个跳板考上大学,成为家长使孩子进高校的一个捷径。他们不管自己的子女是否喜爱艺术,是否有好的表现力,全都往艺术考试这条路上挤。考生在所谓的考前速成班经过匆忙的培训后报考艺术,许多的考生根本不具备艺术的潜质,也对设计缺乏爱好,更谈不上创造力和表现力。因此导致部分学生专业基础弱文化水平低,设计后劲不足,作品缺乏生命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有一千多所大学或学院设有艺术设计专业,在校生数万人。社会面对如此众多的毕业生,一时间很难消化,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对应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要求,改革地方高校艺术教育

为了更好地应对蓬勃发展的艺术设计教育,找到一条适合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发挥、施展的轨迹是十分重要的。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一)调整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培养模式以往的艺术教育只强调绘画技能的学习,没有在文化素养上加以强调,与文化创意产业要求的创造力的培养相去甚远。当今,文化创意产业不是独立存在的,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是互相渗透的,为了更好地发展,就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背景下,也要将我们自己的文化资源如民间艺术、地方特色等进行提取,利用现代新技术和新手段加以重新包装,这是走中国特色的创意产业的必经之路。因此,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为了建立有本地方特色及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课程框架,就要加强文化素养方面课程的比重。地方高校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有利形势,如地域、国家或省级精品课程、重点学科等搭建学术平台,注重社会需求,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意思维为出发点,加大文化综合课程的比重,如美学、文学、历史、文案写作等,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名人讲堂、京剧国粹等艺术节及社会热点探讨等活动,从而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人文环境更纯净。

(二)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依托,注重对实践教学的创新转型,加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艺术教育在强化艺术技能训练的同时,应努力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实践教学创新转型,以适应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要求。具体要做到三个转型:首先是实践教学内容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型。以培养创新思维为前提,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公关学、营销学等,使学生能更全面地吸收知识和营养,从而增强竞争力。其次是教师角色转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人,更多地是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的引入起到领路的作用。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借鉴国外教学的先进方法,多采用互动式,增加课堂信息量,将当前艺术设计的最新趋势以作业形式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团队组织协调力等。第三是实践方式的转型。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与市场需求接轨,高校艺术教育应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有所倾斜,让理论为实践服务,多增加一些动手能力强的课程,通过在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等途径,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加强师资培养,建设一支具有创意教育能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艺术设计师资队伍组建的核心是一流的教学水平和严格的管理。加强师资培养:一是派出去。要派教师到公司、企业进行锻炼,让有经验的员工将最新的操作方法传授给他们,或者让教师到一线亲自参与制作生产,达到“双师型”标准。二是请进来。要聘请优秀的企业设计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这样,在校教师与外聘教师形成合力,优势互补,会显著地提高教学质量。三是抓重点。以重点学科为重中之重,通过建设重点学科的师资队伍的建议从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师资建设。四是重培训。地方高校为了提高教师的自身条件如:学历、职称等,要为他们争取和打造各种条件,如去名校当访问学者、进行国外考察等。五是建制度。通过设立一些奖励措施,对那些努力进行学术研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制作并取得成果的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如在评定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方面可适当优先,并与绩效工资挂钩。教师在进行实际项目制作时,不仅掌握了新的制作工艺、流程、新材料的性能,而且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同时还可以将所学运用到教学中,从而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达到共赢。六是产、学、研结合。对部分有潜力的教师甚至可以鼓励其自办设计公司,积累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这既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又可以服务于社会。

(四)重视文化市场的开发,实行“工作室制”,构建文化创意产业时代下的多元平台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要以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为背景,艺术教育应根据社会需求来重新调配整顿人才培养方案,对相关课程进行增或减。“工作室制”的建立就是将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一种新的尝试。工作室可以将各学科知识紧密相连,如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衔接,承上启下,不仅能系统地讲授学科知识,还能通过工作室负责人承接的相关企业或公司的业务,带领学生参与制作。学生在设计的同时,将设想的方案变为现实,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地紧密结合。教师也能通过真实项目的开发,使教学、研究、生产一体化,让艺术作品转化为商品,带来经济收入,同时也给艺术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使它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建立“工作室制”,将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最新信息融入到教学中,这极大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的人才资源也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学生和教师相互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同时双方的专业水平都有极大的提高,学生缩短了同社会磨合的差距,毕业之后能很快胜任市场的需求。这种模式的建立通过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的相互衔接,目的就是为了配合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人才需求,促使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改革教学方式,由单一转为多样,实现“赛练结合、赛为学用”第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学科竞赛,适合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参与。一是由国家主管部门举办的,如全国美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二是行业协会举办的,如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学院奖;三是院校与企业联合举办设计的大赛,以企业文化为主题设置竞赛项目,或根据自身艺术专业安排各种相关竞赛活动,如:每学年的艺术作品展评选及各种有主题的设计作品比赛等。第二,精心组织,强化指导。专业教师要集中进行研究讨论,根据竞赛要求确定参赛方案,并对具有一定实力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通过比赛获取奖项从而强化实践教学。第三,对学生进行总动员,争取全员练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借助竞赛“全员练兵”的目的。采用先进实用、特色鲜明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寓教于乐,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高校艺术教育和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相连,不仅扩大了自身的发展空间,而且通过将艺术品转换为商品,极大丰富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成果,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坚实后盾,这也是对自身发展的一种促进。为了使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一个集艺术与科技的统一,教育与市场高度连接的高校艺术教育新框架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赵勤

第二篇

1艺术教育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美国哈佛大学自上世纪开始,投资上亿美元创立“零点项目”,邀请了诸多专家进行该项目的实施,具体从研究艺术教育开发人脑的形象思维入手,对儿童的创造力发展进行深入的探索,多年的研究已证实艺术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积极影响,艺术以它的直观形象性,正符合了儿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特征。儿童智慧发展的顺序是: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并且以形象思维为主,儿童在思维过程中经常进行形象的变形和重组,特别富于艺术的创作特色,他们喜欢随意乱涂,经常会说出妙语连珠的话,所以他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比较强,而且很多学生具有相当强的表现欲望,这都是需要艺术教育进行专门教育的内容,这种五花八门的形式不断的被诸多的儿童接受并且理解。儿童强烈的感悟力和流畅的思维想象力,会更加促进动作技能不断的表现。儿童也可以凭着他的速度和平衡等感觉,促进身心发展的和谐,因为他们并没有把艺术当成艺术,而是把艺术当成游戏,成为儿童发展的一种潜意识,在这种过程当中可以令儿童高兴和快乐,在这种过程当中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艺术教育的不恰当反而会破坏儿童正常生长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难以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成为祖国的花朵,反而是诸多条条框框的内容限制了艺术课程的本身,让艺术课程成为了一种单纯的技能课,这也就失去了艺术的生活性。学前儿童的生活不能离开艺术,因为艺术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而艺术生动活泼的现象往往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内容,这也与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是不谋而合的,儿童喜欢通过明快的色彩和欢快的曲调,展示自己内心的心情,艺术类课程可以为儿童的艺术天性的发展插上翅膀。在音乐当中儿童可以无拘无束的进行遐想,在绘画当中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儿童因为其独特的想象力,创造了各种神奇的艺术效果。阿恩海姆评论说:“我想不出有什么艺术与艺术创造中的基本因素是儿童的作品中看不到其萌芽的。”享利•玛蒂斯声称:艺术家需要像孩子一样的看待自己的生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不失去孩子的天性和艺术的完整性,这将会保护儿童的天性和塑造良好幼师的前提。

2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学前专业学生自身素质

全面发展的人既需要明白理论的发展,同时也需要懂得艺术的内容,这个观点逐渐被全社会接受,每个人都需要有多方面的才艺,才能够在社交过程当中,或者能力提升过程当中展示自己,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受到别人的欢迎,在理性知识占主要地位的今天,需要得到人人个性的解放,因为社会需要具有艺术修养的人,需要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各种具有审美创造性的人群,这对于增加学生未来从事的教育和教学信心具有更大的动力。在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德智体美劳进行结合,不断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素质,达到一个适应社会要求的,具有高素质的、品德高尚的人,这为将来成为优秀的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余宁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第三篇

一、艺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国家颁布了关于促进艺术教育的一系列改革纲要,对于培养方向、课程设计、教育管理等提出了具体措施。艺术教育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加强综合性的课程内容,增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但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也出现一些不适应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首先,艺术教材偏重表现技能技巧的训练,追求形式表现,而忽略了审美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黑格尔说:“如果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关于美和艺术的概念所已经建立的原理,我们就会看出这个概念里有两成因素:首先是一种内容,目的,意蕴;其次是表现,即这种内容的现象与实在——第三,这两方面是互相融贯的,外在的特殊因素只现为内在因素的表现。”②我国现阶段的艺术课程教学,多注重表现技巧的传习,而忽略了“内容、目的、意蕴”与“互相融贯”,忽视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实际能力。其次,忽视各门专业课程的共通性、关联性,无法扩展艺术教育资源的领域和范围。艺术课程设置也并未达到整体统一的考虑各门课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有机融合关系。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提供给学生的信息量具有局限性,孤立的知识点是无法拓宽思维空间,不能有效激发学生艺术想象力,更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艺术情感和创作欲望发挥出来。过于严格的专业化教学方式使学生身心发展受到压抑,艺术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封闭在校园、教室,像河流里的孤岛,池塘里的鱼,既缺乏学科之间的整合,又缺乏与外部环境、社会的交流,学生感觉学习压力沉重,创造力受到阻挠,甚至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抵触情绪,变为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这严重脱离了艺术教育对人文价值追求的初衷。再次,在教学评价方面,各专业课程过于强调专业化评价标准,不符合综合艺术教育的要求和规律。以单一的科目技巧或理论考试作为考核的标准,不能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扩大艺术视野,培养全面艺术能力的角度出发,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和主体意识。教学评价没有体现出与艺术课程紧密相关的传统文化与人文主题,没能鼓励学生在艺术课程的学习中体会审美情怀,释放心灵。艺术教育要始终坚持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最终目的是各项潜能的全面发展。第四,原有教学管理者和教师队伍的背景多是单一专业音乐、美术、舞蹈等,缺乏综合课程教学理念,不习惯统一整合与综合,不能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制约了课程的执行方案。原因是:一方面受到硬件设备、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自身对于新知识和技术贮备的不完善,各单科专业教师长期封闭于本专业圈子,缺乏相互沟通合作、互补促进;教师只是片面的强调各自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导致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无法及时更新,个人专业发展滞后,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开放理念,挖掘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通规律,融会贯通多门学科的知识理论、技能技巧。

二、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与途径

1.调整教材内容体系,确立人文精神主线艺术课程改革围绕人文精神的平衡和谐、健康持续发展,教材的编写主要以学生审美心理,人格素养全面发展的连续性和规律性相协调的系统为依据。教材内容应集中体现综合艺术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紧密结合学生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和生活实际,改变以往教材形式单一呆板,内容狭窄,过于专业化,知识繁复的倾向。突出教材人文价值,一方面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另一方面能在精神上起到肯定性的情感指向作用。蔡元培先生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诅者也。”③艺术教育着眼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超越各门学科的界限,加强单元主体内在的连贯性。艺术教材的编写要迎合学生心灵的建构,解脱单纯的专业技能训练限定和条件制约,充分吸收世界经典艺术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艺术的真谛,追求艺术的内在价值。

2.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创造精神艺术的创造精神建立在主体心灵活动和想象力延伸的基础上。在以往的单科教学中,教材就是全部的课程资源,学生接触到的仅限于专业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技能、基本理论方法。社会的发展要求艺术课程要广泛的从一切民族和时代中吸取必要而直接的素材资源,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走出只重教材的狭隘天地,扩大艺术教育视野。就校内课程资源而言,包括图书馆资料、教学设备、专业教室、展示空间、活动场所、教师团队以及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等,这些都是具有潜力和深层价值的课程要素来源,为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校外的艺术课程资源是对校内资源的扩展与补充。另外,具有数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艺术资源。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民间庆典活动,亲身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使其潜移默化的接受并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在这个过程不断融入个人意趣,充分发挥想象空间,通过真实的情感体验,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精神内涵。

3.完善教学评价,发展综合艺术能力完善艺术教学评价要从综合艺术教学目标出发,相对以往单科教学,扩展到针对学生提高认知、加深理解的动态表现进行评价,而不止限于学习课程的结果评定。一方面,教师要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层面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程度和个性差异,做出鼓励肯定性的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另一方面,从艺术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审美水平、艺术鉴赏能力、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艺术反思和评价的综合能力的角度,细化评价标准,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引发其深入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4.建设多元型教师队伍,适应新课程要求艺术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大批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师资队伍。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是改革的关键。目前的教师最缺的已不是专业知识技能,而是适应时代的综合教育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向引导学生发现真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促进者。教师能够以多种途径、多个角度、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调整已有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积极开展教学反思以评估,扩充个人知识领域,博采众长。提高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以及现代化电教设备的运用能力。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音乐使我们心中幻现出自然地形象,因而丰富音乐感受的内容。画家诗人却由于在自然现象里意识到音乐境界而使自然形象增加了深度。”

三、结语

艺术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教学要以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与方法为依据,从艺术教育实践出发,再回到实践的检验中去,教师必须用发展地、科学地眼光全面系统地考察艺术课程的特点,选择相应的课程研究途径,向学生提供有效地学习方法。在课程结构上,加强艺术专业课程与艺术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公共文化课、教育理论课之间的合理联系与融通,力求实现综合艺术课程的潜在价值。

作者:谢园园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艺术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3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wgl/120795.html

    相关专题:并购中企业价值的计算 美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上一篇:绿色食品网络营销渠道策略
    下一篇: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