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以生为本教学初中历史论文

课堂存在的诸多弊端,要求我们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构建一个“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历史教学的课堂,应是一个和谐的课堂,思维的课堂,探究的课堂,自主的课堂。

1尊重学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良好关系是学生发展主体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就必须摒弃那种“老师是权威”的心态,尊重学生和信任宽容学生,要把爱心带出课堂,在课堂内外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个问题提出来要求学生马上回答。是一种苛求的表现;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不失时机的给学生一些暗示、是尊重、宽容学生的表现。要包容学生的不同个性。一个班50来个学生,各有各的学习生活背景,各有各的的思想,有的人这方面强些,有的人那方面强些,老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使他们在保持个性的前提下得到和谐的发展。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待好学生差学生一视同仁,不使用讽刺、挖苦等不良语言,不以冷漠的态度伤害任何一位后进学生的感情。在课堂上多投注一点关注的目光,多一点达到要求的提问,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多一点的关注和鼓励,少一点冷漠和指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才能让所有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学习。

2创新提问,放飞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一种创新的因素,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或问题情境,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问题探究,给学生一泓创新的源泉。

2.1求异设问,变中求新。同一问题,可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

2.2浅处深问,静中得疑。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若我们从浅处深问,在无疑处激疑,在学生虽一时答不出来,但可促其思维,趁势引导,从而排除了疑点,深化了知识。

2.3故设障碍,诱导思维。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提问时,可故意设置障碍。学生虽不能及时回答,但可令其有所发现。

2.4创设矛盾,激起波澜。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目标不仅是预设的,更是在人性化的课堂中生成的,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可以创设矛盾,可以一个问题为起点,按照某个思路追问下去,最后水落石出,使问题全部得到解决。这种提问犹如平静的湖面投下块块石子,不断激起涟漪,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乐于寻疑,善于解疑。

3创新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和探究历史历史

情境教学就是老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讲述和对图片、录音、电影、电视、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创新,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距离他们遥远而难以记忆理解的历史。

3.1利用形象的语言和饱满的情感进行情境创设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历史教材和历史知识的特点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有利素材,如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变化文化的历史画面,一波三折的历史进程等,老师都可以通过语言的渲染和情感的真诚投入来创设氛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老师的情感语言魅力,淋漓尽致的抒发出来,去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3.2多媒体技术手段具有直接、便捷、高效、内容丰富的特点,在创设历史情境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是目前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手段。

4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和发展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把教学理念定位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舞台”的主角。在教学中,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不唯“师”,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其主体性才得以体现。

4.1讨论和辩论的方式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习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这种方式比较直接,学生也乐于此道。在教学中较多运用讨论辩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情绪放松,思维活跃,使学生从被动式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讨论辩论的方式由于强调了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更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4.2通过分组活动彼此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新课程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目的,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但是,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课堂多几分热闹,多几分花絮。因此,活动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设计的活动要解决是什么问题,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要在此基础上来设计活动内容。要选择贴近学生的话题。课堂活动设计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构。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真正的学生活动,而不是老师一手炮制的“表演”。

作者:倪树龙 单位:淮安市博里镇初级中学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以生为本教学初中历史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90915.html

    相关专题:论文提纲 企业薪酬制度设计


    上一篇:计算机制图对测绘工程的应用
    下一篇: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