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新型城镇化居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摘要:新型城镇化居民的素质提升工作是国家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关于新型城镇化居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还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以正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部分地区的居民为主要研究调查对象,力求在核心价值观培育措施、途径等方面取得一定突破。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居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社会背景下,农村基层地区居民正在经历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城镇居民的转变,而户籍身份和居住环境不仅给其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重大改变,还对其精神、文化层面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居民素质的工作迫在眉睫,这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息息相关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体现出全社会的价值方向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属性,同时还指出了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三个层面的价值观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国家、社会和个体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因此,新型城镇化居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也息息相关。

一、新型城镇化居民的思想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新型城镇化居民的群体正在不断扩大。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仅需要改善居民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其精神文明层面提高。本研究选取河北省邢台市某区部分新型城镇化的居民为调查对象,根据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其价值观认知情况运用抽样调查方法展开调研。在邢台桥西区抽取4个乡镇中的8个已经或正在进行旧村改造项目的200名居民作为抽样调查对象,其中男性113名,女性97名,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有65名,在36-50岁之间的有78名,在51-65岁之间的有57名。学历在小学及以下的有42名,初中或高中的有99名,大专及以上59名。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当前新型城镇化居民思想方面的基本情况。

(一)集体主义意识弱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因素给农村基层地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绝大多数居民都非常关心国家动态,关注国家在国际社会上作为,他们普遍热爱社会主义,并期待祖国早日实现民族崛起和民族复兴。通过访谈,我们能够看到他们所表现出强烈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但不能忽视的问题是这种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当前多元化的思潮的冲击下有弱化趋势。一个较为现实的情况就是新型城镇化地区的很多年轻居民大多选择外出就业,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较少,其对集体活动有一定的排斥思想,与传统农村地区居民相比,其个体主义价值取向较为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新型城镇化居民群体出现了集体主义思想滑坡的趋势。

(二)功利主义思想有所抬头

生活在农村基层地区的大多数居民继承了传统记忆中的淳朴善良等品质,但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大量西方的个体主义思想也随着进入正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地区,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居民的功利主义思想开始有所抬头。一些人精神世界出现空虚,封建迷信、好逸恶劳、“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趁虚而入。部分年轻人推崇西方的各种价值观念,漠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红白喜事大讲排场,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已荡然无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传承,值得我们警惕。

(三)进城意识强烈,但自身缺乏竞争力

城镇居民的身份一直对农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思想愈发强烈,对农村传统生活环境已经逐渐失去兴趣,渴望在生活环境和身份上实现“城市化”。但与城镇居民相比,新型城镇化地区的居民的学力和职业技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差距,往往只能简单的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可能逐渐成为了城镇化过程中的弱势群体。

二、新型城镇化居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育工作力度亟待加强

从本研究团队所调查的几个正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地区来看,当前基层地区在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力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居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多源自于书本、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占75%),而通过政府宣传获得的仅占(19%)。基层社区党组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主要是通过课程讲解、张贴宣传报、广播等进行,宣传和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因而影响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调查显示,有59%的居民认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不太理想。由此可见,基层组织在基层地区的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做得还是不够,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

(二)居民参与力度较低

本研究团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邢台的新型城镇化地区居民的文化素养方面有所提高,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但其业余文化精神生活较为单调,主要有在家看看电视,到邻居家串门、到社区的体育健身设施活动等。一方面说明新型城镇化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居民的实际需求并不相符,精神文明建设也仅仅停留于形式表面,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核心价值观宣传和教育形式较为枯燥,往往使居民提不起兴趣,影响了其参与文化学习和价值观念学习的参与度。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新型城镇化地区居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停留于基本认识层面,没有上升到实践层面,参与力度相对偏低,难以形成培育工作的合力。

(三)缺少培育工作的“软硬件”基础

开展新型城镇化居民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软硬件”基础不可或缺。通过本研究团队的有关调查,当前新型城镇化地区大多存在硬件不足,软件不强的问题。首先,社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不足,公共事业建设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居民在融入新型城镇生活时面临诸多问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影响下矛盾明显,“硬件”明显存在不足。其次,开展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与居民的生产生活实际缺乏联系,“软件”基础薄弱。

三、新型城镇化居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探究

(一)要积极发挥城镇社区党组织的引导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方针政策执行、贯彻的第一线,上接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下对普通的群众百姓,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工作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首先,基层社区党组织要发挥好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作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党组织建设和社区居民自治中,培育文明、富裕的新城镇居民。其次,要发挥好各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基层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刻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在日常工作中以服务居民为目的,以感情为纽带,做好领导者、组织者和行动者等多重角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通过“本土化”改造,让居民能够听懂学会,提高居民的理解力和认同度。

(二)将培育工作与城镇社区精神文明创建紧密相结合

首先,应大力营造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环境。通过在人口密集的街道路口、街心公园等区域进行城镇社区文化墙建设,加强主题公益广告的宣传,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门市商铺电子宣传屏和建筑围挡等设施,刊播公益广告作品,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牌,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宣传,让广大居民接受教育、提升自身文明素养。其次,充分利用好各类培育工作载体。通过开展各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充分整合利用好社区内图书和社区活动中心等资源,为广大居民提供内容丰富、种类齐全精神文化食粮,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增强自身对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认知。

(三)将培育工作融入新媒体平台当中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新媒体和自媒体时代。新型城镇化居民与城市居民信息资源和沟通交流方面已经不存在太大的差距。电脑、手机、移动互联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对新型城镇化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地改变。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居民,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较快,更容易对新媒体平台产生兴趣,已经开始利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与外界进行交流。面对新媒体对新城镇地区的影响和冲击,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其作用,一方面,这些新媒体既可以进行正能量传递,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培育;另一方面,新媒体也可能被一些不法人员加以利用,传播封建迷信、黄赌毒内容。因此,我们必须对新媒体平台加以约束管理。打造新媒体环境下宣传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加强理论宣传载体的创新工作,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文明家庭评比、十大孝子家庭、先进文明村建设等活动来提升活动载体质量。对于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能够独立完整的进行理论学习的新城镇居民,可以定期推送一些理论小文章;而对于一些文化层次较低文字阅读有限的新城镇居民,可推送一些以图画、漫画等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材料。通过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形式内容,用生动的语言结合网络媒体的特点和优势,积极主动的占据网络宣传阵地,用实实在在的真实案例,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自身特点,更好的为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基层地区传播服务。

(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从当前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培育效果来看,新型城镇化居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培育效果还不够明显,很多工作还流于形式,停留在表面。因此,首先,要将“三个倡导”与新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相结合,建立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居民的内心深处,外化为居民的行动准则,通过各类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培养新城镇居民在实践中自觉养成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惯,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将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行动自觉和行为准则。其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规范的形成机制。在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党组织还需要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形成规矩制度,切实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落实,如在城镇社区的自治规约中明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其成为指导新城镇居民实践行为的行动指南,从而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内化到新城镇居民内心之中,并转化为其实践过程中的行动自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直接关系其成效的重要组成方面。只有真正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内化到新型城镇化居民心里深处,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居民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提升,这对城镇化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宏领.关于在农村基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与思考[J].山东工会论坛,2012,(6).

[2]刘新玲,陈锦萍.乡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6).

[3]周向军,王瑜.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六大关系[J].烟台大学学报,2013,(2).

[4]卢爱新,梁建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的路径创新[J].东北师大学报,2013,(3).

[5]苏娜.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思考——航空机电论文—对“三个倡导”的理解[J].宁夏党校学报,2013,(2).

[6]徐金超.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J].人民论坛,2013,(12).

[7]杨红英.道德文化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J].学术论坛,2013,(4).

作者:张涛轩 单位:邢台学院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新型城镇化居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264027.html

    相关专题: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上市公司增发


    上一篇:幼儿玩具造型形态与色彩设计要点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